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小说,往往能丰润我们的心灵。愿你能遇到一本给你带来心灵震撼的好书, ① 地执笔批注。愿你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心灵的愉悦,又可收获成长的感悟。愿你在阅读中学会和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不找遁词,多听道德的箴言,不再迷 ② ,既可立于广阔的天地间,又可摇曳出多姿的生命画面!
1. 填入文中横线①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随心所欲B. 孜孜不倦C. 漫不经心D. 异想天开
2.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②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zhēng 罔B. xián 网C. zhēn 惘D. zèng 妄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理解和运用。
随心所欲:凭着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不知疲倦。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的,不放在心上。
异想天开:比喻想法离奇,实现不了。
根据文段中“愿你能遇到一本给你带来心灵震撼的好书, 地执笔批注”可知,此处指认认真真地在书上做笔记,应选择“孜孜不倦”;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箴言(zhēn):规劝的话。
迷惘:因为分辨不清楚而不知道应该怎样办。惘,读作wǎng。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著名作家邓拓说:“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浪费掉( ) 。唐朝的名僧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天除了上堂说法之外,还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要不断劳作,更何况百丈禅师!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丈禅师都要不断劳作,更何况我们每个普通人!
B. 百丈禅师都要劳作不断,我们每个普通人也都要不断劳作!
C. 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要不断劳作,百丈禅师也不能例外!
D. 我们都是不断劳作的普通人,更何况百丈禅师!
4. 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
5.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此看来,劳动教育源远流长,劳动是不二法门。
B. 我们不仅要懂得劳动的重要性,教育子女尊重劳动,劳动是不二法门。
C. 可见,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劳动是不二法门。
D. 总之,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难道劳动是不二法门吗?
【答案】3. A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画波浪线句子“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要不断劳作,更何况百丈禅师”语序不当,“更何况”是语意上的递进,应将“我们每个普通人”和“百丈禅师”调换顺序,改为:百丈禅师都要不断劳作,更何况我们每个普通人!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不让时间白白浪费掉”是陈述语气,句末应该用句号;而且根据文段中的内容可知,引文的句子是完整的,而且被独立地使用。这时,引文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补写。
根据文段中“我国著名作家邓拓说:‘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可知,文段开头提到了“有成就”和“劳动”之间的关系,而A选项“劳动源远流长”和文段的中心内容不相关,不合语境;B选项中“不仅要懂得劳动的重要性,教育子女尊重劳动”中又将内容引入到“教育子女”,话题偏离,衔接也不够恰当;C选项“可见,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劳动是不二法门”总结了上文“要想有所成就”,就应该热爱劳动,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选项“难道劳动是不二法门吗”使用的不正确,应改为“难道劳动不是不二法门吗”,这样的意思才是“劳动是不二法门”,使用也不恰当;
故选C。
6. 学生刘鹏对长跑缺乏信心,老师用一句话鼓励他。下列不贴切的一句话是( )
A. 只有不快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D. 不怕慢,只怕站。
【答案】C
【解析】
【详解】C项是鼓励人们读书的,而这里是学生刘鹏对长跑缺乏信心,要鼓励其坚持下去,肯下功夫。A、B、D刚好表达了鼓励其坚持、下功夫的意思,故选C。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一)(每小题2分,共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柴侍御①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②接武冈③,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④。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③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④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点明了送别之地和友人要去的地方,路途通畅。
B. 次句为宽慰之语,既宽慰友人、勉励自己,也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C. 三四两句化近为远,使“两乡”为“一乡”,蕴含着人分两地、情同一心之意。
D. 本诗借助“青山”“云雨”“明月”等意象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8. 结合全诗,谈谈运用“接”字的妙处。
【答案】7. C 8. 一个“接”字,让“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同时能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化近为远”有误,应改为“化远为近”;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梳理诗句含义,从“接”的表达效果着手分析。
