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时间:75分钟页数:共8页满分100分)
出卷人:刘同雷审卷人:朱橙2024年1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相对较少,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植被条件最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位于谷地的是( )
A. 甲、丙B. 乙、丙C. 乙、丁D. 甲、丁
2. 丙地植被条件最好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最多B. 土壤水分好C. 光照最强D. 土层最厚
3. 拟在图中适当位置修建一座水坝,坝顶海拔高度为1800米,则库区内积水的最大深度可接近( )
A. 100米B. 200米C. 300米D. 400米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及弯曲情况可知,甲处、丁处等高线由高数值向低数值弯曲,故属于山脊;乙处、丙处等高线(1800米等高线)由低数值向高数值弯曲,故属于山谷,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由材料“所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相对较少,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可知,丙处位于河谷南侧,属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又属于阴坡,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有利于植被生长,B正确;降水较多是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且无法证明该处降水最多,A错误;该处光照相对较弱,C错误;该处土层较厚,但不是植被条件最好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由图中等高线数值等信息可知,图中等高线最低数值线即为1800米,由此可知,图示范围内,海拔最低处海拔高度范围为大于1700米小于1800米,根据坝顶海拔为1800米,可计算出库区内积水的深度范围为大于0米小于100米,由此可知,最大深度接近100米,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是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的是山脊,因此“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有研究团队利用某观测站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气象数据,分析珠穆朗玛峰北坡某河谷的局地大气环流日变化特征,发现该河谷主要受山谷风和冰川风的影响。山谷风、冰川风都是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局地环流,冰川风影响集中在下午时段且强度大。下图为某年5月某天该河谷24小时风向、风速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风向以正北为0°,顺时针增大到360°。
4. 该团队分析该河谷局地大气环流,应选择的时期是( )
①大型天气系统影响弱时
②大型天气系统影响强时
③天气以阴雨天气为主
④天气以晴朗天气为主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5. 据图推测冰川位于河谷的方位及冰川风对山谷风的主要影响分别是( )
A. 南方--削弱了山风B. 南方--削弱了谷风
C. 北方--加强了山风D. 北方--加强了谷风
【答案】4. B 5. B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局地大气环流的因素。局地大气环流是中小尺度的区域性大气环流,当大型天气系统影响强时,局地性风不易被观测到,①正确②错误;山谷风、冰川风等局地大气环流是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与阴雨天相比,天气晴朗时地面冷热不均更明显,因此天气晴朗时的气象数据更能反映当地局地环流特征,③错误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冰川风影响集中在下午时段且强度大,由图可知,该地下午时段风速大,下午时段风向约180°即吹偏南风,冰川风由冰川吹向河谷,故冰川位于河谷南方,白天河谷地区吹谷风,由河谷吹向冰川,故图示冰川风南风会削弱谷风,B正确D错误;白天以谷风为主,AC错误。故选B。
【点睛】白天山坡增温快,大气受热沿山坡上升,下沉谷风;夜间山坡降温降的快,山坡大气受冷,沿山坡下沉,下沉山风。
下图为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0日14时海平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与N地相比,M地风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B. 地转偏向力大
C. 距离高压中心较近D. 地形比较平坦
7. 此时与三亚风向大致相同的是( )
A. 银川B. 长春C. 南京D. 福州
8. 下列各地灾情预警中,可信的是( )
A. 川西——森林火灾B. 东北——重度沙尘
C. 渤海——狂涛巨浪D. 粤西——山体滑坡
【答案】6. D 7. B 8. D
【解析】
【6题详解】
与位于横断山脉附近区域的N地相比,M地等压线较为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但M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形较为平坦,地面摩擦力小,风力较强,A错误,D正确;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B错误;风力强弱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有关,与距离高压中心远近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要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近地面实际风向应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三亚此时位于低压中心南侧,以偏南风(西南风)为主。银川此时位于高压脊西部,是偏东风,A错误;长春此时高压东北部是偏西风(西南风),B正确;南京此时高压东部是偏西风(西北风),C错误;福州此时位于高压东南部是偏北风,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四川西部此时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不易发生森林火灾,A错误;此时东北地区没有在大风速区,不会出现重度沙尘,B错误;渤海附近等压线较为稀疏,不会出现狂涛巨浪,C错误;广东西部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易出现山体滑坡,D正确。故选D。
