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本试卷共 8页, 全卷满分 12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
1. 【字词迷宫】关于字音字形,小宇做了归纳总结,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 常见误读字要记牢读音,如惩戒读“chéng”,咄咄逼人读“duō”。
B. “哄”是多音字,意为“形容许多人的大笑声”时读“hōng”,如哄堂大笑。
C. 汉字大多是形声字,根据形旁能确定意项,很多思想、情感类的字都从心字旁,如怂恿、感慨。
D. 形近字要注意区分,诀别不要写成决别,分岐不要写成分歧,帐蓬不要写成帐篷。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D.“诀别”“分歧”“帐篷”是正确写法;
故选D。
2. 【成语运用】小宇决定学以致用,用学过的成语造句,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田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她在班级都不怎么说话。
B. 班干部不能拈轻怕重,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需要负起自己的责任。
C. 他的成绩非常优异,得益于他对所有的问题都不求甚解。
D. 因为我们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我们要制定符合自己的阅读计划。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本句用来形容她很少说话,运用恰当;
B.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容易的,害怕繁重的。本句前面加否定词,用来形容班干部要勇于负责,运用恰当;
C.不求甚解:只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本句用来形容他对问题的态度,与“成绩非常优异”相矛盾,运用不恰当;
D.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本句用来形容阅读水平不整齐,运用恰当;
故选C。
3. 【病句诊所】下面是某同学参加“安全教育大讲堂”之后写的一段话,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通过这次安全教育大讲堂的学习,我更深刻地了解了安全的重要性,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加强防范,防止安全事故不发生。③安全意味着责任,一个人的安全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别人负责。④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以安全为首,敲响警钟,让生命之花绚丽绽放。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否定不当,删去“防止安全事故不发生”中的“不”;
故选B。
4. 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话,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 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一幅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 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幅
C. 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幅
D. 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幅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从陈述对象是否一致的角度来考查语言连贯。文段陈述对象自然是南天门。上文谈的是“门”,下文也要以“门”起首,句子才能与之衔接,A、C项换成了“元代石刻”,D项后半句换成了“石刻对联”,故不选;且文末写的是对联内容,上文只有以“对联一副”作结才能与之衔接;
故选B。
5. 【文化长廊】下面对传统文化常识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六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B.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C. 《论语》为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狼》的作者是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有误,“不惑”代称四十岁;
故选A。
综合性学习(7分)
6. 【实践园地】七年级(2)班正在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任务。
(1)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班级拟选一幅对联悬挂在教室,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 万事如意展宏图,心想事成兴伟业
C. 勤俭自古为美誉,节约至今是佳称
D. 挑灯春秋明大义,常饮翰墨儒胸襟
(2)在这次读书活动中,针对课外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同学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拟出了一份调查报告。阅读下面这份表格,写出你的探究发现(至少两点 )。
我的结论是:
(3)班级近期阅读气氛浓郁,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书,并说明推荐理由。
我推荐的书目是:
推荐理由:
【答案】6. D 7. 同学们课外阅读内容主要以漫画娱乐为主,或阅读漫画娱乐的时间远远超过阅读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他们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大部分在半小时左右或较少。
8.
