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雷州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广东省雷州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在答题卡表中对应的题号下面)
1.(3分)某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普遍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8
B.物理课本的长度是125
C.茶杯的高度是10
D.他自己的身高是15
2.(3分)小明五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1cm、18.50cm、18.10cm、18.50cm、18.49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B.18.50cm中最后一位“0”无意义,可以去掉
C.多次测量的数据中18.49cm是错误数据
D.最后结果应记作18.50cm
3.(3分)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D.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4.(3分)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5.(3分)对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停止抽气后打开气阀,铃声逐渐变小
B.乙图: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长度不同,音色不同
C.丙图:所用音叉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越远
D.丁图:玻璃瓶中水面越高,敲击后音调越低
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C.0.39dm和6.85cm可能是同一把刻度尺测量的数据
D.判断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结果相同
7.(3分)小明利用实验室内的示波器,将几种不同发声体的振动的情况显示在屏幕上,关于这四种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噪声,其余的属于乐音
B.甲和丙具有相同的响度,但丙的音调更高
C.乙和丁具有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D.乙和丁的响度、音色不一样,但音调一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请直接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8.(3分)在如图所示的漫画中,以向左走的男孩为参照物,箱子是 的;以向右走的女孩为参照物,箱子是 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两人都是 的。
9.(3分)如图甲所示是小华测量木块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按照正确方法读数,木块的长度为 cm;小月同学使用停表发现自己上学所需时间(图乙)是 s。
10.(3分)小刚在环境幽美、鸟语花香的校园散步,鸟语等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这些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声速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3分)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左边音叉的小球会被弹起。
(1)此实验中,右边音叉通过 把振动传给了左边的音叉。小球的作用是 。
(2)用手捏住音叉后,振动停止,发声 。
12.(3分)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13.(3分)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长度时所记录的数据为19.37cm,那么他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准确值为 cm,估计值为 mm。
14.(3分)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人耳要听清回声,回声到达人耳必须比原声晚 s以上,人必须距离障碍物 m以上。(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三、作图题(共7分,请按下列要求规范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5.(3分)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s﹣t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v﹣t图像。
16.(4分)根据图1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2中作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和音色都不变的声音波形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17.(7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甲车做 运动(选填“静止”、“匀速”或“变速”);
(2)乙车的速度 m/s,若乙车以这个速度继续运动,t=10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s= m;
(3)运动速度相同的两辆小车分别是 和 ;
(4)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 (以上两空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18.(6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19.(7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声音是由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五、计算题(20题5分,21题8分,共13分,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过程及计算结果)。
20.(5分)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算)
21.(8分)芳芳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2)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8分)
22.(6分)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如图甲所示,全长55km,其中主桥29.6km,桥面设计了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汽车限速100km/h。
(1)汽车行驶在中间车道过程中,司机发现大桥上的桥墩向后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司机看到前方一辆车,感到他的车向后慢慢退了,原因是前方的车速比他的车速 。
(2)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主桥至少需要 h。
(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前15s行驶0.3km,前15s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m/s;15s至30s汽车做 运动,15s至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运动的距离是 m。
23.(5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
(1)如图1中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纸片,截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出如图2中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选择如图 (选填“2”或“3”)中的位置开始释放;图4是某一时刻它们的位置,则根据 可判断出丁纸锥下落的快。
(2)利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出相应物理量,就可以得到纸锥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根据的原理是 ;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其中下落时间太短,较难测出时间,于是我们可采用 (选填“增加”或“减小”)纸锥竖直下落高度或换用锥角较大的纸锥进行测量。
(3)用闪光照相机拍摄某一纸锥的下落过程,照相机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5所示,实验中纸锥下落过程中,如图所示的四个v﹣t图象中,最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 。
24.(7分)如图1,在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冰,水面的高度不等。
(1)若用相同的力量分别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主要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壁和水柱”)的振动,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
