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考点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考点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好题冲关)(原卷版).docx
    • 解析
      考点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好题冲关)(解析版).docx
    • 练习
      考点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核心考点精讲).docx
    考点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好题冲关)(原卷版)第1页
    考点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好题冲关)(原卷版)第2页
    考点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好题冲关)(原卷版)第3页
    考点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好题冲关)(解析版)第1页
    考点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好题冲关)(解析版)第2页
    考点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好题冲关)(解析版)第3页
    考点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核心考点精讲)第1页
    考点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核心考点精讲)第2页
    考点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核心考点精讲)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18原电池化学电源好题冲关原卷版docx、考点18原电池化学电源好题冲关解析版docx、考点18原电池化学电源核心考点精讲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3年真题考点分布
    二、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
    【命题规律】
    从近三年高考试题来看,一般从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二次电池和多池串联等角度考向进行考查。考查点主要集中:一是电极反应式或总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二是粒子或粒子的移动方向判断;三是工作过程中及工作后电解质、电极质量的变化的判断;四是隔膜的类型及作用;五是定量计算,已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求产物或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或者已知产物或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求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备考策略】
    (1)回归教材,以教材为重点,而不是一味地机械刷题。不论多么复杂陌生的情境,多么复杂新颖的装置,都离不开教材中原电池的模型。
    (2)重视常考点的备考,如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反应式或总反应式的书写或正误判断、电子或粒子移动方向判断、电解质溶液变化的判断、离子交换膜的使用和相关定量计算等。
    (3)重视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探究,通过做高考真题感知高考考查要求,查找对知识掌握和能力要求上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究高考命题动向,有针对性地提高解题能力。
    【命题预测】
    电化学的考查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关注电化学在生活、生产方面具体应用,很好地将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素养。 关注燃料电池和新型高能电池(如高铁电池、锂电池)充电或放电的过程;关注电极反应式或总反应式中出现“x”等代数形式。
    考法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概念和反应本质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构成条件
    (1)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①电解质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工作原理
    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1)反应原理
    (2)盐桥的组成和作用
    ①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NH4NO3等溶液和琼胶制成的胶冻。
    ②盐桥的作用:A.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B.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4.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原电池中,负极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正极一般是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
    (2)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加快。
    (3)用于金属的防护:将需要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电池的正极而受到保护。