示例:《西游记》。理由:它讲述了唐僧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保护下去西天取经,一路历经八十一难,战胜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小说充满神奇浪漫的想象,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曲折生动,值得一读。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理解。
A.意思是: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和磨炼,才能获得珍贵的品质或才华。与“读书”的主题关系不大;
B.含义是祝愿人们心想事成,兴伟业,实现万事如意,展示宏大的景象。与读书无关;
C.赞美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与读书无关;
D.“挑灯春秋明大义”是关羽夜读《春秋》的典故,“翰墨”代指文章,本联与“读书”主题密切相关;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图表分析。要求从表格中得出探究结论。
答题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答题格式为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
此题就抓住“课外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各项数据的比较,从“阅读内容”来看“漫画娱乐”占比最多,达“42%”:由此可得出同学们课外阅读内容中漫画娱乐比较多(或阅读漫画娱乐内容的人比较多);
从“阅读时间”来看阅读半小时左右的占比最多,达“45%”,与其它几项相比时间是最少的,由此可得出:同学们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在半小时左右的比较多。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推荐语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推荐《海底两万里》。
推荐理由: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
7. 小文背诵复习完七年级上册教材上的古诗和文言文,发现它们能按主题进行归纳梳理。请你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帮助小文完成积累卡片。
【答案】 ①. 枯藤老树昏鸦 ②. 便引诗情到碧霄 ③. 乡书何处达 ④. 归雁洛阳边 ⑤.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⑥.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 人不知而不愠 ⑧. 不亦君子乎 ⑨. 非淡泊无以明志 ⑩. 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藤、霄、雁、愠、泊、致”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与鉴赏(43分)
(一)诗歌鉴赏(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赠汪伦
(唐) 李白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乘舟将欲行,
闻道龙标过五溪。 忽闻岸上踏歌声。
我寄愁心与明月, 桃花潭水深千尺,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不及汪伦送我情。
8.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 “杨花”且“落尽”点明时令是“暮春”。“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B.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愁心”比“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C. 《赠汪伦》的前两句叙事,描绘了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真诚的情感。
D. 《赠汪伦》的后两句抒情,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友情,用有形的潭水衬托出了汪伦对李白真挚深厚的友情。
9. 李白的这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的不同心情。
【答案】8. B 9. 甲诗“子规啼”叫声哀婉凄切,表现了诗人当时沉郁忧伤的心情;乙诗“踏歌声”用歌声送别,悠扬轻快,反映诗人当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与分析。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与友人即将分隔两地,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将“月”赋予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新奇,风格浪漫;友人被贬地处偏远的的龙标,诗人的“愁”既有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又有对友人远赴贬谪之地的担忧、牵挂、怀念;“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有误;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其中“子规啼”,子规,就是杜鹃鸟,一个“啼”字,写出了杜鹃鸟叫声的哀婉凄切,衬托出诗人送别贬谪友人时的沉重忧伤心情。
《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汪伦用歌舞的形式为李白送别,诗人听到节奏整齐、音调悠扬欢快的“踏歌声”,内心自然是轻松愉悦的。
