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VI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 下列几种表示电子排布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 32Ge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4s24p2
B. 28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94s1
C. O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D. 29Cu+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d94s1
2. 下列关于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4的粒子描述正确的是( )
A. 它的元素符号为O
B. 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s23p4
C. 它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p区元素
D. 其电子排布图为:
3.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29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s1
B. 钾(K)原子基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 食盐的分子式为:NaCl
D. 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为: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B. Fe3+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
C. 基态铜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D. 基态碳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5. 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
A. 24Cr的外围电子排布式:3d44s2B. CO2的立体结构模型
C. 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D. S2−的结构示意图:
6.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F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B. O2−的电子排布图:
C. 基态Cu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d104s1
D. Cr的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44s2
7. 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
A. 24Cr的外围电子排布式:3d44s 2B. CO2的立体结构模型
C. 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D. S2−的结构示意图:
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氯原子的价电子能级排布图为
B. 第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有一个单电子的元素种数为5
C. 光气COCl2和甲醛HCHO分子中:键角∠H−C−H>∠Cl−C−Cl
D. 某元素基态原子4s轨道上有2个电子,则该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一定是4s2
9.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氯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B. 第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有一个单电子的元素种数为5
C. 光气COCl2和甲醛HCHO分子中:键角∠H−C−H>∠Cl−C−Cl
D. 某元素基态原子4s轨道上有2个电子,则该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一定是4s2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元素的电负性大于O元素
B. 基态Fe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C. 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D.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Cu在周期表中属于s区元素
11. 下列关于价电子排布为4s24p4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3d104p4
B. 其价电子排布图为
C. 其4p轨道电子排布图为
D. 其电子排布式可以简化为[Ar]3d104s24p4
12. 由多元素组成的化合物Fe−Sm−As−F−O,是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铁系超导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O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
B. Fe3+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
C. N、As同主族,第一电离能NO>As
13. Gdenugh等人因在锂离子电池及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态Fe2+与Fe3+离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之比为6:5
B. 同一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为I1(B)>I1(Be)>I1(Li)
C. 第一电离能I1(Li)>I1(Na),原因是Na的电子层数多,原子半径大
D. C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ds区
14.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镁原子最外层电子云轮廓图:
B. 乙醛空间填充模型:
C. 反式聚异戊二烯结构简式:
D. 基态铬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d44s2
15. 下列说法或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能级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能级电子能量
B. 基态Fe原子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C. 因O的电负性比N大,故O的第一电离能比N也大
D.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Cu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s区
二、实验题
16. 三元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电动车广泛采用的一种电池技术,其中钴元素是三元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重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钴元素的常见价态为+2和+3。写出+3价基态钴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
(2)钴离子极易形成配合物,制备配合物X{[C(NH3)5Cl]Cl2}的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a.配合物X能溶于水,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C(OH)2是不溶于水的沉淀
c.H2O2参与反应时,明显放热。当温度高于40℃时,H2O2开始分解。
①“1)NH4Cl−NH3·H2O”时,如果不加NH4Cl固体,对制备过程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②加H2O2时应选择________(填标号)。
