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2:把握对象特征-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
展开考点22:把握对象特征
考点22:把握对象特征
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1)事物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目的是使读者明白事物本身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道理等科学知识。
“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的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的事理。 “说明对象的特征”则指说明对象的特点,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说明内容”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常见考查形式: ①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②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③找出文中体现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④下列表述,不属于说明对象特征的一项是什么? ⑤某事物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⑥说明对象为什么具有××特征?请说明其原理。 ⑦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说明对象以及说明内容。
例1:茅以升《中国石拱桥》(部编版八上): 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说明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说明内容:介绍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对象+特征)
例2: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八下)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是什么? 【答案示例】 说明对象:物候学。 说明内容: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
二、怎样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1.事物说明文 ①不少文章标题就是说明对象,或者点明了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等。 ②抓首括句或中心句。有时文章标题不能揭示本文的说明对象,这时就需要我们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首括句或中心句,综合文章内容,确定说明对象。 ③答案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2.事理说明文 ①事理说明文中,说明对象不能仅看标题,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如阿西莫夫《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就是“外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 ②看首段。在第1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说明对象。 ③看结尾段。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找不出说明对象时,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揭示文章的说明对象。 ④抓关键句。有的说明文往往会利用一些段首的中心句或段尾的总结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
例:【2017年湖南湘西中考】《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3分) A.蚊子,在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 B.胡立德教授等人用高速摄像,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C.漫步雨中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 D.如何更好的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流地飞翔。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结合全文的内容来判断。一般来说说明文说明的对象与内容往往可以在题目、开头找到,本文题目是“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再结合文中内容的分析,可以判定这就是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二、怎样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常见说明文的特征要点 弄清了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还要把握文章抓住说明对象的哪些特征进行说明。一般说来,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常见的有: (1)生物:类属、形态、习性、生活环境、饲养和培育、益害; (2)制品:原料、形状构造、功能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3)自然现象及科学技术: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等; (4)生产实验: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等。
(二)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1.解读标题。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文章,不难看出 “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暗含了事物(事理)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2.抓住段落中心句。有的段落中心句揭示了事物(事理)某一方面的特征,答题时要将这些特征进行总结、概括。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3.结合一些连接词。如“首次”“还”“也”“此外”等词语。对一段或几段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即能明确事物(事理)的特征。如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八下)第7-10段段首句依次为:“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按影响由大到小地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层次清晰,特征鲜明。
4.借助说明方法来捕捉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了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因此说明方法也会体现事物特征。如茅以升《中国石拱桥》(部编版八上)中在说明卢沟桥时,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摹状貌的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子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例:【2012年广西百色中考】《神奇的植物防护武器》: 1.下列表述,不属于说明对象特征的一项是( ) A.一些昆虫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 B.很多植物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 C.有些植物能使用“物理武器”进行自卫。 D.有些植物能以自己特殊的生理机能来抵御外来侵袭。 【解析】第一步:审题,此题是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信息筛选能力。 第二步:解选择题一般用排除法较准确,因为看标题可知,“植物防护武器”是说明对象,又因为B、C、D三项都指的是植物自卫的本领,只有A项指的是动物自卫的本领,所以选择A项。
