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训练
【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3(真题训练)教师版+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3(真题训练)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3物态变化真题训练教师版docx、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3物态变化真题训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
A.0℃ B.20℃ C.37℃ D.45℃
【答案】C
【详解】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若高于37.3℃,则视为发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 (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B
【详解】A.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露是液态的小水滴集合而成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C.雪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 (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仅液化 B.仅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答案】D
【详解】水池中的水先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成水珠,产生白气,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 (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答案】A
【详解】A.小草上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
B.树叶上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河面上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
D.群山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5.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
A.10℃ B.30℃ C.50℃ D.60℃
【答案】B
【详解】金属属于晶体,其温度达到熔点并且继续吸热时,金属就会熔化。根据题目表述此金属的熔点在15℃到45℃之间,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雪迎春到——雪是凝华形成的
B.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露是升华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雾是汽化形成的
【答案】A
【详解】A.飞雪迎春到,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
B.疑是地上霜,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露从今夜白,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岚雾今朝重,雾是液态小水珠,由水蒸气液化形成,故D错误。
故选A。
7.(2023·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地球水循环的部分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地表水蒸发到空中 B.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凝固成小冰晶 D.水蒸气凝华成霜
【答案】A
【详解】A.蒸发是由液态到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的一种,汽化需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
B.液化是由气态到液态的过程,液化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凝固是由液态到固态的过程,凝固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到固态的过程,凝华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2023·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关于“水沸腾规律”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大量气泡在水中生成,上升、变小
B.水沸腾时吸热且温度不变
C.水的沸点可能低于100℃
D.提高水的初温,可缩短实验时间
【答案】A
【详解】A.水沸腾时,大量气泡在水中生成,上升变大,直到水面破裂,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吸热且温度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的沸点可能低于100℃,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提高水的初温,可缩短实验时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2023·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 )
A.能沸腾 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答案】A
【详解】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加热,试管中的酒精吸热,温度上升,且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故试管中的酒精温度能达到沸点,且能持续从水中吸热,故试管中的酒精能沸腾,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晶体凝固前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A.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温度不变,因此为晶体的熔化图像,反映晶体熔化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因此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反映非晶体熔化的特点,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因此为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反映非晶体凝固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有一段时间内物质放热,温度不变,因此为晶体的凝固图像,反映晶体凝固的特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多选题)(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在模具中冷却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铜料化为铜液,属于液化现象 B.铜液冷却成型,属于凝固现象
C.铜料化为铜液过程中温度不变 D.铜液冷却成型过程中需要放热
【答案】BCD
【详解】AC.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在这一过程中,固态的铜料变为液态的铜液,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铜料化为铜液过程中,属于晶体熔化,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故A错误,C正确;
BD.铜液在模具中冷却成型,在这一过程中,液态的铜液变为固态的铜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凝固放热,故BD正确。
故选BCD。
12.(多选题)(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在试管中放少量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在上述实验中,碘经历的过程是(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约114℃,沸点约184℃。)( )
A.熔化和凝固 B.汽化和液化 C.升华和凝华 D.吸热和放热
【答案】CD
【详解】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试管中放少量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固态的碘吸热升华为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因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约为114℃,大于水的沸点100℃,故碘不会熔化;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放热凝华成固态的碘,碘经历的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故AB不符合题意,CD符合题意。
