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区县联考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区县联考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区县联考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区县联考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区县联考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区县联考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学校最有可能位于, 推测图示区域的地壳经历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我国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利用“立竿测影”的方法(下图)测算当地经纬度。在9月21日11:44测得竿影为一天中最短时,影长(s)与竿长(h)相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小组在测量中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当天太阳直射点纬度与竿长已知)是( )
    A. 白昼长度、太阳高度B. 竿影长度、竿影方位
    C. 竿影方位、北京时间D. 北京时间、竿影长度
    2. 该学校最有可能位于( )
    A. 吉林B. 新疆C. 广西D. 云南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兴趣小组必须要记录最短的竿影长度,根据竹竿和竿影的长度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进而计算出当地的纬度;还要记录最短的竿影出现的北京时间,根据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差值,计算出该地的经度,D正确。 根据竿影方位、白昼长短不能计算出当地的经纬度,ABC错误。故本题选D。
    【2题详解】
    北京时间11: 44时,该地影长为一天中最短,即当地为正午12时,经计算可知该地的经度应为124°E。根据3月21日该地正午竿长与影长相等可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该学校位于我国,故该地的纬度为45'N,由经纬度定位可知该地最可能位于吉林,新疆、广西、云南与题意不符,故选A。
    【点睛】地方时12时,即正午时,物体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为H=90°-纬度差,纬度差为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的纬度差。
    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太行山南段,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下图示意王莽岭园区地貌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三类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 石灰岩、石英砂岩、泥质灰岩B. 石灰岩、泥质灰岩、石英砂岩
    C. 石英砂岩、石灰岩、泥质灰岩D. 石英砂岩、泥质灰岩、石灰岩
    4. 与古宽谷形成时相比,大峡谷形成时的河流流速与作用类型为( )
    A. 流速快,下蚀为主B. 流速慢,下蚀为主C. 流速快,侧蚀为主D. 流速慢,侧蚀为主
    5. 推测图示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 间歇性下降B. 间歇性抬升C. 持续抬升D. 持续下降
    【答案】3. D 4. A 5. B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沉积岩先沉积的较老,后沉积的较新,根据王莽岭园区地貌剖面可知,三类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是石英砂岩、泥质灰岩、石灰岩,D对。故选D。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大峡谷成“V”字形,主要是太行山地形崎岖,水流速度快,流水下蚀强,侧蚀弱,A对,B、C、D错。故选A。
    【5题详解】
    通过地壳上升运动,会使得河流上下游之间的落差增大,从而增加河流的流速,从而让河流由侧蚀作用为主,转变为以下蚀作用为主。在这一时期,河流下蚀作用侵蚀出了一个“V”型大峡谷。在地壳第一次抬升后,需要进入一个稳定期,此时河流落差较小,流水又以侧蚀为主,侵蚀两侧的阶地,拓宽河谷宽度,形成古宽谷。而到了下一次地壳上升时期,河流又以下蚀作用为主,从而塑造出第二级河流阶地。因此,图示地貌是因地壳间歇性地抬升形成,B对。故选B。
    【点睛】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由于地形较为崎岖,河流落差大,通常河流流速较快,流水作用多表现为侵蚀性。此时河流的水流对河床的底部作用力较大,其侵蚀作用多表现为向下侵蚀,我们也称为“下蚀作用”,从而使得河床深度不断加深,从而形成“V”型河谷。而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较为平坦,河流落差小,河流流速较慢,流水作用多表现为沉积性,从而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等地形。
    气候差异是地球表面地理差异的基本因素,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6. 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分别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7. 图中甲气候类型中夏季风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C. 东北风越过赤道偏转D. 行星风带的稳定控制
    8. 图中乙和丁两种气候类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纬度差异B. 陆地地形C. 大气环流D. 人类活动
    【答案】6. A 7. B 8. C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甲位于南亚和东南亚,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乙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丙位于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丁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7题详解】
    图中甲位于南亚和东南亚,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B正确,AC错误;该地区的行星风带为东北信风,D错误。故答案选B。
    【8题详解】
    图中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形成的,丁为地中海式气候,是风带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乙丁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大气环流,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造成的。