    (4)设计制作化学电源
    ①首先将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两个半反应。
    ②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结合两个半反应,选择正、负电极材料以及电解质溶液。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简图
    注意:
    ①电子移动方向:从负极流出沿导线流入正极,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
    ②若有盐桥,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区,阳离子移向正极区。
    ③若有交换膜,离子可选择性通过交换膜,如阳离子交换膜,阳离子可通过交换膜移向正极。
    2.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5种方法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理论上,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
    (2)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一定是负极( )
    (3)在锌铜原电池中,因为有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有电流产生( )
    (4)在原电池中,负极材料的活泼性一定比正极材料强( )
    (5)在原电池中,正极本身一定不参与电极反应,负极本身一定要发生氧化反应( )
    (6)在锌铜原电池中,因为有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有电流产生( )
    (7)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活泼金属一定作负极( )
    (8)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
    (9)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活泼金属一定做负极( )
    (10)一般来说,带有“盐桥”的原电池比不带“盐桥”的原电池效率高(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例1 若将反应:Zn+H2SO4= ZnSO4+H2↑设计成原电池(如右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b 极表面发生了还原反应
    C.c 溶液可以是ZnSO4 溶液 D.盐桥中的Cl-移向右边烧杯
    【答案】D
    【解析】A项,形成原电池,是化学能变成电能,正确,不选A;B项,根据电子移动方向确定,说明a为负极,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确,不选B;C项,锌做原电池的负极,所以c为硫酸锌,正确,不选C;D项,盐桥中氯离子向负极移动,即向左侧烧杯移动,错误,选D。
    例2 根据光合作用原理,设计如图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B.外电路电流方向是a→b
    C.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e-+2H+===H2O2
    D.a电极上每生成1 ml O2,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为2 ml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a电极上H2O转化为H+和O2,发生氧化反应,则a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A项错误;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外电路电流方向应从正极到负极,即b→a,B项错误;根据图示可知,b电极上O2得电子转化为H2O2,电极反应式为:O2+2e-+2H+===H2O2,C项正确;a电极上每生成1 ml O2,转移4 ml电子,则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为4 ml,D项错误。
    对点1 如图所示,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
    B.若两电极分别为Fe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Fe
    C.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X>Y
    【答案】D
    【解析】外电路的电子流向为X→外电路→Y,电流方向与其相反,A项错误;若两电极分别为Fe和碳棒,则Y为碳棒,X为Fe,B项错误;X极失电子,作负极,Y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X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C项错误;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两金属作电极,谁活泼谁作负极,D项正确。
    对点2 与甲、乙两套装置有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装置中,锌棒均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甲中锌棒直接与稀H2SO4接触,故甲生成气泡的速率更快
    C.甲、乙装置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均向碳棒定向迁移
    D.乙中盐桥设计的优点是迅速平衡电荷,提高电池效率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上述分析,甲不是原电池,故A错误;B项,甲中锌棒直接与稀H2SO4接触,发生化学腐蚀,乙中构成了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的速率加快,因此正极放出氢气的速率增大,故B错误;C项,甲不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锌移动,故C错误;D项,盐桥中离子的定向迁移构成了电流通路,盐桥既可沟通两方溶液,又能阻止反应物的直接接触,迅速平衡电荷,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提高电池效率,故D正确。
