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3,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B 6.C 7.D 8.C 9.B 10.C 11.D 12.A 13.A 14.D 15.B
16.(10分)
(1)第二周期第ⅥA族(1分,单写“第二周期”或“第ⅥA族”不给分;周期与族换顺序给分;“二”写成“2”也可,写成“Ⅱ”不给分;“Ⅵ”写成“6或六”不给分;两个“第”不写也对,无“族”或无“A”都不给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Na+<O2-<N3-(2分,由大到小或顺序错或离子符号错或写名称等均不得分,顺序正确未写“<”不扣分)
(2)①(1分)
极性共价键(极性键)、离子键(2分,各1分,不全得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②1:1(2分,回答“1”也得分)
(3)2B+2OH-+6H2O=2[B(OH)4]-+3H2↑(2分,“=”写成“→”或“”或“—”或不注明“↑”等均不扣分,不配平、化学式或离子符号错、写化学方程式等均不得分)
17.(12分)
(1)ECBD(2分,顺序有错或字母小写均不得分)
吸收未反应的Cl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B(2分,两个要点各1分,合理即得分)
(2)平衡气压,使浓盐酸顺利滴下(2分,要点“平衡气压”,其他合理也得分)
MnO2+4H++2Cl-Mn2++Cl2↑+2H2O(2分,“=”写成“→”或“”或“—”等均不扣分,不标反应条件或不注明“↑”不扣分,不配平、化学式或离子符号错、写化学方程式等均不得分)
(3)①KSCN溶液或硫氰化钾溶液(2分,化学式错或有错别字均不得分)
②(2分,只要表达式正确即得分)
18.(12分)
(1)ZnCO3ZnO+CO2↑(2分,等号、可逆号、箭头都可以,不配平、化学式错等均不得分,不标反应条件或不注明“↑”不扣分)
将Fe2+氧化为Fe3+(1分,合理即得分)
(2)ZnO+2H+=Zn2++H2O(2分,“=”写成“→”或“”或“—”等均不扣分,不配平、化学式或离子符号错、写化学方程式等均不得分)
Fe(OH)3、Cu(OH)2或氢氧化铁、氢氧化铜(2分,各1分,不全得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多写或化学式错误等均不得分)
(3)将Cu2+置换为Cu(1分,合理即得分)
2HF+Mg2+=MgF2↓+2H+(2分,等号、可逆号、箭头都可以,不配平、化学式错误或写化学方程式等均不得分,不注明“↓”不扣分)
(4)提高ZnSO4·7H2O的产率(2分,合理即得分)
19.(10分)
(1)分液漏斗(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液封,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乙中(1分,要点“液封”,合理即得分)
(2)Zn+2CrCl3=ZnCl2+2CrCl2 (2分,等号、可逆号、箭头都可以,不配平、化学式错等均不得分,写离子方程式正确也得分)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2分,合理即得分)
(3)关闭K1、K2,打开K3(2分,合理即得分)
冷却过滤(2分,只回答“过滤”得1分)
20.(11分)
(1)12.5(2分,数值正确带单位不扣分)
500 mL容量瓶(1分,有错别字或没有规格均不得分)
(2)CuSO4·3H2O(2分)
CuSO4·H2OCuSO4+H2O(2分,等号、可逆号、箭头都可以,不配平、化学式错等均不得分,不标反应条件不扣分)
(3)(2分,只要表达式正确即得分)
偏高(2分,回答“偏大”等均不得分)
临沂市2023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化学试卷 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合金可用于制造飞机部件 B.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涉及化学变化
C.碳酸氢钠可作食品膨松剂 D.考古时利用14C测定文物的年代
解析:A.镁合金密度较小、强度较大,可用于制造飞机部件
B.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碳酸氢钠膨松剂的作用原理为:2NaHCO3△CO2↑+H2O+Na2CO3,释放出二氧化碳,使食品变得松软;
D.碳14核素可以测定文物年代。这种方法叫做放射性测年法,因为碳14存在于大气中,通过呼吸留在动物体内,由于它不断产生又不断衰变,所以始终与稳C12的比值保持不变,当动物死后,新陈代谢停止,所以C14不断衰变,与C12的比值发生变化,就可以通过这个比值计算出文物年代。
2.实验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实验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
B.不慎将酒精灯打翻着火时,可用湿抹布盖灭
C.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D.皮肤溅上碱液,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1%的硼酸溶液
解析:A.K燃烧有K2O2、KO2生成,K2O2、KO2和CO2反应产生O2助燃,所以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错误。
B.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达到灭火的目的,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可用湿抹布盖灭,用湿抹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能使酒精与氧气隔绝,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C.蒸馏时加沸石防止液体剧烈沸腾,且不能高温下加沸石,如果忘加沸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可能引起液体飞溅。
D.浓碱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硼酸,因为硼酸是较弱的酸,既能中和剩余的碱,又不至于伤害皮肤。反过来,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稀的碳酸氢钠溶液,也是因为碳酸氢钠溶液显弱的碱性。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金属Na密度小,可用作导热介质
B.石墨能导电,可用作润滑剂
C.Fe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脱氧剂
D.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解析:A.钠单质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金属钠的熔点不高,在核反应堆中呈液态,具有很好的导热能力,是很好的导热剂,为原子反应堆方面的研究做出巨大贡献。
石墨是过渡型晶体,质软,可用作润滑剂,故B不符合题意
C.铁粉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气氧化,消耗氧气,因此作食品袋内脱氧剂,故正确;
D.Al2O3是离子化合物,离子键强,使其熔点高,可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无关,故错误。
4.实验室配制NaOH溶液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容量瓶检漏时,倒置一次即可