    顿河是俄罗斯第三长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5%-80%,该流域南部地区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区。1949年以来,顿河流域先后建成了伏尔加一顿河运河、齐姆良斯克水利枢纽和众多水库。下图示意顿河流域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顿河上游春季径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春季降水量大B. 春季气温高C. 冬季积雪量大D. 春季用水少
    10. 与俄罗斯其他地区相比,顿河流域南部发展粮食生产主要优势条件是( )
    A. 土壤较肥沃B. 水源较充足C. 地形较平坦D. 热量较丰富
    11. 顿河流域开发对亚速海的影响是( )
    A. 海水盐度降低B. 海域面积缩小C. 渔业资源减少D. 通航能力减弱
    【答案】9. C 10. D 11. C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顿河上游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补给河流。这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降水多,春季用水量较大,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
    【10题详解】
    俄罗斯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热量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与俄罗斯其他地区相比,顿河流域南部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是纬度较低,热量较丰富。土壤、水源和地形方面优势不是很明显。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所以选D。
    【11题详解】
    顿河流域的开发对亚速海通航能力以及海域面积的影响相对较小;随着流域的开发,流域内工农业以及生活用水量增大,导致入海径流量减少,亚速海盐度升高,同时也降低了海中生物生产力以及渔获量。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
    【点睛】顿河上游,春季水位最高,秋冬季水位最低。河流主要补给是积雪融水补给,大部分径流产生在春季,占年径流量的65%~80%。顿河流域的气候特点是冬天并不严寒,夏季也不炎热。1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5℃左右,7月份的平均气温在25℃左右。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00毫米。
    绿肥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优质有机肥,具有养分全面、肥效长的特点。把绿肥植物体就地翻压能够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绿肥种植还能够提供饲料、改善生态环境、抑制杂草生长。近年来,“绿肥+马家柚+羊”生态模式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悄然兴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江西省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及其肥力特点是( )
    A. 黑土,肥沃B. 水稻土,肥沃C. 红壤,贫瘠D. 黄土,贫瘠
    13. “绿肥+马家柚+羊”模式中种植绿肥作物对土壤的主要作用是( )
    A. 提供养羊饲料,提高羊肉品质B. 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
    C. 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肥力D. 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14. 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采用“绿肥+”模式能减轻土地盐碱化,主要原因是( )
    A. 降低土壤温度B. 增加降水量C. 增加土壤有机质D. 减少蒸发量
    【答案】12. C 13. C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江西省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形成较为贫瘠的红壤和黄壤,C正确;黑土主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A错误;水稻土是南方地区经人工培育熟化的土壤,不属于自然形成的地带性土壤,B错误;黄土主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提高羊肉品质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不属于对土壤的主要作用,AB错误;绿肥作物可以抑制杂草生长,绿肥植物体就地翻压腐烂后可以增加土壤肥力,C正确;绿肥作物可减轻水土流失,可增加水分下渗,但江西省上饶市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故绿肥作物对增加土壤水分作用不大,且由材料可知,绿肥作物主要用于增加土壤肥力,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土壤温度降低后蒸发减弱,可以减轻土壤盐碱化,但土壤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绿肥作物普遍高度较低,“绿肥+”模式对降低土壤温度作用不大,A错误;降水量增加可以加强淋盐作用,有利于减轻土壤盐碱化,但华北平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绿肥+”对增加降水量作用很小,B错误;增加土壤有机质对减轻土壤盐碱化作用不大,C错误;绿肥作物覆盖地表,使地表接受太阳光照较少,蒸发减弱,可以减轻土壤盐碱化,D正确。故选D。
    【点睛】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容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常见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引淡淋盐,井灌井排,合理灌溉、禁止大水漫灌,农田覆盖(如稻草覆盖、种植绿肥作物等)、减少水分蒸发以及开挖排盐水沟等。
    2012年11月3~4日北京初雪,持续雨雪量达到60年一遇。11月4日凌晨,国家气象局对北京市西北部发布了暴雪红色预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5. 关于北京初雪时的天气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冷锋过境,锋前暖气团湿度较大
    B. 受准静止锋影响,形成持续降水
    C 受气旋下沉气流影响,降水较多
    D. 北京西北部距冷气团源地较近,形成暴雪
    16. 关于北京市发布暴雪红色预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灾害预警评估使用的技术依次是GIS - GPS - RS
    B. 通过灾害预警评估可以准确了解受灾面积和损失程度
    C. 该预警信息促使全市冬季供暖工作提前启动