“沅水通波接武冈”意思是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给人江河相连,道无险阻的感受。一个“接”字化远为近,表现了两地比邻相近之感,同时也为下一句作铺垫,使得“送君不觉有离伤”这一句虽然出人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守法之臣
董元亨,深州束鹿人。王则据城叛,是日冬至,元亨方与州将张得一朝谒天庆观①,夜漏②未尽,变起仓猝,众莫知所为。元亨促马驰还,贼党十余人擐③甲露刃,排闼④而入,左右皆奔溃。贼胁元亨曰:“大王遣我来索军资库钥。”元亨据案叱之曰:“大王谁也,妖贼乃敢弄兵乎!我有死耳,钥不可得也。”贼将郝用继来,索愈急,曰:“库帑⑤,今日大王所有也,可不上钥乎?”元亨厉声张目骂贼,用遂杀之,贼争入,携钥而去。事闻,仁宗曰:“守法之臣也。”
(选自《宋史》)
【注释】①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七月,下令天下所有州县都要建立天庆观,供奉三清帝君。谒:拜访。②夜漏:夜间的时刻。漏,古代滴水记时的器具。③擐(huàn):穿。④闼:小门。⑤库帑(tǎng):收藏钱财的国库。
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 ) (2)叱( ) (3)愈( )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排闼而入,左右皆奔溃。
(2)用遂杀之,贼争入,携钥而去。
11.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董元亨是如何“守法”的。
【答案】9. ①. 这 ②. 大声呵斥 ③. 更加
10. (1)十多个贼人推门进来,董元亨身边的人都逃跑溃散了。(2)贼将郝用于是杀了董元亨,争相进来,带着钥匙离开了。
11. ①听到强盗抢夺国库的消息,董元亨马上赶回去。②面对强盗威胁,董元亨誓死不交出国库的钥匙,并且痛骂强盗。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这一天是冬至。是:这;
(2)句意:元亨按着台大声呵斥他说。叱:大声呵斥;
(3)句意:索要得更加急切了。愈:更加。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排闼:推门进来;左右:身边的人;奔溃:逃跑溃散。
(2)遂:于是;争:争相;去:离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人物。
结合“变起仓猝,众莫知所为。元亨促马驰还”,可知:当元亨得知叛乱突然发生,在众人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立即驱马返回官署,处理公务。
结合“贼胁元亨曰:‘大王遣我来索军资库钥。’元亨据案叱之曰:‘大王谁也,妖贼乃敢弄兵乎!我有死耳,钥不可得也。’贼将郝用继来,索愈急,曰:‘库帑,今日大王所有也,可不上钥乎?’元亨厉声张目骂贼”可知:叛贼威胁元亨,要他交出国库钥匙,元亨不畏强权,怒骂叛贼,誓死不肯上交国库钥匙。
【点睛】参考译文:
守法之臣
董元亨是深州束鹿人,王则占据城池发动叛乱。这一天是冬至,元亨刚刚与州里的大将张得一大早去天庆观拜访。夜间的时刻还没有结束,突然发生变乱了。这些人之中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做。元亨骑马飞奔返回官署了,叛贼共有十来个人,穿着盔甲,露出刀锋,十多个贼人推门进来,董元亨身边的人都逃跑溃散了。贼人威胁元亨说:“大王派我来索要军资库的钥匙。”元亨按着台大声呵斥他说:“大王是谁?你们这些妖贼竟然敢玩弄军事吗?我就算死了,钥匙也不可以让你们得到。”贼将郝用继续逼迫,索要得更加急切了,说:“收藏钱财的国库现在是大王所拥有的,怎么可以不上交钥匙呢?”元亨大声怒目瞪着大骂贼人,贼将郝用于是杀了董元亨,争相进来,带着钥匙离开了。这件事被大家知道了。仁宗说:“这是遵守法度的大臣呀。”
(三)默写(6分)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②.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 不义而富且贵 ⑥. 于我如浮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愁、与、郎、烛、义、于、浮”等字词容易写错。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
(一)(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沉静
刘心武
①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甚至以颠连步跃进。7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心机。
②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和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怄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那时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③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里满是凉湿的汗水。
④直到中年,有一天不知怎么提及这桩往事,我问母亲那天为什么竞那样沉静。她才告诉我,第一层,那种情况下必须沉静,因为如果慌张地呼叫斥责,会让我紧张起来,搞不好就会造成失足;第二层,她注意到我是明白脚边有悬崖的,是故意气她,尽管我不懂将生命悬于一线是多么荒唐,但那时的状态是有着一定的自我防险意识与能力的,一个生命一生会面临很多次危险,也往往会有故意临近危险也就是冒险行动。她那时觉得让我享受一下冒险的乐趣未尝不可。我很惊讶,母亲那时能有如此深刻的想法。
⑤母亲去世快二十年了,她遗留给我的精神遗产非常丰厚,而每遇大险或大喜时的格外沉静,是其中最宝贵的一宗。我写第一部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只是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
⑥2000年,我第三次去巴黎,又去卢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种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在具有张力与定力的静气里,默默承载人生的跌宕起伏、悲欢聚散、惊险惊喜。那时母亲已仙逝多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无论人生遭遇什么,不管是意料之中还是情理之外,沉静永远是必备的心理宝藏。
(来源:《视野》2021年第9期)
13.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游览真武山返回时,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存心让母亲着急,表明“我”少不更事。
B. “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牵挂与担心。
C. “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里满是凉湿的汗水”,表现了母亲游览真武山的辛苦与劳累。