例:【2020年广东深圳中考】非连文本阅读: 书城为什么有良好的阅读环境,请列举三点。(3分) 【解析】考察概据说明对象的特征。 根据材料三中的“空间疏密得当”“每一排书架下都有供人浏览图书的简易座位”“很多人席地而坐低头读书”“书城共拥有23万种图书”提炼可得。 【答案】 ①空间疏密得当; ②有提供简易座位,且可席地而坐阅读; ③图书种类多。
三、答题模式: ①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被说明的事物)。事理说明文: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和……(逐一列举对象的特征,特征多是关键词或短语)。 ③文章从……和……等方面介绍了说明对象(逐一列举局部说明对象)。
例:【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 1.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2分) 【解析】第一步:审题,要找到选文的说明内容,说明内容是说明对象+特征。 第二步:从题目可以看出,此文说明对象是“中国一词”。 第三步:阅读全文,可以看出本文讲的 “中国一词”的说明特征是演变历史悠久,所以说明的是“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 第四步:整合答案:本文说明了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 【答案】本文说明了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 (答出说明对象及内容即可,如答本文说明了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给1分。)
例:【2019年贵州铜仁中考】《牛犊面》: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围绕说明对象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和文本内容。根据题目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牛犊面。第二段介绍了牛面的主料,第三段和第四段介绍了牛犊面的制作方法。第五段介绍了我与牛犊面相关的记忆,第六段介绍了牛犊面背后的生活哲学。 【答案】牛犊面;牛犊面的主料、牛犊面的制作方法、“我”与牛犊面相关的记忆、牛犊面背后的生活哲学。
例:【2011年湖北黄冈中考】《食品添加剂之“瘦肉精”》: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3分) 【解析】 (1)说明对象:可以从题目《食品添加剂之“瘦肉精”》就可以看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猪肉精”。 (2)说明内容: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到答案。找到以下关键句“瘦肉精是个什么东西?”“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发现动物喂盐酸克伦特罗,可提高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经济效益好。”“上世纪90年代初,“瘦肉精”引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明确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的量刑依据。”可以概括出先说明什么是“瘦肉精”,再说明“瘦肉精”的发现、引入、使用与禁止。
例:【2011年湖北黄冈中考】《食品添加剂之“瘦肉精”》: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3分) 【答案】 说明对象:“瘦肉精”。 说明内容:本文先说明什么是“瘦肉精”,再说明“瘦肉精”的发现、引入、使用与禁止。(意思相近即可)
【2021年湖北襄阳中考】窗,中国园林的眼睛张玉梅 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园林也有自己的点景,而窗恰是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栏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
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⑤中国古代及近代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锦、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 ⑥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窗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 (选文有改动)
✱1.请说说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最能总括“窗”的整体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根据第②段“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晴之笔”概括得出“窗”的整体特征: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 【答案】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
2.第⑦段划线句引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段作用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分析,引用诗句一方面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根据第⑥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分析,引用诗句使文章更有韵味和哲思,带给读者审美的愉悦,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根据上文“窗前的风景园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了每个人的风景”分析,引用诗句突出了“窗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的特点。 【答案】引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一方面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使文章更有韵味和哲思,带给读者审美的愉悦,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也更加突出了“窗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的特点。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句中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窗”在园林造景中的多种用途。 C.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而“窗”是二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D.第⑧段“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句中加点词语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解析】C项“而‘窗’是二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误,原文并未提及。与“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不相符。故选C。 【答案】C