A.冷水浴 B.温水浴(≈60℃) C.沸水浴 D.酒精灯直接加热
③本实验条件下,下列物质均可将C(Ⅱ)氧化为C(Ⅲ)。其中可替代“2)H2O2”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O2 B.KMnO4溶液 C.Cl2 D.HNO3
④C的此类配合物离子较稳定,但加碱再煮沸可促进其内界解离,如:[C(NH3)5Cl]2+⇌C3++5NH3+Cl−。某实验小组用以下思路验证实验所制备的配合物的组成:取一定量X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煮沸,将生成的NH3通入20 mL 0.5 ml/L的稀硫酸(过量)中,再用0.2000 m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剩余H2SO4。若滴定过程平均消耗NaOH标准溶液20.00 mL,则所取样品中含有NH3的物质的量n(NH3)=________。
(3)钴的一种化合物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
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则晶胞中Ti与O的最近距离是________nm(用含ρ、NA的代数式表示)。
17. 草酸亚铁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原材料,近年来随着锂电行业飞速发展,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草酸亚铁(FeC2O4·2H2O)外观为黄色粉末,难溶于水,Ksp=3.2×10−7,实验室可按以下方案制备:
称取10.0 g (NH4)2Fe(SO4)2·6H2O固体于烧杯中,加入20 mL去离子水和5滴3 ml·L−1的硫酸,加热使其溶解,加入30 mL饱和草酸(H2C2O4),加热至沸腾并不断搅拌。静置,得到黄色固体,减压抽滤,用温水和无水乙醇洗涤,晾干或低于60℃烘干,称重。
已知:pH>4时,Fe2+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H2C2O4的Ka1=5.9×10−2,Ka2=6.4×10−5。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核外电子排布,铁在元素周期表中______区;Fe2+易被氧化为Fe3+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若溶解(NH4)2Fe(SO4)2·6H2O时不加入适量硫酸,且加入的H2C2O4用Na2C2O4代替,析出的沉淀中除了含三价铁杂质外,还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制备过程中不断搅拌,其作用是__________、使沉淀颗粒长大、防止暴沸和飞溅。欲使沉淀颗粒长大,通常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4)抽滤时,用无水乙醇洗涤滤渣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5)理论上可计算反应Fe2++H2C2O4+xH2O⇌FeC2O4·xH2O↓+2H+的平衡常数证明其能发生,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
(6)称取1.000 g Fe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80),放在热重分析仪中进行热重分析,测得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500℃之前,样品池处于Ar气氛中,之后样品池与大气相通)。
①350℃时,残留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40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简答题
18. X、Y、Z、W、J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五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1)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______ ;
(2)元素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______ 周期第 ______ 族;
(3)元素Z的原子最外层共有 ______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4)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______ ,W的基态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图是 ______ ;
(5)元素Y与元素Z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______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______ ;
a.常温下,Y的单质与Z的单质状态不同
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不同
c.Z的电负性大于Y
d.Z的氢化物比Y的氢化物稳定
e.在反应中,Y原子得电子数比Z原子得电子数多
f.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
(6)Y、Z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 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比较下列物质的酸性强弱HZO ______ HZO3 ______ HZO4.
19. 硼、镓、氮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
(1)氮化镓(GaN)是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基态Ga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基态N原子的核外有___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
Fe、Ni元素性质非常相似,属于铁系元素,得到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2)F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区(填分区)。
(3)基态Ni3+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
(4)鉴定Ni2+的特征反应是将丁二酮肟加入Ni2+盐溶液中,生成鲜红色的螯合物M,M结构如图1所示:
①组成M的五种元素中,除H元素外,另外四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填元素符号),其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
②图中各微粒间不存在的作用力有___(填标号)。
a.配位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π键e.离子键f.氢键
(5)一种铁氮化合物具有高磁导率,可用于制电子元件,其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
该铁氮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
20. X、Y、Z、W、E、F、G七种元素为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 6X的一种核素能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与其常见氢化物反应生成盐M;Z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W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E的基态原子的所有电子位于四个能级且每个能级均全充满;F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中最大;G的基态原子N层只有一个电子,内层电子全部排满。请回答下列问题:(用X、Y、Z、W、E、F、G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写出F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
(2)Y、Z、W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3)以下可以表示X的基态原子的原子轨道表示式的是______。
