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如下图)位于山东济南,它是我国首条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这种路面的最上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拥有较高的透光率,下面的太阳能电池能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实时输送至电网。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山东济南在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的优势有( )
    ①光照充足
    ②私家车数量多
    ③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
    ④高速公路网密集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对光伏高速公路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是( )
    A.地质及水文条件B.气象及水文条件
    C.气象及气候条件D.地质及气候条件
    3.下列地区中,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后发电效能最高的是( )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东南丘陵
    下图为清源县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地层含有Pt2地层物质B.清风岭的地质构造是地垒
    C.清源县县城位于向斜谷D.清风寺附近断层在二叠纪前形成
    5.推测卧虎坡岩层在变质前的成因是( )
    A.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B.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C.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D.岩浆喷出后冷却凝固
    读“某地地震波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 )
    A.5千米B.17千米C.33千米D.400千米
    7.该地最可能位于( )
    A.太平洋B.云贵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喜马拉雅山脉
    8.下列矿产资源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寻找的是( )
    A.铜矿B.石油C.煤矿D.铁矿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传统民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
    C.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D.增强房屋前后的温差
    10.冬季白天为了防寒同时也要通风,正确的做法是( )
    A.房前屋后都用石质铺路B.关闭屋后大门,开启房前大门
    C.房前屋后栽种常绿树木D.关闭房前大门,开启屋后大门
    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该地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参与海陆间循环B.南水北调工程仅影响环节⑦
    C.城镇化使城区⑥增多D.图中河流的补给水源只有雨水
    12.若图示地区植被遭到大范围破坏,产生的影响有( )
    A.下渗增多B.地表径流增多
    C.地下径流增多D.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13.水循环可以( )
    ①缓解不同纬度热量不平衡状况
    ②形成沙丘,沙垄等地貌
    ③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④为陆地源源不断地输送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下图表示我国某港口2021年11月11日(农历初七)的潮汐表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
    B.钱塘江大潮与杭州湾“口大肚小”的形状有关
    C.一月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一次大潮,一次小潮
    D.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有关
    15.具备进港条件的最大吨位船舶,以下进港时间最合理的是( )
    A.3时B.5时C.10时D.18时
    图为“石老人”景观图,石老人是青岛某地距海岸百米处的石柱,形如老人坐于碧波中而得名。2022年10月3日,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石老人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B.海浪C.风D.冰川
    17.石老人景观的形成与消亡过程可能正确的是( )
    ①碎屑堆积物
    ②海蚀拱桥
    ③海蚀柱
    ④海蚀穴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④②③①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地处黄土高原,位于水蚀、风蚀交错区。该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83.4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65.4毫米。自1998年起该县在荒山及坡地营造水土保持林,主要造林树种有刺槐、山杏、油松、沙棘(灌木)等。受自然条件和植被生长习性影响,四种防护林分布空间差异显著。下图示意四种防护林的分布坡向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18.分布坡向范围最小的树种是( )
    A.刺槐B.山杏C.油松D.沙棘
    19.四种防护林在135°—225°坡向范围内几乎没有分布,主要是该坡向范围内( )
    A.降水量少B.光照强,蒸发量大C.土壤较厚D.地表水下渗量大
    20.多年观测显示,曾经作为治沙先锋树种的沙棘分布范围不断缩小,逐渐被油松等其他乔木取代,反映了当地( )
    A.水土流失加剧B.生态环境改善C.寒潮灾害增多D.年降水量减少
    森林露营是一种渐受热捧的新型旅游方式。研究发现,某营地露营者活动对森林土壤容重Db(一定容积的土壤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土壤容重的变化说明露营者活动使得土壤( )
    A.空隙增加B.含水量增加C.侵蚀减轻D.有机质减少
    22.树木生长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对土壤容重增大十分敏感,对此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在土壤上架设木板路
    ②限制汽车进入林区
    ③利用大型机械松土
    ④在小径路面铺一层厚厚的木屑
    ⑤恢复露营地植被
    A.①②⑤B.①②④C.①④⑤D.②③④
    某研究区位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天老池流域(38°25′18″~38°26′38″N,99°54′00″~99°56′55″E)。祁连圆柏耐旱性强,可作为分布区内干旱地区的造林树种。其与大面积灌丛、草甸交错分布,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读该研究区不同海拔梯度祁连圆柏土壤种子库垂直分布特征图,完成下面小题。
