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检测地理试题(ab卷)含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写在密封线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M地与南京(32°N)正午太阳高度差值(HM-H南京)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甲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
A 0°B. 23°26'NC. 23°26'SD. 18°N
2. 图中Q值为( )
A. 14°B. 18°C. 29°D. 35°
3. M地、南京在甲—乙期间,两地的( )
A. 正午太阳高度均减小B. 昼夜时长差值均增大
C. 日出方位均向东南移D. 正午日影均朝北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M地与南京(32°N)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不变时,两地位于太阳直射点的同一侧;当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变化时,两地在北回归线两侧,所以M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当太阳直射点位于M地以北且向北移动时,HM-H南京减小;当太阳直射点位于M地以北且向南移动时,HM-H南京增大;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HM-H南京最小为3°,表明夏至日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南京更高,所以M地更靠近北回归线。设M地纬度为X,则90°-(23°26'-X)-[90°-(32°-23°26')]=3°,可知X=17°52',M地纬度约为18°N。因为甲日后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开始减小,所以甲日太阳直射M地所在纬度,故甲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18°N。综上所述,D对,排除ABC。故选D。
【2题详解】
当M地与南京(32°N)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不变时,两地同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两地的纬度差,由上题M地纬度为18°N,可知Q值为14°。综上所述,A对,排除BCD。故选A。
【3题详解】
甲—乙期间,太阳直射点由M地所在纬度向北回归线移动,M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大,A错;甲—乙期间,时间越来越接近北半球夏至日,M地、南京昼均变长,夜均变短,两地昼夜时长差值均增大,B对;甲—乙期间,两地日出方位均向东北移动,C错;甲—乙期间,太阳直射点在M地以北、南京以南,所以M地正午日影朝南,南京正午日影朝北,D错。故选B。
【点睛】太阳出没方位:1.从理论上讲,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南北半球均如此(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3.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
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自2022年8月6日跌破12m后,水位持续维持在低水位。2023年3月15日,星子站出现2023年以来最低水位6.7m。下图为该日鄱阳湖某处湖床上出现的“树枝状”水脉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四地海拔最接近6.7m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5. 图中湖床“树枝状”水脉的形成过程是( )
A. 丰水期流水沉积—枯水期流水侵蚀B. 丰水期流水侵蚀—枯水期流水沉积
C. 枯水期流水沉积—丰水期流水侵蚀D. 枯水期流水侵蚀—丰水期流水沉积
6. 2023年3月15日前后,图中湖床“树枝状”水脉中的水体来源最可能是( )
A. 河流水B. 地下水C. 大气水D. 湖泊水
【答案】4. C 5. A 6. B
【解析】
【4题详解】
图中景观是在鄱阳湖水位不断下降过程中形成的,图中阴影区域为鄱阳湖水域,水位接近6.7m,丙处接近鄱阳湖水域,海拔最有可能为6.7m,C正确;甲、乙两地分别位于退水“树枝状”水系的上中游,丁地位于凸向湖泊的湖滩地带,三地海拔均应高于6.7m,排除ABD。故选C。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水,挟带大量泥沙在湖底沉积,形成松散的湖底沉积物。枯水期水位下降,湖床由以泥沙沉积作用为主变为以侵蚀作用为主,流水侵蚀河床形成“树枝状”水脉,A正确,排除BCD。故选A。
【6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图中“树枝状”水脉是在鄱阳湖水位不断下降的过程中形成的,图示湖泊水位低,为枯水期,大气降水少,C错误;甲、乙两地上游处湖水几乎已经排干,也无河流水注入,AD错误;残留水脉中的水最有可能是由地势较高处的湖床地下水补给,B正确。故选B。
【点睛】涨潮时,潮水需要逆推河水,向上爬升,流速较慢,主要以淤积为主。落潮时,潮水回落海面且落差大,流速快,以冲蚀为主,此时潮水在潮滩上冲刷形成了冲沟。日复一日,落潮潮水不断加深沟槽,且同时伴随溯源侵蚀,汇流面积不断增加,在侧蚀和溯源侵蚀共同作用下,潮沟的主干和树枝状分汊逐渐壮大形成“潮汐树”。最后,随着潮滩淤积,潮沟逐渐被稳固陆地包围吞噬,直至淤浅、萎缩,进入消亡期。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②③为不同时期的地层,④为断层,该区域东西两侧的地下水互不连通,形成两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有关图中①②③④形成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晚于②B. ②晚于④C. ③早于②D. ①早于③
8. 形成图示区域东西两侧两个独立地下水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
A. 两侧岩性差异B. 岩层断裂分割C. 岩浆侵入隔断D. 岩层褶皱变形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图中①花岗岩侵入②地层,并挤压了③地层,说明①形成晚于②③,A正确,D错误;④断层穿过了②,②地层在断层线两侧出现位移,说明④形成晚于②,B错误;②③都是沉积岩,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②形成早于③,C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从图中看,花岗岩将图示区域分为东西两部分,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是不透水层,因此导致该区域地下水系统分异为东西两部分的主要原因是岩浆侵入隔断,C正确;两侧有相同岩层,A错误;岩层断裂分割处并不是两个水系的分割处,褶皱变形不会影响岩层的透水性,BD错误。故选C。