(二)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乃共克⑤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10.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尊君在不 不: 同“否”
B. 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C. 二人并告归乡里 并:并且
D. 至其日 至: 到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B. 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C. 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D. 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13. 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10. C 11. B
12. 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
13. 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有误,并:并且;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为: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至其日”从时间上加以强调,之后断开;“巨卿果到”交代主语“巨卿”,这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升堂拜饮”“尽欢而别”是“巨卿”的行为,“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应断开;
正确划分: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具,详细地;白,告诉;馔,食物。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然,当为尔酿酒’”句可知,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三)文学作品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口头禅
王荀
①父亲是个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②那时是大集体,凭工分吃饭。我家六口人,父亲是全劳力,每天挣十分,母亲及三个姐姐,每天只能挣七分。往往还没到夏季分麦子、秋季分玉米和黄豆的时候,家里就已经揭不开锅了。看着饿得直哭的儿女,父亲胳膊下夹着布袋,东奔西走,到亲戚家借粮,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③我七岁那年,有一天,父亲放牛回来对母亲说:“南坡沟边有片荒山,可以开垦成地。”母亲苦笑道:“那片荒山土薄,酸枣刺、料姜石多,开垦起来不容易。”
④父亲脾气倔,看准了的事就要做。他早出晚归,背着镢头,挑着箩筐,上山开荒,脸晒黑了,人也明显消瘦。
⑤一个周末的午后,母亲站在村口不时地往南山张望,左等右等不见父亲回来。“虎子,把刚蒸的红薯,给你爹送去。”听了母亲的话,我用小手巾包了两个热气腾腾的红薯,沿着曲曲弯弯的羊肠小道,气喘吁吁往山上走。翻过一条沟,拐过一道洼,我看到父亲正挥舞着镢头,开垦荒地。
⑥父亲光着膀子,脊背早被太阳晒得黝黑,穿背心的印痕与周围的皮肤,形成明显反差。看到我,父亲呵呵地笑着,额头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他一屁股坐在镢头把上,接过我手中的红薯。父亲是真的饿了,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两个红薯。歇了一会儿,父亲从衣兜里掏出旱烟袋,将烟锅伸进烟布袋,装好烟丝,用布满老茧的手划着火柴,点燃,吧嗒吧嗒地吸起来。抽完烟,他将烟锅头在鞋底磕几下,挂在树杈上,继续刨地。
⑦大约两个月光景,父亲开垦出半亩坡地。父亲把这块地种了玉米,还套种了黄豆,有空就背着锄头往地里去,除草,施肥。看着绿油油的庄稼,父亲两眼放光,一向不爱说话的他突然哼起歌来。第一年,那半亩地就收了两大缸玉米、一大缸黄豆,比集体分的粮食还多两倍。父亲双手掬起玉米粒,激动地说:“咱家还没见过这么多粮食。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⑧父亲把借亲戚家的粮食,一个一个还清了。没有外账,心里舒坦,日子顺畅,父亲整天农活不离手,曲子不离口。
⑨我家住在洛河沿岸,有山有水,交通便利。过了几年,大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不少媒人上门提亲,条件都好,可父亲不同意,偏偏把大姐嫁到深山沟里。我问原因,父亲说:“把你姐嫁到深山沟,看着交通不便,可那里山高地阴,一年四季旱涝保收,不缺粮食吃。住到有粮食吃的地方,就是好地方。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⑩大学毕业后,我在城里参加了工作,买了房子买了车,逢年过节,总要回家与父母团聚。临走时,父亲让我捎两袋面粉回去,我摆手不要,父亲说:“这是咱家种的小麦,绿色环保,吃着放心。”
⑪“跟我上城里住吧? ”
⑫“我才不去哩。”父亲的头摇得像个拨浪鼓,“我离不开农村,离不开山上那块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⑬转眼又过了几年,父亲的年纪越来越大,腰弯、背驼、耳聋,不能接打电话,膝关节骨质增生,治疗效果不佳,行走十分艰难。
⑭深秋的某天,我开车回到农村老家,心想这次一定要把父亲接到城里。推开大门,院里空落落的,没有父亲的身影。我心急如焚,忙给二姐三姐打电话,二姐三姐说,父亲没到她们家去。我问左邻右舍,都说没见。父亲去哪儿了?
⑮突然,我想起山上那块地,转身便往山上跑去。
⑯远远地,我看到地头的那棵树上靠着一副拐杖,拐杖上挂着一只旱烟袋。近了,我看到父亲跪在绿油油的玉米地里,双手握着锄头正在除草,只见他不时地挪动着双膝,脸上,豆大的汗珠正往下淌。
⑰此刻的父亲,成了我生命中一尊最伟大的雕塑。
(选自《三门峡日报》,有删改)
14. 阅读文章; 概括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15. 为了表达某种特殊感情或强调某种特殊意义,在朗读语段的时候,有些词语需要重读。请你从下面的语段中选择两处设计朗读的重音,并解释设计的理由。
