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卷8页,答题卡2页。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天坑”是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地貌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下面左图为“‘天坑’在我国的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甲天坑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
A. 广东、重庆B. 广西、贵州C. 山西、云南D. 辽宁、四川
2. 若甲地突发洪水,最适宜人员撤离避险的道路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天坑”是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地貌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并读图可知,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重庆、河北等省区,广东、山西、云南、四川和辽宁等省很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若甲地突发洪水,最适宜人员撤离避险的道路为②,②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线,为分水岭,沿山脊线快速向高处撤离,可以躲避洪水威胁,B正确;①④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处,正是洪水汇集处,③处高处有陡崖,很难行走,因此①③④线路都不能很好的避开洪水的威胁,ACD错误。故选B。
【点睛】等值线的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山脊处等高线凸向低值方向,为分水岭;山谷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集水线。河流发源于山谷处,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示意图。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沿a线路考察,依次记录了相关地层信息,并用字母S、T、Q标注在图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处可能发育河流,自西向东流 ②站在甲地可以看到图中居民区
③乙处可能发育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④站在丙地可以看到图中居民区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4. 关于图中甲、乙两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为向斜谷B. 甲为背斜山C. 乙为背斜谷D. 乙为向斜山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脊,不发育河流,①错误;甲地海拔高于居民区,且中间无阻挡物,可以看见居民区,②正确;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河流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结合图中指北针可知,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③正确;由图可知,丙地与居民区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从丙地不能看到图中居民区,④错误。排除ACD,故选B。
【4题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图中地层 T → S → Q 由老到新,从乙地向两侧岩石由老变新,说明乙地是背斜构造,D错误;甲处岩层两侧老中间新,为向斜,B错误。从海拔高度来看,乙地海拔较低,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表示是山谷部位,由此判断乙地是背斜成谷,C正确;甲地海拔较高,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表示是山脊部位,为向斜成山,A错误。故选 C。
【点睛】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背斜的顶部受张力影响,裂隙比较发育,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邮票的方寸空间常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等。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二十四节气”特种纪念邮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雨水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 )
A. 南半球,向南移动B. 南半球,向北移动C. 北半球,向南移动D. 北半球,向北移动
6. 推测2023年立春日期是( )
A. 2月4日B. 2月7日C. 2月18日D. 3月5日
【答案】5. B 6. A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一年24个节气,两个相邻的节气相隔大约15天,所以雨水在春分(3月21日)前一个月,大约是2月18-19号,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且不断向北移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上题,2023年是平年,2月份只有28天,立春距离雨水15天,2月18-19日前15天,推测2023年立春日期是2月4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注意结合节气歌对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加强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著名艺术品“太阳隧道”位于41°18'N,114°51'W的沙漠中,由四根混凝土圆管组成,呈“X”形排列在地面(图1)。游客在特定日期可从管道延伸方向,欣赏日出或日落。图2为某日游客8:10(北京时间)在当地拍摄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7. 该日当地的昼长时间最接近( )
A. 4小时30分B. 9小时C. 12小时30分D. 15小时
8. 该日游客拍摄图2照片时,其拍摄位置在图1中的( )
A. ①处B. ②处C. ③处D. ④处
【答案】7. B 8.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该游客拍摄图2所示照片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10,北京时间(120°E)8:10时,113°51′W时间约为16:30,此时太阳接近地平线,即将日落,昼长=2×(日落时间-12)=2×(16:30-12)=9小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该日当地的昼长时间最接近9小时,昼短夜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图中照片正值日落,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游客拍摄图2照片时,摄像机所处位置应为位于东北方向,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③符合题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温度、湿度),气候的形成、分布规律、特征都与气压带、风带息息相关。下图为①②③④⑤五地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间长短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9. 若五地均在北半球,则五地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 ⑤④③②①B. ④③②①⑤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④③⑤
