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天宫课堂”上,航天员们展示了问天实验舱内水稻的生长情况。相比于地面,太空水稻出现了“株高变矮”。“开花提前”等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A. 生物影响环境 B.生 物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环境适应生物
2. 10月正是秋收好时节,田间地头,稻浪滚滚,颗粒饱满的稻穗挂在枝头,现场洋溢着一片丰收的喜悦。这体现了水稻具有的生命特征是
A. 能进行呼吸 B. 能生长和繁殖 C. 需要营养 D. 能排泄废物
3.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如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A. ③→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④→②
4. 小宝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 “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妈妈的回答在探究过程中属于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实施计划 D. 得出结论
5.植物体内的机械组织具有支持植物体和承受机械压力的功能,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是
A. 细胞壁较厚 B. 细胞膜较薄 C. 液泡较大 D. 没有细胞核
6. 如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和动物细胞结构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细胞有细胞壁而图乙细胞没有细胞壁
B. 甲、 乙两图的细胞中都有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
C. 甲、乙两图细胞中的④具有同样的功能
D. 甲、乙两图细胞中的②在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7.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在两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 4个, 23条 B. 8个, 23条 C. 4个, 46条 D. 8个, 46条
8.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培养出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3 天状态的人类全能干细胞,这是目前全球在体外培养的“最年轻”的人类细胞,它具有发育成所有组织与器官的潜力。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癌变这些过程,细胞内遗传物质均不改变
B. 可以将人类全能干细胞通过细胞的分裂分化诱导成皮肤表面的保护组织
C. 人体的大多数细胞不具备分裂能力的原因是由于细胞核内遗传物质不同
D. 受精卵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结构是细胞核
七年级生物 第页(共6页)9.小红同学在吃“豆芽粉丝”这道菜的时候,对黄豆种子的萌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放上黄豆种子,进行了如下表实验。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结论:黄豆种子萌发受水分影响,与光照无关
B. 材料选择:随机选取4 粒黄豆种子进行实验
C. 对照实验:甲与丁构成对照,说明黄豆种子萌发需要光照和潮湿的条件
D. 实验目的:研究光照、温度、水分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10.细胞去除水分后的净重称为细胞干重,细胞含水时的质量称为细胞鲜重,如图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根据其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成的两条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菜豆种子萌发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B. 曲线甲代表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鲜重的变化
C. 曲线甲中 a→b变化是因为种子萌发时吸收了大量水分
D. 菜豆种子萌发时子叶留在土里,一般可以适当深播
11. 某校生物课外实践小组在学校实验田内种植了丝瓜,播种前同学们做了丝瓜种子的萌发实验,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 图乙为萌发的丝瓜种子。在生长期同学们对丝瓜的开花和结果进行了观察,如图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据图甲分析,丝瓜种子在35℃条件下发芽率最高
B. 图乙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C. 图丙中 A 花不可能长出丝瓜,原因是花中没有雌蕊
D. 丝瓜瓤中的淀粉主要由叶制造的,经过筛管运输到果实
12. 玉米是我县重要农作物, 图甲是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一株玉米幼苗,图丙是一块农田中的两株玉米。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七年级生物 第2页(共6页)装置
条件
结果
甲
光照
23℃
潮湿
发芽
乙
光照
23℃
干燥
不发芽
丙
黑暗
23℃
潮湿
发芽
丁
黑暗
23℃
干燥
不发芽
A. 玉米种子中2、3、4、5、6组成的结构叫胚,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 甲萌发时所需能量由 5 提供
C. 玉米在丙图所示开花传粉期,可以多补充含氮的无机盐
D. 据图可知玉米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
13. 张明同学在学光合作用后, 在一棵树的早晨、 中午、傍晚各摘取相同的叶片 a、b、c,将叶片脱水后,称其干重,他的结果是
A. a>b>c B. b>c>a C. c>b>a D. a>c>b
14. 图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B. 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②⑤④①
C. ④为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里
D. 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5. 下列实验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16.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植物体的呼吸作用模拟了课本中的三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I组可以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 Ⅱ组甲装置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Ⅲ组中乙的温度比甲高
D. 每组甲乙两瓶种子的数量可以不同
17. 小明和父母去军博园采摘园摘草莓,一进大棚他立刻感受到大棚里温度远远高于外界。果农王大爷告诉他,草莓要想增产,晚上还要降低大棚温度,增大昼夜温差。小明想,这是为什么呢?请你用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来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对水肥的吸收
七年级生物 第3页(共6页)
B. 白天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 白天日照强,时常通风,可以增强呼吸作用,提高产量
D. 昼夜温差大,有机物积累的多,利于增产
18.如图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概念图,图中②③处应依次填写
A. 线粒体、有机物和氧气
B. 叶绿体、有机物和氧气
