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展开1.(2分)如图是豌豆花和果实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豌豆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B.豌豆花的传粉需要风作为媒介
C.豌豆花中的⑤将来发育成果实
D.豌豆花中的⑤中含有多个胚珠
2.(2分)结合概念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子房壁
B.花生油是从⑤中榨取的
C.葵花籽的外壳是由②发育而来
D.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④内
3.(2分)为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某实验小组利用蚕豆种子设计了如图实验(除探究条件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且萌发率相近。该实验表明蚕豆种子萌发需要( )
A.适宜的光照B.适宜的温度
C.适量的水分D.充足的空气
4.(2分)细胞去除水分后的净重称为细胞干重,细胞含水时的质量称为细胞鲜重,如图是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豆种子萌发所需营养来自于胚乳
B.曲线甲代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鲜重的变化
C.曲线甲中a→b变化是因为种子萌发时吸收了大量水分
D.曲线乙中c→d变化是因为有机物在植物体内逐渐积累
5.(2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画线标记观察赤小豆幼根生长的过程,一周后幼根生长情况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标记线之间的初始距离是相等的
B.实验说明幼根的各部分生长速率是不同的
C.幼苗的根是依靠根尖向下生长的
D.实验说明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分生区
6.(2分)柽柳是盐碱滩涂上生长的一种植物,具耐盐碱特性,夏秋季开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柽柳枝芽中的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
B.柽柳吸收水分时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C.柽柳根毛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经导管运输到茎和叶
D.通过扦插可快速繁殖柽柳,且能保持其耐盐碱特性
7.(2分)如图是马铃薯两种繁育方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只具有乙的遗传特性
B.丁的细胞中有来自甲的染色体
C.丙由a中的胚芽发育而成
D.扦插与繁育方式②的实质相同
8.(2分)下列是生物生殖和发育的有关示意图,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丁中卵白是早期胚胎发育的部位
B.图甲所示的繁殖方式称为出芽生殖
C.图丙所示生物的生殖特点是体内受精
D.图乙所示的生殖与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
9.(2分)如图是人的受精过程及胚胎着床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子与卵细胞在①处结合形成受精卵
B.胚胎发育初期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
C.怀孕是指胚胎植入增厚的④内的过程
D.胎儿的性别,决定于母亲怀孕的那一刻
10.(2分)如图是与人类遗传有关的结构或物质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表示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由③蛋白质和④DNA组成
B.图中的⑤表示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形态一定相同
D.从含性染色体的类型看,精子有两种类型,卵细胞只有一种
11.(2分)小诺晨跑时看到迎面跑来的人很像她的同桌小薇,小诺的判断依据是( )
A.基因B.DNAC.染色体D.性状
12.(2分)外耳道多毛症是一种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某患病男子体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的细胞是( )
A.口腔上皮细胞B.肌肉细胞
C.白细胞D.精子
13.(2分)小明是个男生,他体内X染色体来自于祖母的可能性为( )
A.0B.25%C.50%D.100%
14.(2分)如图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以下可表示其精子染色体组成的是 ( )
A.Ⅱ、Ⅲ、Ⅳ、XB.Ⅱ、Ⅳ、X、YC.Ⅱ、Ⅱ、Ⅲ、ⅢD.Ⅱ、Ⅱ、Ⅳ、X
15.(2分)现代遗传学认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唐氏综合征(又叫21三体综合征,即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某男孩患唐氏综合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唐氏综合征是隐性遗传病
B.患者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3对
C.该患者21号染色体有3条
D.患者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Y
16.(2分)如图是由一对基因(用A、a表示)控制的人的遗传病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个体3、4的基因组成均为Aa
B.个体9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C.个体11是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为
D.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患病几率为
17.(2分)豌豆豆荚的颜色绿色(B)对黄色(b)为显性。现将绿色豌豆(Bb),则当年黄色豌豆植株所结豌豆豆荚的颜色及种子中子叶的基因组成是( )
A.绿色 bbB.黄色 bb
C.绿色 Bb或bbD.黄色 Bb或bb
18.(2分)兔的黑毛(显性)和白毛(隐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关于兔毛色的遗传,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B.
C.D.