10. ③④为同一种气候类型,其年降水量( )
A. ③>④B. ③<④C. ③=④D. 无法确定
【答案】9. A 10. B
【解析】
【9题详解】
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8个月,受信风带控制4个月,说明该地是靠近副高的热带沙漠气候;②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说明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③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7.5个月,受西风带控制4.5个月,说明该地是靠近副高的地中海气候;④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4个月,受西风带控制8个月,说明该地是靠近西风带地中海气候;⑤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说明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五个不同地区从高纬到低纬排序是⑤④③②①,A对,BCD错。故选A。
10题详解】
③地受西风带控制4.5个月,④地受西风带控制8个月,西风会带来充沛的水汽,受西风带控制时间更长,降水量更多,所以③④两地,降水量③<④,B对,ACD错。故选B。
【点睛】地中海气候区由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及信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时,西风带南移至此气候区内,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潮湿的气流,加上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因此气候温和多雨。而夏季时,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向北移至此气候区内,气流以下沉为主,再加上沿海寒流的作用,不易形成降水,因此气候干燥炎热。
下图示意北半球亚热带沿海甲、乙雨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夏季,给甲地带来降水风主要是( )
A. 西北风B. 西南风
C. 东南风D. 东北风
12. 甲、乙两地降水相比( )
A. 乙地年降水总量大B. 乙地降水集中冬季
C 甲地降水四季均匀D. 甲地降水冬季增长快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该地为北半球,读图甲地5-9月降水累积量大,说明该地夏季多雨,材料为北半球亚热带,可以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汽主要是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读图乙地10-次年2月降水累积量增加快,冬季降水多,根据材料该地位于亚热带,所以乙地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冬季,B正确;读图甲地年降水总量大于乙地,A错误;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C错误;甲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增长快,D错误。故选B。
【点睛】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典型的农作物为葡萄、油橄榄等。
地中海周边航海条件季节差异大,相同气候类型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也较大。西班牙的柑橘出口量在世界首屈一指,该国在橘树行间种植杂草。下图为伊比利亚半岛地理要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地中海海域航行条件好的季节,地中海沿岸( )
A. 空气湿度大B. 能见度较低C. 大气压偏高D. 盛行偏南风
14. 图示地区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B. 洋流C. 地形D. 人类活动
【答案】13. C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地中海海域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地中海海域的夏季,炎热干燥,空气湿度小,天气晴朗,风浪小,雾少,有利于航海活动,A错误;雾少,能见度高,B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大气压偏高,C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小,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图示地区南部靠近30°N,纬度偏低,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时间较长,因此降水较少,而北部受西风带的影响时间长,降水较多,因此该地区南北降水差异大的原因是大气环流的不同,A正确;该区域西部受到加那利寒流的影响,降水会出现东西差异,而不是南北差异,B错误;南北地形差异不大,对降水的影响不大,C错误;人类活动对降水的影响程度并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地中海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大陆西部30--40°之间,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多。地中海气候区内,纬度越高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多;纬度越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少。
某科考队计划在夏季赴某山峰进行路线考察。下图为该山峰的一幅手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队员选择从南坡登山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充足B. 坡度较小C. 登顶距离短D. 植被类型丰富
16. 图中( )
A. 山峰可能位于云南B. 山体北部针叶林广布
C. 甲区域为高山冰雪带D. 2000米以下有夏季牧场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队员选择从南坡登山的主要原因是南坡等高线分布较稀疏,坡度较小,登山时比较省力,B正确;由图可知,该山海拔较高,空气稀薄,过分强烈的光照对科考队员的眼睛有一定的伤害,A项不是队员选择从南坡登山的主要原因;南坡等高线分布较稀疏,坡度较小,登顶距离长,C错误;由图可知,其它坡面与南坡的植被类型数量相同,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该山的山麓地带为荒漠,说明当地气候干旱,不可能位于云南,A错误;据图可知针叶林分布在山体南部,B错误;甲区域海拔基本在5000米以上,高山稀疏植被带的上部,海拔高,气温低,按照山体的垂直地带性变化,应该为高山冰雪带,C正确;2000米以下全部为荒漠,不会有夏季牧场,而且冬季牧场海拔较低,夏季牧场海拔较高,D错误。故选C。
【点睛】一般情况下,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可确定山地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是本题图中基带为荒漠带,需要依据荒漠带以上出现的其它自然带类型进一步定性基带的荒漠带是属于热带荒漠还是温带荒漠。
我国某湖泊与河流相通,下图为相通处附近两水文站水量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该湖泊与河流的位置关系最有可能是( )
