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温馨提示: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2.请你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3.请你在答题卡上作答,做在本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 风、雨等的腐蚀作用B. 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C. 动物的取食作用D. 植物的吸收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分解者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详解】“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显微镜的目镜为15×,物镜为10×,此时观察的细胞被放大倍数是( )
A. 50倍B. 150倍C. 10倍D. 15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显微镜的目镜为15×,物镜为10×,此时观察的细胞被放大倍数是15×10=150(倍),选项B正确。
故选B。
3. 将有白花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 一段时间后,叶片、白花都变红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先变红的是茎的表面B. 红墨水上升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C. 叶脉中的导管由一个活细胞构成D. 红墨水是通过筛管向上运输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树皮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筛管,筛管由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形成层的细胞能够不断的分裂向外产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木质部;木质部有木纤维和导管组成,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详解】A.运输红墨水的导管在茎的内部的木质部内,因此最先变红的是茎的内部,而不是表面,A错误。
B.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因此,红墨水上升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B正确。
C.运输水分的导管由死细胞构成,C错误。
D.筛管由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将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叶脉被染成红色,说明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D错误。
故选B。
4. 俗话说“笋有多大,竹有多粗”,意思是竹笋钻出地面就与长成后的竹茎一样粗细。说明竹子的茎中没有( )
A. 木质部B. 韧皮部C. 形成层D. 树皮
【答案】C
【解析】
【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干的变粗和形成层有关,竹的茎中没有形成层,长成之后不再加粗。
【详解】在木本植物的茎中树皮以内有一层分生组织,叫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地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得树干不断地加粗。由于竹属于草本植物,茎的结构中没有形成层;所以,竹笋钻出地面就与长成后的竹茎一样粗细。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 在播种前要测定种子发芽率,随机取出100粒小麦种子,3次测定的结果分别为90%、92%、94%。这批种子的发芽率应为( )
A. 90%B. 92%C. 93%D. 94%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生产实际中人们也常常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可以降低农业生产上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不耽误作物生长季节等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通过简单实验让学生掌握这种测定方法。
【详解】种子的发芽率是指发芽的种子数占供检测的种子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发芽率=×100%,种子的发芽率只有超过90%,才能达到播种要求。由于抽测带一定的偶然性,为了避免测试的误差,提高可信度,一般取测试次数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因重复测3次,故应该取3次的实验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由此可以推算该种子的发芽率为(90%+92%+94%)÷3=92%。
故选B。
6. 仙人掌的叶子变成刺状,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它的茎呈绿色、粗壮肥大,具有良好的贮水性。由此推测仙人掌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 根B. 茎
C. 叶D. 根和茎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仙人掌的叶子变成刺状,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环境。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仙人掌的茎呈绿色、粗壮肥大,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植物的语句,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 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
C.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D.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答案】D
【解析】
【分析】被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能发育成果皮,因此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不能发育成果皮,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主要区别就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
【详解】A.青苔属于苔藓植物,无根,只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不符合题意。
B.卷柏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根茎叶中有了运输作用的输导组织,长得比较高大,用孢子繁殖,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不符合题意。
C.青松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不符合题意。
D.诗句中的描写的梅花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属于被子植物,符合题意。
故选D。
8. 花盆长时间积水会导致花的根部腐烂,植株死亡,其原因是水分过多导致( )
A. 根无法进行光合作用B. 根的生命活动过于旺盛
C 根无法讲行呼吸作用D. 土壤中养分被冲走流失
【答案】C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
【详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如果浇水过多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无法呼吸,会使花卉的根腐烂,导致花卉死亡,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与所依据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树木移栽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B. 白天向蔬菜大棚中喷施适量二氧化碳——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C. 晚上搬走卧室内的花草——避免室内因植物呼吸作用而缺氧
D. 豆粮间作——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有固氮作用,可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旺盛,光照越弱,蒸腾作用越弱。