D.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钟鼓楼》荣获茅盾文学奖,“我”写信向母亲报喜,母亲在回信中却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母亲希望“我”戒骄戒躁。
14. 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段通过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挚爱。
B. 文章第⑥段将母亲与蒙娜丽莎进行类比,赞美了母爱的崇高、圣洁与伟大。
C. 文章选材新颖,不落俗套,从“沉静”这一视角讴歌了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思念之情。
D. 文章语言朴素平淡,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给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
15. 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
【答案】13. C 14. B
15. 文章结尾展开联想,由母亲的沉静联想到人生需要沉静,“沉静永远是必备的心理宝藏”,画龙点睛,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第③段中,“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里满是凉湿的汗水”,结合第①段“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甚至以颠连步跃进。7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心机”、第②段“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可知母亲手掌里满是凉湿的汗水是因为担心儿子失足落下悬崖的紧张心理所致,并非“表现了母亲游览真武山的辛苦与劳累”;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赏析。
B.文章第⑥段将母亲与蒙娜丽莎进行类比,结合本段中“我忽然产生了一种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在具有张力与定力的静气里,默默承载人生的跌宕起伏、悲欢聚散、惊险惊喜。那时母亲已仙逝多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无论人生遭遇什么,不管是意料之中还是情理之外,沉静永远是必备的心理宝藏”可知,是为了突出母亲面对人生跌宕、悲欢聚散、惊险惊喜时的沉静心理与表现,并非“赞美了母爱的崇高、圣洁与伟大”;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结尾。
文章结尾,“2000年,我第三次去巴黎,又去卢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种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在具有张力与定力的静气里,默默承载人生的跌宕起伏、悲欢聚散、惊险惊喜”,作者由广为人知的《蒙娜丽莎》画像脸上的表情展开联想,由蒙娜丽莎脸上的沉静想到母亲对人生的沉静。这个想象非常巧妙,让读者更加理解了母亲的沉静。“那时母亲已仙逝多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无论人生遭遇什么,不管是意料之中还是情理之外,沉静永远是必备的心理宝藏”,这个句子点明了文章中心“沉静永远是必备的心理宝藏”,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二)(每小题3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第三产业逐渐代替了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导致了许多传统工业基地结构性衰退;另一方面,新的生产、通讯、运输技术和方式不断出现,原有工业、交通、仓储用地的功能布局、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导致其功能性衰退;同时,城市化的蔓延造成内城经济的严重萎缩,被围合于城市中心地带的产业类用地被废弃。
②在城市的发展历史中,传统工业基地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它们见证过或正在见证着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已开始争论工业时代的遗留物是保留还是铲除。到70年代早期,一些西方学者和政府机构就明确认为这些产业类地段是历史地段,并把一些城市20世纪初的工业区规定为历史遗产。80年代,随着许多城市对这些地段、地区的改造和更新,开发实践的成功与失败引起了更多关注和研究。那时的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这些传统工业基地乃是非传统的城市景观,是一种工业景观,对它们的开发再不能一铲了之,不仅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要考虑其历史文化价值。到90年代,城市的更新产生了更多不活跃的城市内部空间,其中包括衰退的产业类地段,这些工业遗产的再开发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关注的问题。
③工业遗产的再开发也是我国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大量的城市旧工业建筑面临着闲置与废弃,更新或拆除成为了摆在眼前的难题。随着我国对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意识的增强,出现了大量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功能空间类型,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像北京798艺术区、上海的八号桥等。
④对城市发展而宫,工业遗产的改造和更新,不仅是改变一块土地的贫疼与荒凉,也不仅是艺术、生态等处理手法的运用,而是通过改造和更新,让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取材于张善峰、张俊玲等人的相关著作)
材料二:
①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由首钢园区老厂房和工业构筑物改造而成,不仅能满足冬奥会比赛、转播等赛事及配套服务需求,还保留了原有建筑的风貌,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大跳台以石景山和四个70米高的冷却塔为背景,对跳台本体的高度进行了严格控制,将赛道与观众席部分下沉至水平面以下3米,使得跳台最高点不高于冷却塔最高点,实现了对首钢工业记忆的延续和对北京城市西部独特风貌的保护。
②首钢已有百年历史,大跳台所在的园区曾见证中国工业的奇迹,承载了几代人的时代记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团队请来在首钢生活三四十年的老工人,老管理者一起帮助判断,充分参考他们的意见,尽量保留了建筑原有的风貌。
(取材于辛自强相关著作)
材料三:
①“在制氧厂改造过程中,保留旧工业建筑是为未来保留一份首钢记忆。”首钢滑雪大跳台制氧厂改建负责人及建筑师白雪表示,制氧厂的适应性再利用按照其原有布局逻辑进行,对不同建筑采用了更多样的策略。对于冷却泵站,同样保留原有结构,尤其是顶部的大通风孔,并增新的楼层,将其转换为整个滑雪大跳台区域动力中心的新通风站。
②对于其它4座厂房,设计团队修改了结构,只保留底层的构造,在顶部增加了楼层和连接,从而增加了更具活力的混合使用空间。对于其它工业结构,包括标志性的分馏塔、大量的储液罐和储球以及管架,都进行了保存、净化和翻新。
③此外,为使给原工业生产提供水源的群明湖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设计团队结合对工业晾水池的水域生态改善、将原先方正的水岸线进行拓展,经过精确计算,将水体面积适当缩小,扩大绿地生态空间,形成丰富多变的群明湖景观节点序列,为城市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亲水空间。同时,基于群明湖开阔的景观视野,设计围绕群明湖铺设了长约3364米的健身步道,方便市民在活动之余,领略连续且多变的现代工业景观体系。
(取材于辛自强的相关著作)
16. 下列对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世纪60年代前,人们对工业时代遗留物的弃留没有争议。
B.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传统工业基地已被规定为历史遗产。
C. 在20世纪80年代,对传统工业基地的改造有成功也有失败。
D. 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的更新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
17.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我国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意识的增强,工业遗产改造和更新项目逐渐增多。
B. 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艺术、生态等处理手法的运用,为工业遗产改造提供了技术保障。
C. 首钢工业园区在改造过程中大量采纳一些老员工的规划设计,保留了原有建筑风貌。
D. 群明湖是由晾水池改造而成的,这一改造工程,体现了我国绿色、共享的办奥理念。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文章内容能力。
B.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传统工业基地已被规定为历史遗产”表述错误。依据材料一②段“到70年代早期,一些西方学者和政府机构就明确认为这些产业类地段是历史地段,并把一些城市20世纪初的工业区规定为历史遗产。”可知,列为“历史遗产”的不是“传统工业基地”而是“一些城市20世纪初的工业区”。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文章内容能力。
C.大量采纳一些老员工的规划设计”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二②段“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团队请来在首钢生活三四十年的老工人,老管理者一起帮助判断,充分参考他们的意见,尽量保留了建筑原有的风貌”可知,请来的是“老管理者”,是考虑其“意见”,不是“采纳规划设计”,属于曲解文意。
首钢工业园区在改造过程中大量采纳一些老员工的规划设计,保留了原有建筑风貌。
故选C。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8.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19. 文中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概括。
20. 对第③段画线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B. 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 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D. 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1.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答案】18. 示例:①孩提时 ②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③上学后 ④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19. (1)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2)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20. B
21. 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题干提示,仿照示例,找到爸爸教我读中国诗的时间和事件。
已知信息“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对应文章第④段;
第一件事:第③段记叙的是在我孩提时的一个夏夜,父亲用很重的江西乡音朗诵陆游的诗,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据此可概括为: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第三件事:第⑤段记叙是我上小学后,父亲突然回家,我躺在床上跟父亲一起读杜甫的诗,父亲教我理解诗句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可概括为: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⑥段中的“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怆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可知父亲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
联系文本内容可知,父亲教我读中国诗,让我领会诗中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等情节可知,父亲是一个爱孩子教子有方的慈父。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B.有误,句中“朦朦胧胧”形容的是当时满天星斗的状态。并不是形容我对这一场景的记忆。成年以后,作者依然还记得当时的怀着,并将其写于文中,可见作者对这一场景印象的深刻。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联系文本内容可知,“爸爸在我童年时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指的是父亲在让教我读中国诗时,理解到的诗中那些伟大的爱国情怀,深挚的家国情思,以及父亲的人格魅力。作者将这些说成是“无可移易的存在”,表现了这些精神情怀在我心中占据有极为重要位置,永远不会改变,也永远不会忘记。爸爸通过教我读中国诗而领会的这些崇高的情感,会对我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22.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可以借助《朝花夕拾》来了解鲁迅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 《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又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C. 《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如孙悟空的桀骜不驯、爱憎分明,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搬弄是非等。