A. B. C.
(4)下图可以表示F的双原子单质中电子云重叠方式的是______。
A. B. C. D.
(5)基态E原子核外存在_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6)G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______区,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双基的掌握,注意把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掌握电子排布式、排布图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 32Ge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错误;
B. 28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84s2,错误;
C.O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正确;
D. 29Cu+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d10,错误。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明确构造原理、洪特规则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A.价电子构型为3s23p4的元素是16号元素S,氧元素的价电子构型为:2s22p4,故A错误;
B.S是16号元素,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S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Ne]3s23p4,故B错误;
C.硫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p区,故C正确;
D.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所以3p能级上电子排布图违反洪特规则,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价电子的概念、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及电子排布图等化学用语,属于基础题,理解每一种化学用语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一般。
【解析】
A. 29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 ,故A错误;
B.钾(K)原子基态的原子M、N能层应排布为8、1,故结构示意图为 是错误的,故B错误;
C.食盐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不存在分子,故C错误;
D.氮为7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图为: ,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点,题目难度一般,明确原子序数及价电子排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电子排布规律及全满、半满为稳定结构等知识点的应用。
【解答】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原子是He原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原子是Be原子,He是0族元素,Be是第ⅡA的元素,二者化学性质不相似,故A错误;
B.Fe是26号元素,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Fe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和倒数第二层1个电子形成Fe3+,根据构造原理可知,Fe3+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故B正确;
C.Cu是29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结合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可知,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是,故C错误;
D.C是6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得基态碳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球棍模型,核外电子排布与能级分布相关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注意每一项内容的易错点,认真分析。
【解答】
A.Cr核外有24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Cr外围电子排布式:3d54s1,故A错误;
B.CO2是直线型分子,故B错误;
C.碳原子的2p和2s轨道各含有2个价电子,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故C正确;
D.S2−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8、8,硫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用语的有关判断,掌握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F的原子序数为9,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5,故A错误;
B.O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其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电子排布图为,故B错误;
C.Cu的原子序数为29,基态Cu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d104s1,故C正确;
D.Cr的原子序数为24,Cr的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54s1,故D错误。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涉及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空间构型,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解答】
A.Cr核外有24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Cr外围电子排布式:3d54s1,故A错误;
B.CO2是直线形分子,故B错误;
C.碳原子的2p和2s轨道各含有2个价电子,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故C正确;
D.S2−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8、8,硫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涉及价电子排布图、键角大小比较等,难度一般。
【解答】
A.氯原子的价电子为3s23p5,其排布图为,故A正确;
B.根据构造原理分析,第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有一个单电子的元素,其价电子排布应该为:4s1、3d54s1、3d104s1、4s24p1、4s24p5,分别为K、Cr、Cu、Ga、Br,共5种,故B正确;
C.两分子中碳原子均为sp2杂化,均为平面三角形,电负性Cl>C>H,光气中C−Cl键中共用电子对偏离C原子,而C−H键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原子,甲醛分子中形成C−H键的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大于光气分子中形成C−Cl的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故键角∠H−C−H>∠Cl−C−Cl,故C正确;
D.某元素基态原子4s轨道上有2个电子,该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可能是4s2、3d14s2、3d24s2等,故D错误。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涉及价电子排布图、键角大小比较等,难度一般。
【解答】
A.氯原子的价电子为3s23p5,其排布图为,故A正确;
B.根据构造原理分析,第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有一个单电子的元素,其价电子排布应该为:4s1、3d14s2、3d104s1、4s24p1、4s24p5,分别为K、Sc、Cu、Ga、Br,共5种,故B正确;
C.两分子中碳原子均为sp2杂化,均为平面三角形,电负性Cl>C>H,光气中C−Cl键中共用电子对偏离C原子,而C−H键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原子,甲醛分子中形成C−H键的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大于光气分子中形成C−Cl的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故键角∠H−C−H>∠Cl−C−Cl,故C正确;
D.某元素基态原子4s轨道上有2个电子,该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可能是4s2、3d14s2、3d24s2等,故D错误。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排布式和排布图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运动特点.
