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4.1
本试卷分两部分,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生号;用2B铅笔将对应的考生号码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题。
1. 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
A. 北太平洋B. 南太平洋C. 北印度洋D. 南印度洋
2. 日志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是( )
A. 正北B. 东北C. 正南D. 西南
3. 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当月的天气状况多为( )
A. 阴雨绵绵、风微浪缓B. 晴朗少云、风急浪高
C. 晴朗少云、风微浪缓D. 雷雨频发、风急浪高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根据日出的方位是正东,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应为6:00,而该地地方时为6:00时,北京时间为8:00,说明该地位于120°E以西30°,所以该地经度为90°E;根据正午时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根据正午太阳高度为60°,说明该地纬度为30°S。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的印度洋,所以选D项。
【2题详解】
该日全球昼夜等长,全球日落的地方时为18:00,而此刻北京时间为19:45,则日落时船所在经度位于120°E经线的西侧约26°,约为94°E,与日出所在经度90°E相比,船往东方航行,东南或东北无法具体确定,所以选B项。
【3题详解】
该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未发生显著偏移,30°S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天气晴朗,风速较小,所以选C项。
【点睛】
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和冬季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单位:百帕)及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南亚地区( )
①夏季风比冬季风势力强 ②夏季风由东南信风北移形成
③冬季风比夏季风势力强 ④冬季风由东北信风南移形成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5. 与夏季风相比,南亚冬季风与等压线夹角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转偏向力较大B. 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C. 气流的湿度较小D. 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大
【答案】4. A 5. D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南亚地区夏季等压线比冬季等压线密集,因此风力较大,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①正确,③错误;南亚地区夏季吹西南季风主要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②正确;南亚地区冬季吹东北季风的原因海陆热力差异,④错误。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地转偏向力大小与当地所处纬度相关,与季节无关,排除A;根据第一题可知,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冬季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排除B;气流湿度大小与风和等压线夹角影响较小,排除C;冬季时,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大,使其风速减小,与等压线夹角增大,D正确。故选D。
【点睛】南亚季风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
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曲线图,拇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
A. 雨水、雨水B. 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 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 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7. 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的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下列关于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
B. 该地位于赤道附近
C. 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海陆间循环
D. 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
【答案】6. D 7. D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河上游径流量的变化与北半球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故可判断为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下游径流量呈现“冬季大,夏季小”的特点,最有可能处于地中海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主要在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由上一小题可知,该河流经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因此,此该地的河流在冬季时水位较高,河流补给湖泊,夏季时则湖泊补给河流,A错误;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不是地中海气候区,B错误;由材料所给信息,无法判断该河是否参与海陆间水循环,C错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因此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D正确。故选D。
【点睛】湖泊水对湖泊以下河段径流起调节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削减河流洪峰,在枯水期补给河流,增加河流的径流量。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及某年1月24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控制甲区域的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特征为( )
