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9/15341791/0-1707386933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9/15341791/0-170738693385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7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设计
展开1.课题分析
本课题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部编版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中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各族人民穿着民族服装的团结照展现了“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欢乐祥和的愉快场景,使学生明白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各民族都是心心相印的兄弟姐妹,在随文学习与交流中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国家的民族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丰富性内涵。
2.学情分析
从当前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来看学生生活实际离少数民族的生活较远,对少数名族的风情了解不多,知之甚少。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识程度上分析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与他们民族所特有的节日很感兴趣,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并且存在一定的探究欲望。针对这些学情分析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设置与处理。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了解各个民族的不同民俗礼仪、生活方式、民族文化
(2)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民俗礼仪、生活方式、民族文化
能力与方法:
(1)通过地形分布图的呈现来了解56个民族的大体分布,并能够用手指出五个民族自治区,了解国家对民族自治区的划定源于对少数民族的尊重与保护。
(2)通过同唱《爱我中华》歌曲,以及56个民族的大合照使学生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上带来一定的冲击,进而引起学生的心里共鸣,懂得各个民族都是心心相印的兄弟姐妹。
(3)通过视频、图片的播放使学生深刻形象地感受到不同民族的多彩节日,不同的民俗礼仪,丰富的民族文化,进而把学生带入到节日的氛围之中,体验不同民俗礼仪下的文化色彩。
(4)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多钟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知识:
(1)明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知道这些民族的大体分布,以及少数民族的5个民族自治区。
(2)知道多彩的民族节日,不同的民俗礼仪,不同的生活方式及丰富的民族文化。
(3)通过有序活动的学习,了解各个民族的不同的民族文化、礼仪习俗,并从内心做到自发自主的尊重。意识到各个民族都是心心相印的兄弟姐妹。
4、图文说明
教材第17页由一张少数民族分布图和民族大团结照片组合而成。民族地区分布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分布情况,能在地图中找出五大民族自治区。民族团结照展现“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愉快场景,使学生明白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18页主要内容是拓展训练,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知道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利。“我知道的民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看民族分布图、查资料等)掌握少数民族的名称,以拓宽视野,进一步明白各民族都是心心相印的兄弟姐妹。
教材第19页介绍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通过泼水节、开斋节图片,把学生带入各具特色的民族节日之中,感受和体验节日的意义。
教材第20页展现一些民族的礼仪习俗,体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通过图片和文字,启发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习俗与礼仪,探究民族间生活习惯的不同,并能以地理、历史的观点去看待和分析问题。
教材第21页前两幅图呈现不同的服饰,引导学生分别从审美、环境、宗教信仰与服饰的关系,来认识民族服饰文化,后两幅图呈现民居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探究民居特点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教材第22页呈现几幅民族歌舞画面,旨在把学生带到欢歌笑语的气氛中,激发学生了解民族歌舞特点的兴趣,同时,通过唱一唱、跳一跳、说一说,感受民族歌舞的魅力。
教材第23页,通过儿童之口呈现汉族与维吾尔族的特色事务,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自己的民族,认识民族间存在文化差异。
5、教学要点
(1)重点:①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②了解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
③尊重、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
(2)难点:只有尊重、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才有利于民族的团结与统一。
6、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2、准备图片音频与视频资源,例如《爱我中国》歌曲,《孔雀舞》舞蹈视频,泼水节视频以及代表少数民族的服饰图例与民俗图例。
学生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按小组搜集、整理各民族在历史文化、礼仪、民俗节日、服装、民居、歌舞等方面的资料。
7.教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本课题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地形的分布,感受民族的团结与祥和;暗线是逐步感受各个民族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衍生出的意蕴与快乐,增进对各个民族间的喜爱之情。围绕两条线索,本课题可考虑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播放歌曲,情境导入,认识大家庭。这个环节可设计两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本节点可以安排两个活动。
活动一:聆听歌曲——《爱我中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仔细听或者跟着一起唱,烘托轻松的课堂气氛。
活动二:学生交流。听完歌曲后,引导学生交流初步感受到的歌曲中各民族间的美好与团结,进而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歌曲的带动下将学生引入各民族的情景,引出我们56个民族;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参与的热情,更有助于学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56个民族56朵花。】
第二个节点:引出56个民族。本节点可以安排两个活动。
活动一:观看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教师出示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追问学生:你知道哪些民族?引导学生认识我们56个民族大家庭。
活动二:引出今天的学习课题——56个民族56朵花。教师通过饱含激情的语言引出今天的课题——56个民族56朵花。
【设计意图: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歌曲的吟唱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配上教师的引导语言,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情境下自然而然的走进今天的课程,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学习动力和情感上的铺垫。】
