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注意:共两大题,19小题,满分5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诗词描述的植物类群中,其生殖特点与其他植物不同的是( )
A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B.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D. 放箸朝来颇不贫,野盘春蕨正宜人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利用孢子繁殖后代。
【详解】A.梅利用种子繁殖,属于被子植物,A不符合题意。
B.荷属于被子植物,利用种子繁殖,B不符合题意。
C.松利用种子繁殖,属于裸子植物,C不符合题意。
D.蕨类属于孢子植物,利用孢子繁殖后代,D符合题意。
故选D。
2.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上药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120种;中药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120种;下药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125种。这些药材在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配伍组合,效如桴鼓。这些动植物药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 药用价值B. 直接价值C. 间接价值D. 潜在价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等。这些动植物药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故选B。
3. 每年沈阳世博园的郁金香文化节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园里白的、黄的、紫的、粉的、鲜红色的郁金香体现了( )
A. 基因的多样性B. 物种的多样性
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所以郁金香的不同花色体现了基因多样性,A符合题意。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B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一个地区的生态多样化程度。它涵盖的是在生物圈之内现存的各种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数量的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青霉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治病的良药,但频繁使用青霉素会降低其杀菌效果,原因是( )
A. 青霉素的药效变差B. 细菌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用药量太小,细菌没被杀死D. 青霉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作不适者被淘汰,极少数抗药性强的个体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作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再次使用青霉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细菌大多是抗药性强的细菌。在使用同等剂量的青霉素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抑制杀菌作用,导致青霉素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差。
故选D。
5. 人和动物通过什么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
A. 循环作用B. 呼吸作用C. 分解作用D. 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详解】细胞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它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所以,细胞呼吸可以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诞生了许多和生物学有关的诗词。下列诗词中动物与其运动方式对应不当的是( )
A.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飞行
B.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奔跑
C.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飞行、游泳
D. 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行走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游泳、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等方式。
【详解】A.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黄鹂、白鹭的运动方式为飞行,A正确。
B.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马的运动方式为奔跑,B正确。
C.在“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中,白鹭的运动方式是飞行,鱼的运动方式为游泳,C正确。
D.在“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中,蚯蚓的运动方式是爬行,D错误。
故选D。
7. 某研究小组分别从0°、45°、90°向蟾蜍抛掷易拉罐,以模拟捕食者从不同方向对其进行攻击。观察并记录蟾蜍的逃避方式及相关比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面对90°方向的攻击,非洲蟾蜍均以跳跃方式逃避
B. 面对45°方向的攻击,非洲蟾蜍静止不动的比例较高
C. 非洲蟾蜍应对不同方向攻击采取的逃避方式有差异
D. 非洲蟾蜍前肢短小,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答案】B
【解析】
【分析】非洲蟾蜍能适应陆地生活,还与它能用肺呼吸密不可分。不过,蟾蜍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蟾蜍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肺呼吸。蟾蜍、大鲵、蝾螈等与青蛙一样都是两栖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详解】A.分析图片可知,面对90°方向的攻击,非洲蟾蜍均以跳跃方式逃避,正确。
B.分析图片可知,面对45°方向的攻击,非洲蟾蜍个体静止不动和退缩的比例均小于0°的攻击,非洲蟾蜍跳跃的逃避方式所占比例较高,错误。
C.分析图片可知,非洲蟾蜍应对不同方向攻击采用的逃避方式有差异,正确。
D.非洲蟾蜍和青蛙一样,前肢短小,后肢发达,利于在陆地上跳跃,正确。
故选B。
8.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
A. 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
B. 啄木鸟啄树干时发出"笃笃笃"的声音
C. 雌性菜粉蝶释放性外激素
D. 天上有老鹰盘旋时,老母鸡会召唤小鸡向其聚拢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它们不仅有声音语言,还有许多无声的语言,例如美妙的舞姿、绚丽的色彩和芬芳的气味,甚至连超声波也被用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
【详解】A.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这属于用动作进行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啄木鸟的头部有非常大而有力的肌肉系统,啄树干时发出“笃笃笃”的声音,不属于动物语言,B符合题意。
C.雌性菜粉蝶释放性外激素招引雌性、前来交配,属于动物语言,C不符合题意。
D.母鸡发现天空中出现老鹰时会发出鸣叫,是母鸡向小鸡发出尽快躲藏的信息,为了告诉小鸡引起注意,有利于保护群体的安全,属于用声音交流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是( )
A. 羊群跟着领头羊走
B. 成群的麻雀飞向麦田觅食麦粒
C. 草原上的狼群围猎黄羊
D. 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
【答案】B
【解析】
【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详解】ACD.羊群跟着领头羊走、草原上的狼群围猎黄羊、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表明群体内具有明确的分工,因此都属于社会行为,ACD不符合题意。
B.成群的麻雀向麦田觅食麦穗,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幼狼通过观摩成年狼捕食和格斗,获得捕食技巧。下列动物行为与其相同的是( )
A. 蜘蛛结网B. 飞蛾扑火C. 大雁南飞D. 老马识途
【答案】D