    23.5个海拔梯度的平均种子数量垂直分布特征为( )
    A.枯落物层>0~5cm层>5~10cm层B.0~5cm层>枯落物层>5~10cm层
    C.5~10cm层>0~5cm层>枯落物层D.枯落物层>5~10cm层>0~5cm层
    24.推测研究区内祁连圆柏土壤种质最大的区域分布在( )
    A.3200~3400m阴坡B.3100~3300m半阴坡
    C.3200~3400m半阳坡D.3100~3300m阳坡
    25.研究区内5~10cm土壤层留种量比较少,但在该层部分样地深层种子数量却比较多,其原因可能是( )
    A.光照充足B.林内放牧C.树龄较老D.种群完整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
    2016年是利用科学寻找外星生命的第56年,下列两幅图是英国科学家霍金构想的外星人的样子。
    材料二 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
    (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向霍金构想的外星人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说?(4分)
    (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息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108m/s)(4分)
    (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4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某校学生在学习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莫霍面在横向上是极不均一的。图左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部分),图右为西藏至准噶尔(沿85°E)的地形与莫霍面剖面示意。
    (1)比较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的差异,并说出岩石圈的组成。(4分)
    (2)描述西藏至准噶尔(沿85°E)地壳厚度与地形的关系。(6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贡嘎山位于川西的横断山区,被誉为“蜀山之王”。贡嘎山景区群峰簇拥,雪山相连,以冰川、云雾、红石、森林、温泉闻名遐迩,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
    材料二 下图为贡嘎山区位置及其冰川分布图。
    材料三 下表对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
    (1)推测表中不同海拔缺失的典型植被类型。(3分)
    (2)分析贡嘎山地区动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3分)
    (3)从磨西镇到河流源头,物种的丰富度先升后降,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4)贡嘎山区冰川分布较广,东西坡分布海拔有差异,请推测东西坡雪线海拔差异并说明原因。(4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甘家沟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甘家沟村,是白龙江左岸的一规支沟。甘家沟整体为一个深切的“V”形谷,地形陡,支沟多,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该沟谷两岸山坡坡度大,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沟谷内部松散物质数量多、分布广,极大地增加了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下图示意甘家沟的岩石崩塌。
    (1)简述甘家沟易发泥石流的自然原因。(4分)
    (2)指出甘家沟发生泥石流灾害带来的危害。(4分)
    (3)请为甘家沟防治泥石流提出建议。(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山东济南的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高速公路网密集,有利于在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③④正确;与山东济南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光照充足,①错误;私家车数量与光伏道路建设无关,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答案:C
    解析:光伏发电依靠太阳光照,受天气(气象)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受地质水文条件影响较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答案:C
    解析:四个地区中,华北平原纬度较高,且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A错误;云贵高原、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B、D错误;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后发电效能最高,C正确。故选C。
    4.答案:A
    解析:Q地层为第四纪沉积岩且在河流下游,可能河流携带上游泥沙在此沉积,因此含有Pt2地层物质,A正确;地垒构造两边下沉,中间抬升,清风岭只有一条断层,无法判断,B错误;县城只有一侧地层,无法判断地质构造,且谷地整体中间老两边新,为背斜,C错误;断层切断二叠纪岩层,在二叠纪后形成,D错误。故选A。
    5.答案:B
    解析:题考查岩石类型及成因。卧虎坡岩层为石英岩,由砂岩变质成,砂岩为沉积岩,由碎屑物质物理沉积并固结成岩形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其传播速度会明显加快。图示地震波大约在5千米处,波速开始明显加快,故判断该处莫霍界面应位于5千米位置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答案:A
    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33千米,大洋地壳较薄;该地地壳薄,只有5千米,最可能位于太平洋,而其他三地位于陆地上,地壳较厚,地壳厚度应超过5千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答案:B
    解析: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态介质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态介质中传播,因此可以通过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寻找储油层,B正确。故选B。
    9.答案:D
    解析:石质地面与山林的热力性质差异大,石质地面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温差增大,使得穿堂风增强,D正确;因房屋建筑内部空间较大,地面平整度与便于通风的关系不大,A错误;完整的大块石质地面可减少下渗,碎石地面可增加下渗,但由上述分析可知,“穿堂风”的增强与热力性质差异有关,与下渗和空气湿度关系不大,B错误;石质地面在夜晚降温快有利于纳凉,但题意主要侧重分析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温差,C错误。故选D。