19.(2分)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不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依据如图所示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③内释放的水蒸气是形成雨水的重要条件
D.④内收集到了多种大分子蛋白质
20.(2分)脊椎动物各类群的进化关系如图,图中①和②分别是( )
A.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B.节肢动物和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D.哺乳动物和节肢动物
21.(2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蛎鹬是一种在烟台长岛海域常见的水鸟,喙长而锋利(如蚌)贝壳内觅食。大型蚌的壳难以戳开,甚至会发生壳夹喙的现象。依据蛎鹬选择不同长度双壳类的比例(如图)( )
A.蛎鹬喜欢取食30~50mm长的双壳类
B.体型大的双壳类给蛎鹬提供更多的能量
C.蛎鹬的喙长而锋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鹬蚌相争”可能是蛎鹬捕食60mm以上的蚌时发生的
22.(2分)阿拉伯胶树和某些蚂蚁长期生活在亚热带森林中,蚂蚁能保护该树免受其他动物的掠食,而该树又为蚂蚁提供树汁和栖息场所。阿拉伯胶树和这些蚂蚁的种间关系是( )
A.捕食B.共生C.寄生D.竞争
23.(2分)“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是专门针对儿童的一种药物,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其药物成分有淡豆豉。淡豆豉以黑豆成熟的种子为主要原料,其制作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煎煮上述原料可以灭除所有细菌
B.青蒿、桑叶和黑豆为微生物提供营养
C.淡豆豉的制作过程必须在无氧环境下
D.发酵菌种的生长繁殖在100℃蒸煮前完成
24.(2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X表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并转化为有机物
B.过程Y表示动物和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C.过程Z表示细菌、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D.物质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
25.(2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实质就是物种多样性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应多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D.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7分)如图是某中学开展黄瓜栽培实践活动的流程图。据图回答:
(1)a中恒温箱的主要作用是为种子萌发提供 。
(2)b过程中保护根的措施是 。
(3)黄瓜的茎、叶由种子中的 发育而来。
(4)d为探究一天内叶片淀粉含量的变化。滴加碘液后,蓝色最不明显的是 时的叶片。
(5)e中能长出果实的是 花,其传粉方式为 。将测量选出的“黄瓜之王”制成凉拌黄瓜,渗出的大量汁液主要来自黄瓜细胞的 (填结构名称)。
27.(5分)如图是绿色植物受精过程以及种子、芽和植株结构示意图,请认真观察图示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图一中受精卵是在[③] 中形成的。
(2)受精卵发育成胚。图二中,胚的组成包括 (填图中序号)。与玉米种子的胚相比,图二所示结构的胚中[ ] 是两片,而玉米种子只有一片。
(3)图三中的b将来发育形成 。
(4)春天到来,新芽绽放,绿色植物的芽不一定都发育成枝条
[ ] ,也可以发育成图四中的B。
28.(8分)生物通过生长与繁殖,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为伞藻嫁接实验。A、B是同种伞藻的两个品种,其形态上的区别在于伞帽不同,去掉伞帽都能再生,结构如甲图所示。C为A、B两个品种嫁接示意图,嫁接成功后又将伞帽剪去 (填A或B)一致。
(2)乙图为绿色开花植物受精过程,图中①为 ,通过一定的媒介落在雌蕊 上;②为花粉萌发过程中产生的二个 ;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称为 。
(3)丙图表示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若d表示卵期,则c表示的发育期是 ,家蚕的发育过程可表示为 (用标号与箭头表示)。
(4)丁图为人体子宫内的胚胎,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可通过[ ] 经母体排出。
29.(7分)下面让我们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新冠病毒致命性的进化趋向进行分析。
(1)早在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发文报道,新冠病毒已通过变异产生了S和L两个亚型。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 。新冠病毒的变异,有可能导致其致命性更强,也可能导致其致命性更弱 提供了材料。
(2)为了争夺生存的机会,猎豹和羚羊之间要进行捕食和反捕食,新冠病毒与人类之间则要进行侵染与反侵染 。
(3)致命性更强和更弱的新冠病毒哪一种更容易生存,哪一种更容易被淘汰呢?致命性更强的病毒容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随之减少了传播机会,病毒因此获得了更多传播机会。这就是自然选择学说中的 。
(4)由上述分析可以作出如下推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会呈逐渐 趋势,感染率会呈逐渐 趋势。
(5)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 。
A.接种一次疫苗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接种相同疫苗
B.接种一次疫苗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接种不同疫苗
C.接种一次疫苗后,紧接着再次接种相同疫苗
D.接种一次疫苗后,紧接着再次接种不同疫苗
30.(8分)位于山东省境内的黄河三角洲,拥有多个湿地生态系统。2022年11月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凝聚各方共识,图二表示其中某条食物链中四种动物相对数量,图三是其中某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一中,C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
(2)图一中,食物链有 条。图二中乙对应的动物是图一中的 。
(3)图一中与蟹和浮游动物之间关系相同的生物还有 。
(4)图一中,能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有 (用图中序号表示)。
(5)图三中,流经该食物链的总能量为 千焦。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6)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势在必行。
31.(8分)人类白化病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ABO血型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如图为某个家族成员的白化病遗传系谱图(显、隐性基因用H、h表示),如下表为血型性状表现和基因组成的对应关系表。请据图回答:
(1)人体的肤色和血型,在遗传学上统称为 ,都是由染色体上的 控制的。
