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49,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且很多与生物学有关。下列诗词中的动物与其运动方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游泳
B.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飞行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爬行
D.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跳跃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等,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有关,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详解】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青蛙后肢的五趾间有蹼,能够在水中游泳,A正确。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黄鹤是鸟类,具有翼,能够飞行,B正确。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家蚕是昆虫,具有三对足,能够爬行,C正确。
D.“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中的鲤鱼是鱼类,主要是能够在水中游泳,跳跃不是其主要的运动方式,D错误。
故选D。
2. 有位同学在运动时不小心发生了骨折,医生在给他作手术时,需要特别保护的是( )
A. 骨膜B. 骨质C. 红骨髓D. 骺端软骨层
【答案】A
【解析】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详解】A.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发生了骨折,需要特别保护的是骨膜,A符合题意。
B.骨质包括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致密而坚硬,抗压力很强;骨松质结构疏松,呈蜂窝状,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B不符合题意。
C.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具有造血功能,C不符合题意。
D.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动物行为中,从行为获得途径分析,与“飞鸽传书”相同的是( )
A. 蜘蛛结网B. 青蛙冬眠C. 警犬搜救D. 孔雀开屏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详解】ABD.蜘蛛结网、青蛙冬眠、孔雀开屏都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ABD不符合题意。
C.飞鸽传书、警犬搜救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学习行为,C符合题意。
故选C。
4. 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B. 乙→甲→丙C. 丙→甲→乙D. 甲→丙→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的学习行为与动物进化水平的关系以及分析能力。
【详解】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
故选B。
【点睛】关于动物的学习行为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理解。
5. 每年的11月9日是中国的全国消防日。郫都区某学校初中部在消防日当天进行了消防安全应急演练。随着警报声响起,演练开始了:同学们迅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腰,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 收缩,收缩B. 舒张,舒张C. 收缩,舒张D. 舒张,收缩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完成“捂口鼻”这一动作时,实质是做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状态,肱三头肌舒张状态,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 下列选项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 肥沃土壤中获得大粒花生
B. 野外工作者肤色较黑
C. 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
D. 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BD.肥沃土壤中获得大粒花生、野外工作者肤色较黑、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都是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BD不符合题意。
C.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故选C。
7. 微生物家族种类繁多,有的能造福人类生活,有的能危害人类健康( )
A. 图中⑤可以寄生在①内,属于一种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B. 蒸馒头做面包时,主要用到的微生物是图中的②
C. 图中①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图中②③④都属于真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并在所生活的细胞中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2、细菌是一类没有成形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绝大多数细菌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3、图中序号对应的生物分别是:①细菌、②青霉菌、③蘑菇、④酵母菌、⑤噬菌体(细菌病毒)。
【详解】A.图中①是细菌,⑤是噬菌体,噬菌体是病毒的一种,其特别之处是专以细菌为宿主,噬菌体又称细菌病毒,故A正确。
B.蒸馒头做面包时,主要用到的微生物是图中的④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故B错误。
C.图中①是细菌,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故C正确。
D.青霉菌和蘑菇是多细胞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图中②③④都属于真菌, 故D正确。
故选B。
8. 生物体表现出隐性性状时,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是( )
A. 两个都是显性基因B. 两个都是隐性基因
C. 一为显性基因,一为隐性基因D. 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9. 以下关于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男女两性的性染色体不同
B. 男性有2条性染色体,女性只有1条性染色体
C. 性染色体决定人的性别
D. 人的体细胞中一对性染色体的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答案】B
【解析】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
【详解】A.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即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A正确。
BC.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是XY,B错误,C正确。
D.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均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D正确。
故选B。
10. 在人的生殖过程中,父方和母方体细胞中的一对染色体及这对染色体上一对基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人体的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在人的细胞中都成对存在B.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
C. 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DNA分子D. 每个DNA分子上只含有一个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呈线性排列在成对的染色体上。
【详解】A.通常,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但是,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变成了成单存在,A错误。
