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 乙醇和乙酸的沸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高
C. 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 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2. 下列关于①乙烷、②乙醇、③乙酸、④葡萄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可以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鉴别③与④B. 只有③能与金属钠反应
C. 一定条件下,①②③均能发生取代反应D. 一定条件下,④可以转化为②
3. 下列关于①乙烯、②苯、③乙醇、④乙酸、⑤葡萄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③④⑤B. 只有①③⑤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只有②③④能发生取代反应D. 一定条件下,⑤可以转化为③
4. 下列物质不能与钠反应的是( )
A. 酒精B. 水C. 煤油D. 乙酸
5. 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①乙醇 ②乙酸 ③油脂 ④汽油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6.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纤维素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且水解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B. 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直接氧化为乙酸,也可在铜作催化剂时被O2直接氧化为乙酸
C. 乙酸乙酯和油脂均为酯类物质,互为同系物
D. 乙酸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7.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向溴的CCl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中分别通入乙烯,溶液均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C. 乙醇、乙酸的官能团不同,但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D. 可通过加入金属钠观察是否产生气体的方法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水
8. 图是几种常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②、③、④均属于取代反应
B. 反应④的条件为:稀硫酸,加热
C. 与d含有相同官能团的e的同分异构体只有1种
D. a遇碘单质变蓝,b能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析出银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②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③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油污
④氯乙烯和乙二醇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
⑤PVC的单体可由PE的单体与氯化氢加成制得
⑥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鸡蛋清凝聚,蛋白质变性
⑦“乙醇汽油”是在汽油里加入适量乙醇而形成的一种燃料,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A. ①③④B. ①④⑥C. ③④⑥D. ②⑤⑦
10.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化石燃料消耗,我国正在积极推广乙醇汽油。乙醇可以由淀粉或者纤维素经水解、发酵制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纤维素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 乙醇可由乙烷发生加成反应制取
C. 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乙酸,说明乙酸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 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纤维素是否水解完全
11. 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能导电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它不是一元酸
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常温下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乙酸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生成88g乙酸乙酯
食醋中含有乙酸,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得到
A. B. C. D.
12. 比较乙烷和乙醇的分子结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两种物质中碳原子均以单键相连B. 两种物质均能与钠反应
C. 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D. 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
13.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A. AB. BC. CD. D
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H2=CH2可催熟水果B. 葡萄糖可用新制的Cu(OH)2检验
C. CH4与Cl2光照下反应生成4种取代产物D. 乙醇分子中有−OH,故乙醇溶于水显碱性
15. 如图是一种生活中常见有机物的球棍模型。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分子式为C3H6B. 含有氢氧根离子,水溶液呈碱性
C. 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D. 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二、实验题
16. 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甲:淀粉液→△H2SO4水解液→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液→碘水溶液不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水解。
方案乙:淀粉液→△H2SO4水解液→水浴加热银氨溶液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方案丙:淀粉液→△H2SO4水解液→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液→水浴加热银氨溶液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
方案丁:
结论:淀粉部分水解。
根据上述操作现象,回答设计、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1)方案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案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乙醇的结构,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验,其中分液漏斗中盛有无水酒精。请你帮他们完成该实验:
(1)根据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对比乙烷的分子式C2H6,可推测乙醇的结构式可能为________或________。
(2)为测定氢气的体积,可选择装置________(填字母)。
(3)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789 g·mL−1,且反应掉的酒精为2.0 mL,并收集到气体390 mL(换算为标准状况下)。据此确定每个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的氢原子为________个,由此可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为________。