D. 《西游记》的思想比较复杂,释、道、儒都有所涉及,后世对其主题的阐释也多种多样。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A.“从少年到青年时期”有误,应改为“从幼年到青年时期”;
故选A。
23. 《朝花夕拾》中,鲁迅写了自己的两位老师——寿镜吾先生和藤野先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有两位老师——菩提祖师和唐僧。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中,你觉得这四位老师,哪位入选最为合适?请结合名著具体内容,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藤野先生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学生解剖图画得不准确,他也要指出来。藤野先生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改笔记,和学生谈心,特别是容易被孤立的学生。临别还给鲁迅照片,加以鼓励,令鲁迅终生难忘。
示例二:唐僧学识渊博,被唐太宗选定,去西天取经。唐僧作为老师以身作则。面对困难,绝不退缩。在火焰山,沙僧和猪八戒不知所措,唐僧坚定地要向取经处前进,可谓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唐僧是我心目中好老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开放性试题,任选一位,结合名著中人物的具体情节,阐释其能称之为“好老师”的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寿镜吾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是鲁迅在三味书屋的老师。他是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深受鲁迅的爱戴。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他学问渊博,厌恶功名,忠实遵守父训,立志不当官,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在文中,似乎很严厉,但他的戒尺不常用,可见他是一个严而不厉的人,再看他读书时候自我陶醉的样子,是慈祥的老师形象。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在日本求学时期的老师。他是一个衣着简朴、对外表不拘小节,穿衣服马虎,会忘记戴领结,甚至被误会成扒手;但他也是一位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热诚待人、没有民族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好老师,他曾为鲁迅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验,临别时还赠送给鲁迅照片,对鲁迅先生影响深远。
菩提祖师:《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精通三教诸子百家,法力无边,弟子众多,教化广泛,深得一方尊敬,他品德高尚,口碑甚好,与他交往的却不乏樵夫野老,须菩提祖师虽然法力通天,却并不给人以高不可攀、触不能及之感,他更像一位在世间的高士、圣人。菩提祖师曾传授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长生不老和筋斗云的法门。他预知孙悟空一定会惹出是非,故要求孙悟空保密,绝不能提起师门状况、习道往事,对弟子要求严格。
唐僧:《西游记》中的唐僧受观世音菩萨点化,受唐王指令,去往西天拜佛求经。他老实善良,慈悲为怀,老鼠精和红孩儿两个妖怪变化成凡人被绑在树上求救,他慈悲为怀,一心要救下他们,虽然他有不辨是非之过,但是也是慈悲为怀,一心想要救人;乌鸡国国王晚上托梦给他,含泪向他求救,他也非常同情,慈悲为怀,梦醒后马上叫孙悟空师兄弟展开营救活动;他取经信念坚定,意志坚强,一路从大唐走到灵山西天拜佛求经,毫无怨言;他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
示例一:菩提祖师是我心中的好老师。他法力无边,弟子众多,教徒有方,在悟空始终一心寻求长生之法时,在其头上敲三下,私下传其七十二般变化、长生不老和筋斗云的法门;同时他对待弟子要求严格,在悟空犯错后,即使看出了悟空的天分,依旧按照规定将悟空赶下山去。这样的老师能够培养出有才能的学生,对学生影响深远。
示例二:寿镜吾是我心中的好老师。他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虽然他有一个戒尺,但却不常用,教导学生时也很少严厉的呵斥;同时他质朴博学,有着渊博的学识,他读书时极为陶醉,立志不当官,这些都能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24. 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答案】示例: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我对阿长这个劳动妇女从“不大佩服”到充满敬意(感激、歉疚、思念)。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具体是考查对《朝花夕拾》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阿长和衍太太分别是作者赞美和讨厌的两个人物。作者对阿长的态度变化:由“不大佩服”到充满敬意,中间的转折点是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衍太太是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因为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散播谣言,所以对她相当讨厌。
五、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5. 根据下面的提示写一篇文章。
艾力泽•布菲数十年如一日,靠顽强的毅力,最终让荒漠变绿洲,这启示我们成功需要执着坚守;莫顿•亨特从走好第一步开始,一小步一小步往下爬,终于从悬崖脱险,这启示我们成功需要适宜的方法;归途遇狼的屠夫放弃妥协的幻想,占据有利地势奋起反击,将恶狼杀死,这启示我们成功需要勇气和智慧……对于成功你是否也有自己的体验或认识呢?
