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单元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单元练习,共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单元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亲情之爱,认识正确的有( )①人们内心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就是亲情之爱 ②每个家庭亲情之爱的表现是不同的③亲情之爱就应是热烈的,感觉不到的亲情是不存在的 ④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家庭中同样有亲情之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状态的是( )A.甲同学敬畏老师,路上遇到老师故意绕道走B.乙同学性格开朗,经常与老师开玩笑、给老师取绰号C.丙同学在课余时间与老师共同探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D.丁同学向班主任提出了班级管理的不同意见,班主任很生气3.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误以为张友违反课堂纪律,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张友觉得很委屈,与老师在言语上发生了冲突。你认为张友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上道德与法治课不再认真听课,也不完成作业B.见到老师,有意疏远老师,避免发生冲突C.对老师怀恨在心,课堂上故意与老师作对D.选择一个恰当时机,主动找老师解释清楚,请老师原谅4.中国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我们之所以要尊敬老师是因为( )①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之一②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等要求④教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下列对家认识正确的有( )①家就是我们住的房子,没有其他意义 ②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③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④家对于我们有着丰富的意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的因素有( )①体谅包容 ②理解信任 ③斤斤计较 ④平等尊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中学生小天原先与父母、弟弟一起生活,上了初二,父母把老家的爷爷奶奶接出来一起住了。那么,小天的家庭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核心家庭到主干家庭 B.主干家庭到核心家庭C.核心家庭到联合家庭 D.联合家庭到核心家庭8.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正确的认识应该是( )A.表扬是肯定,批评是蔑视 B.表扬是鼓励,批评是鞭策C.表扬是爱护,批评是放弃 D.表扬是溺爱,批评是打击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深刻地表达出了作者对亲人、家庭的思念。这是因为( )A.家中有亲情B.家庭中生活舒适C.作者独立生活能力较差D.外面条件差10.上初一的小文因为有事放学回家迟了,妈妈看见小文回来后大为发火,对女儿气愤地说道:“你就是不照顾别人感受,只想到自己”。下列小文与妈妈沟通的语言,你认为哪些比较好( )①“妈,你只想着发火,有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②“妈,能给我一点时间,让我解释一下,好吗?”③“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你干嘛什么都要打听?”④“ 妈,对不起,让你为我担心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1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表明( )A.学生热爱老师B.老师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C.老师是学生最真挚的朋友D.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12.如今,微博、微信等新的交流平台不断出现,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快捷。但是年纪稍大的父母并不像孩子一样能够熟练地操作使用这些。“80后”大学生小张手绘微信操作使用说明书,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孝心,使温情在科技时代延续,感动了无数网友。对此,你的理解有①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②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家人之间沟通更方便③亲情只能通过微信这一方式得以延续④小张传承了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某学校举办学生写作比赛,部分同学认为文丹同学的作文是班上写得最好的,应该由文丹同学去参赛。上课时:老师却宣布由胡霞同学参赛。文丹同学非常生气,质问老师:“为什么不选我?太偏心眼儿”说完,便气冲冲地跑出了教室。文丹同学①争取了正当权益,无可厚非②未换位思考,没有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③与老师交流沟通的方法不妥④是对老师没礼貌,不尊重老师的表现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4.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有①小强向王老师提出班级管理的建议②小刚不喜欢刘老师教的英语学科,逐渐开始不喜欢刘老师并常常顶撞她③晚会上,李老师和小丽表演的哑剧令同学们很开心④放学后,小敏和张老师交流自己与同学交往中遇到的烦心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5.随着广场舞的兴起,一些老年人日益喜欢跳舞强身健体。作为子女,如何对待父母的这种爱好?你认为下图中儿子的这种做法( )①不务正业,没有履行赡养义务 ②是以具体行动关爱父母的表现③有利于父母享受健康快乐生活 ④能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简答题16.“母亲”这个词简单而又伟大,它饱含着希望、爱戴以及人类心灵中所能包容的一切温柔、甘美和甜蜜。母亲,她就是生活中的一切。(1)图片中的做法体现了中华民族哪一种传统美德?(2)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3)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继承这一传统美德?17.小强是七年级的学生,他有一个温馨的家,由父母和小强三个人组成。在家里,小强是个好孩子。星期天,已是下午1点了,爸爸才结束工作回家。小强感受到爸爸工作的辛苦,赶紧到厨房,帮爸爸加热饭菜,并为爸爸泡了杯茶。等他从厨房出来时,劳累的爸爸已经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小强轻轻地把茶水和饭菜放在桌上,又拿来毛毯,蹑手蹑脚地盖在爸爸身上。这时,爸爸的朋友小李打来电话,要小强爸爸去打打牌,小强谎称爸爸不在家。(1)小强的家庭属于什么类型?小强的爸爸辛勤劳动获得收入承担了家庭的什么功能?(2)小强的行为较好地弘扬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说说他这样做的理由。三、分析说明题18.七年级某班的班会定期举行“师生交流会”。在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针对老师的教学模式提出建议,有的同学希望老师多多表扬,也有的同学对奖惩等班级管理方面提出建议....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大多被老师们接受。同时,老师们也对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同学们也欣然接受。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下,七年级某班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师生之间关系融洽。(1)[理性思考] “师生交流会”体现了怎样的师生关系?(2)[指点迷津]有同学认为:“老师的批评会让自己没面子,反对老师批评学生。”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行动建议]为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请提出建议。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随着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学习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知识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我们还需要教师吗?某网站以此为题,对广大网友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有的网友认为“信息时代不再需要教师”。也有的网友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1)材料中的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个?请说出理由。(2)时代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更高要求?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考查亲情的相关知识。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就是亲情之爱;每个家庭的亲情之爱的表现不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家庭中同样有亲情之爱,故①②④正确;③:亲情之爱不一定就是热烈的,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故排除③;故本题选C。2.C【详解】本题考查对师生交往的正确认识。AC: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老师既是我们的良师也是我们的益友。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与老师交流交往。