18. 为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有人设计了用无水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装置和测定氢气体积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供选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测量氢气体积的最佳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
(2)装置A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防止无水乙醇挥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无水乙醇容易滴下 D.减少测量实验误差
(3)实验前预先使小块钠在二甲苯中熔化成若干个小钠球,冷却后再倒入烧瓶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无水乙醇的密度为0.789 g·cm−3,移取2.0 mL乙醇,反应完全后(钠过量),收集到390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气体。则一个乙醇分子中能被钠置换的氢原子数为__________,由此可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9.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粮食酿醋的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淀粉→毛霉菌糖化酵葡萄糖(麦芽糖等)→酵母菌酒化酵乙醇→醋酸菌酶乙酸
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的化学式是________;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2)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但没有水解完全的试剂是________。
(3)写出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在铜丝和加热的条件下,乙醇能氧化为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能使1ml乙醇中脱去1ml氢气,得到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6)请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区分乙醇溶液和乙酸溶液:________。
20. 某酿造厂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取葡萄糖、酒精和醋酸,并用醋酸和异丁醇[(CH3)2CHCH2OH]反应制取乙酸异丁酯。乙酸异丁酯主要用于配制香蕉、草莓和奶油等香型的香精。其反应过程如下:
淀粉→①葡萄糖→②乙醇→③乙醛→④乙酸→⑤乙酸异丁酯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 kJ/ml,写出葡萄糖完全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乙醇和乙酸是常用调味品——酒和醋的主要成分,正确;
乙醇和乙酸在常温下为液态,C2H6、C2H4常温下为气态,乙醇和乙酸的沸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高,正确;
乙醇和乙酸在空气中都能燃烧,发生氧化反应,正确;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错误。
2.【答案】B
【解析】【解答】
A.乙酸与新制的Cu(OH)2发生中和反应,蓝色沉淀溶解,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二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乙醇与乙酸均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羟基,也能与金属钠反应,故B错误;
C.乙烷与氯气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乙醇与乙酸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故C正确;
D.葡萄糖经过发酵就可以酿酒,生成乙醇,故D正确。
故选:B。
3.【答案】C
【解析】新制Cu(OH)2悬浊液与乙醇、乙酸、葡萄糖(加热)混合后的现象分别为无现象、沉淀溶解、生成砖红色沉淀,A项正确;葡萄糖能发生取代反应,C项错误;淀粉酿酒的过程为淀粉→葡萄糖→酒精,D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略
5.【答案】B
【解析】略
6.【答案】D
【解析】蛋白质水解产物为氨基酸,A错误;乙醇在铜作催化剂时被O2氧化为乙醛,B错误;乙酸乙酯和油脂均属于酯类,但是两者官能团的个数、种类有区别,不互为同系物,C错误;乙酸和乙醇均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正确。
7.【答案】C
【解析】略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转化,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性质、有机反应、同分异构体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由转化关系可知,①为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②为葡萄糖的分解反应生成乙醇,③为乙醇的氧化反应生成乙酸,④为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A.由上述分析,②为分解反应、③为氧化反应,②③都不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误;
B.反应④为酯化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故B错误;
C.与d含有相同官能团的e的同分异构体为含4个C的羧酸,−COOH与丙基相连,丙基有2种,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故C错误;
D.a为淀粉,遇碘单质变蓝,b为葡萄糖,含−CHO,则b能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析出银,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
【分析】
略
【解答】
①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过程,正确;
②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错误;
③纯碱为Na2CO3,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加热促进水解,使平衡正移,溶液碱性变强,去油污效果更好,所以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油污,正确;
④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乙二醇可与乙二酸发生缩聚反应,则氯乙烯和乙二醇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正确;
⑤PE、PVC的单体分别为CH2=CH2、CH2=CHCl,CH2=CHCl可由乙炔与HCl加成制得,而乙烯与HCl加成生成CH3CH2Cl,错误;
⑥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有毒,可使蛋白质变性,正确;
⑦“乙醇汽油”是在汽油里加入适量乙醇而形成的一种燃料,不是新型化合物,错误;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略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乙酸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了解,熟悉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①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在水中能电离,所以水溶液能导电,正确;
②纯乙酸俗称冰醋酸,为纯净物,正确;
③乙酸溶于水,只有一个氢能电离,是一元酸,错误;
④乙酸常温下呈液态,有刺激性气味,属于有机物,正确;
⑤1ml乙酸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可发生反应,但是反应不会彻底进行,生成的乙酸乙酯少于88g,错误;
⑥食醋通常是含有乙酸(质量分数2%∼5%)的水溶液,除乙酸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乙酸,正确.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乙烷和乙醇的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3、CH3CH2OH,乙醇分子可以看作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的产物。乙醇分子中存在官能团—OH,能与Na反应,乙烷不能与Na反应,B项错误。
