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 机械效率第2课时学案(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46147/0-17076625315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 机械效率第2课时学案(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46147/0-17076625315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 机械效率第2课时学案(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46147/0-17076625316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人教版12.3 机械效率第2课时导学案
展开新知·预习
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需要测量四个物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有用功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3、计算总功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一
【设计实验】
用滑轮组提升物体,W有=Gh,W总=Fs,所以需要测出物重、拉力、物体上升的高度、绳子前进的距离。
【实验器材】
刻度尺、钩码、弹簧秤、滑轮组两个、铁架台、长约 2 m 的细绳。
【实验步骤】
1.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
2.在滑轮组甲(一动一静)上挂两个钩码,记下钩码和绳子自由端的位置。竖直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一定高度,读出测力计示数,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高度和绳自由端移动距离。
3.在滑轮组乙上(两动两静)挂两个钩码重复上述实验。
4.在滑轮组乙上挂四个钩码重复上述实验。
5.记录数据,并计算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实验数据】
【结论】
(1)动滑轮重一定时,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________。
(2)物重一定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___。
【分析讨论】
1、比较3次两种滑轮组有什么不同?机械效率有何差异?
2、分析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机械效率大小与与绳子的绕法、绳子段数,上升距离无关。
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是否可以使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进行读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实验时沿斜面匀速拉动木块,并在拉动中读出拉力的大小。
【实验数据】
【结论】
1、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同一斜面,拉同一物体,斜面越粗糙,拉力越大,效率越_______。
2、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粗糙程度相同,拉同一物体,斜面越陡(倾角越大),拉力越大,效率越_______。
典例·解读
典例1、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 分别做了甲、乙、丙 3 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_______(选填“快速”或“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如图丙所示为_______,编号②处数据应为_______;
(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时,所提物体_______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跟踪·练习
1、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a
b
c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 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_______图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_______图做的。(选填“a”、“b”或“c”)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___。
(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 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特点
新知·预习
1、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使它更合理、更轻巧。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保持和提高机械效率也有重要作用。
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对于同一个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它的机械效率是否改变呢?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格设计:
分析表格数据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总结
同一机械的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不同的工作状态和环境而变化的.
例如:一个组装好的滑轮组,其提起的物重越大,则其机械效率越高,因为此时的额外功(提起机械本身所需要的功)相对越小;
当然,由于机械间的摩擦而造成的额外功并不会减小.
当额外功一定时,在机械能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增加每次提起重物的重力,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
典例·解读
典例2、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⑴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________个,其中动滑轮有________个。
⑵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第一次的机械效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跟踪·练习
1.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 )
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 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C.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 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
2.小明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甲、乙两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如图所示.他两次提升钩码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F甲____F乙;所做的有用功分别为W甲和W乙,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和η乙,则W甲____W乙,η甲_____η乙.(均选填“>”、“=”或“<”)
第2题图 第3题图
3. 在“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1)完成表格中实验数据①、②和③的计算.
(2)通过比较哪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以初步判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你可以用哪两次实验数据来验证他的观点是不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机械效率的测量 学案
知识点1 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新知·预习
1、钩码的重力G 钩码提升的高度h 拉力F 绳端移动的距离s
2、W有=Gh
3、W总=Fs
实验·探究
【结论】 高 低
【分析讨论】
2、①滑轮组轮与轴及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②所提升的物重 。
③动滑轮的自重。
3、①增加被提升的物重。
②减小动滑轮的重。
③减小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4、答:所测拉力减小(因为没有摩擦力),机械效率增大,不能代表使用机械时的机械效率。
实验二 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结论】
1、低 2、高
典例·解读
典例1、缓慢 2.4 83.3% 重力 越高
跟踪·练习
1、(1)匀速 (2)74% (3) b c (4)增大提升重物的重力 小(5)无关
知识点2 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特点
新知·预习
1、改进结构
2、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使机械处于良好的状态
实验·探究
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两个钩码,记录钩码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钩码上升的高度、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四个钩码,记录钩码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钩码上升的高度、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典例·解读
典例2、
(1)3 2
(2)62.5% 大于
跟踪·练习
1、B
2、 < < <
3、 解:(1)第3次数据中,有用功W有用=Gh=6N×0.2m=1.2J,总功W总=FS=3.3N×0.4m=1.32J,机械效率η= W有用/ W总=1.2J/1.32J≈90.9%;
(2)①②两次实验中,钩码的重力相同,动滑轮的重力不同,机械效率也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的关系;
(3)比较①③,同一个机械,动滑轮重力不变,提升的物体重力不同时,机械效率也不同,提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大.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学案
知识点1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新知·预习
1、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W有
2、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W额
3、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也叫动力功 W总
典例·解读
典例1、C
典例2、(1)拉力做功:W总=FS=300N×12m=3600J;
(2)∵忽略摩擦和绳重,∴W额=(G桶+G动)h=(m桶+m动)gh=(8kg+2kg)×10N/kg×6m=600J
知识点2 机械效率的计算
新知·预习
1、 机械效率 有用功 总功的 η “依塔”(yita) 2 、W有用/W总
典例·解读
典例3、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2h=2*0.2m=0.4m
有用功W有=Gh=40N*0.2m=8J
总功W总=FS=25N*0.4m=10J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η=W有用/W总=8J/10J=80%
跟踪·练习
1、D
2、解:手下降的高度h手=2h物=2*0.2m=0.4m
有用功W有=Gh物=400N*0.2m=80J
总功W总=F动h手=240N*0.4m=96J
则此杠杆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80J/96J=83.3%
3 解:(1)1380J (2)1500J (3)92%
钩码重G/N
1
1
2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有用功W有/J
0.1
0.1
0.2
拉力F/N
0.4
0.3
0.5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5
0.5
总功W总/J
0.12
0.15
0.25
机械效率η
83.3%
66.7%
80%
实验次数
斜面倾斜程度
斜面材料
木块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有用功W有/J
拉力F/N
斜面长度s/m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
1
较缓
木板
1
0.1
0.1
0.2
0.7
0.14
71.4%
2
较陡
木板
1
0.17
0.17
0.3
0.7
0.21
81%
3
陡
木板
1
0.24
0.24
0.4
0.7
0.24
85.7%
4
棉布
1
0.24
0.24
0.5
0.7
0.35
68.6%
5
毛巾
1
0.24
0.24
0.6
0.7
0.42
57.1%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 G/N
提升高度 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 s/m
机械效率η
1
2
0.05
1.0
0.15
66.7%
2
4
0 05
1.7
0.15
78.4%
3
6
0.05
①
0.15
②
物理量
实验次数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 m
机械效率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钩码重
力G/N
提升高度h/m
有用功W有用/J
自由端拉力F/N
自由端移动距离s/ m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η
两个钩码
四个钩码
m]
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cm
1
2
10
0.8
40
2
5
5
1.5
20
实验序号
钩码重(N)
动滑轮重(N)
拉力(N)
钩码上升的高度(m)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m)
有用功(J)
总功(J)
机械效率(%)
1
4
0.5
2.3
0.2
0.4
0.8
0.92
87.0
2
4
0.9
2.5
0.2[
0.4
0.8
1.0
80.0
3
6
0.5
3.3
0.2
0.4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3 机械效率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75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2.3 机械效率学案</a>,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 温故互查, 设问导读, 自我检测, 巩固训练, 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3 机械效率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75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2.3 机械效率学案</a>,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2.2 滑轮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74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2.2 滑轮学案设计</a>,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