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拔高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40040/0-1707348947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拔高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40040/0-17073489477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拔高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40040/0-170734894783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拔高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拔高练习,共8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拔高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绝类弥勒(十分、很) B.历历数也(清清楚楚)C.如有所语(比如) D.钩画了了(线条简单)3.老师推荐采用选择性阅读方法阅读《经典常谈》,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八月洞庭湖水的浩瀚无边,湖水与天空好像融为一体。B.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水气势磅礴,诗人也因此心潮澎湃,欲有作为。C.颈联写出了诗人进退两难:想有作为而无人引荐,隐居又耻于辜负盛世。D.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张丞相引荐自己的盼望和愿望终究难以实现的失落。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乙】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对这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关雎》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B.《式微》描述的劳役者忙于劳作,强烈反抗暴政的决心。C.《关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间和进行婚礼的快乐场面。D.《式微》诗歌运用反问手法,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把劳作者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悲愤心情表达的更加彻底。二、基础知识综合6.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下去,像噩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1)以上文段选自《 》,是作者写给儿子 、傅敏的家信摘编。(2)“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中“温”的意思是: 。(3)文中“有亏良心的事”指什么?“真正觉醒”的含义是什么?“有亏良心的事”指: 。“真正觉醒”的含义: 。(4)请将文段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三、综合性学习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伐竹取道( ) (2)水尤清冽( )(3)为坻( ) (4)佁然不动( )(5)俶尔远逝( ) (6)乃记之而去( )四、文言文阅读【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善卷者,古之贤人也。尧闻得道,乃北面①师之。及尧受终之后,舜又以天下让卷。卷曰:“昔唐氏②之有天下,不教而民从之,不赏而民劝之,天下均平,百姓安静,不知怨,不知喜。今子盛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丕③作皇韶④之乐以愚民心,天下之乱,从此始矣。吾虽为之,其何益乎!予立于宇宙之中,冬衣皮毛,夏衣絺葛⑤,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去,入深山,莫知其处。(节选自《高士传·善卷》)【注释】①北面:古代君主面南背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北,因谓称臣服于人为北面。②唐氏:唐尧。③丕:大。④韶:虞舜乐舞名。⑤絺(chī)葛:暑服。8.下列对乙文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B.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D.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9.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惊异B.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C.尧闻得道 闻:听说D.冬衣皮毛 衣:衣服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足为外人道也 吾虽为之B.见渔人,乃大惊 乃北面师之C.具答之 予立于宇宙之中D.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 舜又以天下让卷11.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桃花源中的人纷纷向渔人询问,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而桃源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感慨渔人来桃花源的经过。B.乙文写了善卷将唐尧时的安定局面与虞舜时的混乱局面作对比,最终选择放弃帝位,归隐山林,过自给自足的生活。C.甲乙两文写作手法不同,甲文以描写景物、叙说事情为主,语言优美,描写生动,记叙简明;乙文以记叙、议论为主,表达作者的情感。。D.甲乙两文的主题相似,都描写了淳朴的生活,但着眼点不同,甲文首重描写桃花源的生活情景,乙文则主要写善卷对淳朴生活的向往。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遂不受,去,入深山,莫知其处。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屋舍俨然: (2)芳草鲜美: 14.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晋太/元中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D.武陵人/捕鱼为业15.翻译下列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6.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据选文内容,请概括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五、作文17.请根据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一篇半命题练笔。要求:①题目:小石潭真 (只允许填一个字)。②200--300字。参考答案:1.B2.A3.D4.D5.C6.(1) 傅雷家书 傅聪(2)回忆(3) 做事没有考虑妻子和儿子的感受 醒悟到应该多关心儿子(4)可怜的孩子,你的童年跟我的非常相似。7. (1)砍伐 (2)格外 (3)成为 (4)静止不动的样子 (5)忽然 (6)离开8.C 9.D 10.B 11.A 12.(1)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2)就这样不肯接受(虞舜的让位),离开(尘世),进入深山(隐居),没有人知道善卷去了什么地方。13. 整齐的样子 新鲜美好 14.A 15.(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2)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6.(1)自然环境:美丽富饶(2)社会环境:安定平和(3)生活状态:安居乐业(4)精神状态:自由快乐。17.例文:小石潭真美小石潭,那一汪明水,那一抹澄澈,便是我终生也难忘。清晨,便沿着山丘向西走去,去那心中的小潭。此事,我四周都被竹树包围,阳光透过叶子洒在脚边,小鸟愉悦的歌声和着远远的水流声。十分悦耳,就好似大自然谱写的一首自然和谐乐章。我穿过竹林后,忙着整理被树枝弄乱的头发。恍然抬首,看见了离自己五六米远的地方正是自己苦心要找的小水潭。我远远望去,水潭四周依然密布着柱子,但却多了碧色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连结在一起、参差不齐随风飘荡的景象。微风掠过,它们发出沙沙的声音荡入我耳中,荡走我心中的俗念,荡走我身上的凡尘!此时,我不禁想到了柳宗元的桃花源,自己眼前的这番景象又比世人所向往的世外桃源逊色多少?我迈着步子,向水潭走近。我惊讶地发现石潭底竟是以整块石头作为低,部分石头翻卷起来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岛国。再走近些瞧见了水中的小鱼。那水清澈见底,就好像西方的贝加尔湖那样没有杂质,又好像我们所仰望的天空那样纯白无暇。忽然,那水中的小鱼不动了,我心下疑惑:莫不是它们死了吧?我蹲下去,用手伸向它们。忽然他们用鱼尾拍打出水花向远处游去。那水花溅在我身上、脸上,弄得我好生凉快。我不禁发出了“咯咯”的笑声。经此一波折,我索性靠在林丛边。我四周环顾,发现周围没有村庄人烟。想到这儿,不禁冒出了把家搬到这里的想法。唉,但这终究是不可能的,也只是一个蒙着彩色外衣的泡沫罢了,一触即破。我坐在小石潭的旁边,享受着大自然的调侃,仿佛世界都如此明亮没有黑暗。我沉醉其中,迎接着新的世界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