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57,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生物圈D.森林生态系统
2.(2分)一条蛇捕食了青蛙后,从生态角度看( )
A.完成了物质循环B.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C.蛇破坏了生态平衡D.青蛙能量流向蛇
3.(2分)诗句“红掌拨清波”告诉我们,鹅在水中的运动主要依靠( )
A.鳍B.翼
C.附肢D.后肢和趾间的蹼
4.(2分)在动物进化过程中,从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原始的陆生节肢动物可以充分说明生物的进化是( )
A.从简单到复杂B.从低等到高等
C.从水生到陆生D.从无到有
5.(2分)研究人类起源问题需要各种证据,但以下不可以作为这方面的研究证据的是( )
A.各种传说B.古人类的遗体
C.古人类的遗物D.古人类的化石
6.(2分)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基本和最高级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种、界B.种、门C.界、种D.纲、目
7.(2分)有些细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等得以获取养料维持生存,这种方式属于( )
A.异养 腐生B.自养 腐生C.自养 寄生D.异养 寄生
8.(2分)水母、海蜇、珊瑚虫和海葵是常见的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 )
A.草原中B.海洋中C.森林中D.土壤中
9.(2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能量循环和物质流动
C.能量积累和物质合成D.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
10.(2分)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A.河流B.土地C.森林D.湖泊
11.(2分)某些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的行为,这是( )
A.生殖行为B.觅食行为C.迁徙行为D.防御行为
12.(2分)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 )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
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
D.能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13.(2分)下列关于植物的进化历程中,正确的是( )
A.原始藻类→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原始藻类→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
C.原始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D.原始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14.(2分)从野生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能够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商业价值
15.(2分)当你遇到受伤无法飞行的鸟时,你认为最好应当( )
A.把它带到家中观赏
B.帮助给它治疗,然后放回大自然
C.把它卖给餐馆供客人食用
D.立即把它放到鸟笼里养伤
16.(2分)下列不属于真菌的共同特征的是( )
A.都能繁殖后代
B.有真正的细胞核
C.属于多细胞生物
D.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17.(2分)人的跑步、鸟类飞行、萤火虫发光、电鳗放电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 )
A.食物的消化作用B.细胞的呼吸作用
C.周围环境的能量D.吸入的空气中的能量
18.(2分)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
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
②骨绕关节转动;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④骨骼肌收缩。
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②①③④D.③④①②
19.(2分)“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灰指甲学名甲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 )
A.细胞壁B.细胞膜
C.遗传物质D.成形的细胞核
20.(2分)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
A.保留了新出现的物种,淘汰了古老的物种
B.保留了高等的生物类群,淘汰了低等生物类群
C.保留了有益于人类的物种,淘汰了有害于人类的物种
D.保留了适应环境的物种,淘汰了不适应环境的物种
21.(2分)防止污染、保护生物圈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农业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C.直接排放废水,节省废水处理经费
D.加强立法执法,宣传保护生物圈意义
22.(2分)宠物大赛上,小狗听到主人指令后,完成坐、卧、跳、握手等动作.下列反射与此类型相同的是( )
A.眼前出现强光,马上眨眼
B.小明同学听到校园广播后,马上去卫生区打扫卫生
C.小鸡听到“咕咕”声,马上跑到母鸡身边
D.指尖被针刺后,马上缩回来
23.(2分)下图是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B.
C.D.
24.(2分)图是花生果实的部分结构,据此可判断花生属于( )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25.(2分)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此图的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生态农业能充分发挥各种生物的作用,并获得较高产量
C.生态农业使各种生产相互促进并实现良性循环
D.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农作物→鸡→人→粪便等废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个小题,共50分)
26.(10分)看图回答问题:
(1)最简单的植物是 ,结构特点是 。
(2)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开始有 等器官的分化。
(3)图中C开始有 的分化,而且在这些器官中有 组织。
(4)有种子的植物是 ,分布最广泛,最高等的植物是 所在的类群。
(5)将B~F按从低等到高等依次排列是 。
(6)C和F都适合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是因为 。
27.(9分)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理思想,至今仍给人以深刻启迪。如图中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必须从 开始。图中的食物链有 条,并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
(2)图中,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填字母),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生理过程是 (填序号),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是 (填序号)
(3)在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4)某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海洋生物及生态环境,从而保护了 的多样性,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8.(6分)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湖美,太湖美,然而,随着大量富含氮(N),磷(P),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湖内的蓝藻等大量繁殖,形成水华.使得太湖湖水变臭,鱼虾无法生存,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湖泊超过70%,近年来,除减少污水的排放,推行无磷洗涤剂等措施外,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材料(二)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最终导致世界各地农作物大量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1)在资料(一)中,太湖属于淡水生态系统,它是由太湖水域和 共同组成,过度排放污水,使太湖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的;
(2)在资料(二)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在生物圈中,该气体的过度排放已超出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 平衡被打破.
