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滴管滴液B. 加热液体
C. 向试管中加固体D. 量取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A操作错误;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故B操作正确;
C、取用块状固体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来,使试管慢慢滑落试管底部,故C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读数时,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操作错误;
故选:B。
2.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B. 化学是实用的、富有创造性的中心学科
C.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重要学科
D. 化学物质不能存在于任何食品中,以确保食品的质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A、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解析;B、根据化学是实用的、富有创造性的中心学科进行解析;C、根据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进行解析;D、根据任何食品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进行解析。
【详解】A、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故A正确;
B、化学是实用的、富有创造性的中心学科,故B正确;
C、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所以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重要学科,故C正确;
D、任何食品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所以化学物质存在于任何食品中,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3. 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 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 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 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答案】B
【解析】
【详解】A、玻璃透光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B、钛合金耐腐蚀是说钛合金不易与氧气、酸、碱等反应,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是化学性质。
C、不锈钢硬度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是物理性质。
D、橡胶弹性良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是物理性质。
综上所述:选择B。
4. 空气中的下列各成分: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它们所占的体积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③④①②B. ④③①②C. ②①④③D. ①③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按空气体积计,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则所占的体积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①氧气、②氮气,故选A。
5. 某地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报告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B. 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有害气体
C. 当日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D. 报告中没有CO2是因为CO2不是空气污染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该选项说法正确;
B、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有害气体和烟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可知,当日PM10含量最高,则当日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该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则空气质量报告中不含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 做实验时你是否留心观察过固体药品应保存在下列哪种仪器中
A. 广口瓶B. 细口瓶C. 烧杯D. 集气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广口瓶保存固体药品,取用方便,故 A 选项正确;
B、细口瓶保存液体药品,便于倾倒,故 B 选项错误;
C、烧杯不用于保存药品,烧杯用于溶解、加热等,故 C 选项错误;
D、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或储存气体使用,故 D 选项错误。
故选A。
7.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微粒观:1个水分子是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 变化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氢气和氧气
D. 能量观: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的能量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的化学式为H2O,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氢气和氧气,故C正确;
D、 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变化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能量发生了变化,故D正确;
故选:B。
8. 在一定条件下,图1的微粒之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图2中的新微粒用符号表示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A. H2OB. OHC. H2O2D. H2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2中,存在的微粒有H2O、O2,其中氧气为反应的剩余物,所以反应后生成图2中的新微粒符号为H2O。
故选A。
9.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专用语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O2中含有氧分子
B. 2H表示两个氢分子
C. 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中不含氧气,则不含氧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H表示2个氢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 中国承建的阿尔卡萨光伏电站是卡塔尔首座太阳能发电站。硅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是高纯硅,如图是硅元素的相关信息和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硅的说法错误的是
A. x的数值为4B. 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D. 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硅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结合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得14=2+8+,解得=4。A正确;
B、硅是石字旁,所以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C错误;
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由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硅原子核外3层电子,所以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11. 小明做家务时用食醋除了热水壶内的水垢。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Mg(OH)2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B. +4C. +6D. +3
【答案】A
【解析】
【详解】氢氧化镁中氢氧根离子显-1价,设镁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2。
故选A。
12. 某海水淡化系统(如下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
D. 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选项正确;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而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正确;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而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选项错误;
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水的化学性质不变,选项正确;
答案为:C。
13. 卢瑟福将α粒子通过黄金薄片后发现大部分α粒子直线穿过金箔,少部分α粒子有偏转,极少数α粒子有较大偏转,乃至被弹回。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大多数α粒子直线穿过金箔是因为金原子核非常小
B. 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是因为撞到了金原子核
C. 部分α粒子有偏转是因为α粒子带负电
D. 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说明金原子核质量远比α粒子质量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方向直接通过,说明金原子核非常小,选项说法正确;
B、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α粒子碰到金原子核,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核带正电,部分α粒子有偏转是因为a粒子带正电,选项说法错误;
D、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质量大得多,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4.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氢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故错误;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正确;
D.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错误。
故选:C。
15. 下列对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 单质 B. 化合物
C. 化合物 D. 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且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但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C、该图中含有一种分子,且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图中含有多种分子,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剂,其主要成分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B. 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 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D. 乙酸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分析,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即C2H4O2,故A说法正确;
B、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故B说法正确;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C说法正确;
D、乙酸是由乙酸分子构成,一个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7. 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A. 品红扩散B. 柳絮飞扬C. 美酒飘香D. 食醋挥发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品红扩散,是品红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水分子中,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B、柳絮是宏观物质,它们的运动不能代表分子运动,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C、美酒飘香,是酒精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D、食醋挥发,是食醋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答案:B
18. 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原子中各粒子是均匀分布的
B. 该原子中b和c的数目一定相同
C. 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c上
D. 该原子中a和c的数目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示可知a代表电子,b代表中子,c代表质子。
【详解】A、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所以原子中各粒子不是均匀分布的,故选项错误;
B、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所以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选项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选项错误;
D、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故选项正确。故选D。
