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属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
A.B.
C.D.
2.关于电磁转换,下列四幅图解释合理的是
A.甲:磁场能产生电流 B.乙:开关闭合,小磁针N极将向右偏转
C.丙: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丁:开关闭合,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如图甲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当滑片P从中点滑到最右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U与电流表的示数I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图乙中U1、U1、I1、I1已知,电源的电压保持不变,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1.则由此不能求得的物理量是( )
A.滑片P移至最左端时电路的总功率
B.灯泡的额定功率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D.电源的电压
4.下列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机械效率高的机械,一定省力
C.功率大的机械,其机械效率一定高
D.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5.下列图中符合安全用电与保护原则的是
A.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B.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
C.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
D.开关接在零线上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开关 S 闭合后,灯 L 正常发光,将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 P 向右滑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大B.电压表示数变小
C.灯 L 变暗D.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不变
7.如图所示,如果两只灯泡有一只发生了故障,闭合开关S,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若L1短路,则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有示数
B.若L2断路,则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
C.若L2短路,则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
D.若L1断路,则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
8.如图所示,条形磁铁置于水平面上,电磁铁与其在同一水平面上,右端固定并保持水平,当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逐渐向右移动时,条形磁铁仍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是
A.方向向左,逐渐增大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逐渐增大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9.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为4.5V,更换5个定值电阻Rx,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B.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保持2V不变
C.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4Ω~20Ω
D.将Rx从5Ω换成10Ω后,应将滑片P向左移
10.如图一盏电灯接在家庭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电灯不亮,用测电笔分别接触A、B、C、D时,发现A、B、C三点处测电笔的氖管发光,D点处测电笔的氖管不发光,则电路中的故障原因是
A.开关S接触不良B.灯泡的灯丝断了C.导线CD间有断路D.无法确定
11.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调换座位,下列所描述的情境中,人对物体一定做功的是( )
A.甲抱着一叠课本原地不动
B.乙推着一张空课桌在教室地面上前进
C.丙提着一只书包从教室前排走到后排
D.丁在推一张堆满课本的课桌,却没能把它推动
12.如图所示,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L1、L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发现L1亮,L2不亮。对此有下列几种猜想,其中可能的是( )
①L2灯丝断了,灯座未短路 ②灯泡L2的电阻太小
③灯泡L2两端电压较大 ④通过灯泡L1、L2电流不等
⑤灯泡L2的灯座被短路 ⑥灯泡L1、L2的额定功率不同。
A.①B.①③⑥C.③④D.②⑤⑥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大,这是由于验电器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带的_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增多的缘故.
14.如图所示,用一个带正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也带上正电。这是因为a、b之间发生了_____(选填“正电荷”或“电子”)转移,同时金属箔张开,其原因是_____。
15.水不易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力;将3cm3的水和3cm3的酒精注入一个量杯中,摇晃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6cm3,这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
16.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_ V。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当通过人体的电流接近30mA时就会有生命危险,据此可以推断,人体的电阻约为_________Ω。
三、实验题(共12分)
17.(4分)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设计了如下方案:让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的两个小球沿同一斜面从同一点A处由静止滚下,然后与放在水平木板上的纸盒相碰,记录纸盒移动的距离。
(1)小明是根据_________判断小球动能大小的;若实验中所使用的斜面不够光滑_________(会/不会)给实验带来影响?
(2)小明顺利完成步骤①,记录下纸盒移动的距离x1,在进行步骤②时,纸盒被撞后滑出木板,导致无法记录移动的距离x2,此时同组的甲同学建议换一个较重的木块代替纸盒重做步骤②,乙同学建议降低小球m2的释放高度重做步骤②,你认为哪位同学的建议是合理的?_______(甲同学/乙同学/都合理/都不合理)。
(3)上述实验操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小明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甲、乙两瓶中装有质量与初温都相同的煤油,甲瓶中铜丝的电阻比乙瓶中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小。
(1)实验中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小明选用煤油而不用水做实验,是因为煤油的比热容_____水的比热容。(选填“大于”或“小于”)。
(3)通电一定时间后,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快,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法是_________________。
19.(4分)如图,小红同学在“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操作步骤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已知空烧杯的质量为28g,现将适量盐水装入烧杯,并放在天平的左盘,测量其质量,待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然后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由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1.
(1)小红同学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盐水密度将偏___________(填“大”或“小”)
四、作图题(共16分)
20.(8分)如图所示,在方框内分别填入小灯泡和电流表的元件符号,使电路正常工作。
(______)
21.(8分)如图甲为“一开三孔”开关(即一个开关和一个三孔插座连在一起)实物图,图乙是不完整的家庭电路示意图(图乙实框内为“一开三孔”开关),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该电路连接完整。要求:(1)开关控制灯泡,开关断开,插座仍可继续使用。(2)虚线框内部连接时导线不能交叉。
(____)
五、计算题(共22分)
22.(10分)用煤气灶烧水时,燃烧1kg的煤气,能使100kg的水从20℃加热到70℃.(,,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3.(1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2V,R为电阻箱。闭合开关S,调节电阻箱使其阻值为10Ω时,电流表示数为0.6A,灯泡正常发光;再将电阻箱阻值调为20Ω时,电流表示数为0.5A。求: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电阻箱阻值调为20Ω时,灯泡消耗的功率为多少?
(3)电阻箱阻值调为20Ω时,1min内电阻箱上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B
2、D
3、A
4、D
5、A
6、C
7、D
8、D
9、C
10、C
11、B
12、D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3、得到 负
14、电子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5、斥 间隙
16、1.5 1200
三、实验题(共12分)
17、纸盒移动距离 会 都不合理 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18、温度计示数 小于 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控制变量法
19、左 1.1×101 偏大
四、作图题(共16分)
20、
21、
五、计算题(共22分)
22、(1);(2)。
23、 (1) (2) 1W (3) 300J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门市名校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门市名校2023-2024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