(3)无论水华现象还是温室效应,都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所致.结合生活实际,除资料中提到 .
29.(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降为18.7%,1981年仅为8.5%了,从而导致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植物已经绝迹.
材料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万公顷,30年后竟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材料三 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
(1)材料一说明造成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2)材料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灭绝的原因是生存环境的 及 开发利用.
(3)材料三说明由于 入侵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以上材料说明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 中,并且与其他的 相联系,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 .
(5)为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为了减少物种的丧失,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
(6)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应该怎样做? .
30.(14分)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事实证明: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相对比较稳定。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3)制订并实施实验
①瓶子处理:洗净标本瓶,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②放沙注水:在瓶中放入1cm厚的沙子,再加水至瓶子容积的。为什么不将水加满? 。
③投放生物:待瓶内水澄清后,放入水草和水生动物。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
④加盖封口:瓶子加盖,并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
⑤粘贴标签:在瓶上贴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⑥放置瓶子: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于阳面窗台上(以后不要再随意移动其位置)。为什么要放在阳面窗台上? 。
(4)怎样观察实验现象? 。
(5)得出结论: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2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生物圈D.森林生态系统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据此回答。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故选:C。
【点评】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2.(2分)一条蛇捕食了青蛙后,从生态角度看( )
A.完成了物质循环B.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C.蛇破坏了生态平衡D.青蛙能量流向蛇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随着吃与被吃物质和能量随之一起流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草→昆虫→青蛙→蛇,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昆虫的体内,昆虫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青蛙的体内,青蛙体内的物质能量就到了蛇的体内,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渐递减.
3.(2分)诗句“红掌拨清波”告诉我们,鹅在水中的运动主要依靠( )
A.鳍B.翼
C.附肢D.后肢和趾间的蹼
【分析】鹅是鸟类,有翅会飞,但是在水中的运动主要依靠后肢和趾间的蹼划水游泳.
【解答】解:A、鳍主要是鱼类的运动器官,没有鳍;
B、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B不正确;
C、附肢是主要是节肢动物的运动器官,C不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鹅在水中的运动的器官.
4.(2分)在动物进化过程中,从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原始的陆生节肢动物可以充分说明生物的进化是( )
A.从简单到复杂B.从低等到高等
C.从水生到陆生D.从无到有
【分析】此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越古老的地层中、低等。越晚近的地层中、高等,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可以充分说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从水生到陆生。
故选:C。
【点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熟练掌握和应用。
5.(2分)研究人类起源问题需要各种证据,但以下不可以作为这方面的研究证据的是( )
A.各种传说B.古人类的遗体
C.古人类的遗物D.古人类的化石
【分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解答】解: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比较基础,只要理解即可正确解答.
6.(2分)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基本和最高级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种、界B.种、门C.界、种D.纲、目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最高的分类单位,种是最低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解答】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最高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
7.(2分)有些细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等得以获取养料维持生存,这种方式属于( )
A.异养 腐生B.自养 腐生C.自养 寄生D.异养 寄生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由于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都是异养.
【解答】解: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通过外界环境中的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通过分解动物的尸体、粪便或植物的枯枝落叶吸取有机养料的为营腐生生活,为营寄生生活。
故选:A。
【点评】只有正确区分自养和异养,以及腐生和寄生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8.(2分)水母、海蜇、珊瑚虫和海葵是常见的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 )
A.草原中B.海洋中C.森林中D.土壤中
【分析】腔肠动物的特征: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
【解答】解:腔肠动物都是生活在水中,腔肠动物种类很多,少数生活在淡水,体内有消化腔,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珊瑚虫、海蜇、水母都是腔肠动物。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腔肠动物的特征。
9.(2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能量循环和物质流动
C.能量积累和物质合成D.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规律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并逐级递减;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转移和释放;因此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
10.(2分)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A.河流B.土地C.森林D.湖泊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以及森林的作用.