13.【答案】C
【解析】分别将少量钠投入乙醇和水中,钠与水反应较剧烈,说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比较活泼,该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A项不符合题意;淀粉如果水解完全,加入碘水后,溶液不变蓝,该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B项不符合题意;甲烷和乙烯都不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与水不反应,不能提纯含有少量乙烯杂质的甲烷,该方案无法达到实验目的,C项符合题意;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加入MnO2后,会看到生成的气泡更多、更快,该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D项不符合题意。
14.【答案】D
【解析】略
15.【答案】D
【解析】根据球棍模型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6O,A错误;
根据球棍模型可知,该有机物是乙醇,乙醇是非电解质,含有羟基,水溶液呈中性,B错误;
乙醇在加热、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和水,C错误;
乙醇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D正确。
16.【答案】(1)设计和结论都不正确。因加入NaOH溶液呈碱性后,加入I2,I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没有I2存在,不能证明淀粉是否存在
(2)设计和结论都不正确。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的银氨溶液被破坏,不能与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按方案乙的设计,无银镜现象,淀粉可能是完全水解,也可能是部分水解或尚未水解
(3)设计和结论都正确。按设计的方案丙进行实验,有银镜现象,说明淀粉已水解生成了葡萄糖
(4)设计和结论都正确。按设计的方案丁进行实验,溶液变蓝又有银镜现象,说明既有淀粉又有葡萄糖,淀粉部分水解
【解析】在具体设计实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在检验葡萄糖存在时,加银氨溶液之前,要加碱中和溶液中的硫酸,否则[Ag(NH3)2]OH会被破坏;二是检验淀粉存在时,不能是碱性溶液,因为碘能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水解液可以直接加碘水检验,不必先中和。若淀粉水解完全,则在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不会出现蓝色;若淀粉尚未水解,则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不会出现银镜现象;若淀粉部分水解,则既要用碘水检验淀粉的存在,又要用银氨溶液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17.【答案】(1)
(2)D
(3)1;
【解析】在C2H6中有碳碳键和碳氢键2种化学键,将氧原子插入进去有2种情形;氢气不溶于水,可以利用排水法来测量其体积;反应掉的酒精为0.789 g·mL−1×2.0 mL=1.578 g,即0.0343 ml,生成H2为390 mL÷22400 mL·ml−1≈0.0174 ml,故2 ml乙醇可生成1 ml H2,即1个乙醇分子能被钠取代的H原子数为1,从而推出其结构式。
18.【答案】(1)B
(2)CD
(3)防止钠与空气反应干扰实验,同时增大无水乙醇与钠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4)1
【解析】(1)氢气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测量氢气的体积,C装置无法测量氢气的体积,D装置中试管无刻度。
(2)装置A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平衡大气压,使无水乙醇容易滴下,减少测量实验误差。
(3)要准确测定乙醇和钠反应生成的氢气的量与乙醇的量之间的关系,钠必须过量,又因为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故实验时应预先使小块钠在二甲苯中熔化成若干个小钠球,且可增大无水乙醇与钠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4)由题意知,n(乙醇)=0.789×2.046ml≈0.0343 ml,n(H)=0.39022.4×2ml≈0.0348ml,则n(乙醇):n(H)≈1:1,则一个乙醇分子中能被钠置换的氢原子数为1,由此得出乙醇的结构式应为,而不是。
19.【答案】(1)(C6H10O5)n;CH2OH(CHOH)4CHO
(2)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碘水
(3)C6H12O6(葡萄糖)催化剂→2C2H5OH+2CO2↑
(4)2CH3CH2OH+O2→△Cu2CH3CHO+2H2O
(5)CH3CHO、(或CH2=CH−OH )
(6)将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别加入未知的乙醇溶液和乙酸溶液,产生气泡的是乙酸溶液,没有气泡的是乙醇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淀粉的性质以及转化,难度不大。掌握淀粉的性质、物质的转化关系、乙醇、乙酸的性质是解答关键。
【解答】
(1)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是CH2OH(CHOH)4CHO;
(2)淀粉已发生水解但没有水解完全时,为淀粉和葡萄糖的混合物,可利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葡萄糖,利用碘水检验淀粉;
(3)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葡萄糖)催化剂→2C2H5OH+2CO2↑;
(4)乙醇被氧化为乙醛的方程式为2CH3CH2OH+O2→△Cu2CH3CHO+2H2O;
(5)1ml乙醇中脱去1ml氢气,得到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能为:CH3CHO、(或CH2=CH−OH );
(6)乙酸为弱酸,可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乙醇不能,所以可以将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别加入未知的乙醇溶液和乙酸溶液,产生气泡的是乙酸溶液,没有气泡的是乙醇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
20.【答案】(1)①(C6H10O5)n+nH2O催化剂→nC6H12O6
②C6H12O6酒化酶→2C2H5OH+2CO2↑
⑤CH3COOH+(CH3)2CHCH2OHCH3COOCH2CH(CH3)2+H2O
(2)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804 kJ/ml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由流程可知,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生酒化反应生成CH3CH2OH,CH3CH2OH氧化生成CH3CHO,CH3CHO氧化生成CH3COOH,乙酸与异丁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OOCHCH2(CH3)2,以此来解答。
(1)反应①为(C6H10O5)n+nH2O催化剂→nC6H12O6,反应②为C6H12O6酒化酶→2C2H5OH+2CO2↑,反应⑤为CH3COOH+(CH3)2CHCH2OHCH3COOCHCH2(CH3)2+H2O;
(2)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l,则葡萄糖完全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H=−2804kJ/ml。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乙醇和水中,观察现象
B
检验淀粉的水解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向水解液中加入碘水,观察溶液是否变蓝
C
提纯含有少量乙烯杂质的甲烷
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水的洗气瓶
D
验证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 12% H2O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MnO2,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巩固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