C. 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
D. 线粒体、二氧化碳和水
19.近年来,我国政府制订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政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下列是植物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有
①蒸腾作用旺盛,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②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量增多
③光合作用旺盛,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 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某校同学们进行了“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他们的设计方案中不恰当的是
A. 优先选择种植可吸收有害气体的绿化树种
B. 教学楼临窗处选择种植高大的乔木,用于遮风挡雨
C. 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得一年四季各有风景
D. 注意植物的空间搭配,做到疏密相间、协调自然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如图所示的是一棵古槐,传说有千余年的历史,已成为幸福、吉祥、美好密的象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这棵古槐 (填“是”或“不是”) 生物, 因为它具有生长、繁殖、应激性、 (填一项即可) 等生物的基本特征。
(2) 为了保护古槐,工作人员会对它进行日常护理。有一种虫子会啃食古槐的叶子,影响其生长,所以工作人员会给古槐定期除虫。从生物学角度看,虫子是影响古槐生活的生态因素中的 因素。
(3) 槐树、杨树、梨树是北方的常见树种,南方却不常见,这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据记载,古槐曾遭遇过一场罕见的洪水,连续的狂风暴雨使古槐枝叶凋零,几乎死亡,但古槐仍顽强地存活了下来,这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4) 古槐的周边有一块绿化带,园林工人会定期到绿化带中除草,这是因为杂草和其他植物之间是 (从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中选) ,会同其他植物争夺土壤中的养分。
22.2017年12月,我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例灵长类动物——猕猴“中中”和“华华”。其培养过程及它们的发育过程如图一。小霍同学为了吃到天然的番茄,亲手在自家的阳台种了一株番茄并结出了果实。图二为“番茄”的结构层次。
七年级生物 第4页(共 6页)
(1)“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运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是克隆技术。图一中②③过程表示细胞的 ,该过程中细胞内变化最明显的结构是 。该过程中细胞各结构发生了 系列变化。
(2) 过程④表示细胞的分化,和图二中的 b过程相同,都是细胞在形态、 上发生差异性变化。
(3)猴子和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图一中A图细胞呈梭形,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属于 组织。
(4) 图一2胃和图二中的 属于同一结构层次
(5)图一结构层次1、2、3中,高等动物和人具有,而植物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填数字)
23. 豆制品因含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益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是大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说的是每年的三四月份是种瓜种豆的大好时机。大豆播种前需要将种子充分浸泡,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 ,此时细胞的呼吸作用逐渐增强,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减少,种子发育成幼苗。
(2) 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A、D、E都属于 。
(3)A→B 表示种子的萌发过程,①②③④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合起来称为 。
七年级生物 第5页(共6页)
(4)C中把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根、茎、叶的结构是 ,把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根的结构是筛管。
(5) E 是由D中的子房发育而来,在其发育成E 之前必须经过重要的生理过程是 。
(6) E中有5粒种子,说明D中至少有5个 用来发育成种子的。
24. 某农科院引进了新品种西瓜,并在大棚内进行试种。为了更好地研究该品种西瓜的生长,研究人员测量并绘制如图:图一是西瓜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I和II代表生理过程,①和②代表细胞结构;图二是西瓜植株一天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大棚中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可监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自动灌溉以满足西瓜生长过程中对水的需求,大棚内及时松土,可以让根得到充足的 ,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2) 图二中曲线乙代表的生理过程对应图一中的过程 (填标号) ,①代表的细胞结构是 。
(3)根据图二分析,曲线DE段强度减弱,主要是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叶片的部分 关闭,进入叶片的二氧化碳减少;4点至6点时,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会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大棚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时间点是 。
25. 2023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我国人工造林规模世界第一,而且还在继续造林。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是其他生物和人类食物及能量的来源。因此,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为生物圈中的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 。
(2)森林是“水库”,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3)森林也是“钱库”,森林每年为我国提供的木材达到5亿立方米,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有 。
(4) 森林更是“碳库”,绿色植物进行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该过程在细胞的 中进行。
(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种树开始,种出属于大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作为中学生,该怎样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列举 条即可)
76
七年级生物 第6页(共6页)
66,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66,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7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