【解答】解:物质循环是载体,能量流动是动力,分解者将生物群落的物质返回无机自然界。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最稳定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繁多;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影响该系统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为生物圈输入能量,单向的。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这两个过程是密切相关。
故选:C。
【点评】森林的作用: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核心作用,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减弱噪音.
11.(2分)某些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的行为,这是( )
A.生殖行为B.觅食行为C.迁徙行为D.防御行为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可以分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等。
【解答】解:迁徙行为指某种动物或鸟类中的某些种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沿相对固定的路线。鸟类的迁徙行为有利于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有利完成生殖活动。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迁徙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12.(2分)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 )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
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
D.能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答】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营养结构相对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故选:A。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关系。
13.(2分)下列关于植物的进化历程中,正确的是( )
A.原始藻类→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原始藻类→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
C.原始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D.原始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分析】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因此,它们在进化历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前三大植物不结种子,通常依靠孢子来繁殖后代,最后一类可通过产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解答】解:如图生物进化树:
可见,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
故选:C。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植物的进化历程以及植物的分类,即可轻松解答.
14.(2分)从野生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能够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商业价值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
(2)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解答】解: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的药用价值。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多样性的价值。
15.(2分)当你遇到受伤无法飞行的鸟时,你认为最好应当( )
A.把它带到家中观赏
B.帮助给它治疗,然后放回大自然
C.把它卖给餐馆供客人食用
D.立即把它放到鸟笼里养伤
【分析】我们要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思考解答.
【解答】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我们要注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如当我们遇到受伤无法飞行的鸟时、饲养,鸟类适于在自然环境中营飞行生活。但不能把它直接放回大自然,不能飞行,有可能被自然界淘汰掉,不利于鸟类的生存。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意,根据已有的知识,灵活解答.
16.(2分)下列不属于真菌的共同特征的是( )
A.都能繁殖后代
B.有真正的细胞核
C.属于多细胞生物
D.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分析】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既不含叶绿体,也没有质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解答】解:A、大多数的真菌都是用孢子来繁殖后代的,既能用孢子繁殖,都能繁殖后代。
B、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C符合题意。
D、真菌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故选:C。
【点评】掌握真菌的特征是解题关键。
17.(2分)人的跑步、鸟类飞行、萤火虫发光、电鳗放电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 )
A.食物的消化作用B.细胞的呼吸作用
C.周围环境的能量D.吸入的空气中的能量
【分析】动物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动物的运动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细胞的呼吸作用。
【解答】解:动物通过运动能够快速找到食物,也有利于快速躲避天敌,有利于找到更适合的生存空间,从而提高生存能力,肌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获得能量,人的跑步、萤火虫发光。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运动的意义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18.(2分)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
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
②骨绕关节转动;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④骨骼肌收缩。
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②①③④D.③④①②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解答】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绕着关节活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②骨绕关节转动。
故选:D。
【点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9.(2分)“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灰指甲学名甲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 )
A.细胞壁B.细胞膜
C.遗传物质D.成形的细胞核
【分析】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而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解答】解: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未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膜、细胞核。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菌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20.(2分)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
A.保留了新出现的物种,淘汰了古老的物种
B.保留了高等的生物类群,淘汰了低等生物类群
C.保留了有益于人类的物种,淘汰了有害于人类的物种
D.保留了适应环境的物种,淘汰了不适应环境的物种
【分析】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里的适者指的是适应环境者,也就是保留下来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对生物生存有利的个体。
【解答】解:A、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并不是保留了新出现的物种,A错误;
B、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并不是保留了高等的生物类群,B错误;
C、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并不是保留了有益于人类的物种,C错误;
D、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保留了适应环境的物种,D正确。
故选:D。
【点评】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是过程,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1.(2分)防止污染、保护生物圈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农业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C.直接排放废水,节省废水处理经费
D.加强立法执法,宣传保护生物圈意义
【分析】根据“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的宣传主题,逐项进行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这一主题,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措施很多,如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开发新能源等。
【解答】解:A、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能减少环境污染。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故B正确;
C、工业废水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D、加强立法,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防止环境污染。
故选:C。
【点评】在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节能减排、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
22.(2分)宠物大赛上,小狗听到主人指令后,完成坐、卧、跳、握手等动作.下列反射与此类型相同的是( )
A.眼前出现强光,马上眨眼
B.小明同学听到校园广播后,马上去卫生区打扫卫生
C.小鸡听到“咕咕”声,马上跑到母鸡身边
D.指尖被针刺后,马上缩回来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的,不学就会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
条件反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解答】解:ACD、眼前出现强光、指尖被针刺后,马上跑到母鸡身边属于非条件反射。
B、小明同学听到校园广播后,属于条件反射。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反射特点和分类.