【详解】A.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目的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移栽植物水分的散失,利于植物成活,A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是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白天向蔬菜大棚中喷施适量二氧化碳不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而是为了促进其光合作用,B符合题意。
C.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体争夺氧气,因此晚上搬走卧室内的花草避免室内因植物呼吸作用而缺氧,C不符合题意。
D.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提高土壤的肥力,人们常利用根瘤菌的这一固氮作用进行豆粮间作,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地球是我家,保护靠大家”。下列宣传标语不符合保护生态文明理念的是( )
A. 春天从绿意开始,文明从呵护起步
B. 爱护花草树木,就是爱护地球
C. 经济要发展,环保要放缓
D. 种下生态意识,让地球充满生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春天从绿树开始 文明从呵护起步”,为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我们要爱护周围的树木,培养市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意识,符合保护生态文明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
B.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让明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因此“爱护花草树木,就是爱护地球”符合保护生态文明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采取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障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故C符合题意。
D.“种下生态意识,让地球充满生机”旨在提高环境意识,促进连续的环境行为,号召全社会每个人都要为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付出救助行动,符合保护生态文明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5分,每空1分)
11.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爷爷的逝世引起了社会的大怀念。他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确保了我国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为了传承袁隆平爷爷的科学探究精神,某市科研小组对水稻作物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图一表示水稻果实结构示意图;图二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大棚内水稻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三表示水稻作物叶肉细胞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吸收和释放过程。据图分析后回答:
(1)图一中②代表的结构是由________________发育而来(填花的某一结构)。
(2)水稻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水稻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小明同学将水稻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数天后种子不萌发。从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分析,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____。
(4)图二中f点时,水稻作物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_呼吸作用强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图三中②④⑥表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胚珠 12. 蒸腾
13. 充足的空气(氧气)
14. 等于 15. 氧气
【解析】
【分析】图一①胚、②种子。图二实线代表光合作用曲线,虚线代表呼吸作用曲线,b、f点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曲线的交点。图三①③⑤表示二氧化碳、②④⑥表示氧气。
【小问1详解】
果实由果皮和②种子构成的,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②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小问2详解】
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因此,水稻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水稻的蒸腾作用。
【小问3详解】
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将水稻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数天后种子不萌发,原因是缺少充足的空气。
【小问4详解】
图3中f点时,光合作用活动强度与呼吸作用活动强度相等,此时水稻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小问5详解】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发生在细胞的叶绿体内。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因此图中①③⑤表示二氧化碳、②④⑥表示氧气。
12. 鼠妇,俗称潮虫,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喜欢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但某生物社团同学想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一个长方体纸盒,以横轴中线为界,左侧铺上干燥土壤,右侧铺上潮湿土壤,两边土壤高度平齐。将10只鼠妇放入纸盒内,置于暗室。10分钟后,用一小纸板沿横轴中线将纸盒隔开再取出,分别统计两侧鼠妇个数,重复实验5次,统计干燥土壤侧和潮湿土壤侧的鼠妇数量,将5次的平均值分别记为A和B。请根据实验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 。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 。
(3)该实验中设置干燥土壤侧和潮湿土壤侧的目的是____。
(4)实验重复5次,并且取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_。
(5)如果A明显大于B,说明__________。
【答案】(1)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有影响吗?
(2)土壤潮湿与否 (3)形成对照
(4)减少误差 (5)鼠妇喜欢干燥的环境
【解析】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某生物社团同学想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提出的问题是: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有影响吗?
【小问2详解】
一侧放上干燥土壤,另一侧放上潮湿土壤,在铁盘里就形成了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目的是可以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小问3详解】
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设置干燥土壤侧和潮湿土壤侧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实验中,该实验中设置干燥土壤侧和潮湿土壤侧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小问4详解】
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所以实验重复5次,并且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少误差。
【小问5详解】
如果A明显大于B,说明鼠妇喜欢干燥的环境。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2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学生要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