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2023-2024学年(五四制)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38711/0-1707300844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2023-2024学年(五四制)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38711/0-170730084422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2023-2024学年(五四制)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38711/0-170730084426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2023-2024学年(五四制)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38711/1-17073008467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2023-2024学年(五四制)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38711/1-170730084683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2023-2024学年(五四制)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38711/1-170730084686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79份)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2023-2024学年五四制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2023-2024学年五四制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共100分,Ⅰ卷(选择题)、Ⅱ卷(非选择题)各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将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Ⅱ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1929年中国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头盖骨化石。关于北京人说法正确是( )
A. 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B. 还没有进化到直立行走
C. 采用打制方法制作工具D. 已经能够进行人工取火
2. 周王室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周王室分封的依据是( )
A. 是否参加推翻商王朝的战争B. 向西周王室缴纳税赋的多少
C. 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D. 被分封者所拥有的军队多少
3.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这种文字( )
A. 所用字体已经在现代汉字中绝迹B. 是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
C. 没有成熟的造字方法,比较随意D. 记载的内容单一、史学价值不大
4.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任用管仲改革,国力更强……在公元前651年,周天子也派大臣参加葵丘会盟,表明正式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分封制得到了巩固B. 诸侯严格遵从王命
C.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D. 周王室的地位下降
5.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对古代统治者减轻民众负担,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对我国古代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影响深远。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最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A. 民贵君轻B. 实行“礼治”C. 无为而治D. 以法治国
6. 在起义军的包围下,秦朝的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公元前207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威名赫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秦朝灭亡于( )
A. 公元前2世纪初B. 公元前2世纪末C. 公元前3世纪初D. 公元前3世纪末
7. 大一统,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该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汉武帝时期在思想层面“大一统”的措施是( )
A.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B. 盐铁专卖C. 平抑物价D. 焚书坑儒
8. 为了巩固统治,东汉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这一时期在位的皇帝是( )
A. 刘邦B. 刘彻C. 刘秀D. 刘备
9. 东汉中后期,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从而造成外戚势力和宦官轮番把持朝政、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的政治局面,由此使东汉( )
A. 形成文景之治B. 逐渐走向衰亡C. 出现光武中兴D. 佛教得到传播
10. 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中国古代提出辨证和对症治疗理论、对中医学理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
A. 蔡伦B. 张仲景C. 华佗D. 张角
11. 作为实物史料,如图史料印证了蔡伦改进造纸术前,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 )
居延汉简 马王堆汉墓帛书
A. 泥板B. 青铜器C. 陶器D. 简帛
12.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这些战役闪烁着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展现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色彩绚烂的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突出的参考价值。下列属于“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 牧野之战B. 长平之战C. 桂陵之战D. 官渡之战
13.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率领)甲士万人浮海(在海上航行)求夷洲及亶洲”。这里的“夷洲”是指今天的( )
A. 东北地区B. 台湾地区C. 西藏地区D. 新疆地区
14. 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汉末割据之后逐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对这一局面评价正确的是( )
A. 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B. 封建国家的分裂,不利于走向统一
C. 战争不断,人民颠沛流离经济凋敝D. 战乱频繁和分裂,阻碍了民族交融
15. 三国时期的政治局面也导致了群雄竞起,使得很多历史人物与其事迹成为我国文学艺术中的重要题材。下列选项中历史人物与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A. 曹操——建立吴国B. 刘备——建立蜀汉
C. 诸葛亮——统一长江流域D. 司马懿——统一全国
16. 受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春秋争霸,战乱不断B. 自然灾害,生产破坏
C. 八王之乱,人民逃难D. 曹魏建立,统一北方
17. 中国古代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被称为十六国时期,在这期间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 )
A. 黄河流域B. 淮河流域C. 长江流域D. 西北地区
18. 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9. 汉末至隋唐,门阀士族在政治生活中相当活跃,甚至在某些时期垄断了政治权力。“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局面出现在( )
A 秦朝B. 东汉C. 东晋D. 北魏
20. 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当时江南商业经济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
A. 江陵B. 建康C. 洛阳D. 成都
21. 《史记》是我国古代学术的经典著作,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下列人物中,不可能载入《史记》的是( )
A. 司马炎B. 陈胜C. 秦始皇D. 刘邦
22.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着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下列最能体现王羲之行书风格的作品是( )
A. 《兰亭集序》B. 《宣示表》C. 《比丘道匠造像题记》D. 《张猛龙碑》
23. 某中学历史老师将劳动课与历史课相结合,组织学生在校园劳动基地仿照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劳动实践。下列古代著作中,能够为他们的劳动实践活动提供参考的是( )
A. 《道德经》B. 《齐民要术》C. 《伤寒杂病论》D. 《九章算术》
24. 明清以前的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的发展,造就了众多成就突出的科技人物,其中祖冲之的主要成就是( )
A. 总结了我国自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B. 著作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C 书法作品苍劲厚重粗狂雄浑,艺术性高
D.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25. 中华文明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各个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下列诗歌中,主要描写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生活的是( )
A.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B. 指点江山晋室时,激扬粪土当年户。
C.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Ⅱ卷
二、非选择题。(26题14分,27题18分,28题18分)
26. 秦汉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在秦国原来政权机构的基础上,创建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机构和封述的专制主义制度。嬴政统一中国后,认为“王”的称号与自己统一天下的功业不相称,于是令臣下议帝号,决定号称“皇帝……秦统一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尽罢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材料二 汉初中央与封国辖郡及人口对比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封国”造成的影响,并阐述汉武帝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的重要措施及其效果。
材料三 完成统一后的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兴师动众出外巡游、封禅,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秦朝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赭衣器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刘彻用兵数十年,造成民力疲敝,到前107年,关东流民超过二百万人,造成“天下虚耗,人复相食”的局面。重用酷吏的恶果也日益凸显,社会动荡,“盗贼”四起,除了社会危机的萌生,宫廷内部的斗争也日益激化。
(3)综上材料,请你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的原则。
27. 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多维而深远的。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和起点,并说明西汉为保护丝绸之路在西域设置的机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1150年西班牙建立起欧洲第一家造纸厂,此后,法、德、荷、意、英等国也陆续掌控了造纸术。1568年法兰克福出版的《百职书》就纪录了当时欧洲的造纸技术。其设备和工艺与中国传统造纸基本一致。到16世纪,纸张已完全取代欧洲传统书写载体羊皮,普通百姓也有能力购买,从而推动了欧洲各国文化的普及和发展,进而为文艺复兴奠定了物质基础。“造纸一事,尤为重要,即谓欧洲文艺复兴之得力于纸,亦不为过。”
——黄悦翎《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纸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1)观察材料一中的示意图,并判断图中①、②、③处的政权名称。
材料二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中国历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并分析当时的人口迁徙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鲜卑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
——《资治通鉴》
(3)指出材料三中被称为“魏主”的历史人物,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魏主”为了“变北俗”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