    D. 该预警信息可能导致交通压力增大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11月份,亚洲高压中心强盛,不是气旋,C错误。高压系统不断的向外送出冷空气,我国在其影响下降温明显,所以北京初雪是冷空气南下,与暖空气交汇,形成冷锋,A正确,B错误。迫使暖空气抬升,冷却凝结形成降雪;降雪的多少取决暖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持续雨雪量达到60年一遇,说明降雪量大,暖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与靠近冷气团源地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灾害预警评估首先用RS了解受灾面积;用GIS评估受灾程度及对灾区的援救措施,不能准确了解受灾面积和损失程度,只能大致了解受灾面积和损失程度,AB错误。灾害预警评估的使用主要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应对措施,不会导致交通压力增大,D错误。预警可以为降温早做准备,促使全市冬季供暖工作提前启动,C正确。故选C。
    【点睛】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冷锋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锋,它可以活动于全国各地。由于冷锋和高空槽的配置,移动快慢等不同,冷锋附近云和降水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别,有的主要出现在锋后;有的则主要出现在锋前。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非洲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某气压带和某风带交替控制。
    材料二:下面左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
    (1)根据材料信息,说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较多的原因。
    (3)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B地相较于A地,年降水量与雨季长短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干湿(旱雨)季分明。
    (2)12月,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偏南(或南移),当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
    (3)年降水量与雨季长短的差异:相较于A地,B地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原因: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的时间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受山地抬升形成降水,因此B地降水较多,雨季较长。
    【解析】
    【分析】本题以马拉维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类型、气候特征、降水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马拉维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料图可知,A地纬度较低,位于热带,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可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因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小问2详解】
    12月,受太阳直射点南移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南移,赤道低气压带也随之南移,A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对流运动旺盛,降水较多。
    【小问3详解】
    从两地地理位置差异的角度分析年降水量的差异和雨季长短的差异。读图可知,雨季时,受赤道低压带控制,B地纬度位置较A地低,距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的时间更长,年降水总量更多,降水时间更长;旱季时,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B地位于马拉维湖西侧,且B地西侧有山地,东南信风经过马拉维湖获得水汽,在B地一侧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条件比A地优越,增加了B地的降水量;所以B地的年降水总量更大,雨季更长。
    【点睛】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纳米布沙漠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附近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它各种残骸,被人们称为“骷髅海岸”。但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却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材料二: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
    (1)说明“骷髅海岸”形成的原因。
    (2)简析该地大量火烈鸟集聚的自然条件。
    (3)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
    【答案】(1)附近大雾弥漫,能见度低,沿岸遍布暗礁(部分地区暗流、湍流明显),风力强,船只容易失事;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极度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食物匮乏,使船员难以获得必须的生活供给;
    (2)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
    (3)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可抵御烈日暴晒;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起到保暖作用(抵御夜晚低温);防止蚊虫叮咬;通过擦红泥可以除去身体上的污物。
    【解析】
    【分析】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影响降水的因素、区域环境问题、生物生存的条件以及地理现象的原因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被人们称为“骷髅海岸”,是因为附近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它各种残骸。失事船只多的原因,主要从大雾、暗礁、大风、水源食物补给、船只数量等方面分析。该海域附近大雾弥漫,能见度低。沿岸遍布暗礁,部分地区暗流、湍流明显。受西风带影响,风力强,船只容易失事。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极度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食物匮乏,使船员难以获得必须的生活供给。该地为在欧洲通往亚洲的航线上,过往船只多。
    (2)鸟类集聚,主要是食物、栖息地。该地的上升流,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