A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B:给老师取绰号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B说法错误;D:班主任的做法是没有民主管理班集体的表现,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3.D【详解】本题考查尊重老师。D:老师也会有判断错误的时候,也会有误会学生的时候,作为学生,应该在尊重老师的前提下,可以单独和老师说,或与老师写纸条说明情况,应选择一个恰当时机,主动找老师解释清楚,请老师原谅,故D说法正确;A:上课不认真听讲,是不尊重老师劳动成果表现,故A说法错误;B: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故B说法错误;C:课堂上故意与老师作对,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4.B【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相关知识。①②④:我们之所以尊敬老师、感激老师,是因为老师教给我们知识,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培养了我们的人格;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故①②④正确;③:选项不是尊敬老师的原因,故排除③;故本题选B。5.B【详解】本题考查家的意味。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对于我们有着丰富的意义,故②③④正确;①:家不仅仅指我们住的房子,也是有其他意义的,故排除①;故本题选B。6.B【详解】本题考查构建和谐家庭的因素。①②④: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条件,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体谅和包容,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建设和睦的家庭关系,也需要家庭成员做到相互之间平等尊重,①②④说法正确;③:家庭成员如果斤斤计较,容易激化矛盾,不利于和谐家庭建设,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7.A【详解】本题考查对家庭结构的正确认识。A:核心家庭是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指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由此可知小天的家庭结构发生的变化是核心家庭到主干家庭,A观点正确;BCD:小天的家庭结构发生的变化是核心家庭到主干家庭,故BCD观点错误;故本题选A。8.B【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的理解。ABCD:依据教材知识,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故B说法正确,A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9.A【详解】本题考查对家的认识。A:依据题文描述,题文中作者之所以对亲人、对家庭思念,是因为家中有亲情,家里有亲人,故A符合题意;BCD:与题文不是因果关系,故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0.C【详解】本题考查学会和父母沟通。②④:根据所学可知,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据此,②④的做法体现了尊重、理解父母,所以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是对父母不尊重,没有理解、体谅父母的表现,①③做法错误;故本题选C。11.D【详解】本题考查对老师的工作的认识和把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表明了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D说法正确;A的表述与题文主旨不符;BC的说法过于绝对,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择D。12.C【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孝敬父母和现代家庭的认识,题文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方式的变化,表明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家人之间沟通更方便,题文中小张的做法传承了孝亲敬长的中华传统美德,①②④观点正确;③“只能”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所以正确选C。13.D【详解】题文中文丹同学的做法是没有尊重老师的表现,没有做到换位思考,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②④观点正确;他应该采用恰当的方式在适当的场合和老师交流沟通,①观点错误,③观点正确,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14.B【详解】本题考查师生交往。良好的师生关系,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所以①③④有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②小刚的做法不尊重老师表现,不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故选B。15.D【详解】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件件小事上。分析漫画可以知道,图中的儿子的做法是以具体行动关爱父母的表现,其做法有利于父母享受健康快乐生活,能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所以②③④说法正确,①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了孝敬父母的相关内容。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本分,是法律规定我们应尽的义务。16.(1)孝亲敬长(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3)从现在开始,孝敬双亲长辈,听取双亲长辈的意见和教导;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详解】(1)根据漫画回答问题,需要我们读懂漫画的意思,再联系所学知识,得出问题的结论。漫画中,“给妈妈洗脚”这是在告诉我们,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据此进行回答。(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难度值一般。依据教材知识,继承和发扬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我们可以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公民的法律义务等角度具体进行回答。(3)此问属于做法类问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难度值一般。如何做到孝亲敬长,我们可以从听取长辈的意见和建议、倾听长辈教诲、认真学习、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落实行动、替父母分担家务等角度具体进行回答。17.(1)核心家庭。 物质生产功能。 (2)孝亲敬长。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父母和小强三个人组成的家庭属于核心家庭。家庭成员就业,获得家庭经济收入属于家庭的物质生产功能。(2)题文中小强帮爸爸加热饭菜、并为爸爸泡茶、拿来毛毯盖在爸爸身上等行为弘扬了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的原因学生可从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等角度作答。18.(1)教学相长、亦师亦友。(2)不对。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3)①主动参与、勤学好问;②正确对待老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③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④我们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分析】背景材料:某班的班会举行的“师生交流会” 考点考查:新型师生关系、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建立良好的师生 关系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人际交往【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新型师生关系,需要运用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内容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大多被老师们接受,老师们也对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同学们也欣然接受→表明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教学相长、亦师亦友。(2)第一步:读题,提炼核心观点是“老师的批评会让自己没面子,反对老师批评学生”。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错误。论据: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第三步:组织答案。得分点①: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得分点②: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3)本题考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19.(1)老师的作用不可替代。①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②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③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2)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详解】(1)材料中有的网友认为“信息时代不再需要教师”的观点是错误的;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的观点是正确的。从教师职业的特点和作用等角度作答。(2)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点睛】本题以某网站的问卷调查为素材,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