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拓展提高,整体感知,揣摩词句,体味语言,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散步
课时
安排
共 1 课时
备课时间
9 月 15 日
第 1 课时
授课时间
9 月 20 日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能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领悟课文的深刻含义。
3.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领悟课文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PPT
课 型
选读课
学 案
教 案
设计意图
一、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围绕散步展开怎样的情节?
(三)品析语言,把握情感
(1)、作者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家庭?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2)、赏析语言
①自由跳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字、词、句、语段,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可以品味文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情;还可以欣赏其中美的词、美的句等等)。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内依次发言,最后全班进行成果交流,看哪个小组交流的成果最丰富,回答最出色。
三、拓展提高:
请同学们速读短文《三代人》,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生字词
2.作者
四、整体感知:
1. 指生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师过渡: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 “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母亲的选择是——
生:走小路。(板书)
师: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
生:爱幼。(板书)
过渡: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来颂扬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魄。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一个人?理由是什么?大家可以和同位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孝”字的演变)
“我”的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我”的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我”的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师过渡:我先不评判大家的回答,请大家听培根怎么说的,“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文明之举。”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
生解释。
师总结:“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中体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孝”字的最初写法吗?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古人解释“孝”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义,把中华民族“善事父母”这一美德传承下去!
五、揣摩词句,体味语言
过渡: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小花。
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与人你的小组共同找出你们认为写的最美的词句,并说出你们的理由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六、拓展提高:
过渡:《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请同学们速读短文《三代人》,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七、小结:
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父母的每一份苦心。
板
书
设
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儿子
尊老 爱幼
我 妻子
教
后
反
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人物特点的把握比较到位,但是对语言的揣摩、研究不透彻,理解不深刻,但是上课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不足之处是课堂环节把握不到位,可能由于小组合作次数有点多,时间没有控制好,再就是对教材不够熟悉。以后加强对教材的研读,多听老教师的课,学习如何掌控课堂。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想,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工具,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