    (3)综合沙漠地区自然环境从抵御烈日暴晒、防止蚊虫叮咬、夜晚保温、除去身上污物等方面回答。据图及材料可知,辛巴族人地处纳米比亚沙漠腹地,当地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可抵御烈日暴晒;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起到保暖作用,可抵御夜晚的低温;用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可防止蚊虫叮咬;通过擦红泥还可以除去身体上的污物。
    【点睛】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都为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丹霞地釔海拔一般不高,大多海拔在300~400m,山块悬崖的相对高度也大多不超过200m。这个高度在一般山地还不会导致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但在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地形特征造就了许多特殊的小环境,产生了小尺度植被分异现象。丹霞地貌的山顶与山下植被分异的重要原因是山顶的干旱性导致山顶产生“干岛效应”,沟谷产生“热岛十湿岛效应”。沟谷中常见树木板状根、茎花现象和绞杀现象,被称为“沟谷雨林”。下列左图示意丹霞地貌沟谷中植被垂直分异模式,右图示意丹霞地貌山顶的植被分异。
    (1)分析图中山顶植被分布差异的成因。
    (2)丹霞地貌沟谷产出“热岛十湿岛效应”,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通过分析“沟谷雨林”植物的特征,说明沟谷雨林板状根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答案】(1)山顶的中心部位较平缓,土层有一定厚度,土壤保水条件相对较好,可生长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边缘部位坡度较陡,土层较薄,土壤含水量少,只能生长硬叶小乔木和灌木。

    (2)丹霞地貌沟谷地区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沟谷产生“热岛效应”;沟谷地区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同时沟谷地区地形封闭,空气流动性差,加上光照较弱,所以蒸发少,水分充足,导致沟谷产生“湿岛效应”。

    (3)沟谷中水分充足,土壤含水量大、空气含量少,板状根可以保证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热带雨林气候湿润、树木高大,板状根可以起到支撑高大植物体的作用。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丹霞地貌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山地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等知识试点,主要考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图示信息,山顶由于地势相对起伏小,土层厚,土壤中的水分条件好,因而高处分布着阔叶林和针叶林;周围分布着硬叶小乔木和灌木,原因是周围坡度较中间坡度大,易产生水土流失,保水保土能力弱,土层薄。
    【小问2详解】
    丹霞地貌沟谷地区,中间低四周高,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沟谷产生“热岛效应”;沟谷地区地势低,水系呈向心状,地表径流汇集,同时沟谷地区地形封闭,不利于空气流通,空气流动性差,加上由于地势较低,光照较弱,所以蒸发少,土壤中水分充足,导致沟谷产生“湿岛效应”。
    【小问3详解】
    由上题可知沟谷有湿岛效应,沟谷中水分充足,土壤含水量大、空气含量少,板状根实质上是一种气根,可以保证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热带雨林气候湿润、树木高大,板状根可以增加树木的稳定性,起到支撑高大植物体的作用。
    20.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答案】(1)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岛国,经济发达
    (2)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3)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4)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观赏火山地貌等景观,利用温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西兰区域图为背景,考查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降水区域差异、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火山旅游活动的内容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详解】(1)题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应从地理位置、交通建设条件以及运输需求等方面分析。据图中经纬度可知,新西兰是位于南太平洋上的岛国,远离大陆,对外联系陆路交通不便,但该国海岸线曲折,良港众多,所以其对外货物运输以海运为主;新西兰经济发达,国际机场数量多,所以其对外客运以航空运输为主。
    (2)分析降水量多少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地形因素等方面进行。从图中可以看出,新西兰南岛受西风带控制,西侧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量少。
    (3)与南岛相比,新西兰北岛经济发展的有利地理条件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交通等方面分析。北岛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图中看,北岛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图中显示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北岛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的成因主要从板块运动方面分析,而火山旅游活动的内容则可以从火山地貌、火山灾害遗址、火山口景观、火山温泉、火山喷发科考、火山区民俗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点睛】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乡镇学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乡镇学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希尔绍夫海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区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区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甲植物和乙动物类型分别是,哈得孙湾海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区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区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学校最有可能位于,推测图示区域的地壳经历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