A. 顺时针辐合上升B. 顺时针下沉辐散C. 逆时针下沉辐散D. 逆时针辐合上升
9. 乙、丙洋流( )
①乙洋流的强弱受西风影响大
②均属于副热带环流的组成部分
③从性质上看两洋流均为暖流
④丙洋流流经海域均有大型渔场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从等压线数值来看,甲地近地面中心气压为高压,高空气流下沉后流向四周,即为辐散,排除A、D选项;从纬度位置看,甲区域地处南半球,中心气流流向四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呈逆时针方向,排除B选项。综上所述,该气流为逆时针下沉辐散,C正确。故选C。
【9题详解】
根据图示乙、丙的位置可知乙为西风漂流,成因上属风海流,性质上属于寒流,其强弱受西风影响大。①正确,③错误。丙为东澳大利亚暖流,该洋流流经海域无寒暖流交汇,也无上升流,难以形成大型渔场,④错误。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构成了南半球副热带环流,②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选项。故选A。
【点睛】洋流的划分: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按冷暖性质可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按地理位置可分为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及沿岸流等。
河流袭夺是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河流袭夺对河流地貌发育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汉江上游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两次河流袭夺,第一次是古汉江切穿西侧的分水岭,使汉中盆地的水系注入古汉江;第二次是图中挤压脊隆起后,南支流切穿凤凰山袭夺汉江上游,使得原干流(古汉江)石泉至安康段演变为汉江支流,即月河。下图示意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后的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汉江上游发生河流袭夺的直接动力是( )
A. 地壳隆升B. 断层活动C. 溯源侵蚀D. 气候变化
11. 目前汉江主河道(图中南支流处)普遍存在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的现象,其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
A. 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流量增加——河流侧蚀
B. 地壳稳定——河流侧蚀——地壳下沉——河流下切
C. 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地壳稳定——河流侧蚀
D. 地壳稳定——河流侧蚀——流量增加——河流下切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提示,汉江上游河流袭夺“第一次是古汉江切穿西侧的分水岭,使汉中盆地的水系注入古汉江;第二次是图中挤压脊隆起后,南支流切穿凤凰山袭夺汉江上游,使得原干流(古汉江)石泉至安康段演变为汉江支流,即月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江上游发生河流袭夺的直接动力是溯源侵蚀,C对,排除ABD。故选C。
【11题详解】
注意河谷形成的先后顺序。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故先形成了宽浅河谷。该段是古汉江干流的一部分,长期受流速平稳的流水侵蚀(地壳稳定,河流侧蚀为主)形成宽浅的河谷;结合材料可知,发生第二次袭夺后,流域面积增大,河流水量增大,在宽浅河谷中下切形成嵌套的V形峡谷。综上所述,D对,排除ABC。故选D。
【点睛】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研究河流袭夺,对划分不同时代的河流流向和位置,弄清河流的发育史,以及寻找冲积砂矿都很有意义。
我国2020年的梅雨从6月初持续到8月初,因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降雨量大、多暴雨,被网友戏称为“暴力梅”。下图示意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完成下面小题。
12. 2020年“暴力梅”持续期间,可能出现天气现象是( )
A. 江淮地区气温低于多年均值B. 华南地区台风登陆频繁
C. 华北地区多雾天D. 西北地区多沙尘暴天气
13. 下列关于此次梅雨持续时间长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较往年位置偏北B. 7月份副热带高压滞留在华南地区
C. 冷气团气温低,势力强D. 暖气团湿度大,势力强
【答案】12. A 13. D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暴力梅”持续期间,江淮地区为持续性阴雨天气,大气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得气温低于多年均值,因此A项正确。由图可知,“暴力梅”持续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滞留在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受其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少有台风登陆,因此B项错误。华北地区此时未受到锋面雨带的影响,故华北地区此时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晴天,因此C项错误。西北地区春季多沙尘暴天气,“暴力梅”持续期间是从6月初持续到8月初,为西北地区的夏季,因此D项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要求选择此次梅雨持续时间长的不正确原因。由图可知,2020年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平均位置偏北,说明6月份副高带来的夏季风提前到达了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开始时间提前,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7月份,副热带高压位置整体偏南,且滞留在华南地区的时间长,最终导致梅雨结束时间推迟,因此B项不符合题意。冷气团自西北向东南移动,此次梅雨季节副热带高压滞留在华南地区,说明冷气团势力强、暖气团势力弱,因此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每年夏初,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我国西北地区东移南下的冷气流相遇,势力相当,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形成了一种著名的天气系统—江淮准静止锋。它使得从我国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每年初夏6-7月间,都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期,降水量大,降水次数多,这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所以称为“梅雨”。