【点睛】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有时间顺序,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断层的形成晚于其断裂的岩层。
2022年8月20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过去1个月,35℃以上高温天气覆盖了我国45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下图为2022年8月13日白天全国高温落区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37℃落区形成连续高温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岛效应强B. 副高势力强C. 台风数量少D. 出梅时间早
10. 图中高温落区的分布特征随温度升高逐渐演变为( )
A. 临海濒江B. 集中连片C. 省会周边D. 斑状团块
11. 2022年8月13日白天,图中≥37℃高温落区随时间变化,位置移动趋势是( )
A. 逐渐南移B. 逐渐北移C. 逐渐东移D. 逐渐西移
【答案】9. B 10. D 11. D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37℃的高温落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及附近区域,该地区7、8月因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大,形成伏旱天气,盛行较强的下沉气流,使得该地区晴天多、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形成连续高温的天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图中高温落区随温度升高,由集中连片逐渐演变为斑状团块,D正确,B错误;图中高温落区随温度升高并未明显向条带状转变或聚集到沿海地区,A错误;高温落区的分布位置与省会位置没有关系,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我国东西跨度大,因地球自转运动产生地方时差异,从东向西先后迎来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图中≥37℃高温落区随时间变化,位置移动趋势逐渐西移,C错误,D正确;气温的南北差异主要是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差异导致的,南北方向同一经线上地区达到一天中气温最高值的时间差异不大,故一天内≥37℃高温落区在南北方向上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AB错误。故选D。
【点睛】伏旱,是一种气象灾害,是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旱象。属于夏旱中某一时段的旱情,因这期间正处于伏天,故称“伏旱”。在此期间春播农作物正处在抽穗、扬花、灌浆期,需要大量水分补充、供给。如果没有降雨或降雨稀少,就会发生旱情,将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或绝收和人畜饮水困难。伏旱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同时还影响工矿业用水、生活用水和航运事业;也因干热缺水,引发疾病,危害人、畜健康。
尤卡坦半岛位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气候南北差异大,半岛几乎全部为珊瑚岩和石灰岩构成。下图为尤卡坦半岛位置和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尤卡坦半岛南北的气候差异表现为( )
A. 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B. 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C. 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D. 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13. 尤卡坦半岛北部气候特征的形成,主要受( )
A.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B. 地形地势的影响
C. 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D. 沿岸洋流的影响
14. 尤卡坦半岛多由珊瑚岩和石灰岩构成,导致该半岛( )
A. 降水量增加B. 地表河湖增多C. 土壤肥力降低D. 泥石流多发
【答案】12. B 13. A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该半岛南部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丰富;由地形图可知,该半岛地势南高北低,冬季南部受东北信风影响,从海洋带来大量的水汽,受南部山地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多,因此该半岛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B正确,D错误。该半岛北部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多;冬季东北信风登陆后,半岛北部因地势低平,受地形抬升作用弱,且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较少,因此半岛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A、C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结合图示纬度,尤卡坦半岛北部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少,形成干季;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该地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多,形成湿季,时间较短。因此尤卡坦半岛北部气候特征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A正确,与地形地势、海陆热力差异、沿岸洋流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岩石类型不会影响降水量,A错误。