(2)如图中第一代1、2正常,第二代5患病,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由此推断人类白化病是一种 性遗传病,第一代1、2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3)根据白化病遗传系谱图推断:第二代7的基因组成是 ,第二代7和第二代8夫妇再生一个肤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4)若第二代7为AB血型,第二代8为O血型。那么第三代9的血型是 型,第一代3不可能的血型是 型。
32.(7分)利用水果和酵母菌可以制作果酒,在制作果酒过程中,酵母菌等微生物分解水果中的果胶时会产生甲醇,某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了实践活动。他们取新鲜黑珍珠葡萄和红富士苹果,用榨汁机分别榨成浆汁,加入干酵母和蔗糖,搅拌均匀,放在25℃~30℃环境中发酵,实验分组如下表。
每天16时分别取0.5毫升澄清发酵液测定其酒精含量和甲醇含量,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
(1)发酵过程中,盖紧瓶盖的目的是 。经过一段时间,发酵瓶中会产生气泡,原因是 。
(2)由图1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各组发酵液的酒精度均呈 趋势。添加等量蔗糖的情况下, 的发酵液中酒精度更高。由图2可知,各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 。比较两种水果的发酵液, 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较高,推断其含有较多的果胶。
(3)实践结果说明, 影响发酵过程中酒精和甲醇的生成,对果酒的品质、安全有显著影响。这项实践活动为制作质量安全、品质良好的果酒提供了实践依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如图是豌豆花和果实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豌豆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B.豌豆花的传粉需要风作为媒介
C.豌豆花中的⑤将来发育成果实
D.豌豆花中的⑤中含有多个胚珠
【分析】植物开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发育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中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子房壁,④胚珠,⑤子房,⑥是花药,⑦是花丝。
【解答】解:A、豌豆花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正确。
B、豌豆花是自花传粉,不需要风作为媒介。
C、豌豆花中的⑤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
D、豌豆的果实中有多粒种子,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花的结构及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2分)结合概念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子房壁
B.花生油是从⑤中榨取的
C.葵花籽的外壳是由②发育而来
D.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④内
【分析】1、种子一般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2、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3、图中,①发育为果实,是子房;②发育成果皮,是子房壁;③发育成种皮,是珠被;④是受精卵发育成的胚;⑤是受精极核发育成的胚乳;⑥是胚珠发育成的种子。
【解答】解:A、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最终发育成果实。A错误;
B、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而⑤是由受精的中央细胞受精极核发育成的胚乳;
C、子房发育成果实。葵花籽的外壳是果皮由②子房壁发育而来;
D、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④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胚、胚轴,没有胚乳。
故选:C。
【点评】理解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3.(2分)为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某实验小组利用蚕豆种子设计了如图实验(除探究条件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且萌发率相近。该实验表明蚕豆种子萌发需要( )
A.适宜的光照B.适宜的温度
C.适量的水分D.充足的空气
【分析】(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需要满足:种子的胚是完整的、有活性的,已经度过休眠期,具有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重复多次实验等。
【解答】解:甲与乙的变量是水分,结果乙组不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结果甲与丙都萌发,说明种子萌发与光照无关。
故选:C。
【点评】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解答类似题时要注意。
4.(2分)细胞去除水分后的净重称为细胞干重,细胞含水时的质量称为细胞鲜重,如图是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豆种子萌发所需营养来自于胚乳
B.曲线甲代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鲜重的变化
C.曲线甲中a→b变化是因为种子萌发时吸收了大量水分
D.曲线乙中c→d变化是因为有机物在植物体内逐渐积累
【分析】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解:A、大豆是双子叶植物。所以大豆种子萌发所需营养来自于子叶。
B、曲线甲中a→b变化是因为种子萌发时吸收了大量水分。B正确。
C、曲线甲代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鲜重的变化。C正确。
D、曲线乙代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干重的变化,有机物在植物体内逐渐积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5.(2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画线标记观察赤小豆幼根生长的过程,一周后幼根生长情况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标记线之间的初始距离是相等的
B.实验说明幼根的各部分生长速率是不同的
C.幼苗的根是依靠根尖向下生长的
D.实验说明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分生区
【分析】(1)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答】解:A、测量标记线之间的初始距离是相等的;
BC、通过观察和测量标记线之间的距离可知:根的各部分生长速率不一样。BC正确;
D、实验说明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故选:D。
【点评】理解根的生长与根的分生区和伸长区有关。
6.(2分)柽柳是盐碱滩涂上生长的一种植物,具耐盐碱特性,夏秋季开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柽柳枝芽中的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
B.柽柳吸收水分时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C.柽柳根毛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经导管运输到茎和叶
D.通过扦插可快速繁殖柽柳,且能保持其耐盐碱特性
【分析】1、柽柳能够耐盐碱,说明柽柳具有与耐盐碱相适应的结构,这也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2、夏、秋季开花,说明柽柳属于绿色开花植物,具有绿色开花的结构和特征。