B.NaOH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C.NaOH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D.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解析:A.容量瓶检漏的方法是向容量瓶中加入水至刻度线附近,塞好塞子左手食指按住塞子,右手指尖顶住瓶底边缘,倒立2分钟,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直立后,转动瓶塞180°,重复一次,若还没有水渗出,则说明瓶塞不漏水,所以进行容量瓶检漏时,倒置两次,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腐蚀性和较强的吸水性,应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错误;
C.向容量瓶中转移溶藏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以防止溶液外酒而造成损失。如果玻璃棒下缓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上的内壁上,刻度线以上的内壁上附着的液体不能及时流下,定容后造成溶液体积偏大,所以玻璃棒的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内壁上。
D.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应重新配制,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则吸出的不止是水,还有溶质,则浓度偏小。
5.1919年卢瑟福用a粒子(He)轰击某原子核实现了首次人工核转变,该核反应为:+→+。已知: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7Y的中子数为9 B.16Y2和17Y2互为同素异形体
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C1O2
B.纯ClO2易分解爆炸,鼓入空气可以稀释ClO2以防爆炸,B正确;
C.反应II为2NaOH+2ClO2+H2O2=O2↑+2H2O+2NaClO2,反应Ⅱ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据流程图反应②,在ClO2与H2O2的反应中,ClO2转化为NaClO2,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H2O2只能做还原剂,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aClO4为强氧化剂,不能用NaClO4(强氧化剂)代替H2O2(还原剂),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0分)X、Y、Z、W、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Y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回答下列问题:
(1)M在元索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Y、W、M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解析:X、Y、Z、W、M、N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为第IA族元素;Z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位于第 IIIA族,W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位于第VA族,M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位于第VIA族;Y原子半径最大,Y为Na元素,X原子半径最小,X为H元素;Z原子和W原子半径接近,W原子半径小于Z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Z,所以Z是B元素、W是N元素、M为O元素;M在元索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ⅥA族;Na+与O2-、N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简单离子半径越小,故简单离子半径:Na+<O2-<N3-。
(2)WX5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1:1。
①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所含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
解析: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是离子化合物,NH4H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1:1,铵根离子和氢阴离子形成离子键,电子式为:;所含化学键的类型为极性共价键(极性键)、离子键。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电子式书写,掌握基础是关键。
②WX5与XN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盐和X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解析:将固体NH4H投入到盐酸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盐和H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4H+HCl=H2↑+NH4Cl,该反应中NH5中氢离子的化合价由-1价→0价,所以失电子作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为1mlH原子,即0.5mlH2;该反应中,HCl中的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0价,所以HCl得电子作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为1mlH原子,即0.5mlH2,故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0.5ml:0.5ml=1:1
(3)通常情况下,同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写出Z单质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解析:Z原子和W原子半径接近,W原子半径小于Z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Z,所以Z是B元素、W是N元素,Y原子半径最大,Y为Na元素。通常情况下,同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所以B与同主族元素Al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2Al+2NaOH+6H2O== 2Na[Al(OH)4]+3H2↑,则2B+2NaOH+6H2O==== 2Na[B(OH)4]+3H2↑,Z单质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B+2OH-+6H2O=2[B(OH)4]-+3H2↑.