(2)若用嘴依次用同样的力量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主要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壁和水柱”)的振动,盛水越多,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
(3)由此联想到,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音调逐渐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按如图3所示制作一个哨子,上下推拉“活塞”,发出的声音将有很大改变,从声学的角度来说,推拉“活塞”的过程是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气体振动的 (选填“频率”或“振幅”),进而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在答题卡表中对应的题号下面)
1.(3分)某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普遍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8
B.物理课本的长度是125
C.茶杯的高度是10
D.他自己的身高是15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个物体的长度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80μm=0.008cm,故A错误;
B、物理课本的长度是125mm,故B错误;
C、茶杯的高度是10cm,符合实际,故C正确;
D、他自己的身高是15dm,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3分)小明五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1cm、18.50cm、18.10cm、18.50cm、18.49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B.18.50cm中最后一位“0”无意义,可以去掉
C.多次测量的数据中18.49cm是错误数据
D.最后结果应记作18.50cm
【分析】(1)在进行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找出分度值;
(2)估读值不能去掉;
(3)比较5次测量的数据,其中与其他4次数据差别较大的是错误的;
(4)在进行求平均值时,要将错误的数据去掉,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解答】解:A.由数据18.51cm、18.50cm、18.10cm、18.50cm、18.49cm可知,此刻度尺估读到mm的下一位,所以分度值为1mm,故A错误;
B.18.50cm中最后一位“0”是估计值,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刻度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故B错误;
C.比较5次测量数据,18.10cm与其他四次数据的差别较大,是错误的,故C错误;
D.五次测量数据中,18.10cm与其余四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为错误数据,应该去掉,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难度不大。
3.(3分)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D.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分析】(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2)要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在相同时间内谁的运动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3)用8s通过的路程除以8s,即得到两人的平均速度,从而进行比较。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分析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两人在8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40m,故C错误;
D、时间t=8s,由图象可知,路程s=40m,故小明的速度是v===5m/s,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4.(3分)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分析】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是鸟类的速度非常大的缘故,参照物不同,飞鸟的速度不同。
【解答】解:(1)以地面为参照物、以步行的人为参照物、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地面、步行的人、停在机场的飞机之间距离变化大致相同,鸟的速度大致相同。
(2)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故选:D。
【点评】静止和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5.(3分)对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停止抽气后打开气阀,铃声逐渐变小
B.乙图: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长度不同,音色不同
C.丙图:所用音叉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越远
D.丁图:玻璃瓶中水面越高,敲击后音调越低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4)物体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解答】解:A、甲图: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停止抽气后打开气阀,空气进入,铃声逐渐变大,故A错误;
B、乙图: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
C、丙图:所用音叉用力越大,振幅越大,乒乓球被弹开越远,与音调无关,故C错误;
D、丁图:玻璃瓶中水面越高,敲击后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
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C.0.39dm和6.85cm可能是同一把刻度尺测量的数据
D.判断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结果相同
【分析】(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的方法;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保持不变,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无关;
(3)对于正确的长度测量结果,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对应的是刻度尺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首先要明确刻度尺的分度值,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判断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结果可能不同。
【解答】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所以,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无关,故B正确;
C、0.39dm中,估读值为0.09d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6.85cm中,估读值为0.05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39dm和6.85cm不是同一把刻度尺测量的数据,故C错误;
D、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首先确定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所以判断结果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理解误差,注意误差与错误的不同,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理解参照物的作用和意义。
7.(3分)小明利用实验室内的示波器,将几种不同发声体的振动的情况显示在屏幕上,关于这四种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噪声,其余的属于乐音
B.甲和丙具有相同的响度,但丙的音调更高
C.乙和丁具有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D.乙和丁的响度、音色不一样,但音调一样
【分析】(1)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强弱,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A、从甲乙丙丁四幅图可以看出,根据图示可知:四列声波都是有规则振动的波形,是乐音波形,故A错误;
B、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但甲的振动次数比丙的多,所以丙的音调更低,故B错误;
C、由图可知乙和丁振动的次数相同,音调相同;乙和丁的波形不同,音色不相同,故C错误;