请以“成功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
(1)请补全作文题目并抄写在横线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不少于500。(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范文:
成功需要等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种子播进土里,我们要等着它破土而出;严冬冻僵了我们的思绪,我们要等着春风的到来;母亲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我们要等着他慢慢成熟……很多事物都需要在等待中不断地酝酿,一味不切实际的主动,只能是好高骛远,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美丽需要等待。野草走过寒冬,只为等待被春风再一次唤醒;青松历经风霜,为的是等待明年的春暖花开;蛹化蝴蝶,需要在等待中完成从最丑陋的毛毛虫到美丽的蝴蝶的蜕变;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只为等待一个月阳光下的欢唱……等待中孕育着美丽,等待中酝酿着重生。
生命需要等待。从最初的胚芽长到枝繁叶茂;从最初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从满树的花香到满树的果实……寒来暑往需要等待。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很可爱,但要等待着它慢慢长大;孩子成才固然可喜,但要等待他十年寒窗后的金榜题名……春华秋实也需要等待。
成功需要等待。鸿门宴上刘邦的隐忍是为了等待着自己羽翼丰满一举击溃敌人的时刻;越王勾践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是为了等待报仇雪耻的机会;诸葛孔明躬耕陇亩是为了等待一个匡扶社稷的明主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很多时候成功就是一种等待的过程。
当然,等待不是消极,而是一种蓄势待发;等待不是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面对。任何事物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拔苗助长,只能换来禾苗枯死的结局,不等着成熟就忙着收割的庄稼,最后收获的也只会是一把秕谷;生命不等着孕育成熟就忙着出生,也只会使生命过早地凋落。
是啊,生命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等待。等待不是无所事事,等待不是空想其成,等待不是碌碌无为,等待不是不思进取,等待不能患得患失,等待不能好高骛远,等待不能放弃,等待不能失意。等待要坚定不移,等待要沉着冷静,等待要一份信念,等待要一份真诚。但自耕耘,莫问收获,努力争取,成功就会在那蓦然回首的灯火阑珊处。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半命题“成功需要 ”,着重于成功道路上的必要条件,目的是写出作者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发生的成长变化。选择的这些必要条件,应该合情合理,积极向上。后面补充的词语应该为正能量的东西,如:责任、爱心、诚信、鼓励等,也可以是挫折、苦难等。我们的成功需要亲情的呵护,友情的关爱;需要书籍的浸润,知识的滋养;需要自信的支撑,掌声的鼓励;需要豁达的心胸,崇高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变得真诚而善良,坚韧而强大,睿智而完美。可以从以上这几个方面立意,重点突出补充的这个词语。
二、选材构思。可选择意志品质类的题材来写,如成功需要“刻苦、诚信、竞争”等;也可写成情感温馨类的,如成功需要“阳光、关爱、呵护”等;还可以写成思想境界类的,如成功需要“坚定的脚步、一轮明月、一片蓝天、一阵春风、仰望星空、眺望远方”等。如写成记叙文,应写与补题有关的故事,如成功需要鼓励,应写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给你鼓励,让你充满信心,努力学习的故事,要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要用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心里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写出事件对你成长的影响。如写成议论文,不妨把题目当成中心论点,如成功需要坚持。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全面论证。做到中心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时间
事件
①
②
上学前
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③
④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7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