尤卡坦半岛几乎全部由珊瑚岩和石灰岩构成,这类岩石的可溶性强,易受流水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岩石多孔,下渗明显,导致地下暗河和溶洞发育,地表水缺乏,地表河湖较少,B错误。喀斯特地貌发育,表层土壤易被侵蚀,土层浅薄贫瘠,肥力降低;泥石流发生少,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气候的形成因素: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2、海陆位置;3、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大气环流是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着各个地区的气候,同时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4、地形地势;5、洋流。
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退(海冰较常年减少)会导致海峡水流通量增加,北上水流减少;冰进则相反。下图分别示意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总面积季节变化和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5. 当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南美西海岸气候较常年( )
A. 暖湿B. 暖干C. 冷湿D. 冷干
16. 据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总面积季节变化图,可推断( )
A. 9月海水结冰速度最快B. 海水融冰速度总体上比结冰速度快
C. 2月海水融冰速度最慢D. 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快
【答案】15. D 16. B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当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海冰增多,海峡水流通道变窄,在此经过的西风漂流形成的北上水流增多,使秘鲁寒流增强,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随之增强,导致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较常年冷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海冰面积大小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水结冰速度最快应为气温最低的7、8月前后,A错误;2月,南半球为夏季,此时融冰速度快,C错误;9月海冰面积最大,到次年2月海冰面积最小,为融冰期,耗时约5个月,而结冰期为2~9月,时长约7个月,所以海水融冰速度总体上比结冰速度快,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南端与南设得兰群岛之间,长300公里,宽900-950公里,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4750米。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其宽度竟达970公里,最窄处也有890公里。同时,德雷克海峡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其最大深度为5248米。这里是世界上已知的营养盐丰富,有利于生物生长的海区之一。
赛里木湖和艾比湖是新疆西北部两个较大的内陆湖泊。赛里木湖是一个风光秀美的高山湖泊,被誉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艾比湖湖面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曾达1200km2,如今萎缩至500km2左右。下图示意赛里木湖和艾比湖流域。完成下面小题。
17. 与艾比湖相比,赛里木湖( )
A. 盐度小B. 流域面积大C. 地势低D. 降水较少
18. 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与此称誉无关的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B. 大气环流C. 地形D. 纬度位置
19. 艾比湖湖面面积较20世纪50年代变小,艾比湖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 )
A. 接近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B. 接近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C. 小于湖面多年平均蒸发量D. 大于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赛里木湖位于多条大河的河源地带,而艾比湖处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带,赛里木湖地势比艾比湖高,C错;赛里木湖较艾比湖海拔高,且河流汇入少,流域面积较艾比湖小,B错;赛里木湖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地形雨较多,而艾比湖地处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D错;赛里木湖降水多,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少,河流注入较少,周边汇入的可溶性盐类物质少,其盐度较艾比湖小,A对。故选A。
【18题详解】
“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说明距大西洋远,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眼泪”的水汽来源是大西洋,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最后一滴”说明受地形阻挡,大西洋的水汽不能再向东输送,影响因素是地形;纬度位置对其没有影响。综上所述,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与此称誉无关的因素是纬度位置,D对,排除ABC。故选D。
【19题详解】
注意题干的关键词,“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蒸发量。艾比湖流域属于内流区域,内流区水量平衡仅与流域内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多年平均蒸发量应是相等的,B对,排除ACD。故选B。