D、乙和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频率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调相同;乙和丁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请直接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8.(3分)在如图所示的漫画中,以向左走的男孩为参照物,箱子是 运动 的;以向右走的女孩为参照物,箱子是 静止 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两人都是 运动 的。
【分析】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由图知,女孩拉着箱子向右运动,男孩向左走以向左走的男孩为参照物,男孩和箱子之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箱子是运动的;以向右走的女孩为参照物,女孩和箱子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箱子是静止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两人都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运动。
【点评】此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是近几年中考的方向。
9.(3分)如图甲所示是小华测量木块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按照正确方法读数,木块的长度为 2.50 cm;小月同学使用停表发现自己上学所需时间(图乙)是 338.5 s。
【分析】(1)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其分度值,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由图示求出物体长度;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刻度尺正确的读数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所以B方式读数正确,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当前木块的长度为3.50cm﹣1.00cm=2.50cm;
机械停表的读数为小刻盘与大刻盘之和,小刻盘以分钟为单位读数为5min,指针过半偏向6,大刻盘以秒为单位,读数为38.5s,则停表的读数为5min+38.5s=338.5s。
故答案为:B;2.50;338.5。
【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10.(3分)小刚在环境幽美、鸟语花香的校园散步,鸟语等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的,这些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来的,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声速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在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
【解答】解:鸟语等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些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声速将变大。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变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属于基础知识。
11.(3分)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左边音叉的小球会被弹起。
(1)此实验中,右边音叉通过 空气 把振动传给了左边的音叉。小球的作用是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
(2)用手捏住音叉后,振动停止,发声 停止 。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而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
(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答】解:(1)在图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却能发生振劝,所以空气能传声,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本实验将看不见的音叉振动转换为小球的振动,这种实验方法称为转换法;小球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用手捏住音叉后,音叉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故答案为:(1)空气;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停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是中考的常见题型。
12.(3分)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 振动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音调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音色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分析】(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1)乐曲的声音是由于弦的振动产生的;
(2)吹奏曲笛时,笛内空气柱振动发声,按住不同的孔,笛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因此通过音色可以辨出三弦、曲笛的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音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难度不大。
13.(3分)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长度时所记录的数据为19.37cm,那么他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准确值为 19.3 cm,估计值为 0.7 mm。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长度的测量结果应该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解答】解: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长度时所记录的数据为19.37c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3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数据19.37cm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故其准确值为19.3cm,估计值为0.07cm=0.7mm。
故答案为:1;19.3;0.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测量数据的估读、记录方法,关键是由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找出刻度尺的分度值。
14.(3分)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4500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人耳要听清回声,回声到达人耳必须比原声晚 0.1 s以上,人必须距离障碍物 17 m以上。(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洋中该处的深度;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如果不到就会使原声与回声混合,原声就响亮的多了。回声传播是一个出去又返回的过程,所以单程时间是大于0.05秒,根据公式s=vt可计算路程。
【解答】解:
(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6s=3s,
由v=得海洋中该处的深度:
s=vt=1500m/s×3s=4500m;
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就会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s,就不会区别开,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原声就加强了,声音听起来就响亮的多了。
由v=得:
s′=v′t′=340m/s××0.1s=17m。
故答案为:45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0.1;17。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作图题(共7分,请按下列要求规范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5.(3分)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s﹣t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v﹣t图像。
【分析】结合图甲可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速度计算公式求得速度,在v﹣t图像中画出即可。
【解答】解:由图甲可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30m/s,
在v﹣t图像中,匀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大小为30m/s,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图像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