【解析】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幼狼不断观摩成年狼捕食和格斗,获得捕食技巧,这是动物在出生以后获得的本领,是由动物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属于学习行为。蜘蛛结网、 飞蛾扑火、 大雁南飞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老马识途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D。
1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 风、雨等的腐蚀作用B. 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C. 动物的取食作用D. 植物的吸收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分解者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详解】“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在某一草原上,只有草→A→B一条食物链。下列哪一项能正确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数量变化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
【详解】A.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在营养上互相依赖,长期共生,双方有利,称为互利共生,A错误。
B.竞争关系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B错误。
C.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相互制约的关系,C项能正确表达物种A与物种B的数量变化,C正确。
D.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寄生,D错误。
故选C。
13. 人们根据生态系统功能的不同,形象地为它们冠以不同的别称,其中“地球之肾”、“地球之肺”分别指的是( )
A. 湿地、森林B. 湿地、海洋C. 海洋、森林D. 森林、湿地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详解】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因此,有“地球之肾”、“地球之肺”分别指的是湿地、森林。
故选A。
14. 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详解】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与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更加繁多,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更强,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5.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目前,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源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微塑料,“甚至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上也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海洋和河流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 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C. 微塑料不会进入人体并对人体造成危害
D. 微塑料能够广泛分布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A.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A正确。
B.每一个生态系统与许多生态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不是孤立的,B正确。
C.微塑料会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最终威胁到人类的健康,C错误。
D.微塑料能够广泛分布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16. 【识图作答】
如图一,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示意图,请辨识和分析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_______者,细菌和真菌(图中没有标出)属于_______者;水稻、蝗虫、鸟、青蛙、蛇、鼠和猫头鹰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成分;没有标注的阳光、空气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成分。
(2)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由_______条食物链构成。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____和_______流动的。根据生态系统中各生物获取营养物质的方式,请你推测这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如果农民在生态园中喷洒了一种难以分解的剧毒杀虫药,那么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该剧毒杀虫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图二是表示图一中五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则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
(4)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农业系统还是自然生态系统?_______。少量生活污水流入农田会造成轻度污染,一段时间后农田可恢复正常,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能力。
【答案】16. ①. 生产 ②. 分解 ③. 生物 ④. 非生物
17. ①. 5##五 ②. 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
18. ①. 食物链##食物网 ②. 食物网##食物链 ③. 水稻 ④. 猫头鹰 ⑤. 蛇
19. ①. 人工生态农业系统 ②.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小问1详解】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因此在该生态系统中,水稻是生产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水稻、蝗虫、鸟、青蛙、蛇、鼠和猫头鹰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阳光、空气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
【小问2详解】
该生态系统中有五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田鼠→猫头鹰;水稻→田鼠→蛇→猫头鹰;水稻→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后两条食物链最长。
【小问3详解】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递减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水稻。有毒物质是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的,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有毒物质如果农民在生态园中喷洒了一种难以分解的剧毒杀虫药,那么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该剧毒杀虫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最高消费者,即猫头鹰。根据分析,图二中的五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戊→丁→丙→乙→甲,对应图一中的食物链是: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或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因此,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蛇。
【小问4详解】
因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靠人来打理,因此属于人工生态农业系统。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
17. 如图是肌肉与骨、关节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骨骼肌由中间较粗的[ ]_______和两端的[ ]_______组成。
(2)当伸手拿起茶杯喝水的时候,图乙中的两块肌肉各处的状态是①处于_______状态,②处于_______状态;当掷铅球时,将铅球推出的过程中,图乙中的两块肌肉的状态是①处于_______状态,②处于_______状态。