17.(12分)氯化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加热、夹持装置略)制备无水氯化铁。
已知:无水氯化铁遇潮湿空气易吸水生成FeCl3·nH2O。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
解析:制取出的氯气中含有HCl杂质气体,需要利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液体洗气需长管进,短管出,故A连接E,然后对氯气进行干燥,同理:连接E→C,再通入B,即A→E→C→B,最后为了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B,需增加干燥装置,故B连接D,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ECBD;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Cl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B.(使FeCl3潮解)
(9)装置A中a的作用是_________;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解析:装置A中a中导气管是维持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的压强相等,使液体顺利滴下。故装置A中a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浓盐酸顺利滴下。 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3)测定FeCl3的质量分数:称取mgFeCl3样品,配成溶液,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再滴加cml/L的Na2S2O3溶液,最终消耗VmLNa2S2O3溶液(已知:I2+2=2I-+)。
①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后,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Fe3+的试剂为_______。
解析: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Fe3+的试剂为KSCN溶液或硫氰化钾溶液。
②样品中FeCl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化学方程式:2FeCl3 + 2KI = 2FeCl2 + 2KCl + I2,离子方程式:2Fe3+ + 2I- = 2Fe2+ + I2
已知:I2+2=2I-+
VmLNa2S2O3溶液含有Na2S2O3物质的量为
V×10-3L×cml/L=cV×10-3ml,则:
根据关系式:2Fe3+~I2~2
2 2
n(Fe3+) cV×10-3ml
所以n(Fe3+)=cV×10-3ml,
所以m克无水氯化铁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为
cV×10-3ml×162.5g/ml=0.1625cVg
所以m克无水氯化铁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0.1625cVg/mg×100%=,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8.(12分)硫酸锌晶体(ZnSO4·7H2O)在防腐、电镀、医学上有诸多应用。由菱锌矿(主要成分为ZnCO3,含有少量SiO2以及Ca、Mg、Fe、Cu的化合物)制备硫酸锌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氢氟酸为一元弱酸。
②该工艺条件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生成Z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浸取”过程中H2O2的作用为__________。
解析:工业上用菱锌矿(ZnCO3,含少量Fe2O3、SiO2及不溶于酸的杂质)为原料制取硫酸锌,其工艺流程为:菱锌矿主要成分为ZnCO3,含少量Fe2O3、SiO2及不溶于酸的杂质,加入稀硫酸后碳酸锌、氧化铁溶解,二氧化硅等不溶物形成沉淀,通过过滤可以分离出不溶物;向所得滤液中加入双氧水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再加入ZnO调节溶液pH,将铁离子完全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通过过滤得到纯净的硫酸锌。
焙烧时,生成ZnO的反应为:ZnCO3ZnO+CO2↑;
根据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可知,亚铁离子完全沉淀时锌离子也完全沉淀,无法除去亚铁离子,所以应该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然后调节溶液的pH在3.2~6.2,从而除去杂质,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锌,故“浸取”过程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在硫酸的作用下将溶液中的FeSO4转化成Fe2(SO4)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SO4+H2O2+H2SO4=Fe2(SO4)3+2H2O,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Fe2++2H++H2O2=2Fe3++2H2O,故“浸取”过程中H2O2的作用为:将Fe2+氧化为Fe3+。
(2)用ZnO调pH的原理为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调溶液pH为5.5,则滤渣I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
解析:加入ZnO调节溶液pH,将铁离子完全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通过过滤得到纯净的硫酸锌,用ZnO调节pH值的时候不会引入杂质,这是为了反应掉过量的H2SO4,ZnO +H2SO4 ===ZnSO4 +H2O,离子方程式:
ZnO+2H+=Zn2++H2O。 调节pH至5.5时,Fe3+已经完全沉淀,Cu2+部分沉淀,故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Fe(OH)3、Cu(OH)2或氢氧化铁、氢氧化铜
(4)“转化”过程中加入锌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脱镁”过程中生成MgF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解析:调节pH至5.5时,Cu2+部分沉淀,故滤液中含有Cu2+,“转化”过程中加入锌粉的作用是将Cu2+置换为Cu,离子反应方程式:Zn+Cu²⁺=Zn²⁺+Cu,通过过滤得到纯净的硫酸锌。
“脱钙、镁”是将溶液中Ca2+与Mg2+转化为MgF2、CaF2沉淀.故“脱镁”过程中生成MgF2的离子方程式为
2HF+Mg2+=MgF2↓+2H+ (已知:①氢氟酸为一元弱酸。)
(4)将分离出硫酸锌晶体后的母液收集、循环使用,其意义是__________。
解析:母液中还含有少量的硫酸锌,将母液收集、循环使用可提高ZnSO4·7H2O的产率。