16.(4分)根据图1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2中作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和音色都不变的声音波形图。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响度是原来的一半时,则振幅是原来的一半;但音调和音色不变,即频率和波形均不变,作图如下: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音调、响度大小的因素,能从图上分析物体的频率和振幅是关键。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17.(7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甲车做 匀速 运动(选填“静止”、“匀速”或“变速”);
(2)乙车的速度 4 m/s,若乙车以这个速度继续运动,t=10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s= 40 m;
(3)运动速度相同的两辆小车分别是 甲车 和 乙车 ;
(4)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向西运动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 静止 (以上两空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分析】(1)(2)(3)根据三个图像,分别分析出甲、乙、丙三辆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图甲读出甲的速度,根据图乙和图丙分别读出一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乙、丙的速度以及10s内通过的路程,比较可得出速度相等的两辆小车;
(4)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1)甲图像是v﹣t图像,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v甲=4m/s;
(2)(3)乙图像是s﹣t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乙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乙知,当t乙=2s时,s乙=8m,则v乙===4m/s,
由图丙知,当t丙=4s时,s丙=4m,则v丙===1m/s,
由v=可得,t=10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s=v乙t=4m/s×10s=40m;
可见甲车和乙车的速度相同;
(4)因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乙,大于丙的速度,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西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
故答案为:(1)匀速;(2)4;40;(3)甲车;乙车;(4)向西运动;静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像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从而得出结论。
18.(6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v=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80.0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0.16 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B 。
【分析】(1)实验原理是v=;
(2)坡度较大,小车下滑速度较快,所用时间较短,不容易准确测量时间;
(3)根据AC段的路程和时间可以计算出平均速度;
(4)如果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会晚一些,测量的时间会偏小,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5)根据相等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可以判断出小车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1)实验原理是v=;
(2)为了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准确的测量时间,应使小车缓慢运动,因此应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由图可知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80.0cm,所用的时间tAC=09:25:20﹣09:25:15=5s,因此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16.00cm/s=0.16m/s;
(4)如果小球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会晚一些,测量的时间会偏小一些,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不变时,时间偏小,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5)由图可知sAB=sBC=40.0cm,tAB=09:25:18﹣09:25:15=3s,tBC=09:25:20﹣09:25:18=2s。根据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少,速度越大,因为tAB>tBC,所以小车下滑做加速运动,故选B。
故答案为:(1)v=;(2)减小;(3)80.0;0.16;(4)偏大;(5)B。
【点评】本题目考查了平均速度的测量,关键是能正确计算出不同阶段的路程和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19.(7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跳动起来 ,它说明了声音是由 物体的振动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显示并放大音叉的振动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或泡沫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空气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分析】(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音叉在振动,可观察到乒乓球跳动起来,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叉的振动不容易观察,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显示并放大音叉的振动。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或泡沫,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通过空气由右边传到了左边,即空气可以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在月球上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随着空气的减少而逐渐变小,这说明声的传递需要介质,如果没有空气,声音将不能从玻璃罩中传出,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跳动起来;物体的振动;显示并放大音叉的振动;(2)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或泡沫;(3)空气;不能;(4)变小;不能。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基本性质,是一道基础题。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不光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注意对一些实验知识的积累。
五、计算题(20题5分,21题8分,共13分,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过程及计算结果)。
20.(5分)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算)
【分析】先求出声音从人井口地方传到井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的变形式计算出井的深度即可。
【解答】解:∵声音传播到井底的时间为总的时间的一半,
∴t=×1.5s=0.75,
由v=,可得
枯井的深度s=vt=340m/s×0.75s=255m。
答: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255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确定声音从井口传到井底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
21.(8分)芳芳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2)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分析】(1)已知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和路程,利用公式t=可以得到所需时间。
(2)已知汽车行驶的时间和速度,利用S=vt计算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
(1)从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为
t===1.2h=72min
