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共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
位于天山西部的新疆果子沟有“伊犁第一景”之称。2022年6月22日一辆旅游大巴行驶至G312公路甲路段时,车内右排(车行方向为前方)游客感觉阳光刺眼。下图为果子沟附近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区域中G312公路迂回曲折,主要目的在于( )
A 提高通行速度B. 降低坡度C. 降低成本D. 减少植被破坏
2. 旅游大巴行驶至乙地时游客发现公路两侧植被( )
A. 南疏北密B. 南密北疏C. 南北皆密D. 南北皆疏
3. 大巴行驶至甲路段时,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
A. 1:40B. 14:00C. 15:20D. 21:00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G312公路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道路曲折迂回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坡度,降低修建难度,B正确;道路迂回曲折,行车速度会变慢,排除A;道路曲折迂回会增加道路线长度,可能会增加成本,且对沿线的植被破坏较多,排除CD。故选B。
【2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乙处位于谷地中,南侧为阴坡,光照弱,气温低,水分蒸发少,土壤含水量较高,植被茂密;北侧为阳坡,光照较强,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土壤含水量较低,植被稀疏,故旅游大巴行驶至乙地时游客发现公路两侧植被南密北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2022年6月22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由“大巴行驶至G312公路甲路段时,车内右排(车行方向为前方)游客感觉阳光刺眼”可知,若大巴朝东行,车内右排游客觉得阳光刺眼,说明太阳在东南方向,时间应为上午,选项时间均为下午,说明车辆不是向东行的。若大巴朝西行,车内右排游客觉得阳光刺眼,说明太阳约位于西北方向,此时甲路段地方时约为18时后,根据图中经度可知,北京时间比当地时间快约两个半小时,故大巴行驶至甲路段时,北京时间最可能是21: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北极圈内:正北升,正北落;太阳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南极圈内:正南升,正南落;太阳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都在正南方天空;南回归线以南,全年正午太阳都在正北方天空。
2022年5月10日1:56,被喻为“太空快递”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同日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为今年6月初在酒泉发射的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半年提前运送了相关物资。下图为文昌发射场和酒泉发射场的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在轨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
A. 逐渐变慢B. 逐渐变快C. 先变慢,后变快D. 先变快,后变慢
5. 从天舟四号到神舟十四号发射期间,文昌与酒泉( )
A. 日出时间差值不断减小B. 昼长差值不断增加
C. 正午太阳高度角差值恒定D. 日落方位均不断南移
【答案】4. C 5. B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6月初神舟十四号发射,在轨驻留半年,期间是6月初至12月初,地球运动轨道经过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故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天舟四号到神舟十四号发射期间,即从5月10日至6月初,太阳直射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所以文昌与酒泉日出时间差值不断增大,A错误;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所以文昌与酒泉日出、日落时间差值不断增大,则昼长差值不断增加,B正确;文昌不在温带,且有直射现象,按其纬度20°计算,其直射时间约为6月8日和7月7日,所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差值不恒定,C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日落方位均不断北移,D错误。故选B。
【点睛】卫星发射基地建设的条件:纬度条件: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气候条件:气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气,空气能见度高。地形条件:开阔平坦,相对周围地区地势较高。交通条件:交通便利,便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安全条件:人口稀少,以保证安全。
“登高观日出”,面对悬崖,看着太阳从正前方地平线上升起,让游客心旷神怡,这是很多山地景区所拥有的游览项目。某重庆游客于2022年5月1日登临图中的甲地,观赏到了壮观的日出景象。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6. 图中丙地和丁地之间的最大高差约为( )
A. 299米B. 399米C. 499米D. 599米
7. 若该游客希望在乙地也欣赏到与甲地类似的日出景象,下列时间最合适的是( )
A. 2月9日B. 4月1日C. 8月13日D. 6月10日
【答案】6. D 7. A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已有等高线数值可以推算出等高距为200米。图中显示,丙地外围等高线以外海拔低于500米,因此丙海拔高于500米,海拔为500~700米之间,丁地外围等高线以外海拔高于1100米,因此丁海拔低于1100米,海拔为900~1100米之间,由推算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00~600米,两地之间最大高差应接近但不超过600米,因此选项D正确,ABC错误。应选D。
【7题详解】
题中信息表明,2022年5月1日,某重庆游客在甲地面对悬崖的正前方观赏到了壮观的日出景象,旅客在乙地面对悬崖的正前方是东南方向,如果在正前方欣赏日出,表示当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而4月1日、8月13日和6月10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BCD错误;图中显示,面对悬崖,甲地正前方的东北方向与乙地正前方的东南方向,关于正东方基本对称,说明两天太阳直射点位置纬度相同、半球相反。5月1日直射点纬度大约在10°N,而2月9日的直射点纬度大约是10°S,可在乙地欣赏到与甲地类似的日出景象,因此A正确。应选A。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判读:(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非洲西北部加那利群岛上有一处人工引水形成的“钙华梯田”——通过开挖引水渠,将地下水导入坡面,沿坡流动的过程中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沉淀,形成如梯田般的钙华堆积地貌。在“钙华梯田”的下方开凿蓄水池,利用“钙华梯田”硬度较低的来水灌溉。左图示意该人工“钙华梯田”所在山体剖面,右图为“钙华梯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岩浆活动为钙华地貌的形成提供了( )
