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05,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题,共16页。
1.本试卷共6页, 五个大题, 满分7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请用黑水笔或2B 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2.答卷前请将相关信息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
一、填空题(共6小题; 每空1分, 共14分)
1. 电影《长津湖》讲述了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故事。在观影时大家自觉地把手机设置成静音或关闭状态,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各处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粗糙的白色银幕使光发生了______。
【答案】 ①. 声源 ②. 漫反射
【解析】
【详解】[1]手机设置成静音或关闭状态,则手机不会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粗糙的白色银幕使光发生了漫反射,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就都可以看到画面。
2. 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1)轻敲音叉,用悬吊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发现球被反复弹开,说明声音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 ①. 振动 ②. 振幅
【解析】
【详解】(1)[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发现球被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2]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更大,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 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___________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___________,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__min。
【答案】 ①. 乙 ②. 210 ③. 2
【解析】
【详解】[1][2]从图中可知,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乙是晶体,而甲温度不断上升,所以甲为非晶体;乙在熔化过程中保持210℃不变,所以乙的熔点是210℃。
[3]从图中可知,从第2min到第4min晶体的温度保持210℃不变,所以熔化过程持续了
4min-2min=2min
4. 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外出,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300km/h的速度向南行驶,前方,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8s,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______(选填“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______m。
【答案】 ①. 北 ②. 400
【解析】
【详解】[1]由题知,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且高铁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所以,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是向北运动的。
[2]高铁和普通列车的相对速度为
根据可得,普通列车的长度为
5. 如图所示,MN是介质X和Y的分界面,两种介质其中之一是空气,一束光从介质X入射到介质Y,反射光线是 ___________,折射角为 ___________度,空气是介质 ___________(填“X”或“Y”)。
【答案】 ①. OA ②. 60 ③. Y
【解析】
【详解】[1][2][3]一束光从介质X入射到介质Y,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所以CO为入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此时的反射角为
90°-40°=50°
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为50°;折射角为
90°-30°=60°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空气是介质Y。
6. 一个容器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与液体和容器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线段AB所示,请你观察图象,并根据图象并求:容器内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容器里盛5L液体时,杯子及液体的总质量是_______kg。
【答案】 ①. 1×103kg/m3 ②. 5.04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0时,液体和容器总质量为40g,则容器质量为40g,当液体体积为V=60cm3时,液体和容器总质量为100g,则液体质量为
容器内液体的密度
[2]容器里盛5L液体时,液体的质量为
杯子及液体的总质量
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得0分)
7. 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8m/sB. 让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37℃
C.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D.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答案】D
【解析】
【详解】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6℃,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故C不符合题意;
D.10个鸡蛋的质量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 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
A.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 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 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A
【解析】
【详解】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2)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探究的是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
点睛: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9. 关于如图所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B. 乙图中彩色显示器屏幕上排列着许多由红、绿、蓝组合而成的发光点
C. 丙图是水沸腾实验图像,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但持续吸热
D. 丁图中在地球上和太空中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侧泡沫塑料球都不会被弹起
【答案】D
【解析】
【详解】A.遥控器通过前面的二极管可以发出红外线,实现无线遥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彩色显示器屏幕各种颜色是由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组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左侧泡沫塑料球被弹起;在太空中敲响右边的音叉时,真空不能传声,则左侧泡沫塑料球不会被弹起;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对下面几幅图反映出来的各种现象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在外面两个人说话,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 图乙树杈上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 图丙玻璃上的水是霜凝固形成的
D. 图丁灯泡内壁上黑色的钨是钨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先要根据图反映的情景,说出每幅图观察到的现象。然后结合物态变化过程给予解释说明即可。
【详解】A.图甲是在外面两个人说话,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故A错误;
B.图乙树杈上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图丙玻璃上的水是霜熔化形成的。故C错误;
D.图丁灯泡内壁上黑色钨是钨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11.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 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图丙中,“彩虹”的上端是紫光
D. 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需用凹透镜矫正.故B正确;
C、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依次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因此图丙中,“彩虹”的上端是红光,故C错误;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对简单光现象的分析,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小孔成像、两种反射、光的色散、近视眼的矫正等.
12.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B.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C. 显微镜的目镜是凸透镜,物镜是凹透镜
D.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答案】C
【解析】
【详解】AC.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B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甲、乙两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8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 6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 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 4s时乙在甲的前方
【答案】CD
【解析】
【详解】A.3~8s内,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图可知6s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为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
故B错误;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故C正确;
D.由图可知,4s时乙运动的路程为8m,甲运动的路程小于8m,故4s时乙在甲的前方,故D正确。
故选CD。
14. 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 甲、乙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16∶25
C. 装满1kg甲液体的容器同样也能装下1kg乙液体
D. 乙的密度是0.8×103kg/m3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由图像知,甲乙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例函数关系,所以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A符合题意;
BD.由m﹣V图像可知,当
时,甲的质量是
当乙的体积为
时,质量为
则甲和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
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C.由得,1kg甲液体的体积
1kg乙液体的体积
可见,装满1kg甲液体的容器不能装下1kg乙液体,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D。
三、作图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5. 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答案】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详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再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如上图所示.