【解答】
A .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故A错误;
B.基态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根据洪特规则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则外围电子排布图为,故B正确;
C .原子中2p电子的能量小于3s电子,故C错误;
D .Cu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ds区,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明确构造原理、洪特规则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侧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的应用能力。
【解答】AD.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可以简化为[Ar]3d104s24p4,A错误,D正确;
B.违反了洪特规则,B错误;
C.违反了泡利原理与洪特规则,C错误。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涉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第一电离能大小比较、电负性变化规律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解答】
A.O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故A错误;
B.选项中违背洪特规则,铁元素是26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变成铁离子,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5,铁离子价电子轨道排布图为:,故B错误;
C.N、As同主族,同一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第一电离能N>As,故C错误;
D.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电负性F>O,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电负性O>As,所以电负性F>O>As,故D正确。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掌握第一电离能比较和核外电子排布为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A.基态Fe2+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6,未成对电子数为4,Fe3+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5,未成对电子数为5,基态Fe2+与Fe3+离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之比为4:5,故A错误;
B.同一周期中,从左往右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第二、五主族特殊,则第一电离能I1(Be)>I1(B)>I1(Li),故B错误;
C.第一电离能I1(Li)>I1(Na),原因是Na的电子层数多,原子半径大,外围电子更易失去,故C正确;
D.C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74s2,最后填入的电子为d电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d区,故D错误。
14.【答案】B
【解析】A.镁原子价电子排布为3s2,最外层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A错误;
B.乙醛结构简式为CH3CHO,空间填充模型:,B正确;
C.反式聚异戊二烯结构简式:,C错误;
D.基态铬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 3d54s1 ,D错误;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性质,涉及核外电子排布图、电离能等知识,难度不大。
【解答】
A.基态多电子原子中,2p能级电子的能量低于3s能级电子的能量,故A错误;
B.铁为26号元素,外围电子排布图为,故B正确;
C.由于氮原子2p能级为半充满状态,结构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N>O,故C错误;
D.铜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位于ds区,故D错误。
16.【答案】(1)
(2)①形成C(OH)2沉淀,影响配合物的生成
②A;
③AC
④0.016ml;
(3)22×3155NAρ×107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涉及物质的制备原理、实验方案评价、滴定管的使用、物质的检验等,明确实验原理及实验基本操作方法、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题目信息的与相关基础知识联合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1)钴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74s2,则+3价基态钴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2)①氨水显碱性,碱性条件下,CCl2会生成C(OH)2沉淀,影响配合物的生成,所以要加氯化铵;
②双氧水不稳定,双氧水受热易分解,所以加双氧水时应该选择冷水浴;
③将C(Ⅱ)氧化为C(Ⅲ)的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用氧气或氯气作氧化剂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和高锰酸钾作氧化剂会引入新的杂质,故AC正确;
④滴定过程平均消耗NaOH标准溶液20.00mL,依据n(H+)=n(NH3)+n(OH−)可得,则样品中含有NH3的物质的量n(NH3)=2×20mL×0.5ml/L×10−3L/mL−20.00mL×0.2000ml/L×10−3L/mL=0.016ml。
(3)C原子位于晶胞的内部,全部属于晶胞,Ti位于顶点,属于该晶胞的个数为8×18=1,氧原子位于面心,属于该晶胞的个数为6×12=3,化学式为CTiO3,晶胞的质量为59+48+3×16NAg,设晶胞边长为anm,晶胞的密度ρ=mV=155NA(a×10−7)3g⋅cm−3,晶胞的边长为a=3155NAρ×107nm,根据晶胞的结构,Ti与O最近的距离是面对角线的一半,即最近的距离是22×3155NAρ×107nm。
17.【答案】(1) d ; Fe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3d5的半满稳定结构,
(2) Fe(OH)2
(3)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充分进行);小火煮沸数分钟
(4)利于滤渣快速干燥
(5)11.8