【点睛】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要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北半球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其中高空垂直偏转;南半球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其中高空垂直偏转。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力大小主要看等压线的密集程度或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气压差,进而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或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沿线各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经济互补性强。下图为沿线部分地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与⑦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B. ①与②自然带不同——太阳辐射不同
C. 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D. ②与⑥自然带不同——下垫面不同
10. 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雨热不同期,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
B. ③地以南的大洋环流冬季呈顺时针方向,夏季逆时针方向
C. ①-③沿线植被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D. ⑦地附近形成的世界性大渔场的主要成因为上升补偿流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①⑦植被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但①为温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大气环流不相同,A错误;①属温带季风气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地自然带的植被不同,是由于纬度差异导致太阳辐射的不同,B正确。④为热带草原气候,⑤为热带雨林气候,两地纬度相近,并且都沿海,使④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是东非为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较弱所导致,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并非海陆位置不同导致两地气候差异,C错误;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⑥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的交替控制影响,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两地自然带的植被不同的原因在于大气环流不同,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②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雨热同期,A错误;③地以南的北印度洋海区大洋环流受季风影响,夏季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呈逆时针方向,B错误;①-③沿线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是由于纬度差异导致热量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⑦附近大渔场的主要成因是由于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而非上升流形成,D错误。故选C。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分为地带性规律和地方性现象,地带性规律分为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前者主导因素是热量,后者主导因素是水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水热组合的变化。地方性现象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
由于盐度的异常变化,海水中可能会出现削弱上下层海水热量交换的障碍层。下图为某海域12月海水温度和盐度随深度的变化及障碍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海域最可能位于( )
A. 热带太平洋西岸暖流流经处B. 副热带大陆西岸暖流流经处
C. 温带印度洋东岸寒流流经处D. 温带大西洋西岸暖流流经处
12. 若秘鲁沿岸海域出现较厚障碍层,则秘鲁沿岸海域( )
A. 降水减少B. 渔业资源增多C. 水温升高D. 海水污染减轻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海域表层水温为30℃左右,水温高,应可能位于热带太平洋西岸暖流流经处,A正确;副热带大陆西岸应为寒流流经,B错误;温带印度洋东岸寒流流经处水温较低,C错误;温带大西洋西岸为寒流流经处,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由于盐度的异常变化,海水中可能会出现削弱上下层海水热量交换的障碍层。若秘鲁沿岸海域出现较厚的障碍层,则秘鲁沿岸海域深层冷海水与表层海水热量交换减弱,因此表层水温会升高,C正确。空气对流会加强,降水增多,A错误;深层冷海水上涌减少,营养盐类减少,渔业资源减少,B错误;海水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D错误。故选C。
【点睛】渔场产生的原因: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海洋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到了海洋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另外,离岸的东南信风,也会将表层海水吹拂,使得深层的海水上涌,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到海洋表层,为鱼类提供饵料。
“矶”在地质学上称为“露头”,是指从江边向江心突出的小石山,其三面临水,形如半岛,是长江中下游的独特地貌。长江沿岸从洞庭湖附近的城陵矶至南京附近矶石众多,其中城陵矶至武汉段上段、下段矶石夹江分布,而中段无矶石分布。下图示意矶头影响下形成的河段(左图)及长江中下游矶头分布图(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影响长江沿岸南北两侧矶石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河流的顺直程度②河岸的岩性③植被覆盖率④地转偏向力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14. 矶石处的流水作用表现为( )
A. 迎水面和背水面均为侵蚀B. 迎水面侵蚀,背水面堆积