近了,我看到父亲跪在绿油油的玉米地里,双手握着锄头正在除草,只见他不时地挪动着双膝,脸上,豆大的汗珠正往下淌。
16.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17. 文章结尾写道:“此刻的父亲,成了我生命中一尊最伟大的雕塑。”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4. (1)大集体凭工分吃饭,日子过的紧巴;
(2)还清了外债;
(3)媒人上门提亲;
(4)大学毕业后。 15. “跪、握、挪动”这几个词语重读,写出了年老的父亲劳动时的艰难,表现出我对父亲的心疼。“脸上,豆大的汗珠正往下淌”重读,突出了父亲劳动时的吃力。
16. 内容上:表现出父亲的勤劳和淳朴的农民本色。结构上:照应标题“父亲的口头禅”,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父亲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7.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敬仰和感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角色的理解。在作者看来,父亲就像一尊雕塑,代表着永恒的美和力量,成为了作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结合②段中“那时是大集体,凭工分吃饭。我家六口人,父亲是全劳力,每天挣十分,母亲及三个姐姐,每天只能挣七分。往往还没到夏季分麦子、秋季分玉米和黄豆的时候,家里就已经揭不开锅了。看着饿得直哭的儿女,父亲胳膊下夹着布袋,东奔西走,到亲戚家借粮,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可概括为:大集体凭工分吃饭,日子紧巴;
第二空,结合⑧段中“父亲把借亲戚家的粮食,一个一个还清了。没有外账,心里舒坦,日子顺畅,父亲整天农活不离手,曲子不离口”可概括为:还清外债;
第三空,结合⑨段中“我家住在洛河沿岸,有山有水,交通便利。过了几年,大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不少媒人上门提亲,条件都好,可父亲不同意,偏偏把大姐嫁到深山沟里”可概括为:媒人上门提亲;
第四空,结合⑩段中“大学毕业后,我在城里参加了工作,买了房子买了车,逢年过节,总要回家与父母团聚。临走时,父亲让我捎两袋面粉回去”可概括为:大学毕业后。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设计。解答时,结合对句子内容的理解,选择词语进行重音设计即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结合“近了,我看到父亲跪在绿油油的玉米地里,双手握着锄头正在除草,只见他不时地挪动着双膝,脸上,豆大的汗珠正往下淌”的内容,由“跪、握、挪动”的内容可知,该句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年老的父亲劳动时的艰难,这几个词语可重读,表现出我对父亲的心疼。由“脸上,豆大的汗珠正往下淌”可知,运用了外貌描写,突出了父亲劳动时的吃力。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⑦段中“大约两个月光景,父亲开垦出半亩坡地。父亲把这块地种了玉米,还套种了黄豆,有空就背着锄头往地里去,除草,施肥。看着绿油油的庄稼,父亲两眼放光,一向不爱说话的他突然哼起歌来。第一年,那半亩地就收了两大缸玉米、一大缸黄豆,比集体分的粮食还多两倍。父亲双手掬起玉米粒,激动地说:‘咱家还没见过这么多粮食。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可知,“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句话的含意是说,手中有了充足的粮食,就不会为吃穿发愁,心里也就踏实了。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就不会为吃穿而发愁。表现出父亲的勤劳和淳朴的农民本色。
结合⑨段中“我家住在洛河沿岸,有山有水,交通便利。过了几年,大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不少媒人上门提亲,条件都好,可父亲不同意,偏偏把大姐嫁到深山沟里。我问原因,父亲说:‘把你姐嫁到深山沟,看着交通不便,可那里山高地阴,一年四季旱涝保收,不缺粮食吃。住到有粮食吃的地方,就是好地方。手中有粮,心里不慌’”,⑫段中“‘我才不去哩。’父亲的头摇得像个拨浪鼓,‘我离不开农村,离不开山上那块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内容可知,“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句话照应标题“父亲的口头禅”,贯穿全文,是全文行文线索,也是父亲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描绘父亲的形象,展示了他深沉、坚韧、无私和充满爱的品质。这些品质在父亲对家庭的付出、对作者的关爱以及他在生活中的坚韧不拔中得到了体现。
“此刻的父亲,成了我生命中一尊最伟大的雕塑”这句话,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从字面上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敬仰和感激。作者将父亲比作一尊雕塑,这是因为雕塑往往代表着一种永恒的美和力量,正如父亲在作者心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象。这尊雕塑不仅代表了父亲的形象,更代表了父亲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了作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从象征意义上来看,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角色的理解。在作者看来,父亲就像一尊雕塑,默默地守护着家庭,为家庭提供支持和力量。父亲的形象在作者心中是如此高大和伟岸,以至于他成为了作者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四)名著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 有甚话说了罢!”