A. 湖泊位于河流源头B. 河流最终注入湖泊
C. 湖泊位于河流中下游D. 无法判断
18. 河湖相通处河湖之间水流速度最快的时间点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9. 该湖泊最可能位于( )
A. 江淮地区B. 华北平原C. 渭河平原D. 松嫩平原
【答案】17. C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由材料知,该地区湖泊与河流相通。从图中河湖的补给关系来看﹐从3—9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水补给湖泊;9—12月份,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流;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变化大体一致,但并非同步变化,总体上湖泊水位的变化滞后于河流水位的变化,湖泊和河流有互补关系,其补给状况由两者的水位高低确定,图示大多数时间是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是河流补给湖泊。综上可推知,该湖泊与河流的位置关系最有可能是湖泊位于河流中下游,C正确,D错误;该河流没有发源于湖泊﹐湖泊没有位于河流的源头,A错误;根据补给关系无法判断湖泊与河流的地势高低,因此无法判断河流是否最终注入湖泊,B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河流与湖泊之间的水位差越大,水流速度越快。读图可知,时间点③处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最大,河、湖之间水体的补给最快,流速最快,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该区域河、湖水位较高的季节为夏季(6~9月左右),而且在7月左右水位低。结合所学中国气候相关知识可知,江淮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6~9月),随着锋面雨带的季节移动,7、8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江淮地区7、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常出现“伏旱”天气,所以该湖泊最可能位于江淮地区,A正确;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松嫩平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为雨季,河、湖水位较高,与图示信息不符合,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雨带推移规律口诀:4、5月份南岭南,6月静止江淮间;7、8月份华东北,长江中下是伏旱;9月又回江南岸,10月退出南海边。
某河属于黄河的一级支流,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小且较宽阔,河湾迁移较频繁,基本无人为干扰。某科研团队于某年夏季在某河中游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边缘有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其内侧发育多种植被,且林木区树龄各不相同。下图示意河漫滩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植被区的树龄( )
A. 自东北向西南变大B. 自东北向西南变小
C. 自西北向东南变大D. 自西北向东南变小.
21. 图中①②③植被分别是( )
A. ①草本植被②灌木植被③湿生植被B. ①灌木植被②草本植被③湿生植被
C. ①湿生植被②灌木植被③草本植被D. ①草本植被②湿生植被③灌木植被
【答案】20. C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平坦地区的河流受侧蚀影响,由平直逐渐弯曲,在此过程中,凹岸被侵蚀,不断后退;凸岸受堆积,不断向河道延伸。因此,随着凸岸的延伸,植被区的林木分布也会向凸岸的延伸方向漫延生长,离河岸越近,树龄越新,故由西北向东南由新到老,C正确,ABD错。故选C。
【21题详解】
砾石边滩距离河道近,所以边滩地区最初生长耐水植被发育,后期随着植被对泥沙阻挡,加剧了凸岸的沉积,河道继续向西北方迁移,砾石边滩只有洪水期才能淹没,使得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土层进一步加厚,土壤含水量越来越少,才能生长灌木植被,故凸岸内侧向外侧依次呈现③湿生植被②草本植被①灌木植被,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河曲的形成:当河床坡度降低时,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流水不断侵蚀河岸,凸岸凹岸形成。在当河水行至拐弯处,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在横向环流的作用下,河道愈来愈弯曲,结果形成曲流。在有深厚松散堆积物的平原上,多形成能自由摆动的自由曲流。
南方涛动(SOI,如图)指发生在东南太平洋与印度洋及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反相气压振动,是热带环流年际变化最突出、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当SOI为负值时,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当SOI为正值时,对应拉尼娜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22. 当SOI为负值时( )
A. 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
B. 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
C. 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
D. 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
23. 据图判断,2020年秋冬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 秘鲁沿海旱情加重B. 中国南方遭遇暖冬
C. 智利沿海渔民减产D.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出现火灾
【答案】22. D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由材料“南方涛动(SOI,如图)指发生在东南太平洋与印度洋及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反相气压振动,是热带环流年际变化最突出、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当SOI为负值时,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当SOI为正值时,对应拉尼娜现象”可知,当SOI为负值时,发生厄尔尼诺现象,东南信风减弱,AC错误;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现象,D正确,B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据图判断,2020年秋冬季节,SOI为正值,说明发生了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更低,秘鲁沿海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旱情加重,A正确;我国南方遭遇寒冬,B错误;上升流增强,智利沿海渔民增收,C错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D错误。故选A。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丙地可能位于( )
A. 北半球低纬度B. 北半球中纬度C. 南半球低纬度D. 南半球中纬度