C. 迎水面和背水面均为堆积D. 迎水面堆积,背水面侵蚀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长江矶石南岸数量较多,而北岸较少。长江南岸属于江南山地丘陵,江岸多低山陡崖(石质河岸);北岸多为平原地形,以泥沙质河岸为主;南岸为河流右岸,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长江南岸受侵蚀严重,河道紧贴南部山地;河流的顺直程度不可能使矶石分布在一侧,其中植被覆盖率南北两侧差异不大,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矶石的迎水面水流集中,且处于来水方向,流水侵蚀严重,而背水面受矶石阻挡导致流速变缓,促使泥沙淤积,故流水堆积作用强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长江右岸主要属于江南低山丘陵地区,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岸侵蚀严重,松软岩石被侵蚀带走,坚硬岩石出漏水面形成矶头:左岸以平原为主,堆积巨厚沉积物,低山丘陵少,形成几率小。矶头附近河床较窄,流速较快,束水攻沙:矶头下游河床变宽,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江心洲:河水分流,形成分汉型河道。矶头具有挑流作用,改变河流主流流向,把主流挑向对岸,对岸水流集中,侵蚀严重,可能发生崩岸(对江堤产生破坏作用);矶头同侧的下游出现回水滞流区,流速变缓,促使泥沙淤积,形成边滩,保护江堤。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是古代关中通往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古代时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隧洞。下图示意褒斜古道线路,据此完成小题。
15. 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D. 堆积作用
16. 在图中甲地修路时,古人采取的对策是( )
A. 沿河成路B. 陡峻盘旋
C. 岭横越垭D. 险绝而栈
17. 褒斜古道大多数路段与河道并行,其目的是( )
A. 利用水路,得其舟楫之利
B. 靠近水源,不虞缺水之困
C. 水边无树,无穿密林之苦
D. 沿河为谷,线路相对平坦
【答案】15. A 16. C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利用的是热胀冷缩的原理。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是因岩石内外受热不均,导致岩石崩碎,A对。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与受热不均无关,且不属于岩石原地破碎,B、C、D错。故选A。
【16题详解】
甲地位于分水岭附近,没有河流存在,不会是沿河成路,A错误。图中比例尺较大,代表实际距离较小,反应的内容较详细,基本上图上的线路可以代表实际的情况。从图可以看到甲地两侧的河流流向不同,可以推测出甲地附近应该是分水岭。陡峻盘旋其实就是沿着陡峭的山地迂回盘旋,之字形前进,其目的是将道路距离加长,道路坡度减缓。分水岭一般是一系列连续走向的山脉,而不是单独的山峰,所以不可能在这里盘旋修路的,B错误;险绝而栈则是指在极度危险没有路的地方,比如悬崖峭壁处,通过凿壁架木成栈道通行,图中没有信息反映该处是陡崖地形等,D错误;而从分水岭处横贯通过最可能的就是修隧道或在地势较低处直接穿过,岭横越垭其实就是:前面横着一道山岭,找一个海拔比较低的垭口(相当于山地的鞍部)穿越过去,刚好符合图中的示意,有分水岭,古道又是横贯而过。故选C。
【17题详解】
河道旁边一般有较宽的河谷,线路相对平坦,修建难度和成本较低,D正确。古道位于山区,难以行船,A错误;道路主要考虑通行便利性,且出行一般会自备水源,B错误;山区河流附近也分布有森林,C错误。故选D。
【点睛】交通运输线布局的自然区位因素有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客货运输需求量、巩固国防和加强民族团结等社会因素以及资金、技术等。
沉积岩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通常有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三种情况。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且连续,假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但不连续,不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不平行且不连续。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③处的接触关系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 )
A. 未发生剧烈构造运动,沉积从未间断B. 未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有过沉积间断
C. 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再沉积D. 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无地壳升降运动
19. 该区域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 O—P岩层沉积、断层、J—K岩层沉积、水平挤压、岩浆活动
B. O—P岩层沉积、水平挤压、岩浆活动、断层、J—K岩层沉积
C. O—P岩层沉积、岩浆活动、水平挤压、断层、J—K岩层沉积
D. O—P岩层沉积、岩浆活动、J—K岩层沉积、断层、水平挤压
20. 甲地P岩层宽度明显较两侧宽,其原因可能是该处( )
A. 岩层相对下降B. 侵蚀相对较弱C. 岩石比较坚硬D. 沉积条件较好
【答案】18. C 19. B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③处上下岩层时代顺序不连续,说明岩层的沉积不连续,并且该面与岩层不是平行的,说明下方岩层经历了褶皱运动,完后经历了侵蚀作用,然后侵蚀面下沉,接受沉积,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9题详解】
如图所示,该地区先后经历了0—P 岩层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然后经过水平挤压,形成向斜构造;然后发生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发生断层,导致岩层断裂;最后发生沉积作用,J、 K岩层沉积,志留纪和奥陶纪的岩层被覆盖,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0题详解】
由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分布特点可知,以二叠纪岩层P向两侧岩层依次变老,推测该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核心部位同一岩层上部宽,下部窄,当发生断裂错位后,在地质平面图中同一岩层在断裂线两侧就出现宽窄差异,由图P层在①②断层中间部分较两侧岩层宽,则得出①②断层中间部分岩层相对下沉,两侧岩层相对上升,A正确;侵蚀差异不是导致两侧岩层较宽的原因,B错误;岩层与两侧岩性没有差异,C错误;沉积条件是形成岩层的条件,不是导致岩层宽度差异的原因,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地垒是两个同性质断层之间的上升断块。一般是倾向相背的高角度正断层(呈50~70°的倾角),也可为倾向相向的逆断层,其规模不等,大型地垒可达几十公里以上,沿断层上升距离可达4米以上。地垒是一种构造形态,在地貌上可以有所显示,也可以没有显示(如受到后期侵蚀夷平)。
太极顶山地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主山脊呈西北—东南走向。最高峰太极顶海拔3061.4m,下图示意该山地不同坡向的夏季、冬季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山地西南坡( )
A. 为背风坡B. 相对高度大于东北坡
C. 基带为落叶阔叶林D. 山麓地带生物多样性多于东北坡