23.(2分)下图是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B.
C.D.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A病毒,B向日葵,C细菌,D蜜蜂。
【解答】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
B、向日葵是绿色植物,因此属于生产者;
C、细菌主要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
D、蜜蜂是动物,因此属于消费者。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
24.(2分)图是花生果实的部分结构,据此可判断花生属于( )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分析】藻类植物、蕨类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不产生种子。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如松树、苏铁等。被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包被上果皮构成果实,如花生、桃树等。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花生种子外面有果皮,花生油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故选:D。
【点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同属于种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
25.(2分)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此图的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生态农业能充分发挥各种生物的作用,并获得较高产量
C.生态农业使各种生产相互促进并实现良性循环
D.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农作物→鸡→人→粪便等废物
【分析】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答】解:A、传统农业相比;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B、生态农业是以既要获得农作物的高产出量,B正确;
C、生态农业的理论依据是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多级利用、相互促进,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农作物→鸡→人,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物质、能量、有害物质流动特点和食物链的组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个小题,共50分)
26.(10分)看图回答问题:
(1)最简单的植物是 D ,结构特点是 无根、茎、叶的分化 。
(2)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F ,开始有 茎、叶 等器官的分化。
(3)图中C开始有 根、茎、叶 的分化,而且在这些器官中有 输导 组织。
(4)有种子的植物是 ABE ,分布最广泛,最高等的植物是 AB 所在的类群。
(5)将B~F按从低等到高等依次排列是 D→F→C→E→B 。
(6)C和F都适合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是因为 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
【分析】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根据有无种子这一特征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
图中A向日葵、B玉米,都属于被子植物;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D海带属于藻类植物;E银杏属于裸子植物;F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解答】解:(1)B海带是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茎、叶的分化。
(2)D葫芦藓的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所以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叶分化。
(3)A肾蕨是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并且分化出了输导组织。
(4)A向日葵、B玉米,E银杏属于裸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分布最广。
(5)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后代的成活率更高,也就更高级、茎、叶的划分,是最低等的植物。
(6)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体内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也属于孢子植物,因此也适于生活在阴湿处,无根、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离不开水。C和F都适合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是因为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故答案为:(1)D;无根、茎。
(2)F;茎、叶。
(3)根、茎、叶;输导。
(4)ABE;AB。
(5)D→F→C→E→B。
(6)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植物分类的知识,并能灵活的对植物进行分类。
27.(9分)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理思想,至今仍给人以深刻启迪。如图中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必须从 生产者(或植物) 开始。图中的食物链有 1 条,并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E→D→C→B 。
(2)图中,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B (填字母),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生理过程是 ⑤ (填序号),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是 ①②③④ (填序号)
(3)在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太阳能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减少 。
(4)某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海洋生物及生态环境,从而保护了 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分析】图中A无机环境、BCD表示消费者、E生产者、F分解者、①分解作用、②③④呼吸作用、⑤光合作用。
【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或植物)开始,共计1条。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图中,因此,⑤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②③④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机物,因此。
(3)在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单向流动,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某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海洋生物及生态环境,从而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1)生产者(或植物);1;E→D→C→B;
(2)B;⑤;①②③④;
(3)太阳能;单向流动;
(4)生态系统。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8.(6分)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湖美,太湖美,然而,随着大量富含氮(N),磷(P),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湖内的蓝藻等大量繁殖,形成水华.使得太湖湖水变臭,鱼虾无法生存,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湖泊超过70%,近年来,除减少污水的排放,推行无磷洗涤剂等措施外,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材料(二)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最终导致世界各地农作物大量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1)在资料(一)中,太湖属于淡水生态系统,它是由太湖水域和 生活在该水域的所有生物 共同组成,过度排放污水,使太湖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有限 的;
(2)在资料(二)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二氧化碳 ,在生物圈中,该气体的过度排放已超出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 碳—氧 平衡被打破.