【解答】解:A、在芽的结构中,通过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的芽结构,A正确。
B、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B错误。
C、植物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会通过根,C正确。
D、扦插是将植物体的枝条剪下,使枝条长成一个新个体的方法,能最大限度的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
故选:B。
【点评】掌握根吸水的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2分)如图是马铃薯两种繁育方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只具有乙的遗传特性
B.丁的细胞中有来自甲的染色体
C.丙由a中的胚芽发育而成
D.扦插与繁育方式②的实质相同
【分析】图中的①通过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②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解答】解:A①通过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所以丙具有甲和乙的遗传特性。
B、②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无性生殖的特点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B错误。
C、种子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C错误。
D、无性生殖的特点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②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扦插也属于无性生殖。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植物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8.(2分)下列是生物生殖和发育的有关示意图,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丁中卵白是早期胚胎发育的部位
B.图甲所示的繁殖方式称为出芽生殖
C.图丙所示生物的生殖特点是体内受精
D.图乙所示的生殖与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
【分析】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相比较多了蛹期。
【解答】解:A、图丁中鸟卵中的胚盘是早期胚胎发育的部位。
B、图甲所示的繁殖方式称为营养繁殖中的嫁接。
C、图丙所示生物是青蛙,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
D、图乙所示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蛹和成虫四个时期。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鸟类、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植物的嫁接。
9.(2分)如图是人的受精过程及胚胎着床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子与卵细胞在①处结合形成受精卵
B.胚胎发育初期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
C.怀孕是指胚胎植入增厚的④内的过程
D.胎儿的性别,决定于母亲怀孕的那一刻
【分析】图中①输卵管;②卵巢;③子宫;④子宫内膜。
【解答】解:A、卵巢能产生卵细胞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与卵细胞相融合,A正确。
B、卵黄是动物卵内贮存的一种营养物质,B正确。
C、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这是怀孕。
D、胎儿的性别,就已经决定下来,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人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
10.(2分)如图是与人类遗传有关的结构或物质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表示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由③蛋白质和④DNA组成
B.图中的⑤表示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形态一定相同
D.从含性染色体的类型看,精子有两种类型,卵细胞只有一种
【分析】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图示①表示细胞核,②表示染色体,③表示蛋白质,④表示DNA,⑤表示基因。
【解答】解: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A正确。
B、⑤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C、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如XY,Y较短;
D、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1.(2分)小诺晨跑时看到迎面跑来的人很像她的同桌小薇,小诺的判断依据是( )
A.基因B.DNAC.染色体D.性状
【分析】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解答】解:性状是指可遗传的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总和,小诺的判断依据是性状。
故选:D。
【点评】了解性状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2分)外耳道多毛症是一种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某患病男子体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的细胞是( )
A.口腔上皮细胞B.肌肉细胞
C.白细胞D.精子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ABC、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都属于人的体细胞,ABC不符合题意;
D、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彼此分离。因此,而含X染色体的精子内不含有该致病基因。
故选:D。
【点评】位于Y染色体的基因一定不会传给女儿,只会传给儿子。
13.(2分)小明是个男生,他体内X染色体来自于祖母的可能性为( )
A.0B.25%C.50%D.100%
【分析】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将来发育成女孩,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Y。由性别遗传图解可知,Y染色体来自于父亲,他体内X染色体来自于祖母的可能性为0。
故选:A。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人的性别遗传相关知识。
14.(2分)如图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以下可表示其精子染色体组成的是 ( )
A.Ⅱ、Ⅲ、Ⅳ、XB.Ⅱ、Ⅳ、X、YC.Ⅱ、Ⅱ、Ⅲ、ⅢD.Ⅱ、Ⅱ、Ⅳ、X
【分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解答】解:雄果蝇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完全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其精子染色体的组成是Ⅱ、Ⅲ、Ⅳ、Ⅲ、Ⅳ、X,故选项A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5.(2分)现代遗传学认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唐氏综合征(又叫21三体综合征,即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某男孩患唐氏综合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唐氏综合征是隐性遗传病