海水性质及运动状况的改变会对鱼类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如图示意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a→b的变化过程是( )
A. 厄尔尼诺→正常B. 正常→厄尔尼诺
C. 正常→拉尼娜D. 厄尔尼诺→拉尼娜
15. 在a→b的变化过程中( )
A. 海水中的鱼群密度增大
B. 中上层鱼类移至更靠近海岸的地方
C. 海水中浮游生物量明显增加
D. 富含营养盐的海水从底层涌升增多
【答案】14. B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该图示意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由图中可得,太平洋东部海域由a-b出现海水的异常升温,由正常年份的沃克环流变为厄尔尼诺,B正确,A错误;拉尼娜出现时,东太平洋海水水温低于正常年份,与图示不符,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太平水域鱼群受秘鲁寒流影响,冷水鱼居多,出现厄尔尼诺后,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升温,海水中的鱼群密度会减小,A错误;受厄尔尼诺暖海水的影响,中上层海水中的鱼类未来追寻较低水温海水区域,会向靠近海岸地带行进,因为这里存在寒流,B正确;厄尔尼诺出现时,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离岸风势力减弱,上升流减弱,营养盐类从海底层涌升减少,海水中浮游生物量减少,CD错误。故选B。
【点睛】厄尔尼诺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下图示意1990~2018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农业各部门的区位商。完成下面小题。
16. 区位商可以反映产业的( )
A. 专业化水平B. 科技水平C. 结构合理性D. 规模大小
17. 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 湖北B. 云南C. 黑龙江D. 新疆
【答案】16. A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据材料“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可知,区位商是反映一种产业的发展水平的指标,而不是反映产业的规模水平,A正确,D错误;与科技水平、结构合理性关系不大,BC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发展水平较高,只有渔业发展水平较低。湖北水域面积较大,渔业比较发达,A错误;云南喀斯特地貌广布,耕地比重小,种植业不发达,B错误;黑龙江地处世界公认的黑土带、黄金玉米种植带和黄金奶牛养殖带,耕地面积广大,林草资源丰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处北方内陆地区,渔业较落后,C正确;新疆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森林资源缺乏,林业、渔业发展水平均较低,D错误。故选C。
【点睛】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如果区位商小于或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是自给性部门。
冻土湿地是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冷湿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森林、沼泽湿地类型,分布于多年冻土分布带上,植被层下是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的植物残体堆积成的泥炭层,也是全球重要的碳汇区。近30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冻土退化严重,冻土湿地出现了原有高处湿地萎缩和新生湿地扩张的现象。如图为我国大兴安岭地区某地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沼泽湿地的植被层和下覆泥炭层对冻土起保护增生作用,该作用主要是指( )
A. 隔热和保储水分B. 降温和增厚功能
C. 储存大量有机碳D. 缓解气候的变暖
19. 如图中冻土界线的变化可能导致冻土湿地( )
A. 融化区域的面积缩小B. 向大气释放更多的碳
C. 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下降D. 微生物分解有机碳减弱
20. 新生湿地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鞍部B. 山脊处C. 斜坡地带D. 低洼地
【答案】18. A 19. B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沼泽湿地的植被层和下覆泥炭层对冻土起保护增生作用,该作用主要是指隔热和保储水分,使冻土有足够的水分、较低的气温可以增加厚度,不断生长,A正确;沼泽湿地的植被层和下覆泥炭层不能降温和增厚,B错误;储存大量有机碳、缓解气候的变暖不属于对冻土的保护增生作用,C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图中冻土界线的变化是不断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萎缩,低海拔和低纬度的冻土湿地不断融化,泥炭层碳汇区积累的碳不断向大气释放,B正确。融化区域的面积不断变大,土壤的温度不断升高,气温高,微生物活动活跃,分解有机碳增强,A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新生湿地最有可能出现在容易积水的低洼地,D正确。鞍部、山脊处、斜坡地带是排水区域,不容易形成湿地,ABC错误。故选D。
【点睛】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为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大面积水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大题,共4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安第斯山脉(如图1)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围从巴拿马一直到智利。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图2为某纬度安第斯山垂直带谱,图3为南美洲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1)读图2,简析该地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的原因。
(2)指出图2中山脉雪线东、西两坡的差异,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3)南美洲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气候却十分干燥,判断该现象属于哪种分异规律;并结合图3,说明其演变过程。
(4)若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变为低平的平原,预测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的变化。
【答案】(1)山麓植被为热带雨林,所处低纬度,水热充足;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度大,不同海拔水热状况不同。