22. 太极顶山地的西南坡气温垂直变化幅度的季节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夏季大于冬季,太阳辐射B. 冬季大于夏季,地形地势
C 夏季大于冬季,人类活动D. 冬季大于夏季,季风环流
【答案】21. D 22. A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据图可知,西南坡降水多,为迎风坡,A错误;西南坡和东北坡最低海拔相差不大,最高海拔相差不大,因此,两坡相对高度大致相等,B错误;冬季气温均介于6度到13度,属于亚热带气候,基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C错误;西南坡山麓地带,气温高,降水多,水热条件比东北坡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D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图中显示,夏季西南坡不同海拔月均温,最低为16℃,最高为24℃,气温垂直变化幅度为8℃,冬季西南坡不同海拔处月均温最低为6℃,最高为12.5℃,气温垂直变化为6.5℃,可知太极顶山地的西南坡,气温垂直变化幅度夏季大于冬季,BD错误;相比于冬季,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更高,地热辐射也更强,近地面大气受热更多,因此,山麓处气温较高,夏季山顶处气温较冬季也会升高,但升高幅度比山麓小,山顶海拔高且土地面积小,空气流动性强,所以夏季升温幅度有限。因此,夏季山麓和山顶气温差异大,与太阳辐射有关,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A正确,C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在对流层,近地面获得的地面辐射较多,所以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城镇化是城镇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假设某地区初始城镇常住人口为u,乡村常住人口为r,一段时期后,城镇和乡村常住人口增加分别为△u、△r。基于城乡人口的变动可将城镇化地域类型划分为“城乡扩张型”(Δu>0,Δr>0,Δu/u₀>Δr/r₀)、“城镇吸引型”“乡村流失型”(Δu>0,Δr<0,Δu<-Δr)、“城乡收缩型”(Δᵤ<0,Δr<0,Δu/u₀>Δr/r₀)和“逆城镇化”“逆城镇化”地区在我国很少。下图为“2000~2020年我国城市群、中心城市规模与城乡人口变动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 2010~2020年,不属于“城镇吸引型”城镇化地域的城市群位于( )
A. 东部B. 中部C. 西部D. 东北
24. 近20年来,城镇化的地域类型由“城镇吸引型”转变为“乡村流失型”的城市主要发生在( )
A. 中小城市B. 大城市C. 特大城市D. 超大城市
25. 近10年来,超大城市的城镇化地域类型属于( )
A. 城镇吸引型B. 乡村流失型C. 城乡扩张型D. 城乡收缩型
【答案】23. D 24. A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城镇吸引型”是Δu>0,Δᵣ<0,Δᵤ>−Δᵣ,2010~2020年时段需要看后面的那个柱状图,东部、中部、西部都满足“城镇吸引型”的三个条件,只有东北地区,Δᵤ<−Δᵣ,不属于“城镇吸引型”,D对,ABC错。故选D。
【24题详解】
近20年来的城镇模式的变化,需要参考前后两根柱的变化情况,小城镇、中等城市人口从城镇增长较快变为乡村流失较快,从“城镇吸引型”转变为“乡村流失型”,大城市、特大城市始终是“城镇吸引型”,超大城市从“城镇吸引型”转化为“城乡扩张型”,A对,BCD错。故选A。
【25题详解】
近10年来的城镇模式的变化,需要参考后面那根柱的变化情况,超大城市的Δu>0,Δr>0,Δu/u₀>Δr/r₀,属于城乡扩张型,C对,ABD错,故选C。
【点睛】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下图中,X轴代表农业人口密度,Y轴代表农作物商品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甲图中,与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对应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7. 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中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同点为( )
A. 经营方式都是家庭经营B. 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样高
C. 都单产高,商品率低D. 主要农作物中都有玉米
【答案】26. C 27. D
【解析】
【26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判断,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其特点是农作物商品率高,地广人稀,农业人口密度小,与甲图中的③对应,C对,AB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美国是家庭经营,我国是国营农场,经营方式不同,A错。农业机械化水平美国高,中国低,B错。美国农业单产高,商品率高,C错。主要农作物中都有玉米,D对。故选D。
【点睛】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①生产规模大,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商品率高。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物品在生产、贮藏、销售一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设定的低温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下图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示意图”。当前一些国外冷链物流企业寻求在中国投资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完成下面小题。
28. 冷链物流产业的出现是为了( )
A. 绿色安全B. 保证品质C. 降低成本D. 减少损耗
29. 图中冷冻库适宜建在( )
A. 消费市场B. 交通枢纽C. 原料产地D. 加工厂附近
【答案】28. B 29. B
【解析】
【28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冷链物流增加了商品的成本,但是可以降低商品的腐败速度,保证品质,B正确,C错误;相对于刚收获的商品,会有一定的损耗率,D错误;冷链物流主要是延长了商品的存储时间和运输距离,与产品的绿色安全关系不大,A错误。故选B。
【29题详解】
结合材料读图分析,冷冻库的主要功能是起到保鲜和贮藏的功能,且向上指向收获和加工厂(也就是原料环节),向下指向批发零售行业的,所以最适合建在交通枢纽处,便于货物的快速进出,B正确;相对于交通枢纽,消费市场、原料产地、加工厂附近都不是最优的区位,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冷链是指某些食品原料、经过加工的食品或半成品、特殊的生物制品和药品在经过收购、加工、灭活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使用过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温环境下,减少损耗,防止污染和变质,以保证产品食品安全、生物安全、药品安全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双城经济圈”是指某区域由两个中心城市构成核心,通过“双核引领,区域联动”的方式促进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流域上游,是我国西南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域之一。下图示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成渝经济圈出现两个核心城市的原因是两城市( )