B.患者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3对
C.该患者21号染色体有3条
D.患者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Y
【分析】(1)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2)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解答】解:A、唐氏综合征也叫做21﹣三体综合征,是常染色体畸变所导致的先天性疾病,A错误。
BC、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B错误。
D、某男孩患唐氏综合征,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
16.(2分)如图是由一对基因(用A、a表示)控制的人的遗传病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个体3、4的基因组成均为Aa
B.个体9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C.个体11是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为
D.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患病几率为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解答】解:AB、个体3,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遗传图为:
由此可以看出亲代的基因组成都是Aa,9号个体正常,正确;
C、个体11的遗传图为:
由此可以看出个体11,患病的概率为,因此,正确;
D、个体5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遗传图为:
由此可以看出: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患病几率为0。
由此可以看出:个体4是Aa的几率是,个体4×=,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7.(2分)豌豆豆荚的颜色绿色(B)对黄色(b)为显性。现将绿色豌豆(Bb),则当年黄色豌豆植株所结豌豆豆荚的颜色及种子中子叶的基因组成是( )
A.绿色 bbB.黄色 bb
C.绿色 Bb或bbD.黄色 Bb或bb
【分析】1.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通常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解:豌豆豆荚的颜色绿色(B)对黄色(b)为显性。现将绿色豌豆(Bb)的花粉传授到黄色豌豆的柱头上的遗传图为:
由遗传图可以看出:种子子叶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形成的,子房壁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生变化,与授的花粉没有关系,所以,则该植株(黄色豌豆)所结豌豆豆荚的颜色黄色、胚轴、Bb或bb。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8.(2分)兔的黑毛(显性)和白毛(隐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关于兔毛色的遗传,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B.
C.D.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解答】解: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白毛由隐性基因(b)控制。
A、亲代中黑兔的基因型为BB,子代出现的均为黑兔(Bb)。
B、亲代中黑兔基因型为Bb,子代会出现黑兔(Bb)和白兔(bb)。
C、亲代均为白兔,杂交后子代均为白兔(bb),C符合题意。
D、亲代中黑兔基因型均为Bb,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9.(2分)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不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依据如图所示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③内释放的水蒸气是形成雨水的重要条件
D.④内收集到了多种大分子蛋白质
【分析】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解:米勒的实验如上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③烧瓶内。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经受①内的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经过②冷凝器的冷却后(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此实验结果生成了多种氨基酸,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而不是大分子蛋白质。
故选:D。
【点评】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20.(2分)脊椎动物各类群的进化关系如图,图中①和②分别是( )
A.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B.节肢动物和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D.哺乳动物和节肢动物
【分析】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
【解答】解: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是无脊椎动物、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因此图中①表示的是爬行类动物。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
21.(2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蛎鹬是一种在烟台长岛海域常见的水鸟,喙长而锋利(如蚌)贝壳内觅食。大型蚌的壳难以戳开,甚至会发生壳夹喙的现象。依据蛎鹬选择不同长度双壳类的比例(如图)( )
A.蛎鹬喜欢取食30~50mm长的双壳类
B.体型大的双壳类给蛎鹬提供更多的能量
C.蛎鹬的喙长而锋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鹬蚌相争”可能是蛎鹬捕食60mm以上的蚌时发生的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A、由图可知。A合理。
B、蛎鹬很少取食60mm以上的双壳类。B不合理。
C、喙较长的蛎鹬容易获取食物,所以蛎鹬的喙长而锋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蛎鹬不善于捕食60mm以上的双壳类。D合理。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2.(2分)阿拉伯胶树和某些蚂蚁长期生活在亚热带森林中,蚂蚁能保护该树免受其他动物的掠食,而该树又为蚂蚁提供树汁和栖息场所。阿拉伯胶树和这些蚂蚁的种间关系是( )
A.捕食B.共生C.寄生D.竞争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解答】解:蚂蚁能保护阿拉伯胶树免受其他动物的掠食,而该树又为蚂蚁提供树汁和栖息场所,彼此有利。
故选:B。