19. 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akg,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则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A. kgB. kgC. kgD. kg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bkg,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设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x,则,
故选:B。
20. 2022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教材中,把实验中用到的“石棉网”全部改用“陶土网”。石棉网中的石棉纤维主要成分为Mg3Si2O5(OH)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g3Si2O5(OH)4属于混合物
B. Mg3Si2O5(OH)4由14个原子构成
C. Mg3Si2O5(OH)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Mg3Si2O5(OH)4中镁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答案】C
【解析】
【详解】A、Mg3Si2O5(OH)4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说法错误;
B、一个Mg3Si2O5(OH)4分子由3+2+5+4+4=18个原子构成,故B说法错误;
C、Mg3Si2O5(OH)4中各元素的质量比Mg:Si:O:H=(24×3):(28×2):(16×9):(1×4)=18:14:36:1,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说法正确;
D、Mg3Si2O5(OH)4中镁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5+4)=1:3,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30分)
21.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元素名称:Hg_______;Ca_______;Cu_______;Ag______。
(2)用符号表示:镁_______;镁元素_______;两个镁原子_______;镁离子______。
(3)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l2______;FeO______;AlCl3______;Ca(OH)2______。
(4)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氢气_______;氯化钠______;五氧化二磷_______;氢氧化钠______。
【答案】21. ①. 汞##汞元素 ②. 钙##钙元素 ③. 铜##铜元素 ④. 银##银元素
22. ①. Mg ②. Mg ③. 2Mg ④. Mg2+
23. ①. 氯气 ②. 氧化亚铁 ③. 氯化铝 ④. 氢氧化钙
24. ①. H2 ②. NaCl ③. P2O5 ④. NaOH
【解析】
【小问1详解】
Hg表示汞元素;Ca表示钙元素;Cu表示铜元素;Ag表示银元素;
【小问2详解】
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故其化学式为Mg;
书写元素符号时注意“一大二小”,故镁元素表示为Mg;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镁原子表示为2Mg;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镁离子表示为Mg2+;
【小问3详解】
Cl2为氯气的化学式;
FeO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铁元素显+2价,则FeO表示氧化亚铁的化学式;
根据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AlCl3的名称为氯化铝;
Ca(OH)2为氢氧化钙的化学式;
【小问4详解】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则氢气的化学式为H2;
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化学式为NaCl;
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化学式为NaOH。
22.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氧气是由氧_____(填“元素”或“原子”)组成的。
(2)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他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其中相对原子质量确定为152的铕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_____(填数字)种。
②与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元素符号)。
③由镁和氯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答案】(1)元素 (2)63
(3) ①. 3 ②. S ③. MgCl2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宏观角度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小问2详解】
相对原子质量确定为152的铕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3;
【小问3详解】
①图示元素分别为氧、钠、镁、硫、氯,其中钠元素与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氧、硫、氯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3种;
②氧和硫(S)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6个,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故镁元素在化合物中显示+2价,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故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示-1价,故由镁和氯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23. 眼镜戴久了,镜架上会产生铜锈,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它是一种绿色的固体粉末。将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绿色变成黑色氧化钢,试管口出现大量水珠,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
(1)铜锈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加热碱式碳酸铜分解的过程是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3)根据以上探究及现象分析,请你写出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答案】23. 混合物
24. ①. 化学 ②. 有新物质生成
25.
【解析】
【小问1详解】
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属于混合物。
【小问2详解】
由于加热碱式碳酸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20分)
24. 图 I 是小丽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爽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 B、C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5mL 的蒸馏水,各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观察溶液颜色。
b.在 A、D 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 浓氨水,立即塞上带导管的胶塞,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 D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进行操作 b 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与实验 I 相比,改进后的实验 II 还可以得到的定验论是______;
(3)B 和 C 两支试管中预先加入的蒸馏水的作用之一是______。
【答案】 ①. 试管C中酚酞试液比B中的先变红;
②.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③. 排除水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干扰。
【解析】
【分析】浓氨水显碱性,有较强的挥发性,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B、C中时,氨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由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故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C中酚酞试液比B中的先变红。
(2)根据试管C中酚酞试液比B中的先变红,得知C中氨分子运动的比较快,所以还可以得到的结论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
(3)向B、C 两支试管中先加入蒸馏 水的作用之一是可以排除水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干扰。
25.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和小强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
小华: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燃烧匙中药品为红磷)
小强:(如图2)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的现象______。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体积不到总容积的,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如果将燃烧匙中红磷换成木炭,实验能否成功?为什么?______(填“是”或“否”),原因:_______。
(4)如图2所示,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若不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5)若按小强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______。
【答案】(1) ①. ②.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上方空气体积的
(2) ①. 红磷量不足 ②. 装置漏气
(3) ①. 否 ②.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 ①. 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 活塞向左移动到12mL处停止 ③. 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到8mL处停止
(5)橡胶塞弹出
【解析】
【小问1详解】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由于集气瓶内的氧气被完全耗尽,冷却到室温,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打开止水夹后发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上方空气体积的;
【小问2详解】
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等装置冷却就打开止水夹;故填: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
【小问3详解】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造成集气瓶内的压强不变,所以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也不会进入集气瓶,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填:否,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的压强不变;
【小问4详解】
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整个装置都不漏气。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这时白磷燃烧消耗掉的只是试管内的氧气为,所以活塞应停在20mL-8mL=12mL的刻度处.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白磷实际消耗掉的是试管40mL和注射器内20mL的氧气为,所以活塞应停在20mL-12mL=8mL的刻度处;故填:装置气密性良好;活塞向左移动到12mL处停止;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到8mL处停止;
【小问5详解】
因为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会使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增大,所以该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故填:橡胶塞弹出;试管炸裂;注射器活塞弹出来等。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10分)
26.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花中含有的香茅醇(化学式为C10H20O)具有芳香的气味。请计算。
(1)香茅醇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
(2)香茅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
(3)香茅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香茅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百分数保留两位小数)。
(5)15.6g香茅醇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26. 10:20:1
27. 156 28. 30:5:4
29. 76.92% 30. 15.6g香茅醇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答:15.6g香茅醇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2g。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化学式可知,香茅醇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0:20:1。
【小问2详解】
香茅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0+1×20+16=156。
【小问3详解】
香茅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20):16=30:5:4。
【小问4详解】
香茅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小问5详解】
见答案。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6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制)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制)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