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第一中学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346334/0-170770714095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第一中学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346334/0-170770714101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第一中学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346334/0-170770714103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第一中学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第一中学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原始农业的产生B. 铁犁牛耕的应用
C. 生产能力的提高D. 水利工程的修建
2. 《建始县志》记载:“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材料佐证了清代 ( )
A. 玉米传入解决了当地人的温饱问题 B. 山地适合种植玉米取代了其它农作物
C. 人口急剧增长导致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 大量开垦山林荒地自然环境受到冲击
3. 某历史学家在考察某一经济作物传播史后,认为该作物富有全球史意义。它最初可能从印度、波斯传到埃及;中世纪时,穆斯林将其引入地中海地区和伊比利亚半岛;16世纪起,西班牙与葡萄牙在中南美洲殖民地,利用非洲奴工大量种植,再将加工产品运回欧洲。这种经济作物应是( )
A. 棉花B. 甘蔗C. 胡椒D. 烟草
4. 阅读下图,结合所学,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
(说明:140/343和155/337中的140、155指北方亩产量,343、337指南方亩产量。)
A. 粮食总产量持续增长说明农业耕作技术实现了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B. 宋以后南方亩产量超过北方可能与高转筒车的发明有关
C. 明清人口大量增加与新航路开辟引进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有关
D. 全国耕地面积的持续增长说明地权和劳动者分离的现象消失
5.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6. 186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法令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先例”,即“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禁止销售任何添加了可能对健康有毒或有害物质的食品。这些法律的颁布
A. 杜绝了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行为B. 反映了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国家重视
C. 解决了生产者造假制劣的违法问题D. 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和能力
7. 下图所示为我国进行的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情况。
由此可知,这反映出
A. 我国已经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B. 社会主义建设以城市化为中心
C. 我国已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D.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
8. 《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各郡设铁官44处,而封国更以冶铁为利,如“赵国以冶铁为业”。汉武帝时博士徐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其理由是“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这说明汉代
A. 铁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B. 冶铁业发展有利农业生产
C. 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D. 农业已普遍实现精耕细作
9. 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这说明关贸总协定力图
A. 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B. 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话语权
C. 根除各国利己主义政策
D. 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和体系化
10. 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所记青铜合金成分表,据材料可知当时
A. 中国金属冶炼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 青铜制造是最重要的手工业行业
C. 青铜器铸造技术达到较高水平 D. “工商食官”政策受到重大冲击
11.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甘薯、玉米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羊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B. 促进了美洲人口的增加
C. 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D. 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
12. 1883年卡尔建立了奔驰汽车公司,1890年哥德利普建立起戴姆勒汽车公司。后为了生存,合并成立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铸就了名扬世界的品牌——梅赛德斯一奔驰。这反映了
A. 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B. 生产集中会改变企业命运
C. 汽车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D. 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发展
13. 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城市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关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B.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是由于国内工农业生产持续上升造成的
C. 二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趋缓
D. 两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14. 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A. 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B. 会种植庄稼
C. 已经饲养家畜 D.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15. 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这一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科学技术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世界市场的形成D. 农作物品种的增多