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半,再通过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体细胞中数目,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结合题图可知,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B正确。
CD.通常,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而每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CD错误。
故选B。
11. 多年来,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受威胁程度从“濒危”降为“易危”,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果和成功案例。下列保护大熊猫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 对人们进行宣传教育
B. 颁布相应的法律文件
C. 建立自然保护区
D. 建立大熊猫繁育基地
【答案】C
【解析】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2、迁地保护: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3、建立基因库: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4、构建法律体系: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5、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度。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及环境内的生物,所以保护大熊猫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 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狼→羊→绿色植物
B. 绿色植物→昆虫→食虫鸟→鹰
C. 草→昆虫→蛙→鹰→分解者
D. 细菌→羊→狼→绿色植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链书写要求:①起点一定是生产者;②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③没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④箭头指向捕食者(表示能量流动)。
【详解】A.食物链的箭头应该指向捕食者,而“狼→羊→绿色植物”中,起点不是生产者,且箭头方向颠倒,A错误。
B.“绿色植物→昆虫→食虫鸟→鹰”是食物链,能够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正确。
C.“草→昆虫→蛙→鹰→分解者”中,分解者不能书写到食物链中,C错误。
D.“细菌→羊→狼→绿色植物”中,细菌属于分解者,不能书写到食物链中,D错误。
故选B。
13. 下列动物中,全部属于我国特有动物的一组是( )
A 白唇鹿、扭角羚、中华鲟、大熊猫
B. 中华鲟、大熊猫、扬子鳄、企鹅
C. 猕猴、丹顶鹤、大熊猫、扬子鳄
D. 扬子鳄、丹顶鹤、华南虎、猕猴
【答案】A
【解析】
【分析】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有扬子鳄、大熊猫、扭角羚、丹顶鹤、中华鲟、白唇鹿等。
【详解】A.白唇鹿、扭角羚、中华鲟、大熊猫全部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A正确。
B.中华鲟、大熊猫、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企鹅不是我国特有动物,B错误。
C.丹顶鹤、扬子鳄、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猕猴不是我国特有动物,C错误。
D.扬子鳄、丹顶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华南虎、猕猴不属于我国特有动物,D错误。
故选A。
14. 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通过生殖系统完成的。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的输卵管里
B. 胚胎在母体内的发育场所是子宫
C. 子宫是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
D. 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胚胎的发育过程如图:
【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A正确。
B.子宫是胚胎在母体内的发育场所,B正确。
C.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C错误。
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C。
15.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孩子的政策,是我国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有一对夫妇已育有两个男孩,如果再生育一孩还是男孩的可能性为( )
A. 75%B. 25%C. 50%D. 100%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与决定人的性别无关,称为常染色体;另1对与决定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等生殖细胞时,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并且染色体不成对存在,男性能够产生含X和Y的两种类型的精子,而女性只能产生一种含X的卵细胞。
【详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所示:,从性别遗传图解可以看出,男性产生的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当含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性染色体为XX,该受精卵将来发育成女孩;当含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性染色体为XY,该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孩,因此生男生女的比例为:1∶1,即生男生女各占50%(1/2)。所以,有一对夫妇已育有两个男孩,如果再生育一孩还是男孩的可能性为50%,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科学依据是( )
A. 后代一定会得遗传病
B. 后代均会出现夭折
C. 人类所有的疾病都和近亲结婚有关
D. 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近亲结婚时,由于夫妻之间血缘关系很近,来自共同祖先的相同基因很多,相同致病基因相遇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这样,他们的子女中患遗传病的机会往往比非近亲婚配者高出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详解】结婚时,由于夫妻之间血缘关系很近,来自共同祖先的相同基因很多,相同致病基因相遇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这样,他们的子女中患遗传病的机会往往比非近亲婚配者高出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所以《民法典》(婚姻家庭篇)中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科学依据是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大,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24分,每空1分)
17. 生殖发育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如图一为植物嫁接示意图,图二、三、四分别为家蚕、蝗虫、青蛙的生殖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嫁接过程中,确保①成活的关键是使①和②的 ________紧密结合。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属于 _________(“有生生殖”或“无性生殖”)。
(2)“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对我国古丝绸之路的拓展和延续,很早以前我国就把养蚕技术传到了沿线国家,为提高蚕丝产量_______阶段满足食物供应。
(3)观察图二、三、四的发育过程,它们在由幼体到成体的过程中,幼虫形态、生理、习性等发生一系列显著变化_______发育。
(4)与图三的蝗虫相比,家蚕特有的发育阶段是③_____。
(5)图四所示的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中,由①发育成的蝌蚪用 _____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而成蛙的主要呼吸器官是 _____,可以水陆两栖生活。
【答案】17. ①. 形成层 ②. 无性生殖
18. 幼虫 19. 变态
20. 蛹 21. ①. 鳃 ②. 肺
【解析】
【分析】(1)图一: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①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②砧木。