故选CD。
二、填空题
13.(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小强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在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这就做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小强将简易温度计分别放入温度不同的水中,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图 所反映的是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的情况。
【答案】丙。
【详解】小强自制的简易温度计是利用小瓶内水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工作的。当将此温度计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时,小瓶中的水因受冷而收缩,细管中的水柱下降,则细管中的液面比甲低,故图丙是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的情况。
14. (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地球上的水循环,关于图中水循环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云中的小水滴
C.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固形成冰雹
D.云中的小冰晶吸热,升华形成雨
选择理由: 。
【答案】D,见解析
【详解】A.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属于汽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题意;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题意;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由液态的小水珠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粒,是凝固现象。故C正确,不符题意;
D.小冰晶是固态,雨是液态,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小冰晶是固态,雨是液态,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才是升华。
15.(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环卫工人往结冰的桥面撒盐加快冰的熔化,激发了小明探究盐水凝固点的兴趣。他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每支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 。
【答案】-5,低。
【详解】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温度在零刻度以下,因此甲中温度计读数为-2℃,乙中温度计读数为-5℃。
由甲乙两图的实验现象,浓度较高的盐水在更低的温度下还未凝固,证明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低。
16. (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图甲是探究晶体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由乙图可知海波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 (选填“升高”或“保持不变”或“降低”)。BC段对应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海波的熔点是 ℃,可选用 (选填“实验室温度计”或“体温计”)进行测量。
【答案】吸热;保持不变;48;实验室温度计。
【详解】由乙图可知海波熔化时一直在加热,需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BC段对应温度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值上大下小,为零上温度,则海波的熔点是48℃。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低于海波的熔点,不能用体温计测量,可选用实验室温度计进行测量。
17.(2022·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答案】晶体,80,不变,固液共存态。
【详解】由图像可知,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温度即为该物质的熔点,由图可知,BC段为熔化过程,保持的温度为80℃,故该物质的熔点为80℃。
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一部分已经熔化为液体,一部分还没来得及熔化,处于固态,所以在加热6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18.(2023·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利用纸杯、蜡烛、火柴、铁丝等器材把水烧开,如图所示。
(1)纸杯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开水的温度 纸的着火点;
(2)烧水过程中通过观察 来判断水是否烧开;
(3)要想知道水烧开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 ;
(4)为了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烧开,可采用的办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低于;(2)气泡变化;(3)温度计;(4)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给纸杯加盖子等)
【详解】(1)水的沸点为100℃,纸的着火点在130∼180℃,纸杯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开水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2)水烧开前,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烧开后,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到达水面时破裂开;烧水过程中通过观察气泡的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烧开。
(3)要想知道水烧开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水烧开后温度是否变化。
(4)为了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烧开,可采用的办法有: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给纸杯加盖子等。
19.(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某科技小组为了比较“泡沫塑料和棉花的保温性能”,用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计时器、热水等器材进行实验。把小烧杯放进大烧杯中,在两个烧杯之间塞满保温材料,将热水倒入小烧杯中,盖好插有温度计的盖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要控制两个小烧杯中热水的 和初温相同;
(2)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了图甲装置中的热水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并描出了乙装置中的热水温度与时间的坐标点;
①请在方格纸上,将乙装置中的热水温度与时间的图像补充完整 ;
②根据图像可知,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是 。理由是: ;
(3)分析图象,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写出一条即可) 。
【答案】(1)质量;(2)泡沫塑料,见解析,见解析。
【详解】(1)在实验中,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需要控制水的初温和质量相同。
(2)①描点作图如下:
②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装置甲中的热水温度比装置乙中的降低慢,因此泡沫塑料保温效果好。
(3)由图像可知,当温度降到20℃时,温度不再变化,所以室温为20℃。
20.(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冬天下大雪时,小华看到护路工人往路面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到道路结冰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撒盐可以使路面的冰雪熔化。小华不禁产生了疑问,在相同的气温下,为什么撒了盐后的冰就会熔化呢?