16.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 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B. 阻止了外国工业品倾销
C. 形成了近代企业管理模式D. 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
《滇南本草》是目前所见有关玉米最早记载的汉文典籍。书中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宽肠下气。……新鲜焙干为末,不拘多少,引点酒服,其功神速。1417年,明人兰茂着手编著《滇南本草》,他遍访父老,搜集单方,采集标本,绘制图形,辨析考证,探求本源,历时二十年完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药物学专著。该书问世后,因其济世救命之功和兰氏口碑德誉而迅即手抄流传,至清中叶始有刻本,并成为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地方性本草。
材料二 辣椒原生在美洲,却似乎是主要为中国创造的。自先秦元典开始的历史文献记录表明,中华民族几乎从原始农业开始就是一个嗜辣的民族集群。在辣椒进入中国以前的数千年漫长的时间里,人们依赖的辣味食料是花椒、姜、酒等诸多品种。辣椒传入中国后,很快传播扩衍开来,对中国传统的食生产、食生活发挥了革命性的催化作用,并最终形成了一切可植之地皆有椒,甚至几乎无人不食椒的中国人的辣椒情结。
——以上材料均据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材料一《滇南本草》中有关“玉米须”的记载是否真实?请说明你的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的辣椒情结”的理解。(10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居民主食在之前土豆、面包基础上,增加了荼、蛋类、鲜肉等,粮食替代品增多,农业劳动力加快了向畜牧业的转变。在发展中,由于环境保护观念不强,造成土地污染,影响了土地的生产能力。与英国大趋势相同,该地对国外粮食市场的依赖性显著增强,但其粮食供应和分配体系的组织性却比不上伦敦等大城市。同时,20多年的英法战争,法国长期经济封锁,切断了英国从国外进口粮食的主要来源。这些因素使曼彻斯粮食供应问题凸显,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动荡和骚乱。鉴于此,政府在曼彻斯特修筑了多条运河和铁路,方便了粮食供应;19世纪30年代该地成立的反谷物法同盟导致《谷物法》于1846年废除,迎来了英国自由贸易的时代。曼彻斯特粮食供应问题得以缓解。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材料二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一些不法粮商操纵粮食市场,使上海米市从6月中旬起价格大涨。于是,中央委派陈云到上海开展一场保卫新生政权的经济战。在陈云指挥下中央财委和上海市政府从江苏、浙江等地收购大米,调运到上海。同时,国营粮食公司在市场实行有计划的批发抛售,在零售环节,对工厂、学校等办理直接供应和重点配售,使全市六分之一的人口能以低于市场批发的价格买到粮食。同时,工商管理部门对市场各项制度作重大改革,如规定中途退市后不得再进场交易,以割断粮食市场与其他市场间的联系避免相互哄抬价格等。这些措施很快收到了实际效果。另外,为打击私商投机哄抬,国营粮食公司连续降低售价,大量抛货,迫使私商以低于市场价亏本售出粮食。1950年,上海市政府又成立新的上海市米业市场,交易秩序大为好转,粮价平稳下来。这是新中国在经济战线上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摘编自贺涛《上海解放之初的“米粮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曼彻斯特粮食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其解决带来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上海解决粮食问题呈现的特点及其影响。(10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玉米、马铃薯传播路线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摘自刘逖《前近代中国总量经济研究(1600-1840)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非选择题(共52分)
17.(1)不真实,《滇南本草》成书于1417年,但是新航路开辟后玉米传入中国,时间上不吻合;其流传方式是以手抄和刻本形式流传。
真实,《滇南本草》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地方本草、通过辨析考证和探求本源的方法等方法创作而成,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形成,美洲辣椒等物种随之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味觉。 辣椒味辣,符合中华民族嗜辣的品性,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生活习俗。辣椒传入,丰富了物种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形成了辛辣文化情结,即“中国人的辣椒情结”
18. (10分)(1)成因: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两极格局对峙之下,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周边形势紧张;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
(2)特点: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形式多样。影响:改善了新中国的外交环境;提升了新中国的影响力;为20世纪70年代外交领域的新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2分)
19.作答示例
论题:外来粮食作物的传入,成为推动中国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论证: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欧洲殖民者的活动促进了各地物产的交流,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莫等粮食作物传入中国井广泛种杭。这些作物适应性强,产量高,促进了荒地的开量,增加了耕地面积:使贫梢的土地得到开发,提高了上地利用率:丰富了中国的粮食作物种类,增加了粮食总产量,为人口增长奠定了基础。
项目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晋南
北朝
隋唐
宋辽
金元
明
清(1800年)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2.3
5.72
3.85
6.42
7.2
10.7
10.5
粮食亩产量(市斤)
95
110
120
154
140/343
155/337
155/337
总产量(亿市斤)
205.39
591.4
415.8
889.82
1749.45
2385.88
2340.97
全国人口(万人)
3200
6000
5000
9000
12000
20000
30000
类别
原文
铜
锡
铜%
锡%
钟鼎之齐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
6/7
1/7
85.71
14.29
斧斤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
5/6
1/6
83.33
16.67
戈戢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
4/5
1/5
80.00
20.00
大刃之齐
三分其金而锡居一
3/4
1/4
75.00
25.00
削杀之矢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
5/7
2/7
71.43
28.57
鉴燧之齐
金锡半
1/2
1/2
50.00
50.00
1
2
3
4
5
6
7
8
A
D
D
C
B
B
D
B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C
C
B
D
A
A
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涟源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高二第一学期12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