    考法2 化学电源
    1.一次电池: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充电复原继续使用
    (1)碱性锌锰干电池
    总反应:Zn+2MnO2+2H2O===2MnOOH+Zn(OH)2。
    负极材料:Zn。
    电极反应:Zn+2OH--2e-===Zn(OH)2。
    正极材料:碳棒。
    电极反应:2MnO2+2H2O+2e-===2MnOOH+2OH-。
    (2)纽扣式锌银电池
    总反应:Zn+Ag2O+H2O===Zn(OH)2+2Ag。
    电解质是KOH。
    负极材料:Zn。
    电极反应:Zn+2OH--2e-===Zn(OH)2。
    正极材料:Ag2O。
    电极反应:Ag2O+H2O+2e-===2Ag+2OH-。
    (3)锂电池
    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8Li+3SOCl2===6LiCl+Li2SO3+2S。
    (1)负极材料为锂,电极反应为8Li-8e-===8Li+。
    (2)正极的电极反应为3SOCl2+8e-===2S+SOeq \\al(2-,3)+6Cl-。
    (2)二、二次电池:放电后能充电复原继续使用
    2.铅蓄电池
    (1)总反应:Pb(s)+PbO2(s)+2H2SO4(aq)eq \(,\s\up7(放电),\s\d5(充电))2PbSO4(s)+2H2O(l)
    (2)放电时——原电池
    负极反应:Pb(s)+SOeq \\al(2-,4)(aq)-2e-===PbSO4(s);
    正极反应:PbO2(s)+4H+(aq)+SOeq \\al(2-,4)(aq)+2e-===PbSO4(s)+2H2O(l)。
    (3)充电时——电解池
    阴极反应:PbSO4(s)+2e-===Pb(s)+SOeq \\al(2-,4)(aq);
    阳极反应:PbSO4(s)+2H2O(l)-2e-===PbO2(s)+4H+(aq)+SOeq \\al(2-,4)(aq)。
    (4)图解二次电池的充放电
    3.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规律
    (1)充电时电极的连接:充电的目的是使电池恢复其供电能力,因此负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以获得电子,可简记为负接负后做阴极,正接正后做阳极。
    (2)工作时的电极反应式:同一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在充电与放电时,形式上恰好是相反的;同一电极周围的溶液,充电与放电时pH的变化趋势也恰好相反。
    4.“高效、环境友好”的燃料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可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
    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1)注意介质环境
    (2)掌握书写程序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 )
    (2)在干电池中,碳棒只起导电作用,并不参加化学反应( )
    (3)干电池根据电池内的电解质分为酸性电池和碱性电池( )
    (4)干电池中碳棒为正极( )
    (5)铅蓄电池是可充电电池( )
    (6)铅蓄电池中的PbO2为负极( )
    (7)太阳能电池不属于原电池( )
    (8)手机、电脑中使用的锂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
    (9)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与负极质量均增加( )
    (10)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化学电源( )
    (11)燃料电池工作时燃料在电池中燃烧,然后热能转化为电能( )
    (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
    (13)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为可逆反应( )
    (14)碱性锌锰干电池是一次电池,其中MnO2是催化剂,可使锌锰干电池的比能量高、可储存时间长( )
    (15)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每通过2 ml电子,负极质量减轻207 g( )
    (16)镍镉电池不能随意丢弃的主要原因是镍、镉的资源有限,价格昂贵(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例1 (2023•山东卷,11)利用热再生氨电池可实现CuSO4电镀废液的浓缩再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两室均预加相同的CuSO4电镀废液,向甲室加入足量氨水后电池开始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室Cu电极为正极
    B.隔膜为阳离子膜
    C.电池总反应为:Cu2++4NH3=[Cu(NH3)4]2+
    D.NH3扩散到乙室将对电池电动势产生影响
    【答案】CD
    【解析】A项,向甲室加入足量氨水后电池开始工作,则甲室Cu电极溶解,变为铜离子与氨气形成[Cu(NH3)4]2+,因此甲室Cu电极为负极,故A错误;B项, 再原电池内电路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若隔膜为阳离子膜,电极溶解生成的铜离子要向右侧移动,通入氨气要消耗铜离子,显然左侧阳离子不断减小,明显不利于电池反应正常进行,故B错误;C项,左侧负极是Cu+4NH3-2e- =[Cu(NH3)4]2+,正极是Cu 2++2e- = Cu,则电池总反应为:Cu2++4NH3=[Cu(NH3)4]2+,故C正确;D项,NH3扩散到乙室会与铜离子反应生成[Cu(NH3)4]2+,铜离子浓度降低,铜离子得电子能力减弱,因此将对电池电动势产生影响,故D正确。故选CD。