(2)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vt=80km/h×1.5h=120km
答:
(1)从标志牌到贵阳需要72min;
(2)汽车行驶的路程为120km。
【点评】此题是一道关于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应用的计算题,难度不大,从图片中读懂里程表、限速表、速度表的含义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8分)
22.(6分)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如图甲所示,全长55km,其中主桥29.6km,桥面设计了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汽车限速100km/h。
(1)汽车行驶在中间车道过程中,司机发现大桥上的桥墩向后运动,是以 汽车 为参照物;司机看到前方一辆车,感到他的车向后慢慢退了,原因是前方的车速比他的车速 大 。
(2)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主桥至少需要 0.296 h。
(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前15s行驶0.3km,前15s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20 m/s;15s至30s汽车做 匀速 运动,15s至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运动的距离是 225 m。
【分析】(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运动,否则,物体静止;
(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通过主桥需要的最短时间;
(3)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前15s的平均速度和15s至30s的路程。
【解答】解:
(1)汽车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大桥上的桥墩是向后运动的;
司机看到前方一辆奔驰车后,感到他的车向后慢慢退了,原因是奔驰的车速比他的车速大。
(2)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主桥至少需要的时间:t===0.296h;
(3)前15s行驶0.3km,前15s汽车的平均速度是为:v1===20m/s;
由图像可知15s至30s汽车速度保持15m/s不变,汽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
s2=v2t2=15m/s×(30s﹣15s)=225m。
故答案为:(1)汽车;大;(2)0.296;(3)20;匀速;225。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图像上读出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所用的时间,还要明确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3.(5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
(1)如图1中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纸片,截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出如图2中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选择如图 2 (选填“2”或“3”)中的位置开始释放;图4是某一时刻它们的位置,则根据 相同时间比路程 可判断出丁纸锥下落的快。
(2)利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出相应物理量,就可以得到纸锥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根据的原理是 v= ;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其中下落时间太短,较难测出时间,于是我们可采用 增加 (选填“增加”或“减小”)纸锥竖直下落高度或换用锥角较大的纸锥进行测量。
(3)用闪光照相机拍摄某一纸锥的下落过程,照相机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5所示,实验中纸锥下落过程中,如图所示的四个v﹣t图象中,最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 D 。
【分析】(1)若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应使纸锥的尖端位置在同一水平高度处;
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二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2)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
实验中若纸锥下落较快,则时间较难测量;
(3)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减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分析四个选项中的图象,找出与小球运动相符的图象。
【解答】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2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3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为保证纸锥下落的高度相同,故应选图2的位置释放。
图4是某一时刻它们的位置,丁下落的高度大于丙下落的高度,因此根据相同时间比路程可知丁纸锥下落的快。
(2)用刻度尺测量纸锥下落的高度,用秒表测量纸锥下落的时间,因此测量纸锥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以增加运行的路程或换用锥角较大的纸锥以减慢纸锥下落的速度,以此延长下落时间。
(3)由图5可知,纸锥刚开始下落时相同时间间隔的距离不断增加,纸锥做加速直线运动。后来相同时间内间距相等,变为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纸锥下落时先加速后匀速运动,对应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D图。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故答案为:(1)2;相同时间比路程;(2)v=;增加;(3)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还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和理解。
24.(7分)如图1,在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冰,水面的高度不等。
(1)若用相同的力量分别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主要是 瓶壁和水柱 (选填“空气柱”或“瓶壁和水柱”)的振动,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低 ;
(2)若用嘴依次用同样的力量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主要是 空气柱 (选填“空气柱”或“瓶壁和水柱”)的振动,盛水越多,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高 ;
(3)由此联想到,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音调逐渐 升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按如图3所示制作一个哨子,上下推拉“活塞”,发出的声音将有很大改变,从声学的角度来说,推拉“活塞”的过程是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气体振动的 频率 (选填“频率”或“振幅”),进而改变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或“响度”)。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物体振动时的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频率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
【解答】解:(1)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壁和水柱,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
(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灌水时听见的声音是由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当向壶中倒水时,由于壶中的有一段空气柱,此时由于该段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且随着壶中的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其振动会变的越来越快,即音调会越来越高;
(4)吹哨时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塑料管内空气柱质量和体积,改变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1)瓶壁和水柱;低;(2)空气柱;高;(3)升高;(4)频率;音调。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雷州市第八中学九年级第二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岐石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