A. 经济发展互补B. 相互竞争激烈C. 地域文化迥异D. 产业结构趋同
31. 下列城市中受成都辐射强度最大的是( )
A. 眉山B. 雅安C. 内江D. 绵阳
3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有利于( )
①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自成一体②促进经济圈内城市协同发展
③增强成都和重庆的辐射功能④促进工业进一步向成都和重庆集聚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30. A 31. D 32. C
【解析】
【30题详解】
成都、重庆成为该经济圈的核心,主要是因为二者在经济和产业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A项正确,D项错误。两城市相互竞争激烈不是成渝经济圈出现两个核心城市的原因,B项错误。成都、重庆都位于蜀文化圈,地域文化相似,C项错误。故选A。
【31题详解】
影响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其次是交通、城市的等级、经济发展水平等。从距离、城市等级和交通条件看,绵阳城市等级高、距离成都近、位于铁路线上,受成都的辐射强度最大。故选D项。
【32题详解】
城市圈的发展离不开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自成一体”不符合其发展的需求,①错误;城市圈内不同等级的城市协调发展,共同提升,而不是促进工业进一步向成渝集聚,②正确,④错误;通过城市圈的建设,可以提高成都和重庆作为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③正确。故选C项。
【点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中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船型屋是我国某地区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3. 该民居最可能分布在( )
A. 琼B. 贵C. 赣D. 黑
34. 下列因素与船型屋的建筑形式形成无关的是( )
A. 有利于抵御台风的侵袭B. 为了纪念渡海而来的祖先
C. 有利于防潮、隔热D. 有利于就地取材,便于排除积雪
35. 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留存文化遗迹,加快工业化进程B. 利用特色,发展旅游业
C. 加速推广建造,扩大民居规模D. 拆迁合并,集中发展
【答案】33. A 34. D 35. B
【解析】
【分析】
【3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民居为船型屋,说明附近有水域;且所用材料“芭草或葵叶”属于热带植物,选项中符合的是海南,因此排除BCD,选A。
【34题详解】
船型屋的建筑形式“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可以有利于抵御台风的侵袭,有利于防潮、隔热,AC不符合题意;为了纪念渡海而来的祖先因此形状犹如一艘倒扣的船,B不符合题意;由上题已分析出为海南地区,因此不会出现积雪,D符合题意,选D。
【35题详解】
对于传统民居,我们应采取保护性的开发措施,即开展特色旅游,B正确。加快工业化进程、扩大民居规模、拆迁合并不符合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排除ACD,选B。
【点睛】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例如我国南方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民居多表现为屋顶坡度大、墙体较薄。
二、综合题(共2题,共30分)
3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斯里兰卡是南亚岛国,国土面积约65610km²,人口约2215.6万。农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依托小流域(平均面积20km²)建设的梯级蓄水池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业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基础薄弱。
材料二图左为梯级蓄水池系统模式及分布示意图,图右为斯里兰卡等高线地形图。
(1)描述斯里兰卡的地形特征。用曲线绘出虚线框内岛屿东西两侧河流水系的分水岭。
(2)从气候、地形角度简析斯里兰卡在东北部修建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的原因。
(3)分析高度依赖旅游业可能对斯里兰卡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答案】(1)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中南部为高原,北部和沿海为平原;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斯里兰卡为热带季风季候,旱、雨季分明,水量分配不均;流域面积小,地形崎岖,河流短小,调蓄能力有限;东北部为平原面积广阔,农业用水量大;东北部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3)有利:资源消耗少,排污少,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民收入。
不利:过度依赖旅游业,会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风险。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斯里兰卡地形图、蓄水池系统模式图及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地形特征的描述、等高线的判断、修建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的原因、高度依赖旅游业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和河流流向可看出,该地中南部等高线中部稀疏且海拔较高、边缘较密为高原,北部和沿海地区海拔200米以下,且等高线稀疏,为平原。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河流自中部向四周流,可判断出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山脊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如图所示: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的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和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季,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从图中看,东北部地区河流短小,流域面积小,等高线密集,水流速度快,河流调蓄功能差;东北部地区大部分海拔200米以下,且等高线稀疏,平原面积较大,农业用水量大;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看出,东北部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灌溉用水量大。