(1)小华回家后进行了探究,他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相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如图1)。当两罐内 时,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罐内混合物的温度(示数如图2),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 ,对比甲罐温度小华得出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的原因是 ;
(2)小华还发现,一只罐外壁出现了白霜,而另一只外壁出现的是小水珠,出现白霜的是 (选填“甲”或“乙”)罐。
【答案】(1)有水出现,-6℃,见解析;(2)乙。
【详解】(1)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相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当两罐内有水出现,成为冰水混合物,由图2中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6℃,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6℃;对比甲乙两图,冰盐混合物的熔点低于冰的熔点,所以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
(2)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0℃,水蒸气遇到甲罐壁会液化成小水珠;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6℃,温度比较低,低于冰的凝固点,水蒸气遇到乙罐壁会凝华成白霜。
三、探究实验题
21.(2023·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小利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他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纸板的作用是 。
(2)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为 ℃,继续加热,烧杯内的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水 (填“已经”或“还没”)沸腾。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气泡在水面破裂时,将内能转化为 能。
(4)这样加热几分钟后,得到如图丙所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①水在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升高;在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 。
②周围环境大气压 (填“高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答案】(1)减小热量散失;(2) 61;(3)已经,机械;(4)保持不变,低于。
【详解】(1)纸板作用是主要是减少热量的损失,加快水的沸腾,同时还可以固定温度计。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所以此时的温度为61℃。
(3)当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涌现,接连不断地上升,并迅速地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说明水已经沸腾。
气泡在水面破裂时,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①如图丙,水沸腾前的图线为一条斜向上的线段,所以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 水沸腾时,图线变为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这就说明水的温度不再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即水在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在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②液体的沸点与水表面的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大,沸点越高。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此时水的沸点低于100°C,说明此时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22.(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室温下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
(2)由实验数据绘制成图所示图像,可知, AB段该物质是 态, BC段 (选填“需要”或“不需”)吸热; 由实验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研究表明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如图,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从而使冰的熔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金属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答案】(1) -3;(2)固,需要,晶体;(3)增大,降低。
【详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第三个刻度,所以温度计示数为-3℃。
(2)观察图像可知,冰在B点还未开始熔化,即 AB段该物质为固态;在C点已经完全熔化,而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为晶体。
(3)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压力一定,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部分受力面积较小,增大了压强,从而降低冰的熔点,使金属丝下方的冰块先其它部分的冰熔化。
23. (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如图-1,是一个探究酒精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案示意图,具体实验步骤略。
(1)小华对图-1(b)的实验设计提出质疑: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于500℃,酒精沸点约为78℃,实验时,玻璃片上的酒精在蒸发的同时,还可能发生 现象,影响对实验的观测;
(2)小华做出如图-2的改进,用热水改变酒精的温度。在保温杯内加满70℃的热水,用薄片盖在保温杯上且与水面充分接触,将0.1mL酒精滴在薄片上,记录酒精完全蒸发所用的时间。保持其他条件相同,换用70℃以下不同温度的热水多次实验。为了让酒精温度快速达到相对应的水温,他可选择 (选填“塑料”或“铝”)薄片进行实验,理由是 ;
(3)小华根据“在气候湿润的地方,或阴雨天气的时候,空气湿度大,湿衣服不容易晾干”的生活经验,提出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空气湿度有关。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密闭的房间内,用智能加湿器调节房间内的空气湿度到一定数值;
②用10g水将1张全棉柔巾全部浸湿,然后完全展开,用细绳和吸管将其悬挂在电子秤下端,如图-3所示,记录此时电子秤示数m1;1小时后,再次记录电子秤示数m2;
③改变房间内的空气湿度,换用规格相同的全棉柔巾,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1所示。(实验过程中,房间内温度及空气流动变化忽略不计。)
表1
空气湿度
40%
45%
50%
60%
70%
m1/g
11.8
11.8
11.8
11.8
11.8
m2/g
6.4
6.6
6.9
7.5
7.8
表2
物质
密度/kg⋅m-3
沸点/℃
比热容/ J⋅(kg⋅℃)-1
水
1.0×103
100
4.2×103
酒精
0.8×103
约78
2.4×103
食用油
0.9×103
约250
约1.9×103
分析表1中的数据,当空气湿度为60%时,1小时内,蒸发了的水的质量为 g;由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当水温、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等条件均相同时,空气湿度越 ,水蒸发得越快;
(4)请你参考表2中的数据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一个新猜想,并简单陈述事实依据。
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 有关,事实依据: 。
【答案】(1)沸腾;(2)铝,铝的导热性能比塑料好;(3)4.3,低;(4)密度;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其他条件相同时,酒精和水滴在桌面上,酒精比水干的更快。
【详解】(1)酒精沸点约为78℃,而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于500℃,因此玻璃片上的酒精在蒸发的同时,还可能沸腾,影响实验现象的观测。
(2)因为铝的导热性能比塑料好,因此,为了使酒精温度快速达到相对应的水温,应当选择铝薄片进行实验。
(3)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当空气湿度为60%时,1小时内,蒸发了的水的质量为
Δm=m1-m2=11.8g-7.5g=4.3g
由实验数据可知,当水温、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等条件均相同时,1h后,空气湿度越小,棉柔巾的质量越小,即蒸发的水的质量越多,水蒸发的越快。
(6)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由表格2可知,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其他条件相同时,酒精和水滴在桌面上,酒精比水干的更快。
24.(2023·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小明利用纸锅烧水来观察水的沸腾,如图甲所示。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57
酒精
78
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1)由上表可知,本实验应选用 (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
(2)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变化,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
(3)为了验证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纸的着火点为183℃,酒精灯火焰温度可达500℃,纸锅却不会被点燃,其原因主要是: 。
【答案】(1)水银;(2)94;(3)停止加热;(4)见详解.