    例2 (2023•全国乙卷,12)室温钠-硫电池被认为是一种成本低、比能量高的能源存储系统。一种室温钠-硫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将钠箔置于聚苯并咪唑膜上作为一个电极,表面喷涂有硫黄粉末的炭化纤维素纸作为另一电极。工作时,在硫电极发生反应:S8+e-→S,S+e-→S,2Na++S+2(1-)e-→Na2S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充电时Na+从钠电极向硫电极迁移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流动的方向是a→b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Na++S8+2e-→Na2Sx
    D.炭化纤维素纸的作用是增强硫电极导电性能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放电时硫电极得电子,硫电极为原电池正极,钠电极为原电池负极。A项,充电时为电解池装置,阳离子移向阴极,即钠电极,故充电时,Na+由硫电极迁移至钠电极,A错误;B项,放电时Na在a电极失去电子,失去的电子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硫黄粉在b电极上得电子与a电极释放出的Na+结合得到Na2Sx,电子在外电路的流向为a→b,B正确;C项,由题给的的一系列方程式相加可以得到放电时正极的反应式为2Na++S8+2e-→Na2Sx,C正确;D项,炭化纤维素纸中含有大量的炭,炭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增强硫电极的导电性能,D正确;故选A。
    1.(2023•广东卷,6)负载有和的活性炭,可选择性去除实现废酸的纯化,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作原电池正极
    B.电子由Ag经活性炭流向Pt
    C.Pt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O2+2H2O+4e-= 4OH-
    D.每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的O2,最多去除1ml Cl-
    【答案】B
    【解析】O2在Pt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Pt为正极,Cl-在Ag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g为负极。A项, Cl-在Ag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g为负极,A错误;B项,电子由负极Ag经活性炭流向正极Pt,B正确;C项,溶液为酸性,故Pt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H++4e-= 2H2O,C错误;D项,每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的O2,转移电子2ml,而2 ml Cl-失去2ml电子,故最多去除2ml Cl-,D错误。 故选B。
    2.(2023•辽宁省选择性考试,11)某低成本储能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质量减小
    B.储能过程中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放电时右侧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左侧
    D.充电总反应:Pb+SO42-+2Fe3+=PbSO4+2Fe2+
    【答案】B
    【解析】该储能电池放电时,Pb为负极,失电子结合硫酸根离子生成PbSO4,则多孔碳电极为正极,正极上Fe3+得电子转化为Fe2+,充电时,多孔碳电极为阳极,Fe2+失电子生成Fe3+,PbSO4电极为阴极,PbSO4得电子生成Pb和硫酸。A项,放电时负极上Pb失电子结合硫酸根离子生成PbSO4附着在负极上,负极质量增大,A错误;B项,储能过程中,该装置为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C项,放电时,右侧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左侧的H+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右侧,C错误;D项,充电时,总反应为PbSO4+2Fe2+=Pb+SO42-+2Fe3+,D错误;故选B。
    3.(2023•全国新课标卷,10)一种以V2O5和Zn为电极、Zn(CF3SO3)2水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其示意图如下所示。放电时,Zn2+可插入V2O5层间形成ZnxV2O5·n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V2O5为正极
    B.放电时Zn2+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C.充电总反应:xZn+V2O5+nH2O=ZnxV2O5·nH2O
    D.充电阳极反应:ZnxV2O5·nH2O-2xe- =xZn2++V2O5+nH2O
    【答案】C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该电池中Zn为负极、V2O5为正极,电池的总反应为xZn+V2O5+nH2O=ZnxV2O5·nH2O。A项,由题信息可知,放电时,Zn2+可插入V2O5层间形成ZnxV2O5·nH2O,V2O5发生了还原反应,则放电时V2O5为正极,A正确;B项,Zn为负极,放电时Zn失去电子变为Zn2+,阳离子向正极迁移,则放电时Zn2+由负极向正极迁移,B正确;C项,电池在放电时的总反应为xZn+V2O5+nH2O=ZnxV2O5·nH2O,则其在充电时的总反应为ZnxV2O5·nH2O=xZn+V2O5+nH2O,C不正确;D项,充电阳极上ZnxV2O5·nH2O被氧化为V2O5,则阳极的电极反应为ZnxV2O5·nH2O-2xe- =xZn2++V2O5+nH2O,D正确;故选C。
    4.(2022•全国甲卷,10)一种水性电解液Zn-MnO2离子选择双隔膜电池如图所示(KOH溶液中,Zn2+以Zn(OH) 42-存在)。电池放电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Ⅱ区的K+通过隔膜向Ⅲ区迁移
    B.Ⅰ区的SO42-通过隔膜向Ⅱ区迁移
