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契丹族建立辽,党项族建立西夏,辽与北宋的和战,宋夏和约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权并立:一个国家历史上形成多个独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并存的局面。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②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①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农耕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③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时间: 都城:建立者:国号:民族:重大事件:
耶律阿保机 872—926年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于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11世纪前期(1038年)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立了西夏文字。
辽占燕云十六州对北宋有何影响?
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使北宋在防御上失掉了有利的地势。
宋太祖:友好,互通使节。
宋太宗:进攻/失败,转攻为守。
1004年秋辽军20万进攻北宋,双方在黄河边的澶州展开大战。
宰相寇准于危难之际,力主宋真宗亲征。11月26日抵达澶州,军心大振。
辽军攻占了宋的一些地方,但伤亡惨重,处境不利。
澶渊之盟 辽宋为兄弟之国;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宋朝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材料1:公元1004年的澶州之战,是辽宋两国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辽宋关系从长期对抗走向和平相处的转折点。
如何理解材料1中的“转折点”?材料2说明了什么?
材料2: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澶渊之盟的岁币虽是加重了财政负担。但结束了宋辽25年的战争历史,出现百年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李元昊在军事上颇有才能,在他统治下,西夏多次击败北宋。双方的第一场战争是 1040年的延州之战。自此,打开了双方长达百年的战争序幕。
西夏根本没有长期消耗的实力,宋也不想举全力拿下西夏。双方于1044年签订了“庆历和议”,开始了休养生息。
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岁赐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
1045年北宋设置榷场与西夏进行贸易。 双方“ 彼此获利 ,岁收以十万计”。
如何正确认识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并立?
宋与辽、西夏之间有战有和,但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三方的密切来往,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916年契丹族建立辽耶律阿保机定都上京
960年中原建立宋宋太祖赵匡胤定都东京
1038年党项族建西夏 元昊定都兴庆府
政治角度: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加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契丹族与辽的建立,辽与北宋的和战,课堂活动,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知识结构,习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说课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契丹的兴起,辽的建立,治国措施,西夏的兴起,西夏政权的建立,党项族,建立者,兴庆府银川,元昊治国措施,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思结合,整体感悟,第一篇,契丹族与党项族,D铁木真辽,第二篇,辽与北宋的和战,第三篇,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