【2023年青海中考】湟源排灯 刘大伟 ①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湟源排灯起源于清代中期。据传当初街市商家为了在夜间招揽顾客,纷纷制作商号广告牌灯箱,箱内点燃蜡烛,挂在商号大门上,后来,逐渐发展成图案丰富、形式多样的广告排灯,后来演化为排灯。这种排灯首见于道光九年(1829年),当年的元宵节展出了大量过街排灯。光绪后期,古城内的京津洋行从苏杭购回纱灯、宫灯、彩灯,悬挂在洋行里外,为湟源排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②到民国初年时,湟源排灯的发展步入鼎盛时期。那时候的元宵之夜,丹噶尔古城内灯笼高悬,彩布蓬街,每隔十米就有一架排灯。所有的排灯被点亮时,整条街道流光溢彩,宛如白昼。好看的排灯从古城西门(拱海门)到东门(迎春门),一路蜿蜒,犹如长龙,一直延伸到万安街、张家泵铺;还有一路排灯直下丰盛街,及至火祖阁。人们拖儿带女,一路赏灯,间或聆听街头的吹拉弹唱,或购买一些生活用品……
③在那个年代,四方商旅齐聚丹噶尔古城,用精湛的排灯艺术,表达着生活的内容。对于本土民众而言,排灯是灿烂的生活一角,而对于那些常年旅居高原的客商而言,排灯也许就是他们的乡愁。 ④那么,这种交织着生活与乡愁的民间艺术是如何呈现的呢?据民间艺人讲述,很久以前的排灯大都由长2尺、宽1.5尺的方格纱窗组成,大都五格两面,共十格,长约一丈,画面绚丽多彩,栩栩如生。现在的排灯制作工序,首先是用上好木料制成框架,并将传统的花草人物等图案精心雕刻于框架上。框架制成后,上面蒙纱,并根据不同架形,绘制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风土人情和名人逸事等画面。最后的步骤是内置蜡烛,进行艺术的排列和组装,使单个排灯具有整体的艺术效果和主体思想。
⑤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百姓非常重视这份代代相传的民间艺术。自2004年始,湟源县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购置设备,搜集资料,完善档案,并组织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采用电、光、声等现代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对传统排灯进行艺术的论证与革新。特别是在形式上把原先的悬挂式灯箱调整为落地式灯箱,并增加了立柜式、屏风式、中堂式、影壁式和扇形、椭圆形、梅花形等形式;艺术门类上除绘画外又增加了堆绣、刺绣、皮影、剪纸等内容,在保留了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更具观赏性、研究性和收藏性。同时,他们还培养出了一大批排灯传承人和新一代民间艺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申报国家专利和注册商标,使湟源排灯走上了市场化的经营之路。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湟源排灯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湟源民间艺人杨增贵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选自《凝眸青海道》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对象。 结合题目“湟源排灯”及阅读全文可知,文章首先说明了湟源排灯的起源、发展、鼎盛。然后又介绍了湟源排灯的制作工艺流程,最后介绍了当地政府为保护传承湟源排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做的努力。据此可知,全文围绕“湟源排灯”来写,由此可知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湟源排灯”。 【答案】示例:湟源排灯/排灯
2.请根据第④段内容,将下面关于排灯的制作工艺流程图补充完整。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说明顺序的分析和概括。根据题干可锁定答题区域在第④段。结合“现在的排灯制作工序,首先是用上好木料制成框架,并将传统的花草人物等图案精心雕刻于框架上”可得:制框架,将传统图案雕刻于框架上;结合“最后的步骤是内置蜡烛,进行艺术的排列和组装,使单个排灯具有整体的艺术效果和主体思想”可得:内置蜡烛,并按照艺术效果和主体思想进行艺术排列和组装。 【答案】示例:首先是用上好木料制成框架,并将传统的花草人物等图案精心雕刻于框架上。最后的步骤是内置蜡烛,进行艺术的排列和组装。(意思相近均可得满分)
3.请你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很久以前的排灯大都由长2尺、宽1.5尺的方格纱窗组成,大都五格两面,共十格,长约一丈,画面绚丽多彩,栩栩如生。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或作用,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最后强调这个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约”是大约的意思,表示推测和估计,说明“一丈”是一个约数,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也就是说以前的排灯的长度不是准确的一丈,也可能多于一丈,也可能少于一丈。最后强调词语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答案】示例:“约”表示推测和估计,说明排灯的长度大约有一丈,“约”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意思相近即可得满分)
4.请根据第⑤段内容,概括归纳为了保护传承湟源排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根据题干可锁定答题区域在第⑤段。 结合“自2004年始,湟源县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购置设备,搜集资料,完善档案,并组织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采用电、光、声等现代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对传统排灯进行艺术的论证与革新”可得:湟源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购置设备,搜集资料,完善档案,组织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对传统排灯进行艺术的论证与革新; 结合“他们还培养出了一大批排灯传承人和新一代民间艺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申报国家专利和注册商标,使湟源排灯走上了市场化的经营之路”可得:他们培养出了大批排灯传承人和民间艺人,树立品牌意识。
4.请根据第⑤段内容,概括归纳为了保护传承湟源排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示例:湟源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购置设备,搜集资料,完善档案;组织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对传统排灯进行艺术的论证与革新;他们培养出了大批排灯传承人和民间艺人,树立品牌意识,申报国家专利和注册商标,使湟源排灯走上了市场化的经营之路。(能概括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考点24:把握说明结构-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24:把握说明结构-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把握说明结构,考点目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2:把握对象特征-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22:把握对象特征-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把握对象特征,考点目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2:把握故事情节-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12:把握故事情节-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把握故事情节,考点目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