    C. MnO2电极反应:MnO2+2e-+4H+=Mn2++2H2O
    D.电池总反应:Zn+4OH-+MnO2+4H+=Zn(OH) 42-+Mn2++2H2O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的电池结构和题目所给信息可知,Ⅲ区Zn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4OH-=Zn(OH) 42-,Ⅰ区MnO2为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MnO2+2e-+4H+=Mn2++2H2O;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两个离子选择隔膜没有指明的阳离子隔膜还是阴离子隔膜,故两个离子隔膜均可以通过阴、阳离子,因此可以得到Ⅰ区消耗H+,生成Mn2+,Ⅱ区的K+向Ⅰ区移动或Ⅰ区的SO42-向Ⅱ区移动,Ⅲ区消耗OH-,生成Zn(OH) 42-,Ⅱ区的SO42-向Ⅲ区移动或Ⅲ区的K+向Ⅱ区移动。A项,Ⅱ区的K+只能向Ⅰ区移动,A错误;B项,Ⅰ区的SO42-向Ⅱ区移动,B正确;C项,MnO2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O2+2e-+4H+=Mn2++2H2O,C正确;D项,电池的总反应为Zn+4OH-+MnO2+4H+=Zn(OH) 42-+Mn2++2H2O,D正确;故选A。
    5.(2022•全国乙卷,12) Li-O2电池比能量高,在汽车、航天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光照充电Li-O2电池(如图所示)。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e-)和空穴(h+),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对电池进行充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Li2O2=2Li+O2
    B.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
    C.放电时,Li+从正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负极迁移
    D.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O2+2Li++2e-=Li2O2
    【答案】C
    【解析】充电时光照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则充电时总反应为Li2O2=2Li+O2,结合图示,充电时金属Li电极为阴极,光催化电极为阳极;则放电时金属Li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A项,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对电池进行充电,结合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2O2=2Li+O2,A正确;充电时,光照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阴极反应与电子有关,阳极反应与空穴有关,故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B正确;C项,放电时,金属Li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Li+从负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正极迁移,C错误;D项,放电时总反应为2Li+O2=Li2O2,正极反应为O2+2Li++2e-=Li2O2,D正确;故选C。
    6.(2022•辽宁省选择性考试,14)某储能电池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Na3Ti2(PO4)3-2e-= NaTi2(PO4)3+2Na+
    B.放电时Cl-透过多孔活性炭电极向CCl4中迁移
    C.放电时每转移1 ml电子,理论上CCl4吸收0.5 ml Cl2
    D.充电过程中,NaCl溶液浓度增大
    【答案】A
    【解析】放电时负极反应:Na3Ti2(PO4)3-2e-= NaTi2(PO4)3+2Na+,正极反应:Cl2+2e-=2Cl-,消耗氯气,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充电时阳极:2Cl--2e-=Cl2,由此解析。A项,放电时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Na3Ti2(PO4)3-2e-= NaTi2(PO4)3+2Na+,故A正确;B项,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放电时Cl-透过多孔活性炭电极向NaCl中迁移,故B错误;C项,放电时每转移1 ml电子,正极:Cl2+2e-=2Cl-,理论上CCl4释放0.5 ml Cl2,故C错误;D项,充电过程中,阳极:2Cl--2e-=Cl2,消耗氯离子,NaCl溶液浓度减小,故D错误;故选A。
    7.(2022•山东卷,13)设计如图装置回收金属钴。保持细菌所在环境pH稳定,借助其降解乙酸盐生成CO2,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LiCO2转化为C2+,工作时保持厌氧环境,并定时将乙室溶液转移至甲室。已知电极材料均为石墨材质,右侧装置为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工作时,甲室溶液pH逐渐增大
    B.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乙室应补充盐酸
    C.乙室电极反应式为LiCO2+2H2O+e-+4H+=Li++C2++4OH-
    D.若甲室C2+减少200 mg,乙室C2+增加300 mg,则此时已进行过溶液转移
    【答案】BD