【小问3详解】
分析影响类试题应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来回答;旅游业被称为无烟产业,发展旅游业资源消耗少,排污少,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业的发展,可带动交通、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有利于提高国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但如果过度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单一,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的风险。
3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与东盟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紧密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粤港澳原配件-北部湾制造-东盟组装出口”电子信息产业链,逐步成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新高地。
材料二:2021年6月1日,广东省印发《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加速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开发,为我国探索出海域资源集约生态化开发的新模式,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图1为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图2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开发模式图。
(1)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担电子信息产业链中制造环节的优势条件。
(2)阐述广东大力推动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的意义。
(3)列举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发展的主要措施。
【答案】(1)临近粵港澳大湾区,面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土地面积广阔,地租较低;劳动力数量多且价格较低;重点战略的实施地,政策支持;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基础好(产业协作条件好)。
(2)经济: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同时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生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社会: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3)推进区域内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互通;发挥比较优势,寻找最优区位,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打破湾区城市间的行政壁垒,加强统一规划与管理;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全产业链协作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充分发挥粤港澳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做强区域核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
【解析】
【分析】本题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的发展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工业区位因素、海洋生态环境、我国能源安全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近奥港澳大湾区,紧靠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广西北部湾人口相对较少,可利用土地面积广阔;相对粤港澳地区,经济欠发达,地租较低,经济欠发达,多廉价的劳动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与东盟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因此为重点战略的实施地,由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位于沿海,多优良港口海运条件便利;位于珠江上游,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充足且廉价。
【小问2详解】
广东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可以充分利用我国海洋经济权益,发挥海洋资源优势,集约利用海洋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广东经济水平;该项目可以优化广东等沿海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改善大气质量;该项目可以提高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碳排放,进而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该项目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小问3详解】
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各自区位优势不同,北部湾有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且生态环境较好,可以利用其优势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利用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参与产业分工协作;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北部湾经济区距离奥港澳大湾区较近,应发挥粤港澳辑射带动作用;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焦文落后,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拍摄时楼群位于小明的, 图中A处坡面径流方向是, 图示季节, ⑤气候类型是, 下列气候类型成因和②相似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