(2)差异:东坡雪线比西坡低
原因:赤道附近,东、西坡热量差异小;东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西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3)地方性分异规律
过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山脉东侧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4)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将横贯大陆东西;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面积将向东扩大;垂直地带性将消失。(任答两点)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美洲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雪线高度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整体性、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山地垂直自然带丰富程度与基带热量条件和山地的相对垂直高度有关,基带的热量条件越好以及山地的相对垂直高度越高,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越丰富。结合安第斯山脉的具体情况,该地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的原因:“范围从巴拿马一直到智利”,该山底部有热带雨林带,可知山麓所处纬度低,水热充足;“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可知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度大,不同海拔水热状况不同。
【小问2详解】
影响雪线高度主要是气温、降水量等因素,本题中山脉分东、西两坡,气温差别不大,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差异:东坡雪线比西坡低。原因:赤道附近,东、西坡热量差异小;东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西坡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小问3详解】
位于南美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但气候却十分干燥,这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成因是:内力作用,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处西风带,西南紧靠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带来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因此降水少,气候十分干燥,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山脉东侧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小问4详解】
大陆西岸的自然带会向东延伸,垂直自然带会消失。具体来说,没有安第斯山脉的阻挡,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横贯大陆东西;副热带高压、西风带的影响范围扩大,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及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将向东扩大;安第斯山脉变为低平的平原,垂直高差减小,该处的垂直地带性将消失。
2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那棱格勒河是柴达木盆地第一大河,其下游自昆仑山口至干盐滩之间依次发育了两级冲积扇。早期,那棱格勒河和乌图美仁河向东注入别勒滩;之后,受内、外力作用影响,那棱格勒河下游故道因洪水向北推移,汇入台吉乃尔河,并在东、西台吉乃尔湖地区发育了第II级冲积扇。2003年前,鸭湖周边荒漠广布,随后,人们陆续在东、西台吉乃尔湖修筑拦水坝,使河水不再注入东、西台吉乃尔湖而改入鸭湖。下图示意那棱格勒河下游流域及其水系演变。
(1)分别说明那棱格勒河下游形成两级冲积扇的地质过程。
(2)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拦水坝修建后对鸭湖周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第I级:那棱格勒河上游河流流经山区,河流流速快,流水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大;河流流到出山口,地势变缓,水流速度变慢,流水搬运能力下降,河流携带的泥沙物质不断堆积形成冲积扇。第II级:随着岩石山体的地壳抬升,河流由第I级冲积扇到第II级地势落差加大,流速加快,流水搬运能力增强,在洪水时河流变道,河流携带第I级冲积扇的沙源经过岩石山体后的山麓地区,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泥沙物质不断堆积形成第II级冲积
(2)改变了湖泊分布格局,水位和水量,鸭湖面积扩大,湿地面积扩大,蒸发的水汽增加,局部小气候得以改善,气温日较差减少,土壤水分增加,植被覆盖率有所上升,土壤肥力得以改善,植被增多风沙减少,鸭湖注入淡水量增加,湖泊含盐量下降,周围土地土壤盐碱化有所减轻;水坝阻断了部分鱼类的洄游路线,不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
【分析】本题以那棱格勒河下游流域及其水系演变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冲积扇形成与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冲积扇的形成需要有沉积的物质条件,搬运条件,沉积环境三方面。第I级冲积扇:那棱格勒河上游河流流经昆仑山区,河流流速快,流水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大;河流流到出山口,地势变缓,水流速度变慢,流水搬运能力下降,河流携带的泥沙物质不断堆积形成冲积扇。第II级:随着图示岩石山体的地壳抬升(背斜代表岩层向上拱起),河流由第I级冲积扇到第II级地势落差加大,流速加快,流水搬运能力增强,在洪水时河流变道,河流携带第I级冲积扇的沙源经过岩石山体后的山麓地区,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泥沙物质不断堆积形成第II级冲积扇。
【小问2详解】
有利影响主要是对大气圈中的气候,水圈中的湿地面积增加,土壤圈中的肥力上升,生物圈中的植被覆盖率上升等方面叙述,不利方向主要从阻断鱼类会有路线分析。建设水坝之后改变了湖泊分布格局,水位和水量,鸭湖面积扩大,湿地面积扩大,蒸发的水汽增加,局部小气候得以改善,气温日较差减少,土壤水分增加,植被覆盖率有所上升,土壤肥力得以改善,荒漠化有所减轻,植被增多风沙减少,鸭湖注入淡水量增加,湖泊含盐量下降,周围土地土壤盐碱化有所减轻;水坝阻断了部分鱼类的洄游路线,不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 云冈区的支柱产业最有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题分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