25. 甲乙丙三地由北到南的位置排列正确的是( )
A. 丙甲乙B. 乙甲丙C. 甲乙丙D. 乙丙甲
26. 三地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
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降水差异D. 海拔高度
【答案】24. B 25. D 26. A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自然带阳坡的海拔高于阴坡,丙地同一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所以南坡为阳坡,位于北半球。丙处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所以地处温带,故本题选B。
【25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丙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同理可知甲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乙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所以由北到南依次是乙丙甲,故本题选D。
【26题详解】
针叶林一般分布在温度较低的地区,温度对其分布影响较大,三地分布的纬度不同,温度不同,针叶林分布的高度不同,A正确。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水分对不同纬度地区针叶林分布的高度影响较小,干旱地区针叶林分布的高度受水分影响,B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无法计算高度,D错误。故本题选A。
【点睛】同一自然带分布高低的影响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分布海拔高,纬度高,分布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③降水:温带地区南北走向的山,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迎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
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天山主脉某冰川,某河段因河流下切侵蚀天山北麓山前冲积扇,从而在河流东西两岸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如图示意该河段与干流流向垂直的地质剖面及阶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该河段发育了多级阶地,说明该地地壳( )
A. 一直稳定B. 均匀抬升C. 持续下降D. 间歇性抬升
28. 乌鲁木齐河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 积雪融水、冰川融水B. 冰川融水、山地降水
C. 湖泊水、积雪融水D. 地下水、山地降水
29. 该河段干流流向最可能是( )
A. 由西南向东北B. 由东北向西南C. 由东南向西北D. 由西北向东南
30. 影响阶地上黄土状堆积物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冰川B. 植被C. 风D. 流水
【答案】27. D 28. B 29. A 30. C
【解析】
【27题详解】
当地壳比较稳定时,河水以侧蚀为主,从而形成比较宽阔的河谷,当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这样间歇性的抬升运动。由此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D符合题意;持续下降、持续抬升、间歇性下降不会形成河流阶地,排除A、B、C。故选D。
【2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天山主脉某冰川。夏季冰川融化,故乌鲁木齐河有天水的冰川融水补给;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天山北坡,受西风带影响,西风带从大西洋携带水汽,遇地形抬升形成大气降水。故B答案正确。
【29题详解】
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西北北方向,乌鲁木齐河位于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读图可知,该河段河流东南岸以河流侵蚀地貌为主,据此可判断,河流流向最可能是由西南向东北。故A项正确。
【30题详解】
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主要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风力堆积作用形成,C正确;该河段没有冰川作用,A错误;植被拦截除了黄土外应该还有大量砾石等其他岩石,B错误;流水沉积主要是砾石和粉砂,黄土占一小部分,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水流的侧蚀加宽了河道使得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就在河床发生沉积,在水底堆积满一层沉积物。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因素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剧增,这层堆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水流继续往下侵蚀,两侧的堆积物就完全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面。然后河流继续重复侧蚀、堆积、下切侵蚀等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地壳抬升使得该地区河流海拔突然升高,在侵蚀基准面没变的情况下,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就会剧增,导致阶地面露出、阶地坡形成。之后地壳间歇性地抬升,河流继续侵蚀堆积过程,就出现多级阶地。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四川省西昌市黄联关镇安宁河左岸谷坡地带的黄联土林,地貌形态奇特各异,有“狮驼迎宾”、“通天门”、“八百罗汉”、“擎天玉柱”等300多个土林景观。土林质地为黄色砂砾岩土,龟裂的砂砾层被长年累月的风化、侵蚀、冲刷,形成了一座“自然雕塑博物馆”。经多年实地观测发现,黄联土林面积呈缩小的趋势。
(1)分析黄联土林地貌特点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2)推测黄林土林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
【答案】31. ①黄联土林的地貌形态奇特各异,体现出高度差异化的特点,包括高大壮观的石柱、石峰和石墙,以及起伏的丘陵和谷地等,这些地貌特征的形成,主要由于土壤侵蚀和地表水长年累月的风化、侵蚀、冲刷形成;②从图文材料可知,黄联关镇常年多大风天气,1-12月份风力基本在4级以上,风化侵蚀作用较强,对地貌的塑造作用能力强;③黄联土林地区位于四川省西昌市黄联关镇安宁河左岸谷坡地带,该地貌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分明,雨季,大量的降水集中在地表,导致土壤侵蚀和地貌重塑;旱季,地表水逐渐减少,形成了宽阔的谷地和起伏的丘陵。