【点评】掌握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3.(2分)“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是专门针对儿童的一种药物,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其药物成分有淡豆豉。淡豆豉以黑豆成熟的种子为主要原料,其制作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煎煮上述原料可以灭除所有细菌
B.青蒿、桑叶和黑豆为微生物提供营养
C.淡豆豉的制作过程必须在无氧环境下
D.发酵菌种的生长繁殖在100℃蒸煮前完成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腐乳要用到多种霉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解答】解:A、在接种前,目的是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的微生物。A错误;
B、青蒿,能够为微生物发酵提供营养;
C、盖透气盖是为发酵提供空气,C错误;
D、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甚至杀死细菌真菌,发酵菌种的生长繁殖是在100℃蒸煮后,然后才接种的。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24.(2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X表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并转化为有机物
B.过程Y表示动物和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C.过程Z表示细菌、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D.物质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
【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并转化为有机物;
B、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因此,动物和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C、腐生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的遗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过程Z表示细菌,将动,正确;
D、物质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质是循环流动的,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5.(2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实质就是物种多样性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应多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D.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B、不同生物的基因有所不同,每一种生物实质上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引进外来物种,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错误。
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7分)如图是某中学开展黄瓜栽培实践活动的流程图。据图回答:
(1)a中恒温箱的主要作用是为种子萌发提供 适宜的温度 。
(2)b过程中保护根的措施是 带土坨移苗 。
(3)黄瓜的茎、叶由种子中的 胚芽 发育而来。
(4)d为探究一天内叶片淀粉含量的变化。滴加碘液后,蓝色最不明显的是 6 时的叶片。
(5)e中能长出果实的是 雌 花,其传粉方式为 异花传粉 。将测量选出的“黄瓜之王”制成凉拌黄瓜,渗出的大量汁液主要来自黄瓜细胞的 液泡 (填结构名称)。
【分析】(1)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
(2)移苗时根部带土是为了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2)光合作用是指在含有叶绿体的绿色植物中,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利用叶绿体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同时也是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化学能的能量转化过程。
【解答】解:(1)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
(2)由图可知,b中用以保护根的措施是带土坨移苗。
(3)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呼吸作用增强,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胚根和胚芽,胚根生长最快,并发育成根,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
(4)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夜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6时的叶片有机物含量最少。
(5)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受精后子房将发育成果实,故e中能长出果实的是雌花,叫单性花,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有各种味道的物质。黄瓜渗出的大量汁液主要来自黄瓜细胞的液泡。
故答案为:
(1)适宜的温度
(2)带土坨移苗
(3)胚芽
(4)6
(5)雌;异花传粉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27.(5分)如图是绿色植物受精过程以及种子、芽和植株结构示意图,请认真观察图示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图一中受精卵是在[③] 胚珠 中形成的。
(2)受精卵发育成胚。图二中,胚的组成包括 ①②④⑤ (填图中序号)。与玉米种子的胚相比,图二所示结构的胚中[ ② ] 子叶 是两片,而玉米种子只有一片。
(3)图三中的b将来发育形成 侧芽 。
(4)春天到来,新芽绽放,绿色植物的芽不一定都发育成枝条
[ A ] 花 ,也可以发育成图四中的B。
【分析】图一是雌蕊的结构,①是柱头,②是子房,③是胚珠。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的①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③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图二是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③种皮和胚,胚包括⑤胚根、①胚芽、④胚轴、②子叶。种皮起保护作用;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子叶储存营养物质;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图三是枝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c芽轴、a幼叶、叶原基、b芽原基,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c芽轴将来发育成茎,a幼叶发育成叶,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
图四中的A是花,B是叶,C是茎,D是根。
【解答】解:(1)图一是雌蕊的结构,传粉受精完成后。
(2)图二菜豆的种子,胚的组成包括①胚芽,④胚轴,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与玉米种子的胚相比,而玉米种子只有一片。
(3)图三中的b将来发育形成侧芽,a幼叶将来发育形成叶。
(4)A是花是由花芽发育来的,B叶也是由枝芽发育来的..