【详解】(1)实验室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水沸腾时温度接近100℃,由上表可知,酒精的沸点78℃,低于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因此本实验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2)水沸腾时不变的温度称为沸点,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水的沸点为94℃。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否需要吸热,可以撤去酒精,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纸锅内水沸腾后吸热,温度维持94℃不变,纸锅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所以不能被点燃。
四、综合题
25.(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请阅读《云中探秘问苍穹》并回答题。
云中探秘问苍穹
苍茫云海、万里层云中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水的降落滋润着地球万物。降水量的多少和降水在时间与空间的分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一定时段内,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降水,在无渗透、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该地该时段内的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
如何预测某个区域的降水量呢?如果能获得该区域正上方云层所含降水粒子(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所能形成的水的总体积,再结合其他信息估测能够降落到地面的降水粒子占总降水粒子的比例,利用体积和该区域面积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到降水量了。
精准预报降水是一个世界难题,我国在轨气象卫星家族中的新成员——风云三号G星(如图所示)的出现,向解决这一难题迈出了一大步。风云三号G星搭载了我国首套“空中雨量计”——星载KU、KA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通过向大气发射无线电磁波信号,接收大气中不同高度层的降水粒子反射信号,获取竖直方向不同高度层的降水结构信息;同时,利用雷达跨轨方向的扫描,实现对水平方向的降水探测。这就如同对大气降水进行“CT”扫描,最终使风云三号G星自上而下地获取云层的三维结构信息,如云层厚度、云层中不同位置降水粒子的数密度(即单位体积内降水粒子的数量)以及各种降水粒子的直径大小等。
风云三号G星云中探秘、叩问苍穹,助力我国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上,跑出加速度。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风云三号G星搭载了我国首套 ,即星载KU、KA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
(2)降水粒子的数密度越大,则1m3内降水粒子的 越大。
A.质量 B.体积 C.数量
(3)假设探测到某云层的平均厚度为1000m,内部的降水粒子(可视为小水滴)分布均匀,数密度为6.25×109个/m3,每个降水粒子的体积均为4×10-15m³。若在12小时内,该云层中有80%的降水粒子以雨滴形式竖直降落到地面上。该云层对应区域的平均降水量为 mm。根据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各类雨的降水量标准(见表),可知此次降雨的种类为 。
表 各类雨的降水量标准
种类
12小时降水量(mm)
小雨
小于5.0
中雨
5.0~14.9
大雨
15.0~29.9
暴雨
30.0~69.9
大暴雨
70.0~139.9
特大暴雨
140.0以上
【答案】(1)空中雨量计;(2) C ;(3)20,大雨。
【详解】(1)由文中信息可知,风云三号G星搭载了我国首套空中雨量计,即星载KU、KA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通过向大气发射无线电磁波信号,接收大气中不同高度层的降水粒子反射信号,获取竖直方向不同高度层的降水结构信息。
(2)降水粒子的数密度即单位体积内降水粒子的数量,所以降水粒子的数密度越大,则1m3内降水粒子的数量越大。故选C。
(3)设云层面积为S,则该云层的体积为1000m×S,内部的降水粒子数为1000m×S×6.25×109个/m3,降水粒子的体积为1000m×S×6.25×109个/m3×4×10-15m³,降落到地面上的降水粒子的体积为1000m×S×6.25×109个/m3×4×10-15m³×80%,该云层对应区域的平均降水量为
1000m×S×6.25×109个/m3×4×10-15m³×80%S=20×10-3m=20mm
根据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各类雨的降水量标准,可知此次降雨的种类为大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2 声现象(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2声现象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docx、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2声现象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1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1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讲义教师版docx、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1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3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3物态变化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docx、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3物态变化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