(3)下列图示中,骨与骨之间,骨与骨骼肌之间的连接都正确的是___
A. B. C. D.
(4)脱臼是指_______从_______里滑脱出来。关节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作用。
【答案】17. ①. ②肌腹 ②. ①肌腱
18. ①. 收缩 ②. 舒张 ③. 舒张 ④. 收缩 19. C
20. ①. 关节头 ②. 关节窝 ③. 支点
【解析】
【分析】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骨的复位要靠另一组骨骼肌的收缩牵拉,可见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肘部弯曲;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肘部伸展。图甲中:①是肌腱,②是肌腹;图乙中: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
【小问1详解】
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位于中间的②肌腹和位于两端的①肌腱。
【小问2详解】
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肘部弯曲;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肘部伸展。喝水时,肘部弯曲,①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②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推铅球时,肘部伸展,①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②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小问3详解】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骨骼肌的肌腱要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相邻骨的顶端分别叫做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头略凸,关节窝略凹,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4详解】
当用力过猛或运动不当时,关节头会从关节窝活脱,这就是脱臼。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
18. 【资料分析】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中的"蚁"指的并非蚂蚁,而是白蚁。白蚁是一种典型的具有社会行为的昆虫,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在白蚁群体中,蚁王和蚁后负责繁殖。工蚁数量最多,他们担任巢内复杂的工作,诸如开掘隧道,饲育若蚁、兵蚁和蚁后等。还有一些兵蚁,这些兵蚁大致可分上颚型和象鼻型 2 类,前者有强大的上颚,可通过撕咬与入侵者搏斗,后者有发达的额鼻,头延伸成象鼻状,当它与敌害搏斗时,可向敌害喷出胶质分泌物。蚁巢中众多类型的白蚁可以通过分泌的信息素进行信息交流,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在大多数人看来,白蚁是令人生厌的害虫。在一些地方白蚁不但能导致"千里之堤,溃于一旦",还破坏木质建筑或家具。更有甚者,有一类白蚁还能分泌酸性物质腐蚀混凝土,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威胁。
实际上,世界上有超过3000种白蚁,其中能对人类房屋造成显著损害的不到3%。而包括这3%的"有害"白蚁在内,所有白蚁都是保护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的重要力量,是真正的森林卫士。白蚁是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生物之一。在森林里,白蚁负责"安葬"死亡的树木,把死亡树木分解,让物质和能量重新在生态系统里流动起来,同时为健康的植物腾出更多空间和资源。一些在土壤中活动的白蚁,改良了土壤的性质,使植物根系更加舒展。这些白蚁像园丁一样照料着地球花园。白蚁本身也为其他动物提供了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尤其婚飞季节更是一场狂欢盛宴﹣﹣婚飞的白蚁是很多鸟类甚至猛禽在迁徙路上的救命补给。
读到这里,你也许感受到,生物所处环境不同,充当的角色也不同。对于白蚁的作用,需要从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量。
(1)在白蚁的族群中,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一种典型的具有_______行为的生物。蚁巢中个体间通过分泌的_______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发展着属于他们的王国。
(2)当遇到入侵者时,白蚁能够靠本能喷出胶质分泌物,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这是一种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白蚁体内的_______所决定的。
(3)有同学认为:"为了维护人类利益,我们应该彻底消灭有害白蚁,这样才能杜绝白蚁危害,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请结合文中信息,说说你是否支持该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答案】18. ①. 社会 ②. 气味
19 ①. 先天性 ②. 遗传物质
20. 不支持,白蚁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如能保护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
【解析】
【分析】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小问1详解】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一窝白蚁由不同的成员组成,是具有明确分工合作的社会行为.群体内成员之间通过气味进行通讯,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是一种典型的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蚁巢中个体间通过分泌的有气味的物质,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发展着属于他们的王国。
【小问2详解】
当遇到入侵者时,白蚁能够靠本能喷出胶质分泌物,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这是一种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白蚁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小问3详解】
世界上有超过3000种白蚁,其中能对人类房屋造成显著损害的不到3%。而包括这3%的“有害”白蚁在内,所有白蚁都是保护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的重要力量,是真正的森林卫士。对于白蚁的作用,需要从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量。
19.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广大中小学生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实验组是______。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______。
(3)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变短,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______行为。
(4)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B组 (2)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学习 (4)睡眠不足会对学习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5)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
【解析】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A组和B组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唯一不同的是睡眠时间。因此,实验的变量是睡眠时间。
【小问2详解】
一次实验的结果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只有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小问3详解】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因此,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减少,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
【小问4详解】
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更短,B组小鼠的限制每日睡眠时长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更长。因此,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睡眠不足会对学习能力造成影响。
【小问5详解】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应该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
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5页。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