故答案为:
(1)胚珠
(2)①②④⑤;②子叶
(3)侧芽
(4)A花
【点评】回答此题要明确,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芽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菜豆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28.(8分)生物通过生长与繁殖,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为伞藻嫁接实验。A、B是同种伞藻的两个品种,其形态上的区别在于伞帽不同,去掉伞帽都能再生,结构如甲图所示。C为A、B两个品种嫁接示意图,嫁接成功后又将伞帽剪去 A (填A或B)一致。
(2)乙图为绿色开花植物受精过程,图中①为 花粉 ,通过一定的媒介落在雌蕊 柱头 上;②为花粉萌发过程中产生的二个 精子 ;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称为 双受精 。
(3)丙图表示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若d表示卵期,则c表示的发育期是 成虫 ,家蚕的发育过程可表示为 d→a→b→c (用标号与箭头表示)。
(4)丁图为人体子宫内的胚胎,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可通过[ 2 ] 胎盘 经母体排出。
【分析】(1)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可分为芽接和枝接两种方式。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
(2)图乙中①是花粉,②是精子,③是卵细胞。
(3)图丙中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
(4)图丁中1子宫,2胎盘,3脐带。
【解答】解:(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伞藻的细胞核位于假根内,所以图二中的C若嫁接成功。
(2)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如图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图:
可见图中①是花粉,②是精子;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是双受精: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形成受精极核的过程称双受精。
(3)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经过卵、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发育、若虫。已知d表示受精卵,b表示蛹。家蚕的发育经过d卵、b蛹和c成虫等4个时期的发育。
(4)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胎盘由母体排出体外的。
故答案为:(1)A;
(2)花粉;柱头;双受精;
(3)成虫;d→a→b→c。
(4)5胎盘。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种生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29.(7分)下面让我们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新冠病毒致命性的进化趋向进行分析。
(1)早在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发文报道,新冠病毒已通过变异产生了S和L两个亚型。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 性状上的差异 。新冠病毒的变异,有可能导致其致命性更强,也可能导致其致命性更弱 自然选择 提供了材料。
(2)为了争夺生存的机会,猎豹和羚羊之间要进行捕食和反捕食,新冠病毒与人类之间则要进行侵染与反侵染 生存斗争 。
(3)致命性更强和更弱的新冠病毒哪一种更容易生存,哪一种更容易被淘汰呢?致命性更强的病毒容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随之减少了传播机会,病毒因此获得了更多传播机会。这就是自然选择学说中的 适者生存 。
(4)由上述分析可以作出如下推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会呈逐渐 下降 趋势,感染率会呈逐渐 上升 趋势。
(5)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 A 。
A.接种一次疫苗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接种相同疫苗
B.接种一次疫苗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接种不同疫苗
C.接种一次疫苗后,紧接着再次接种相同疫苗
D.接种一次疫苗后,紧接着再次接种不同疫苗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新冠病毒的变异,也可能导致其致命性更弱。
(2)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就要进行生存斗争,就是生存斗争的过程。
(3)自然界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不适应者被淘汰.致病性更强的病毒容易导致病人死亡;致病性更弱的病毒不易导致病人死亡。这就是适者生存。
(4)致病性更弱的病毒不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因此有了更多的传播机会。
(5)与初次感染相比,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产生速度也更快,抗体的浓度还比较低,需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相同的疫苗加强针。故选:A。
故答案为:(1)性状上的差异;自然选择。
(2)生存斗争
(3)适者生存
(4)下降;上升。
(5)A
【点评】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30.(8分)位于山东省境内的黄河三角洲,拥有多个湿地生态系统。2022年11月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凝聚各方共识,图二表示其中某条食物链中四种动物相对数量,图三是其中某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一中,C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
(2)图一中,食物链有 4 条。图二中乙对应的动物是图一中的 鱼 。
(3)图一中与蟹和浮游动物之间关系相同的生物还有 鹭和鱼 。
(4)图一中,能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有 ①③④ (用图中序号表示)。
(5)图三中,流经该食物链的总能量为 1250 千焦。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6)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能力 是有一定限度的,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势在必行。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图一中的B为生产者(水生植物),A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为分解者;②为光合作用,①③都是呼吸作用,④是分解作用。图二表示其中某条食物链中四种动物相对数量,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因此图二中的食物链为:B→丙→甲→乙→丁。
