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背景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宋真宗,评价澶渊之盟,西夏攻宋,宋夏议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了解契丹与党项族的兴起,辽和西夏建立的史实。 2.理解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等相关史实。 3.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重点: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辽代契丹女贵族颅骨、复原容貌及正面复原像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建国时间: 建立者: 建立民族: 都城: 史称:
10世纪初(916年)
(3)辽的发展: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本是羌族的一支。唐朝时,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较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1038年 (11世纪前期)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①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2)西夏的发展—效仿唐宋制度
(和)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战)宋攻辽失利,采取防御政策
(战)辽攻宋,寇准主战,打退辽军,澶州之战
(战)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燕指幽州,云指云州。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后晋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1005年,宋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2、澶渊之盟(和)内容:
辽军撤回;北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之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于边境设置“榷[què] 场”,开展互市贸易。
榷场榷场是宋辽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关子、标子、关引等) 方能交易。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公元977年) 后在镇、易、雄、霸等州设榷务同辽贸易; 辽也在南疆设榷场同宋贸易。管制较严,地点、货物、交易方法都有限制,而且兴废无常。榷场贸易的兴衰与国家商税收入相联系。
既可以体面的撤退,又达到了掠夺中原财富的目的,增强了辽国的经济实力。
再也不用打仗了,可以安心放牧种地了,还可以和汉人做生意。
唉,虽然屈辱了一些,可是我换来了和平。
朝廷赔了那么多,我们的负担更加重了!不过,总算不用打仗了!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看,澶渊之盟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结合以上讨论结果,你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1)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2)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3)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实力均衡的产物。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后来,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相关史料:1044年,元昊被迫与宋议和,元昊表面取消帝号,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宋则每年要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
最终,北宋、辽、西夏形成三角鼎立,时战时和的复杂政治格局
西夏军队不断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也遭受很大损耗。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吗?
不是侵略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就其正义性而言,辽、西夏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发动战争,非正义;北宋抗辽和西夏的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夏向宋称臣。 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比一比:“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
我们今天的56个民族里有契丹族和党项族吗?
千百年来,在民族融合中,被同化了,消失了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交融的表现有哪些?
经济上:奖励垦荒,学会农耕。 政治上: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汉法;革除北宋赋役繁杂弊端。 文化上:模仿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仿照汉人铸造圆形方孔钱。
作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辽、西夏封建化进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契丹族与辽的建立,辽与北宋的和战,课堂活动,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知识结构,习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宋朝百姓,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年赵匡胤建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说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现代印刷技术,指南针,发达的中外交通,拓展延伸,知识整合,宋元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