第二环节: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感受丰富的民族文化
本环节可设计三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认识多彩的民族节日 本节点可安排三个活动:
活动一:傣族泼水节的视频引入。学生一边观看教师一边介绍,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更是一个迎新的节日。通过这与众不同的视觉冲击,引起学生对傣族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极大的好奇。
活动二:小组交流搜集资料。课前教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不同民族的节日。课堂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资料搜集中都知道了哪些民族的节日?哪些民族的节日给你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通过交流,进一步感受各个民族间的新奇与奇特。
活动三:节日延伸。在交流节日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来根据节日欢庆时人们的穿着服饰图片来观察不同民族的服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象征意义,在这些节日的背后还蕴藏着什么?以此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规范的引领)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视频的引入,资料的深入、进而引发学生思考的深入使学生对少数民族间的不同产生极大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并能够最终达成民族节日是与这个民族生活的环境、生活的习惯、民族的传说和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节日从不同的角度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敬畏。】
第二个节点:民俗礼仪。
有了上一个节点的引领,使学生知道少数民族不仅有着别开生面的快乐节日,还有着多样的民俗礼仪。其实,快乐的节日背后蕴含着各个民族间的民俗礼仪。
本节点可安排四个活动:
活动一:教师承接上面所提到的傣族泼水节中所泼的水越多就越幸福为契合点,进而让学生明白他们也是把这个作为是对尊贵客人的最高贵的礼仪。引入周总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你最想表达的是什么?值此,深入尊重的这一个概念。
活动二:通过资料搜集,你还知道哪些令人新奇的民俗礼仪?小组之内交流;小组集中成果展示交流共享。例如:蒙古族、藏族的献哈达;回族的八宝茶;苗族的牛角酒。各个民族这些与众不同的民俗礼仪意味着他们对待客人的最大的尊重,那么身为客人的我们又该怎样做呢?回顾周总理的做法会给我们不小的启示。深入尊重对尊重滋生团结的概念。
活动三:联系生活、现场互动感受美。你的身边接触过少数民族吗?都接触了哪些少数民族?你都了解他们的什么,你们之间又是怎样相处的呢?他们的服饰、民居和我们汉族相比又有哪些不同,他们的这种穿着又代表了什么呢?(采取方式:组内交流、组外展示,图片视频穿插、实物映现等)
活动四:分类欣赏领略美。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按照“服饰、民居、礼仪民俗、节日”等方面分类展示图片,让学生领略民族间的风采。
【设计意图:品德课程强调活动性与体验性,“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本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现场互动参与体验的情景,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让学生置身于场景中,参与到活动中,亲身体验并从中感悟,真正让学生边体验边收获,能够较好的激发他们对各个民族间的了解与深入,激发他们对各民族的热爱之情。体验,赋予了品德课堂以感性的意义,只有在体验中才能够真正的感受快乐,引领学生将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描述,能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三环节:游戏真实互动,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厚的同时,学会与他们如何来进行友好的交往。本环节安排两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作为占民族总数最多的汉族,请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民族,从礼仪、节日、文化方面来进行谈起,并进行现场演绎。
第二节点:怎样达成各个民族间的友好往来。活动安排:假若你到了傣族、苗族等地方,当他们热情地招待你的时候,你将怎样来更好的迎合他们。根据今天所学,请将最恰当的交往方式表达出来。彼此之间互相尊重是最重要的。
【设计意图: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们的品德课程应该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我们不仅考察了学生对个民族礼仪、文化的印象和理解,更能增强他们的记忆,激发他们对个民族间、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个环节:尊重团结、相亲相爱。本环节安排两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本节点安排两个活动。
活动一: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小组合作画画各个民族的不同服饰与民居。
活动二:畅所欲言,交流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今天所得。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从而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民族的文化意蕴,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五个环节:作业延伸、手拉手本环节安排两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尊重共生。教师通过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祖国这样的统一?”“你打算今后应该怎样去做呢?”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做。
第二个节点:作业延伸。通过作业布置,将对各个民族的探索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设计意图:品德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对各个民族有了较深的了解,也激发起了初步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通过作业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由课堂认知转化为课后的导行。】
8.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一家亲
崇高的信仰
民族节日 民俗礼仪
美好的期愿
凝聚
民族文化
【设计意图:板书是一节课重难点的引领,引领学生领略各民族的特色,提携引领,从而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民族节日的快乐,体味热爱民族更要爱祖国。】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17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17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信息万花筒7 健康看电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信息万花筒7 健康看电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神奇宝盒宝贝多,神奇宝贝来分类,健康观看护眼睛,总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7 生命最宝贵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7 生命最宝贵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孕育不易,养育不易,总结升华,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