(2)图二: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包括:①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图三: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包括①卵→②幼虫→③成虫三个时期。
(3)图四: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①受精卵→②蝌蚪→③幼蛙→④成蛙。
【小问1详解】
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图一是嫁接,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为了确保接穗成活,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小问2详解】
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春蚕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所以一般养蚕的人,要想让蚕多吐丝,会在桑叶上喷洒一种化学物质给蚕食用可适当的增加幼虫期内营养物质的积累。若要保证蚕茧高产,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②幼虫期,增加其体内的营养物质。
【小问3详解】
很多动物在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幼体的形态、生理和习性等发生一系列显著的变化,称为变态发育。如蝗虫、家蚕、青蛙等。
【小问4详解】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家蚕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相比多了③蛹期。
【小问5详解】
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①受精卵,其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随着发育的进行,形成四肢,尾消失,还形成了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肺,但是肺不发达,皮肤辅助呼吸。
18.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中国杭州举行。尽锐出征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亚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运动员们在完成各种运动时,都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1)图一为关节结构模式图,关节外面有[b]________包裹,所以关节很牢固。
(2)关节面表面覆盖着光滑的[e],可缓冲运动时两骨间的撞击。此外[c]________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变得很灵活。
(3)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图三中A、B表示一块骨骼肌两端的 _______,则B应该连在 _____上。(填“1”或“2”)
(4)完成伸肘动作时,图二中的①处于 _______状态。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肌细胞内 ________的氧化分解。
【答案】(1)关节囊 (2)关节腔
(3) ①. 肌腱 ②. 2
(4) ①. 舒张 ②. 有机物
【解析】
【分析】图一中:a关节头、b关节囊、c关节腔、d关节窝、e关节软骨;图二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图三中:A、B肌腱,1、2不同骨。
【小问1详解】
关节囊以及包在外面的韧带使关节更加牢固。图一为关节结构模式图,关节外面有b关节囊包裹,所以关节很牢固。
【小问2详解】
关节面表面覆盖着光滑的e关节软骨,c关节腔内由b关节囊分泌的滑液,能够润滑关节软骨,使关节变得很灵活。
【小问3详解】
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骨骼肌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通过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图三中A、B表示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A链接在骨1上,则B应该连在骨2上。
【小问4详解】
完成伸肘动作时,图二中的①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叫做呼吸作用,所以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9. 果蝇个体较小,易于饲养,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有多种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图乙为果蝇翅形的遗传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起遗传作用的物质是 ________,亲子代果蝇间遗传物质传递的“桥梁”是精子和 ________。
(2)果蝇和人的性别决定方式相同,根据图甲分析判断,此果蝇的性别是 _____性(填“雌”或“雄”)。
(3)亲代都为长翅,子代中出现了长翅和残翅,这种亲子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上的差异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_。
(4)若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根据图乙遗传情况推断_______,子代中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_,子代中出现长翅果蝇的概率为 ________。
【答案】19. ①. DNA ②. 卵细胞
20. 雄 21. 变异
22. ①. 长翅 ②. aa ③. 75%
【解析】
【分析】(1)果蝇的“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是由X、Y染色体决定,因此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X。图甲是雄果蝇。
(2)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小问1详解】
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小问2详解】
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是由X、Y染色体决定,因此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所以图甲中的果蝇为雄果蝇。
【小问3详解】
亲子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上的差异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小问4详解】
若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根据图乙遗传情况推断,显性性状是长翅,子代中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子代中出现长翅果蝇的概率为75%。遗传图解如图:
20. 某同学发现鱼缸中的水蚤在明亮一侧和阴暗一侧的数量不同。为探究光是否影响水蚤的分布,该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50只水蚤、适量的培养液和空气密封在一根长60厘米的玻璃管内。
步骤二:将玻璃管中水蚤轻轻摇匀,再将玻璃管水平放置井固定。用遮光布遮住整根玻璃管,静置5分钟。
步骤三:如图所示,将遮光布移至30厘米处,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
步骤四:当玻璃管中水蚤基本不再移动时,记录两种环境下水蚤的数目。
将步骤二、三、四重复操作2次。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实验中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的目的是设置______实验。
(2)为控制单一变量,步骤一中应选择大小、生理状态等因素均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水蚤。
(3)实验结果:明亮环境中水蚤的数目明显多于阴暗环境中水蚤的数目。据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1) ①. 光 ②. 对照 (2)相同 (3)光影响水蚤的分布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小问1详解】
探究光是否影响水蚤的分布?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实验中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小问2详解】
为控制单一变量,步骤一中应选择大小、生理状态等因素均相同的水蚤,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小问3详解】
实验结果:明亮环境中水蚤的数目明显多于阴暗环境中水蚤的数目。据此得出的结论是:光对水蚤的影响。动 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34,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