    10.答案:B
    解析:房前屋后用石质铺路或栽种常绿树木,都会使得房前屋后温差减小,不利于通风,A、C错误;冬季白天为了防寒同时也要通风,既要减少穿堂风穿过房屋建筑内部,但又要保证房内有空气流入。冬天白天,石质地面比山林区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山林区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风从山林高压区吹向石质地面低压区,形成穿堂风,此时关闭屋后大门可以隔绝从山林区进入的冷空气,开启房前大门有利于房外空气进入房内,利于通风,B正确,D错误。故选B。
    11.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序号①表示水汽输送,是海陆间循环中的一个环节,A正确;南水北调主要影响的是环节⑤(地表径流)B错误;⑥表示植物蒸腾作用,城镇化后城区植被减少,使城区植被蒸腾作用减弱,C错误;图中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有地下水补给,D错误。故选A。
    12.答案:B
    解析:植被有很强的水土保持、拦蓄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破坏后,地表径流流速变快,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A、C错误,B正确;植被破坏后,对径流的调蓄作用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大,D错误。故选B。
    13.答案:C
    解析:水循环中水汽输送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不平衡的状况,①正确;地表径流形成了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沙丘,沙垄等地貌属于风力堆积地貌,②错误;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了全球水量平衡,③正确;陆地水转化海洋水的过程中,可为海洋源源不断输送有机物和无机盐类,④错误。由以上可知,C正确,故选C。
    14.答案:B
    解析: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昼的称为潮,夜间的称为汐,总称“潮汐”,所以并不是海水简单的上升和下降,A错误;杭州湾“口大肚小”的倒三角形海湾的形状会使钱塘江大潮时水位增高,所以钱塘江大潮与杭州湾“口大肚小”的形状有关,B正确;一月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大潮,两次小潮,C错误;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有关,D错误。故选B。
    15.答案:A
    解析:一般情况下,船舶都会选择涨大潮时,进港停泊作业,可以增加助航的力度。结合表格中判断,3时潮高的水位较高,且3时到4时潮高继续升高,有利于最大吨位船舶进港作业,A正确;5时以后潮高下降,不利于进港作业,B错误;10时潮高水位最低,不利于大吨位船舶进港作业,C错误;18时以后潮高下降,不利于进港作业,D错误。故选A。
    16.答案:B
    解析:图中地貌伸入大海,呈“桥”形,应为海蚀拱桥,B正确;海蚀穴指海岸基岩被波浪长期侵蚀形成的凹穴或洞道,A错误;海蚀平台指海蚀崖前形成的基岩平坦台地,C错误;海蚀柱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D错误。故选B。
    17.答案:C
    解析:“蓝窗”景观是一个突出的岩石景观,因此海水沉积不可能起主导作用,A错误;“蓝窗”景观位于海边,风力较大,风力侵蚀起到一定作用,但与海浪相比,风力不是主导作用,B错误;材料信息表明,“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一个海边悬崖(海蚀崖)的尽头的景点,图中显示,“蓝窗”景观中石柱临近海面的地方细小,由此推断蓝窗的形成过程中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C正确;“蓝窗”景观不在河流之中,因此流水侵蚀对该景观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C。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油松的分布坡向范围约为100°,刺槐的分布坡向范围约为120°,山杏的分布坡向范围约为180°,沙棘的分布坡向范围约为160°。由此可知,油松是四种防护林中分布范围最小的树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答案:B
    解析:135°—225°坡向范围的朝向主要为东南—南一西南,该地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较背风坡多,A错误;该地135°—225°坡向范围为阳坡,光热条件好,气温高,蒸发量大,土壤水分含量较低,不利于植物的生长,B正确;土壤较厚利于植物生长,与实际情况不符,C错误;地表水下渗量大,则土壤的含水量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D错误。故选B。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植被更替的原因。沙棘属于灌木,灌木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乔木低,灌木逐渐被高大的乔木取代,反映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有利于乔木的生长,B正确;水土流失加剧不适合高大乔木生长,A错误;寒潮灾害增多不会导致沙棘逐渐被油松等其他乔木取代,C错误;该地植被的更替主要是人类植树造林的结果,无法体现降水总量的变化,D错误。故选B。
    21.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露营活动频繁区土壤容重比较大,根据土壤容重的概念,可知土壤烘干后质量增加,说明土壤中的水分、空隙和有机质减少,即土壤被压实。土壤空隙和有机质减少,土壤固持水分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增加,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容重大,阻碍植物根系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故有机质减少,D正确。故选D。
    22.答案:B
    解析:在脆弱的土壤上架设木板路,或在一些游客较多的路段铺上厚厚的木屑可以减轻践踏的压力,降低土壤容重,①④正确;汽车和大型机械质量大,轮胎压强大,应避免其进入林区,②正确,③错误;在森林露营,即使恢复露营地植被也无法减少露营者活动对土壤的压实,⑤错误,B正确。故选B。
    23.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祁连山祁连圆柏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主要分布在枯落物层,5个海拔梯度的平均种子数量垂直分布特征为枯落物层>0~5cm层>5~10cm层,故选A。
    2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祁连圆柏耐旱性强”可知,其生长在水分条件较差的阳坡或半阳坡;结合图中种子库垂直分布特征可知,在海拔3100~3300m的区域种子密度最大。故选D。
    25.答案:B