    【解析】A项,依据题意右侧装置为原电池,电池工作时,甲室中细菌上乙酸盐的阴离子失去电子被氧化为CO2气体,C2+在另一个电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C单质,CH3COO-失去电子后,Na+通过阳膜进入阴极室,溶液变为NaCl溶液,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溶液pH减小,A错误;B项,对于乙室,正极上LiCO2得到电子,被还原为C2+,同时得到Li+,其中的O与溶液中的H+结合H2O,因此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应该补充盐酸,B正确;C项,电解质溶液为酸性,不可能大量存在OH-,乙室电极反应式为:LiCO2+e-+4H+=Li++C2++2H2O,C错误;D项,若甲室C2+减少200 mg,电子转移物质的量为n(e-)= ,乙室C2+增加300 m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e-)=,说明此时已进行过溶液转移,D正确;故选BD。
    8.(2022•福建卷,9)一种化学“自充电”的锌-有机物电池,电解质为KOH和Zn(CH3COO)2水溶液。将电池暴露于空气中,某电极无需外接电源即能实现化学自充电,该电极充放电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自充电时,c(OH―)增大
    B.化学自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化学自充电时,锌电极反应式:Zn2++2e-=Zn
    D.放电时,外电路通过电子,正极材料损耗
    【答案】A
    【解析】A项,由图可知,化学自充电时,消耗O2,该反应为O2+2H2O+4e-=4OH-,c(OH―)增大,故A正确;B项,化学自充电时,无需外接电源即能实现化学自充电,该过程不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C项,由图可知,化学自充电时,锌电极作阴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C错误;D项,放电时,1ml转化为 ,消耗2ml K+,外电路通过0.02 ml电子时,正极物质增加0.02ml K+,增加的质量为0.02ml×39g/ml =0.78g,故D错误;故选A。
    9.(2022•广东选择性考试,16)科学家基于Cl2易溶于CCl4的性质,发展了一种无需离子交换膜的新型氯流电池,可作储能设备(如图)。充电时电极a的反应为:NaTi2(PO4)3+2Na++2e-= Na3Ti2(PO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极b是阴极
    B.放电时NaCl溶液的pH减小
    C.放电时NaCl溶液的浓度增大
    D.每生成1mlCl2,电极a质量理论上增加23g
    【答案】C
    【解析】A项,由充电时电极a的反应可知,充电时电极a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极a是阴极,则电极b是阳极,故A错误;B项,放电时电极反应和充电时相反,则由放电时电极a的反应为Na3Ti2(PO4)3-2e-= NaTi2(PO4)3+2Na+可知,NaCl溶液的pH不变,故B错误;C项,放电时负极反应为Na3Ti2(PO4)3-2e-= NaTi2(PO4)3+2Na+,正极反应为Cl2+2e-=2Cl-,反应后Na+和Cl-浓度都增大,则放电时NaCl溶液的浓度增大,故C正确;D项,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Cl- -2e-= Cl2↑,阴极反应为NaTi2(PO4)3+2Na++2e-= Na3Ti2(PO4)3,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每生成1mlCl2,电极a质量理论上增加23g/ml2ml=46g,故D错误;故选C。
    10.(2021•河北选择性考试,9)K—O2电池结构如图,a和b为两个电极,其中之一为单质钾片。关于该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隔膜允许K+通过,不允许O2通过
    B.放电时,电流由b电极沿导线流向a电极;充电时,b电极为阳极
    C.产生1Ah电量时,生成KO2的质量与消耗O2的质量比值约为2.22
    D.用此电池为铅酸蓄电池充电,消耗3.9g钾时,铅酸蓄电池消耗0.9g水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a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单质钾片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钾离子,电极反应式为K—e-=K+,b电极为正极,在钾离子作用下,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超氧化钾。A项,金属性强的金属钾易与氧气反应,为防止钾与氧气反应,电池所选择隔膜应允许K+通过,不允许O2通过,故A正确;B项,由分析可知,放电时,a为负极,b为正极,电流由b电极沿导线流向a电极,充电时,b电极应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做电解池的为阳极,故B正确;C项,由分析可知,生成1ml超氧化钾时,消耗1ml氧气,两者的质量比值为1ml×71g/ml:1ml×32g/ml≈2.22:1,故C正确;D项,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PbSO4+2H2O=PbO2+Pb+2H2SO4,反应消耗2ml水,转移2ml电子,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耗3.9g钾时,铅酸蓄电池消耗水的质量为×18g/ml=1.8g,故D错误;故选D。
    11.(2021•广东选择性考试,9)火星大气中含有大量CO2,一种有CO2参加反应的新型全固态电池有望为火星探测器供电。该电池以金属钠为负极,碳纳米管为正极,放电时
    A.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CO2在正极上得电子
    C.阳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D.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放电时总反应为4Na+3CO2=2Na2CO3+C。A项,放电时负极上Na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生成Na+,故A错误;B项,放电时正极为CO2得到电子生成C,故B正确;C项,放电时阳离子移向还原电极,即阳离子由负极移向正极,故C错误;D项,放电时装置为原电池,能量转化关系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等,故D正确;故选B。