(第二十七回)
【片段二】
却说那童子野性不定,见那腿疼处不疼,臀破处不破,头挽了三个揪儿,他走去绰起长枪,望菩萨道:“那里有甚真法力降我!原来是个掩样术法儿!不受甚戒,看枪!”望菩萨劈脸刺来。恨得个行者抡铁棒要打。菩萨只叫:“莫打,我自有惩治。”
(第四十二回)
【片段三】
却说那道士连叫三声,人头不到,怎似行者的手段,长得出来,腔子中,骨都都红光迸出。可怜空有唤雨呼风法,怎比长生果正仙? 须臾,倒在尘埃。众人观看,乃是一只无头的黄毛虎。那监斩官又来奏:“万岁,大国师砍亦头来,不能长出;死在尘埃,是一只无头的黄毛虎。”国王闻奏,大惊失色。
(第四十六回)
【片段四】
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烧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口中骂道:“这泼猴! 今日来了!”叫:“丫鬟,取披挂,拿兵器来!”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
(第五十九回)
18. 下面是某同学的批注,你认为不妥当的一项是( )
A. 【片段一】中,孙悟空见妖怪再次现身,二话不说,当头便是一棒,可见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的特点。
B. 【片段二】中狂妄的“童子”便是红孩儿,他法力高强,孙悟空打不过他,连观音菩萨都拿他没办法。
C. 【片段三】中道士之所以跟唐僧师徒斗法,是因为悟空、八戒和沙和尚在三清观里戏弄了道士。
D. 【片段四】中“红生脸上”“恶狠狠”“骂”等神态和动作,让读者能明显感受到罗刹女对孙悟空的恨意之深。
19. 《西游记》共 100回,用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式阅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沿途磨难重重,小鑫同学想深入了解师徒四人越过火焰山的艰难,你认为他需要精读以上四个片段中哪几个片段对应的回目?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案】18. B 19. 需精读片段二(第四十二回)、片段四(第五十九回)。孙悟空最初借扇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片段二对应的智取红孩儿这一情节中,他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和罗刹女之子红孩儿,罗刹女对其恨之入骨。片段四中孙悟空经历一番打斗,借到假芭蕉扇,越扇火势越大,唐僧、八戒、沙僧对是否继续西行有了不同的说法。取经之路越发艰难。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B.有误,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很厉害,孙悟空一时难以降服,只好向观音菩萨求助,观音用玉净瓶的甘露熄灭了三昧真火,收服了红孩儿;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情节识记。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夫,全被孙悟空一一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悟空知道了红孩儿要请牛魔王来吃唐僧肉,就变作牛魔王来到洞中。劝红孩儿不要吃唐僧,不料被红孩儿识破,悟空跑去找南海观音菩萨求助。 悟空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了菩萨。菩萨让木吒向天王借来了天罡刀和悟空一起前往火云洞。悟空听从菩萨的吩咐引出红孩儿。红孩儿见了菩萨的宝座,就坐上去学着菩萨的样子。却发现自己在刀尖之上,于是连忙向菩萨求助,愿意归降。菩萨收他为善财童子,见他野心不定又给他戴上了紧箍咒才让他屈服。
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唐僧师徒西行至车迟国,遭遇国师迫害,国王命唐僧与国师比赛以解困境。唐僧先后与虎力、鹿力和羊力比赛,利用孙悟空的帮助,成功战胜了这三个妖怪。虎力、鹿力和羊力原本被尊为国师,他们在车迟国内独尊道教,残暴对待佛教徒,导致许多佛教徒死亡。在比赛中,孙悟空展现了非凡的能力,如祈雨、隔板猜物、剖腹剜心以及赤身下油锅等,最终使得三位国师丧生,国王也因此对佛教改观,允许唐僧师徒继续前行。
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火焰山挡住了三藏一行的去路,悟空向铁扇公主(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铁扇公主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子把悟空扇到了五万里之外;悟空得到定风丹再来索战,铁扇公主扇不动他就闭门休战,悟空变成虫子入洞,飞到茶水中,被铁扇公主饮下肚,在她腹内翻腾,铁扇公主只得将扇借给悟空;悟空扇火不息,方知是假扇。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忧;猪八戒想“拣无火处走”,表明其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表达了其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孙悟空几经挫折最后在托塔天王和哪吒的帮助下拿到真扇,灭了火焰山的火,扫平了去西天取经的障碍。
结合片段四中“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烧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和阅读积累可知,罗刹是红孩儿的母亲,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怒发心头、骂从口出因为她的儿子红孩儿劫持唐僧,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做善财童子,她觉得儿子被孙悟空坑害,所以拒绝借芭蕉扇。
据此分析可知,需精读片段二(第四十二回)、片段四(第五十九回)。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0. 按要求作文