【解答】解:(1)图一中,所有箭头都指向C,C表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图中的食物链有4条:B水生植物→蟹→鹭,B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B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因此,共有五个营养级。
(3)由图一中的食物链可知,蟹捕食浮游动物,蟹与浮游动物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捕食与竞争。
(4)动、植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同时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5)图三中的食物链的总能量是X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它有三个去向: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通过捕食传递到下一营养级中的能量Y=30+58+112=200(千焦)。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2)4;鱼。
(3)鹭和鱼。
(4)①③④。
(5)1250;单向流动。
(6)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能力。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31.(8分)人类白化病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ABO血型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如图为某个家族成员的白化病遗传系谱图(显、隐性基因用H、h表示),如下表为血型性状表现和基因组成的对应关系表。请据图回答:
(1)人体的肤色和血型,在遗传学上统称为 性状 ,都是由染色体上的 基因 控制的。
(2)如图中第一代1、2正常,第二代5患病,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变异 ,由此推断人类白化病是一种 隐 性遗传病,第一代1、2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Hh和Hh 。
(3)根据白化病遗传系谱图推断:第二代7的基因组成是 HH或Hh ,第二代7和第二代8夫妇再生一个肤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4)若第二代7为AB血型,第二代8为O血型。那么第三代9的血型是 A或B 型,第一代3不可能的血型是 AB 型。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解:(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在遗传学上统称为性状。
(2)如图中第一代的1、2正常,这是亲代和子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由“无中生有,患病为隐性性状、隐性基因用H,则亲代5,其婚配的遗传图解如图:
由此推断人类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第一代1。
(3)第一代的4患病,基因组成是hh。5表现为正常肤色。根据(2)小题白化病遗传系谱图推断:第二代7的基因组成可能是HH或Hh的可能性为Hh,,其中与7号个体Hh再生一个孩子不正常的概率为×==。
(4)根据血型遗传规律可知,若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B型或AB型的孩子,因此第二代8为O型血,不会出现O型,假如控制O型血的基因组成为ii,另一个基因i来自7、IAi或IBi,其基因不可能为IAIB,由此可知亲代3控制的血型不会出现AB型。
故答案为:(1)性状;基因
(2)变异;隐;Hh和Hh
(3)HH或Hh;
(4)A或B;AB
【点评】本题结合遗传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系谱图判断疾病的遗传方式和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在进行相关的概率计算。
32.(7分)利用水果和酵母菌可以制作果酒,在制作果酒过程中,酵母菌等微生物分解水果中的果胶时会产生甲醇,某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了实践活动。他们取新鲜黑珍珠葡萄和红富士苹果,用榨汁机分别榨成浆汁,加入干酵母和蔗糖,搅拌均匀,放在25℃~30℃环境中发酵,实验分组如下表。
每天16时分别取0.5毫升澄清发酵液测定其酒精含量和甲醇含量,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
(1)发酵过程中,盖紧瓶盖的目的是 为酵母菌发酵提供缺氧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发酵瓶中会产生气泡,原因是 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 。
(2)由图1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各组发酵液的酒精度均呈 先上升后稳定 趋势。添加等量蔗糖的情况下, 葡萄 的发酵液中酒精度更高。由图2可知,各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 逐渐降低 。比较两种水果的发酵液, 苹果 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较高,推断其含有较多的果胶。
(3)实践结果说明, 水果种类和糖量 影响发酵过程中酒精和甲醇的生成,对果酒的品质、安全有显著影响。这项实践活动为制作质量安全、品质良好的果酒提供了实践依据。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够生活。在有氧的条件下;在无氧的条件下。可见,盖紧瓶盖的目的是为酵母菌发酵提供缺氧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原因是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
(2)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发酵初期酒精浓度上升,酵母菌产生酒精的速度也变慢。结合图1可知,各组发酵液的酒精度均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葡萄的发酵液中酒精度更高,酵母菌等微生物分解水果中的果胶时会产生甲醇,各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苹果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较高。
(3)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水果种类和糖量都会影响发酵过程中酒精和甲醇的生成、安全有显著影响、品质良好的果酒提供了实践依据。
故答案为:
(1)为酵母菌发酵提供缺氧条件;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
(2)先上升后稳定;葡萄;苹果
(3)水果种类和糖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照实验的设计、酵母菌发酵等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表现性状
基因组成
A型
AA、AO
B型
BB、BO
AB型
AB
O型
OO
组别
水果种类
水果质量/g
蔗糖/g
干酵母/g
1
葡萄
500
30
0.3
2
葡萄
500
90
0.3
3
苹果
500
30
0.3
4
苹果
500
90
0.3
表现性状
基因组成
A型
AA、AO
B型
BB、BO
AB型
AB
O型
OO
组别
水果种类
水果质量/g
蔗糖/g
干酵母/g
1
葡萄
500
30
0.3
2
葡萄
500
90
0.3
3
苹果
500
30
0.3
4
苹果
500
90
0.3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8页。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