19.(10分)二水合醋酸亚铬[(CH3COO)2Cr·2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常用作氧气吸收剂。其制备方法是先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装置丙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解析: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 a 是分液(或滴液)漏斗;由于二价铬不稳定,极易被氧气氧化,故装置丙中水的作用是液封,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乙中
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甲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锌粒与Cr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同时三颈烧瓶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
解析: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锌粒与Cr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CrCl3=ZnCl2+2CrCl2
稀盐酸在三颈烧瓶中和锌反应Zn+2HCl═ZnCl2+H2↑,生成氢气,该气体的作用是用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避免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
(3)为使生成的CrCl2溶液与醋酸钠溶液接触,应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装置乙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的方法是______、洗涤、干燥。
解析:实验开始生成H2气后,为使生成的CrCl2溶液与CH3COONa溶液顺利混合,应进行的操作为关闭K1、K2,打开K3,把生成的CrCl2溶液压入装置乙中反应;
二水合醋酸亚铬[(CH3COO)2Cr·2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所以可以选用冷水冷却,装置乙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的方法是冷却过滤、洗涤、干燥。
20.(11分)胆矾(CuSO4·5H2O)为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为白色CuSO4固体。
(1)用胆矾配制480mL0.1ml·L-1CuSO4溶液,需称量胆矾的质量为_______g;实验过程中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玻璃棒、烧杯、量筒、胶头滴管,还有________。
解析:用CuSO4•5H2O配制480mL 0.1ml.L-1的CuSO4溶液,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 0.1ml.L-1的CuSO4溶液,依据m=cVM计算需要CuSO4•5H2O的质量,注意体积为溶液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据此进行解答.
解: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 0.1ml.L-1的CuSO4溶液,需要胆矾的质量为:250g/ml×0.1ml/L×0.5L=12.5g,
点评 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体积为溶液体积,非溶剂体积.
(2)取一定量胆矾(CuSO4·5H2O)加热分解,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110℃时,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260℃~650℃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解析:胆矾晶体受热会首先逐次失去结晶水,失去2分子结晶水时,固体残留率为;由分析可知,110°C 时胆矾失去2分子结晶水,得到晶体化学式 CuSO4·3H2O;故110℃时,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3H2O;
失去4分子结晶水时,固体残留率为;失去5分子结晶水时,固体残留率为;260°C~ 650°C 过程中,CuSO4·H2O失去最后1分子结晶水得到无水硫酸铜,反应方程式为CuSO4·H2OCuSO4+H2O;
拓展:
硫酸铜分解为氧化铜和气体三氧化硫时,固体残留率为;由分析可知,650°C加热至 1000°C,产物为氧化铜和气体三氧化硫;
氧化铜高温分解为氧化亚铜和氧气时,固体残留率为;由分析可知,M 点所得固体是 CuO 与 Cu2O 的混合物。
测定CuSO4·nH2O中的n值。取m1gCuSO4·nH2O加入干燥坩埚中,加热至固体全部变为白色,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m2g。则n=______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若加热时有少量固体溅出,则n值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解析:将坩埚加热至胆矾全部变为白色,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后称量,最终总质量恒定为m2。则水的质量是(m1-m2)g,
CuSO4·nH2OCuSO4+nH2O↑
(160+18n)g 160 g
m1g m2g
所以胆矾(CuSO4•nH2O)中n值的表达式为(160+18n)× m2=160×m1
解得n=;
加热胆矾晶体时有晶体从坩埚中溅出,会使m2数值偏小,根据n=可知,最终会导致结晶水数目定值偏高,故若加热时有少量固体溅出,则n值偏高。
综上所述,答案为: 偏高。
拓展:
①胆矾未充分干燥,导致所测m1偏大,根据n=可知,最终会导致结晶水数目定值偏高;
②坩埚未置于干燥器中冷却,部分白色硫酸铜会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重新生成胆矾,导致所测m2偏大,根据n=可知,最终会导致结晶水数目定值偏低。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Br2
B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钾元素
C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反应生成了O2
D
在稀硫酸中加入少量Cu2O(s),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并有红色固体生成
反应中Cu2O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W
Y
X
Z
金属离子
Zn2+
Mg2+
Fe2+
Fe3+
Cu2+
Ca2+
开始沉淀的pH
6.2
8.9
6.8
2.2
4.7
10.6
完全沉淀的pH
8.2
10.9
8.3
3.2
6.7
12.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3,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 Cu-64,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2N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1,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高一化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