时光匆匆,打马而过。缤纷九月,邂逅附中。从好奇期待到紧张迷茫,到最后适应融入,在这半年的初中校园学习生活中,你学会了团结、自律、责任、拼搏、坚持、宽容、自信……总有一种精神品质,让你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请以“我学会了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3)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4)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我学会了担当
担当,不是少年时脱口而出的轻率;担当,也不是随性的肆意妄为;担当,只能是在普世价值观的架构下应承担的一切。
从降世那一天起,我就注定了要迈向成熟。随着岁月年轮的一圈圈增加,有一种担当的气息在我心中逐渐发酵。十五个春秋,豆蔻般的年华,我已从稚嫩渐渐转化为成熟,使我对担当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只是,还未懂得怎样去担当,去担当什么。
青春,是如此短暂,转瞬即逝的一眨眼就早已化为昨天,每一天都在走向成熟。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我永远忘不了的日子。夕阳西下,我们在野外玩闹了一天,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微笑,大家蹦蹦跳跳地坐上了船,准备到对岸去。摆渡的老伯伯,微笑着和我们聊天。突然,我好奇地问他:“伯伯,你天天在这里摆渡吗?”“是呀,我十八岁时从父亲那里接过了桨,现在算起来整整五十年了。”“哇!”我们都长大了嘴巴。同伴满脸疑惑的问:“伯伯,你每天做着这种单调的工作,不觉得无聊枯燥吗?”只见伯伯嘿嘿地笑了一下,说:“父亲告诉我,为乡亲们摆渡是我们祖上传下来的,老祖宗的话不能忘啊!”听了伯伯的话,我们都沉默了。看着波光闪闪的水面,听着哗哗的浆声,我陷入了沉思,我想伯伯的这种精神就是一种担当吧。
夕阳,将天上的云渲染成了红色,我心里也暖暖的,心里隐隐升起一种感动来,此时的我,好像又成熟了几分。
此后,每当我独自走在大街上,看见有老奶奶,会不自觉地扶着她过马路,看到小弟弟掉了玩具,会不自觉地帮他捡起。一切的不自觉,让我终于明白:我学会了担当啊!我明白了,当我帮助别人的同时,担当,悄然萌发、成长。暮然回首,我已走过了十五个春秋。
担当,已在我心中扎下深根,在茁壮成长!当时间慢慢逝去,当我两鬓斑白,这盛开着的担当之花,依旧会绽放,永远不会凋谢。
因为,人只有学会了担当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根据材料中“你学会了团结、自律、责任、拼搏、坚持、宽容、自信……总有一种精神品质,让你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可以看出,“学会”在这里指的是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优秀的品质等。联系前文中“我”,可以看出,在作文中重点突出“我”经过不断学习,学到了什么的成长经历以及成长的感悟。由此就可以补充出我们的题目。《我学会了打球》《我学会了做饭》等补题是正确的,但是内容太过于浅显,流于一般;《我学会了自立》《我学会了珍惜》等,填题深刻,能够突显主旨。在写作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学到的过程,写出自己遇到的困难或者有趣的事情,点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第二,选材构思。根据文章题目及材料,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在选材过程中,要避免平庸和雷同,尽可能不要选择大多同学都会经历的,或者作文中耳熟能详的事件,要选择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不起眼的物件等,以小见大,将小事写的深刻才能凸显“学会”所带来的成长;同时选材时,我们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素材来凸显作文的主旨,并对素材进行恰当剪裁,这样主题自然会更加鲜明。比如,我们从新闻中听到的、从历史书上看到的事件,如果不加以剪裁,作为写作素材会显得主题不明确,表述啰嗦。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更有助于打动人心。灿若星辰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宝库,我们可以根据表达需要引用和化用诗词,也可以从名人(事例)、名言(品行)等方面灵活选择,组合运用,还可以使用排比句,令文章内容条理清晰,语言富有气势。
课外读物
中外文学
漫画娱乐
科普
其他
所占比例
30%
42%
12%
16%
阅读时间
半小时左右
一小时左右
两小时
三小时
所占比例
45%
30%
15%
10%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秋景
不同诗人笔下的秋景中蕴含着不同的情味,有“(1)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萧瑟凄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有“晴空一鹤排云上,(2)_________”的明丽豪迈(刘禹锡《<秋词>其一》)。
乡愁
思亲
乡愁、思亲是游子内心最易触发的情感。“(3)_________?_________”北归的大雁,勾起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4)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想象自己回家与妻子团聚的欢乐情景,更反衬出眼前的孤寂凄苦(李商隐《夜雨寄北》)。
为人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5)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殷切教导儿子“志当存高远”,对应的名句是“(6)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情节
父亲的做法
七岁那年的某天
①
坚持开垦
开垦荒地的第一年,
收获了比集体分的多两倍的粮食
②
过了几年
③
不同意, 把大姐嫁深山沟里
④
回家与父母团聚
让我捎两袋面粉回家
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名句名篇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