【点睛】赛里木湖位于帕米尔高原的西部地带,西风在该区域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一定量的降水,因此赛里木湖区域地形雨较多。水平衡原理: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定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就整个陆地而言,水量收入为降水量(P),支出为蒸发量(E)和入海径流量(R),由于多年平均蓄水变化量趋近于0,所以水平衡方程可以写为:P=E+R(P、E、R均为多年平均值)
下图为祁连山中段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山地荒漠草原带的形成,体现了( )
A. 纬度地带性分异B. 经度地带性分异
C. 垂直地域分异D. 地方性分异
21. 祁连山中段山地北坡自然带谱较南坡丰富,主要原因是北坡( )
①纬度更高②山麓海拔低③相对高度更大④人类活动较少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22. 图中北坡山地森林带的植被类型及其形成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 针叶林、水分B. 落叶阔叶林、水分
C. 落叶阔叶林、热量D. 针叶林、热量
【答案】20. B 21. C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图中山地荒漠草原带分布在山麓地带,这种自然带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半干旱的内陆地区,是由于气候干旱、水分减少形成的,它的形成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即经度地带性分异。故选B。
【21题详解】
祁连山中段山地南、北坡纬度差异较小,纬度对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数量影响较小,①错误;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数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④错误;北坡山麓海拔比南坡低,且北坡相对高度比南坡大,山地自然环境垂直差异更为显著,发育更多的自然带,②③正确。故选C。
【22题详解】
祁连山中段山地森林带上面是高山草甸带,下面是山地草原带,如果是热量的影响,这里应该分布草甸草原,但此区域出现森林带,C、D错误;祁连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北坡山地森林带所在地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又因地处山地阴坡,气温较低,蒸发较南坡弱,大气和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较多,所以北坡山地森林带的植被类型为针叶林,其形成的直接影响因素为水分,A正确,B错误。故选A。
【点睛】祁连山位于内陆地区,夏季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祁连山山脉的抬升,降水较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陕北黄土高原上有许多“大脚印天坑”,这些大坑并非天坑,而是黄土落水洞。落水洞上层为垂直裂隙发育的黄土,下层深色岩层为隔水性较好的砂岩。黄土高原西部地区落水洞发育程度和密度均远大于东部地区。下图示意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
(1)指出图中黄土和砂岩形成的外力作用,并说出黄土和砂岩在隔水性和透水性上的差异。
(2)描述落水洞及洞道形成的地质过程。
(3)简析黄土高原西部地区落水洞发育程度高于东部地区的原因。
【答案】23. 外力作用:黄土为风力堆积作用,砂岩为流水堆积作用。差异:黄土透水性好,砂岩隔水性好。
24. 地表水沿黄土中的垂直裂隙下渗,溶蚀、冲蚀将裂隙扩大,并伴随部分崩塌作用,形成黄土落水洞;流水下渗过程中遇到隔水性较好的砂岩层,下渗受阻,转向沿砂岩层倾斜方向水平侵蚀,形成洞道。
25. 黄土高原西部降水时间短,雨季更集中,降水对黄土的侵蚀作用更强;西部的黄土颗粒较粗,透水性更强;西部黄土层厚,垂直高差大,更容易形成落水洞。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落水洞形成等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外力作用、落水洞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的形成受风力堆积作用形成,风力搬运细颗粒黄土堆积;砂岩主要受流水搬运堆积,经过压实固结成岩,形成砂岩。黄土直立性强,透水性好;砂岩较为紧实,透水性差,隔水性好。
【小问2详解】
结合黄土与砂岩的隔水性与透水性可知,黄土透水性好,地表水沿黄土中的垂直裂隙下渗,溶蚀、冲蚀将裂隙扩大,并伴随部分崩塌作用,形成黄土落水洞;砂岩隔水性好,流水下渗过程中遇到隔水性较好的砂岩层,下渗受阻,转向沿砂岩层倾斜方向流动,对黄土层进行水平侵蚀,形成洞道。
小问3详解】
落水洞发育程度主要从降水、黄土厚度角度分析。受地形等因素影响,黄土高原西部降水时间短,雨季更集中,降水对黄土的侵蚀作用更强,落水洞发育较好;受风力搬运影响,西部的黄土颗粒较粗,透水性更强,西部黄土层厚,垂直高差大,更容易形成较高规模的落水洞。
24. 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绘制此时刻甲地气流运动示意图。简述图示季节甲地气温极低的原因。
(2)分析图中乙地气压中心形成过程。
(3)说出此时刻日本北部可能出现的天气特征,并简析此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答案】(1)原因:该季节为冬季,甲地纬度高,白昼短,太阳高度小;深居内陆,冬季降温快;地面有大量积雪,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2)温暖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锋面,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冬季,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气温低,形成冷高压;南移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在太平洋上保留形成(阿留申)低压中心。