(3)无论水华现象还是温室效应,都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所致.结合生活实际,除资料中提到 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等 .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3)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
【解答】解:(1)通过资料(一)可知,太湖属于淡水生态系统,在一般情况下.即生态平衡,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在资料(二)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石油和天然气;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绿化草地,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简称碳—氧平衡.
(3)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还草;节约用水;建立污水处理厂.
故答案为:(1)生活在该水域的所有生物;有限;
(2)二氧化碳;碳—氧;
(3)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等.
【点评】此题是一道资料分析题,要认真阅读资料,就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29.(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降为18.7%,1981年仅为8.5%了,从而导致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植物已经绝迹.
材料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万公顷,30年后竟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材料三 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
(1)材料一说明造成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
(2)材料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灭绝的原因是生存环境的 改变和破坏; 及 过度(掠夺式的) 开发利用.
(3)材料三说明由于 外来物种 入侵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以上材料说明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 生态系统 中,并且与其他的 生物种类 相联系,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 生态系统 .
(5)为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为了减少物种的丧失,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6)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应该怎样做? 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生态学观点,关注生物物种目前的生存状况,分析对其生存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中.自己不做危害生物物种的事情,看到他人有危害生物物种和破坏生物生存环境的行为,应制止并报告有关政府部门,并举行保护当地珍稀动植物的宣传活动等 .
【分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答】解:(1)材料一说明乱砍滥伐,使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最终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
(2)材料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灭绝的原因是生存环境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滥采乱挖、掠夺式开发导致野生甘草的已有一半被挖尽,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3)材料三说明由于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后,食物充足(马尾松林多),因此大量繁殖,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成了破坏,危及本地物种.
(4)以上材料说明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 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 生物种类 ,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
(5)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生态学观点,分析对其生存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自己不做危害生物物种的事情,应制止并报告有关政府部门.
故答案为:(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改变和破坏;过度(掠夺式的);
(3)外来物种;
(4)生态系统;生物种类;
(5)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生态学观点,分析对其生存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自己不做危害生物物种的事情,应制止并报告有关政府部门.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
30.(14分)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事实证明: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相对比较稳定。
(1)提出问题: 什么样的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
(2)作出假设: 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
(3)制订并实施实验
①瓶子处理:洗净标本瓶,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②放沙注水:在瓶中放入1cm厚的沙子,再加水至瓶子容积的。为什么不将水加满? 不利于下一步放入黑藻和小鱼的操作,且生态瓶中要有空气 。
③投放生物:待瓶内水澄清后,放入水草和水生动物。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不同的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区别 。
④加盖封口:瓶子加盖,并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
⑤粘贴标签:在瓶上贴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⑥放置瓶子: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于阳面窗台上(以后不要再随意移动其位置)。为什么要放在阳面窗台上? 绿色植物接受阳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释放氧气 。
(4)怎样观察实验现象? 每天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 。
(5)得出结论: 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
【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为了使实验有说服力,实验中一定要设置对照组。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
【解答】解:(1)根据: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相对比较稳定。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2)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假设: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3)制订并实施实验
①瓶子处理:洗净标本瓶,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②放沙注水:在瓶中放入1cm厚的沙子,再加水至瓶子容积的,且生态瓶中要有空气。
③为了形成对照实验,不同的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区别。
④加盖封口:瓶子加盖,并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
⑤粘贴标签:在瓶上贴标签,注明制作日期。
⑥放置瓶子: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于阳面窗台上,绿色植物接受阳光,制造有机物和释放氧气。
(4)每天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
(5)生物种类多的小鱼存活时间长,得出结论: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故答案为:(1)什么样的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2)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3)①不利于下一步放入黑藻和小鱼的操作,且生态瓶中要有空气;
②不同的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区别;
⑥绿色植物接受阳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4)每天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
(5)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点评】掌握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及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