(6) FeC2O4;FeC2O4 FeO+ CO↑+ CO2↑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草酸亚铁(FeC2O4·2H2O)制备实验,涉及实验的分析及评价,平衡常数计算,热重分析、物质结构和性质知识,综合性强,侧重知识的理解运用你,难度一般。
【解答】
(1)按照核外电子排布,铁的价电子3d64s2 ,在元素周期表中d 区 ; Fe2+易被氧化为Fe3+的原因是:Fe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3d5的半满稳定结构,Fe2+易被氧化为Fe3+
(2) 不加入适量硫酸,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且加入的H2C2O4用Na2C2O4代替,促进亚铁离子的水解,会生成Fe(OH)2;
(3)制备过程中不断搅拌,其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充分进行);欲使沉淀颗粒长大,通常还可采取的措施是:小火煮沸数分钟、室温下缓慢冷却结晶等;
(4)无水乙醇洗涤滤渣的主要优点是带走表面水分,利于滤渣快速干燥;
(5)K=c2(H+)c(Fe2+)×c(H2C2O4)=c2(H+)×c(C2O42−)c(Fe2+)×c(C2O42−)×c(H2C2O4)=Ka1×Ka2Ksp=11.8;
(6) ①350℃时,质量从1.000g变为0.800g,减少质量占20%,Fe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其中FeC2O4相对分子质量为144,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8,水的质量分数为18×2180×100%=20%,残留固体的化学式为FeC2O4;400℃时,质量从1.000g变为0.400g,剩余质量占40%,180×40%=72,则固体只能是Fe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2O4 FeO+ CO↑+ CO2↑。
18.【答案】(1)614C;
(2)三;VIA;
(3)7;
(4)1s22s22p63s23p63d104s1;;
(5)Cl;cdf;
(6)HClO4>H2SO4;O>C>Ni;结合结构简式有饱和碳原子和双键碳原子,故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sp2;
②图中各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有:配位键、极性键、非极性键、π键、氢键;不存在离子键;
(5)Fe位于顶点和面心,Fe(Ⅲ):8×18=1,Fe(Ⅱ):6×12=3,该铁氮化合物的化学式为:Fe4N或Fe3(Ⅱ)Fe(Ⅲ)N。
20.【答案】(1)1s22s22p63s23p5;
(2)O>N>Na;
(3)A;
(4)C;
(5)12;
(6)ds;3d104s1
【解析】解:X、Y、Z、W、E、F、G七种元素为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 6X的一种核素能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则X为碳元素;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与其常见氢化物反应生成盐M,则Y为氮元素、M为NH4NO3;E的基态原子的所有电子位于四个能级且每个能级均全充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则E为Mg;Z的原子序数大于N元素、小于Mg元素,Z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故Z为氧元素;W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处于IA族,原子序数小于Mg、大于氧,只能处于第三周期,故W为Na;G的基态原子N层只有一个电子,内层电子全部排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G为Cu;F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中最大,处于VIIA族,原子序数小于Cu、大于Mg,只能处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故F为Cl。
(1)F为Cl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5,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5;
(2)Y、Z、W分别为N、O、Na,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故电负性:O>N>Na,故答案为:O>N>Na;
(3)X为碳元素,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A.符合构造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故A正确;
B.2p能级电子自旋方向不同,不符合洪特规则,故B错误;
C.1s、2s能级自旋方向相同,不符合泡利原理,故C错误,
故答案为:A;
(4)F为Cl原子,形成Cl2分子,由2个Cl原子各提供1个未成对电子的3p的原子轨道“头碰头”重叠而成,故答案为:C;
(5)原子核外没有运动状态相同的电子,E为Mg,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存在12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故答案为:12;
(6)G为Cu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ds区,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故答案为:ds;3d104s1。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注意从电子云重叠理解共价键形成,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元素
相关信息
X
X的基态原子核外3个能级上有电子,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
Y
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
Z
Z和Y同周期,Z的电负性大于Y
W
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34
J
J的气态氢化物与J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反应生成一种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精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结构与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 原子结构精品第1课时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第2节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pptx、分层作业4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pptx、分层作业4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