32. 自然原因: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土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②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也频繁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退化。人文原因: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黄联土林的地形地貌”为背景设置习题,涉及地表形态,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黄联土林地貌是热带季风气候下的独特产物,该地貌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其形成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其气候特点: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在雨季,大量的降水集中在地表,导致土壤侵蚀和地貌重塑;地貌特点:黄联土林的地貌特点是高度差异化的地表形态,包括高大壮观的石柱、石峰和石墙,以及起伏的丘陵和谷地。这些地貌特征的形成,主要由于土壤侵蚀和地表水的作用;地貌与气候关系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特点,特别是雨季的大量降水,是形成黄联土林地貌的主要动力。在雨季,大量的降水迅速侵蚀地表,带走大量的土壤和岩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质被集中到某些区域,形成了高大壮观的石柱和石峰。而在旱季,地表水逐渐减少,形成了宽阔的谷地和起伏的丘陵。 总的来说,黄联土林地貌的形成与热带季风气候密切相关。这种独特的地貌特征不仅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也体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和时间的沉淀。
【小问2详解】
从自然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也对黄林土林的面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土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同时,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也频繁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退化。从人文角度分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黄林土林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农业生产和矿产开采,这些活动对土地的破坏程度极大,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峡山湖是省内的最大人工水库。湖区东南岸发育有大面积的滩砂沉积体(滩坝),最高距湖面约有4米。每年春夏之交,湖区水面下降幅度较大时,沉积体常暴露于水面之上,坝后会形成暂时性湖湾。下图示意峡山湖位置及湖区南部剖面。
(1)指出峡山湖最主要补给来源,并分析每年春夏之交湖泊水位下降幅度大的自然原因。
(2)与西岸相比,分析湖区南部的东岸利于形成大面积滩砂沉积区的地貌条件。
(3)说明滩坝后方较大规模暂时性湖湾的形成过程。
【答案】(1)河流水。原因:春夏之交,降水较少,入湖径流补给少;气温回升快,湖水蒸发增强。
(2)东岸水下湖床较浅、坡度较缓;东岸水下湖床坡面较广,为大面积沉积提供空间;东岸水下的局部隆起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泥沙沉积。
(3)峡山湖水位季节变化大,丰水期淹没滩坝及后方低地;枯水期水位下降后,滩坝出露,坝后低地滞水形成湖湾。
【解析】
【分析】本题以峡山湖位置及湖区南部剖面为载体,主要涉及河流水文特征,河流地貌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峡山湖的主要水源来自洪沟河、潍河、渠河等,可知主要补给水源是河流水。每年春夏之交,雨季尚未到达,降水较少,入湖径流补给少;但此时气温回升快,湖水蒸发增强,所以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幅度大。
【小问2详解】
根据右图可知,东岸水下湖床较浅、坡度较缓;东岸水下湖床坡面较广,为大面积沉积提供空间;根据图中信息,东岸水下有局部隆起,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泥沙沉积。
【小问3详解】
峡山湖的主要补给来源是河水,河水的主要补给是雨水,而峡山湖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湖水水位季节变化大,丰水期淹没滩坝及后方低地;枯水期水位下降后,滩坝出露,坝后低地滞水形成湖湾。
3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4月4日,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团的共同影响,江西省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区域性降水过程,8:00南昌市受锋面影响出现雷暴天气。下图为4日8:00江西省及其周边地区风向及风力示意图。
(1)用锋面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锋面,并解释该锋面形成的原因。
(2)推测4日8:00时鄱阳湖南部地区的天气特征。
(3)雷暴是指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强烈的气流抬升会带来短时间的强降水。分析锋面在此次南昌雷暴天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1)画图如下
(注意:南昌市位于锋线上或靠近锋线的锋后,锋面是冷锋,向南运动)北方干冷空气南下,风力大,势力强;与西南暖湿气团相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形成冷锋。
(2)天气特征:风力变大;气温降低;云量增大;出现降雨。
(3)锋面过境时,大气层不稳定;冷暖气团交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进一步抬升空气,促进强对流的形成,引发雷暴天气。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西省及其周边地区风向及风力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锋面、雷暴天气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4月4日,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团的共同影响,江西省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区域性降水过程”分析,锋面自北向南运动,应该是冷锋过境,8:00南昌市受锋面影响出现雷暴天气应该是冷锋过境时。结合图中偏北风、偏南风(西南暖湿气团)画出锋面位置如下:
【小问2详解】
据上题分析得知此时鄱阳湖南部地区恰好位于冷锋的锋后位置,受冷气团影响,气温降低;位于锋面处附近,风力变大,冷锋锋后多降水天气,出现降雨。
【小问3详解】
“雷暴是指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强烈的气流抬升会带来短时间的强降水”判断,雷暴形成需要不稳定的大气环境,且伴随强烈的上升气流。锋面过境时,锋面附近温差较大,气压差大,大气层不稳定;冷暖气团交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可以形成上升气流;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空气受热进一步抬升空气,促进强对流的形成,引发雷暴天气。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甲地由山地变为谷地的原因是, 图中所示季节最有可能是, 比较甲乙两地风力,说法正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7,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97,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关于图中甲、乙两处说法正确的是,雨水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推测2023年立春日期是,该日当地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