    解析:祁连圆柏耐旱性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研究区内5~10cm土壤层留种量比较少,但在该层部分样地深层种子数量却比较多,其原因可能是林内放牧,导致深层种植数量较多。高海拔处深层光照不足、种群不完整,与树龄关系小,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26.答案:(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2)因为X星球距离地球约5.29光年,信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的时间,当地球上的信息传到该星球时,时间已是10年以后了,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
    (3)该星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解析:(1)地球的位置可从天体系统等级和在太阳系的具体位置来说明。
    (2)可以通过计算看一下信息传递需要的时间。
    (3)某星球存在生命,它所具备的条件应和地球相似。可参照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进行归纳。
    27.答案:(1)陆地地壳较厚,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海洋地壳较薄,以硅镁层为主。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的坚硬岩石与地壳组成。
    (2)地壳厚度的变化与地表形态的起伏具有相关性,地形地势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厚,地形地势海拔越低,地壳厚度越薄。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是通过研究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差异作为主要依据。岩石圈部分构造示意图中显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较,陆地地壳较厚,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海洋地壳较薄,以硅镁层为主。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的坚硬岩石与地壳组成。
    (2)从图中看出,莫霍面是起伏变化的,往往地势高处,莫霍面较深,地势低处,莫霍面较浅,因此地形高度与莫霍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界面是地幔和地壳的分界线,地壳厚度的变化与地表形态的起伏具有相关性,地形地势越高,地壳厚度越厚,地形地势海拔越低,地壳厚度越薄。
    28.答案:(1)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针叶林。
    (2)贡嘎山处于较低纬度,海拔高,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明显,人为影响较小。
    (3)高海拔地区温度低,气候寒冷,不适宜物种生存;山麓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所以物种较少。
    (4)东坡雪线低,西坡雪线高。原因:东坡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较低;西坡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雪线较高。
    解析:(1)随着海拔升高,热量减少,水分条件也发生变化,甲比热带季雨林所在地海拔更高,热量条件更差,所以甲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比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热量条件更差,所以乙为针叶林。
    (2)从图上看,贡嘎山处于较低纬度,海拔高,山地相对高度大,基带温度高,垂直方向水热条件差异明显,自然环境多样,适合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丰富。结合所学,该区域山高谷深,人类活动少,自然环境受人为影响较小,生态环境较为原始。
    (3)磨西镇地处山麓地带,距离人类聚落较近,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原生生态环境被破坏,所以物种丰富度较低。河流源头所处的海拔较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自然环境较恶劣,植被少,动物食物来源少,物种丰富度低。
    (4)结合所学可知,该山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东坡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累积较多,雪线较低;西坡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冰雪累积较少,雪线较高。所以东坡雪线低,西坡雪线高。
    29.答案:(1)土质疏松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降雨以大雨和暴雨为主,对地表冲刷力大;地势起伏大。
    (2)冲毁农田、房屋;破坏建筑、道路等公共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带来经济损失;引发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
    (3)提高植被覆盖率;采取工程措施固坡;建立健全监测预报系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
    解析:(1)泥石流的发生有三个必备的条件,一是地形陡峭,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三是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结合材料分析,甘家沟整体为一个深切的"V"形谷,地形陡峭;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沟谷内部松散物质数量多、分布广;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支沟多,短时间内就可以汇集大量的水流,对地表冲刷力大。
    (2)甘家沟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如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等公共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带来经济损失;引发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3)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分析。工程措施,如采取工程措施固坡;提高植被覆盖率。非工程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建立健全监测预报系统;健全灾害管理体系。
    自然带






    海拔/米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逆温厚度年内变化最小的是,01▲有相关关系,0, 山西省植被地带性研究结果显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7,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47,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