    12.(2021•山东卷,10)以KOH溶液为离子导体,分别组成CH3OH—O2、N2H4—O2、(CH3)2NNH2—O2清洁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过程中,K+均向负极移动
    B.放电过程中,KOH物质的量均减小
    C.消耗等质量燃料,(CH3)2NNH2—O2燃料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最大
    D.消耗1mlO2时,理论上N2H4—O2燃料电池气体产物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
    【答案】C
    【解析】碱性环境下,甲醇燃料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N2H4-O2清洁燃料电池总反应为:N2H4+O2=N2+2H2O;偏二甲肼[(CH3)2NNH2]中C和N的化合价均为-2价,H元素化合价为+1价,所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可推知其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CH3)2NNH2+4O2+4KOH=2K2CO3+N2+6H2O。A项,放电过程为原电池工作原理,所以钾离子均向正极移动,A错误;B项,根据上述分析可知,N2H4-O2清洁燃料电池的产物为氮气和水,其总反应中未消耗KOH,所以KOH的物质的量不变,其他两种燃料电池根据总反应可知,KOH的物质的量减小,B错误;C项,理论放电量与燃料的物质的量和转移电子数有关,设消耗燃料的质量均为mg,则甲醇、N2H4和(CH3)2NNH2放电量(物质的量表达式)分别是:、、,通过比较可知(CH3)2NNH2理论放电量最大,C正确;D项,根据转移电子数守恒和总反应式可知,消耗1mlO2生成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l,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D错误;故选C。
    13.(2021•辽宁选择性考试,10)如图,某液态金属储能电池放电时产生金属化合物Li3B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M电极反应为
    B.放电时,Li+由M电极向N电极移动
    C.充电时,M电极的质量减小
    D.充电时,N电极反应为Li3Bi+3e-=3Li++Bi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放电时,M极由于Li比Ni更活泼,也比N极上的Sb、Bi、Sn更活泼,故M极作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N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3Li++3e-+Bi=Li3Bi。A项,放电时,M电极反应为Li-e-=Li+,A错误;B项,放电时,M极为负极,N极为正极,故Li+由M电极向N电极移动,B正确;C项,由二次电池的原理可知,充电时和放电时同一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互为逆过程,M电极的电极反应为:Li++e-= Li,故电极质量增大,C错误;D项,由二次电池的原理可知,充电时和放电时同一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互为逆过程,充电时,N电极反应为Li3Bi-3e-=3Li++Bi,D错误;故选B。
    14.(2021•浙江1月选考,22)镍镉电池是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L 为小灯泡,K1、K2为开关,a、b为直流电源的两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断开K2、合上K1,镍镉电池能量转化形式:化学能→电能
    B.断开K1、合上K2,电极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C.电极B发生氧化反应过程中,溶液中KOH浓度不变
    D.镍镉二次电池的总反应式:Cd+ 2NiOOH+2H2OCa(OH)2+2Ni(OH)2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电极A充电时为阴极,则放电时电极A为负极,负极上Cd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d(OH)2,负极反应式为Cd-2e-+2OH-=Cd(OH)2,电极B充电时为阳极,则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正极上NiOO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i(OH)2,正极反应式为2NiOOH+2e-+2H2O=2Ni(OH)2+2OH-,放电时总反应为Cd+2NiOOH+2H2O=Cd(OH)2+2Ni(OH)2。A项,断开K2、合上K1,为放电过程,镍镉电池能量转化形式:化学能→电能,A正确;B项,断开K1、合上K2,为充电过程,电极A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电极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d(OH)2+2e-=Cd+2OH-,B正确;C项,电极B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Ni(OH)2-2e-+2OH-=2NiOOH+2H2O,则电极A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Cd(OH)2+2e-=Cd+2OH-,此时为充电过程,总反应为Cd(OH)2+2Ni(OH)2Cd+2NiOOH+2H2O,溶液中KOH浓度减小,C错误;D项,根据分析,放电时总反应为Cd+2NiOOH+2H2O=Cd(OH)2+2Ni(OH)2,则镍镉二次电池总反应式为Cd+2NiOOH+2H2OCd(OH)2+2Ni(OH)2,D正确;故选C。
    15.(2021•浙江6月选考,22)某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截面结构如图所示,电极A为非晶硅薄膜,充电时Li+得电子成为Li嵌入该薄膜材料中;电极B为LiCO2薄膜;集流体起导电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集流体A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B.放电时,外电路通过a ml电子时,LiPON薄膜电解质损失a ml Li+