16. 如图,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在容器壁上点P、Q处出现光点,画出上述现象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点光源S的对称点S′。由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过像点S′,连接PS′,其与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OP为反射光线,连接OS、OQ,并打上箭头,分别得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7题4分,18题8分,19题7分,共19分)
17.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水平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然后在中间画一横线,将一块玻璃板沿此直线放置,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然后用另外一根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方来回移动。
(1)该实验采用半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
(3)找到A的像的位置后,连接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平面相______;
(4)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忽略蜡烛长度的变化)。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 ①.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 A ③. 垂直 ④.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解析】
【详解】(1)[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
(3)[3]实验结果表明,连接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垂直,且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
(4)[4]因为用的是薄玻璃板,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1)实验前就先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目的是______;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3)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______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光屏和蜡烛对调,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
【答案】 ①. 同一高度 ②.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③. 下 ④. 小于 ⑤. 右 ⑥. 变大 ⑦. 投影仪 ⑧. 能
【解析】
【详解】(1)[1][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像都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3]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3)[4]由图可知,甲乙两实验中物距大小相等,甲图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凸透镜A的焦距小于凸透镜B的焦距。
(4)[5][6]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物距变小,像距变大,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右移动一段距离,此时的像将变大。
(5)[7]图乙中物距小于像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8]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光屏和蜡烛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能成像。
19.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测量一种矿石的密度。现有器材:小矿石块、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足量的水、细线。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______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天平平衡后,月月用天平测量矿石块的质量,如图乙所示,指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______。改正错误后,小华用正确的方法称矿石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矿石块的质量为______g;
(3)将矿石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中前后液面如图丁所示,则测得的体积为______m3,由此计算出矿石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
(4)小华同学不小心在实验过程中打碎了量筒,月月说不用量筒,使用剩余器材仍然可以测出矿石的密度。小华思考了一会儿,设计出了实验方案:
①用天平测出矿石块的质量为m0;
②在烧杯中倒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将矿石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烧杯中,矿石块沉入杯底,待烧杯溢出水后,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杯内矿石块和水的总质量为m2。
根据该方案,可以求出矿石的密度表达式ρ石=______。(两空均用m0、m1、m2和ρ水表示)
【答案】 ①. 零刻度线 ②. 右 ③. 用手直接拿砝码 ④. 27.4 ⑤. ⑥. ⑦.
【解析】
【详解】(1)[1]在使用天平前,先调节游码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让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2]图甲中,分度盘的指针向左偏转,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才能让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2)[3]图乙中,在加减砝码时,用手直接拿取,这样可能会让砝码的质量发生改变,造成测量有较大误差,应用镊子拿取砝码。
[4]由图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矿石的质量为
(3)[5][6]由图乙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50mL,放入矿石后,矿石和水的总体积为60mL,故矿石的体积为
矿石块的密度为
(4)[7]实验中,矿石块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溢出水质量为
故矿石块的体积
矿石块的密度
五、综合应用题(20题9分, 21题8分,共17分。)
20. 如图所示,某款汽车搭载有3颗激光雷达、4颗环视摄像头,可以实现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该车某次自动驾驶测试中,先在测试道路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800s,紧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了4000m。请完成以下问题:
(1)该车载雷达发出的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m/s;环视摄像头的镜头是用对光线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的透镜制成的;
(2)该汽车在前800s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
(3)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
(4)该车测试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答案】 ①. 3×108 ②. 会聚 ③. 12000m ④. 200s ⑤. 16m/s
【解析】
【详解】(1)[1]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于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
[2]摄像头的镜头是用凸透镜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
(2)[3]汽车在前800s行驶的路程为
(3)[4]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的时间为
(4)[5]该车测试全程的路程为
测试全程的所用的时间为
则测试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1. “泥咕咕”是河南的民间传统工艺,它用黄胶泥土加水和成泥巴,用棒反复锤打,使其混合均匀,再根据其形状,在不同的部位扎眼通孔,随着碎泥屑的跌落,一个栩栩如生的“泥咕咕”就做成了。如所示是一个做好的大“泥咕咕”,为了测量其体积,小明购买了一个相同材质的小“泥咕咕”,测得它的质量为137.6g,体积为80cm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泥咕咕”时,需要在不同的部位扎眼通孔,这一过程泥块的质量______,密度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果测得大“泥咕咕”的质量是34.4kg,设大、小“泥咕咕”都是实心的,则大“泥咕咕”的体积是多少?( )
(3)若这个大“泥咕咕”是由纯铁制作的,它的质量是多少?(ρ铁=7.9×103kg/m3)( )
【答案】 ①. 变小 ②. 不变 ③. 0.02m3 ④. 158kg
【解析】
【分析】
【详解】解:(1)[1][2]在不同的部位扎眼通孔,随着碎泥屑落下,质量变小,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随着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不变。
(2)由公式得“泥咕咕”的密度为
故,大“泥咕咕”的体积为
(3)若这个大“泥咕咕”是由纯铁制作的,它的质量为
答:(1)制作“泥咕咕”时,需要在不同的部位扎眼通孔,这一过程泥块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2)大“泥咕咕”的体积是0.02m3;
(3)若这个大“泥咕咕”是由纯铁制作的,它的质量是158k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八上物理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八上物理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