(3)天气特征:阴天、雨雪、大风、降温。有利影响:低温,减少病虫害;雨雪天气,增加土壤墒情;积雪覆盖农作物,可抗寒保温。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压线的判读方法,反气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向四周辐散,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呈现顺时针旋转,绘图如下: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此时陆地形成高压中心,此时亚洲为冬季,甲地所处纬度较高,昼短夜长,接受太阳光照时间较短且太阳高度角较小,接受太阳辐射较少;甲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冬季降温较快;冬季时,该地区拥有大量积雪,反射太阳辐射较多,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减少,因此气温较低。
【小问2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乙地为低压中心(阿留申低压)。结合所学知识,温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北纬60度附近相遇,形成锋面,近地面暖空气被迫抬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时,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气温下降较快,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形成冷高压;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的冷高压切断,残留在海洋上的低气压带形成低压中心。
【小问3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日本北部位于低压槽附近,结合图中信息,该地区形成冷锋系统,冷锋控制影响下该地区出现阴天,雨雪,大风,降温等天气。冷锋控制影响下该地区出现明显降温天气,低温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雨雪天气的发生可以增加该地区水量,从而增加土壤墒情;积雪覆盖于地表可以抗寒保温。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岗山(武夷山主峰)海拔2158m,是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该山海拔1600~1800m左右,有山地矮曲林分布,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海拔1900m以上,为山地草甸带,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表现为暖湿化),近二十年来,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为黄岗山位置、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据图推测M植被类型,并说明其垂直空间范围最大原因。
(2)简析黄岗山海拔1600~1800m处的山地矮曲林的形成原因。
(3)分析近年来山地草甸带地区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答案】(1)M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黄岗山地处亚热带地区南缘,热量条件好;山麓地带附近山地坡度较小,山体面积较大,生长条件好;山麓地带海拔较低,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植被类型少;人类活动影响小。
(2)海拔较高,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树木植株生长缓慢;土层浅薄,土壤贫瘠;风力较强劲,在风力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
(3)温度升高导致生长环境改变,草甸群落生产力下降,有机质来源减少;草甸破坏导致地表保护作用降低,加之该区域降水多,地表侵蚀加剧;土壤地温升高导致微生物活动增强,有机质分解加快;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草甸向森林演变,有机质吸收增加。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黄岗山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垂直自然带、土壤、生物特征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区,所在地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M为山麓基带,故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垂直空间范围大,说明山麓海拔拔较低,垂直方向上相对高度小,水热差异变化小;山区人类往往在山麓平坦开阔的低地活动,大量林地因此被砍伐,反之则说明人类活动少;由数学知识可知,山地坡度越小,山体的表面积会更大,且生长条件会更优。
【小问2详解】
植物的生长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材料“海拔1600~1800m左右”“其树木弯曲变形”可知,此处海拔高,风力较强劲,在强风的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可知,海拔较高,潮湿多雾,日照少,降水较少,植物生长缓慢;由图文可知,该处坡度较陡,侵蚀作用强,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小问3详解】
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的变化,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由材料可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表现为暖湿化,植物生长的条件变优,黄岗山的植被群落进行演替,木本植物增多,从土壤中吸收有机质增多,土壤保留的有机质含量减少;与木本植物相比,草木植物的竞争能力更差,植被凋落物减少,草甸的生产力下降,有机质的来源减少;温度升高,导致土壤温度升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增强,有机质分解加快;降水增多 ,同时因草甸植被减少,径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加强,有机质流失加剧。
2023-2024学年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卷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卷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与湖泊南侧相比,此时北侧, 旋塘水位基本不变主要是由于, 与盲谷地貌成因相似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