    C.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反应可表示为Li1- xCO2+ xLi+xe-= LiCO2
    D.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Li xSi+Li1- xCO2Si+LiCO2
    【答案】B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该电池充电时Li+得电子成为Li嵌入电极A中,可知电极A在充电时作阴极,故其在放电时作电池的负极,而电极B是电池的正极。A项,由图可知,集流体A与电极A相连,充电时电极A作阴极,故充电时集流体A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A正确;B项,放电时,外电路通过a ml电子时,内电路中有a ml Li+通过LiPON薄膜电解质从负极迁移到正极,但是LiPON薄膜电解质没有损失Li+,B不正确;C项,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可表示为Li1- xCO2+ xLi+xe-= LiCO2,C正确;D项,电池放电时,嵌入在非晶硅薄膜中的锂失去电子变成Li+,正极上Li1- xCO2得到电子和Li+变为LiCO2,故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Li xSi+Li1- xCO2Si+LiCO2,D正确。故选B。
    16.(2021•湖南选择性考试,10)锌/溴液流电池是一种先进的水溶液电解质电池,广泛应用于再生能源储能和智能电网的备用电源等。三单体串联锌/溴液流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N极为正极
    B.放电时,左侧贮液器中ZnBr2的浓度不断减小
    C.充电时,M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2e-═Zn
    D.隔膜允许阳离子通过,也允许阴离子通过
    【答案】B
    【解析】锌溴液流电池总反应为:Zn+Br2═ZnBr2,其中N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方程式为Br2+2e-=2Br-,M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方程式为Zn﹣2e-=Zn2+,放电过程中,左侧Zn2+流向右侧,左侧ZnBr2的浓度不断减少,充电过程中,发生反应ZnBr2Zn+Br2。A项,依据分析可知,N为正极,故A正确;B项,放电时,左侧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方程式为Zn﹣2e-=Zn2+,左侧生成的Zn2+流向右侧,故左侧ZnBr2的浓度不变,右侧ZnBr2的浓度变大,故B错误;C项,放电时,M为负极,充电时,M及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2e-═Zn,故C正确;D项,中间沉积锌位置的作用为提供电解液,故其隔膜既可以允许阳离子通过,也允许阴离子通过,故D正确;故选B。
    考点内容
    考题统计
    原电池原理综合应用
    2023广东卷6题,2分;2023山东卷11题,4分;2022全国甲卷12题,6分;2022山东卷13题,4分;2021广东卷9题,2分;2021山东卷10题,2分;
    新型二次电池
    2023辽宁卷11题,3分;2023全国甲卷10题,6分;2022辽宁卷14题,3分;2022福建卷9题,4分;2021河北卷9题,3分;2021辽宁卷10题,3分;2021浙江1月选考22题,2分;2021浙江6月选考22题,2分;2021湖南卷10题,3分;
    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电极材料
    锌片
    铜片
    电极反应
    Zn-2e-===Zn2+
    Cu2++2e-===Cu
    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
    由Zn片沿导线流向Cu片
    盐桥中离子移向
    盐桥含饱和KCl溶液,K+移向正极,Cl-移向负极
    种类
    酸性
    碱性
    负极反应式
    2H2-4e-===4H+
    2H2+4OH--4e-===4H2O
    正极反应式
    O2+4e-+4H+===2H2O
    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式
    2H2+O2===2H2O
    备注
    燃料电池的电极不参与反应,有很强的催化活性,起导电作用

    相关试卷

    考点2 原电池 新型电源(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考点2 原电池 新型电源(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考点2原电池新型电源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考点2原电池新型电源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4 化学反应的方向(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24 化学反应的方向(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24化学反应的方向好题冲关原卷版docx、考点24化学反应的方向好题冲关解析版docx、考点24化学反应的方向核心考点精讲精练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3 化学平衡常数(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23 化学平衡常数(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23化学平衡常数好题冲关原卷版docx、考点23化学平衡常数好题冲关解析版docx、考点23化学平衡常数核心考点精讲精练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