①裂隙 ②火山灰 ③岩浆 ④可溶性盐类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9. 根据地理位置推测,该地“钙华梯田”来水灌溉主要发生在( )
A. 1~2月B. 4~5月C. 7~8月D. 11~12月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在“钙华梯田”的形成过程中,岩浆活动导致地下水上涌,岩浆并没有沿着地下引水渠流出或喷涌出地表形成火山灰,因此无法提供②③;在岩浆活动的过程中导致地下岩层出现裂隙,同时岩浆中包含大量可溶性盐类,溶于地下水后随地下水上涌,因此岩浆活动提供①④。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选项,本题选B。
【9题详解】
非洲西北部地处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区域,形成地中海气候类型,因此加那利群岛上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但是其地处北半球,农作物主要生长期在夏季,夏季又干燥少雨,所以“钙华梯田”来水灌溉的时间主要发生在7~8月。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选项,本题选C。
【点睛】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燥少雨、冬季温和多雨,而农作物主要生长期在夏季,因此该区域需要修建水利工程以引水灌溉,灌溉用水的来源包括冬季的大气降水、地下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等。
索马里香蕉味道极佳,入口如香草奶油,号称“世界最甜香蕉”,主要分布在索马里半岛南部。下图示意索马里半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A、B、C三地气候特征相对应的是( )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①D. ②④①
11. 下列地点与当地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 A地:大气环流B. B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C地:洋流D. C地:人类活动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②符合;B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④符合;C地冬季东北信风风向与海岸平行,缺乏抬升难致雨,夏季索马里寒流降温减湿,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①符合。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地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势较高,气温较低,A错误;B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B错误;C地夏季有索马里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形成非地带性的热带沙漠气候,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索马里半岛的气候比较特殊,非地带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地带性的热带草原气候都有分布,而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没有太明确的划分标准,那么这时不同资料对于过渡地带的划分标准就不同了。加上此地冬季吹东北信风,一部分东北信风来自海洋带来水汽使得此地的沙漠气候大陆性减弱,导致对于此地气候的划分更加难以抉择。但一般而言都认为索马里半岛大部分平原地区,属于非地带性的热带沙漠气候,高原地区属于地带性的热带草原气候。
图甲为某地区简图,图中a、b、c线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d线为等高线,甲处箭头表示近地面风向,图乙为图中湖泊入湖径流量与出湖径流量月份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
A. aB. 甲地即将迎来降水
C. 乙地由于雨影效应,年降水较少
D. 该河流冬季结冰期长
13. 有关图甲中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B. 8月开始水位迅速下降
C. 冬半年水位低于夏半年
D. 10月累计蓄洪量最大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abc等压线和风向可以该地L应该为低压槽部,气压数值应该是a>b>c,A错误;L为低压槽部,位于低压中心的左侧,形成冷锋,据甲风向左偏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甲地位于冷锋锋后,已经经历降水,B错误;该地位于南半球,7月份即冬季,入湖径流量大,应该是冬季多雨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气温温和,没有结冰期,D错误。河流位于山谷,乙左侧等高线向东南凸出,应该是山脊,乙地位于山脊的东北侧,地中海气候区冬季盛行西风,乙地是背风坡,所以降水少,C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只要正确理解湖泊与河流的相互补给关系及湖泊水位的变化规律即可解题。该湖泊的水有进有出可知该湖为外流湖,属于淡水湖,A错误;10月河流流入和流出相等,11月流出大于流入,10月之后湖泊水位开始下降,B错误;该地位于南半球,5-9月流入大于流出、11月-3月流入小于流出,说明湖泊水位夏半年低于冬半年,C错误;4、10月河流流入和流出相等,5-9月流入大于流出,10月累积蓄洪量最大,D正确。因此ABC错误,D正确。
【点睛】该湖4月流入量与流出量相当,5月到9月,流出量小于流入量,说明湖泊水位上升,10月河流流入和流出相等,最高水位出现在10月份。
三峡水库蓄水后,洪水削减使得各站的流量频率分段特性增强。下图示意三峡蓄水前后下游干流三座水文站流量频率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长江干流上三座水文站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是( )
A. 甲—乙—丙B. 甲—丙—乙C. 乙—甲—丙D. 乙—丙—甲
15. 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河床总体下切,主要表现在( )
A. 特枯水期B. 枯水期C. 中水期D. 洪水期
16. 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干流可能出现( )
A. 江心滩扩大B. 河道淤积加重C. 风沙加剧D. 输沙量增加
【答案】14. C 15. B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自上游到下游,由于汇水面积在扩大,径流量总体上在增长,结合图中横轴上径流量的大小可知,这三座水文站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是乙—甲—丙。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库下游枯水期径流量明显增加,因而枯水期的侵蚀能力明显增强,且枯水期含沙量低,流水侵蚀能力强。故B正确;由图可知,修建水库后,特枯水期、中水期、 洪水期径流量不同程度的都减小,故ACD错误。故答案选B。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三峡水库蓄水后,发生洪水的概率降低,江心滩被淹没的概率降低,江心滩植被发育,江心滩地貌更加稳定,逐渐扩大。故A正确;水库修建后,下游含沙量减小,河道泥沙减小,B错误;修建水库与下游的风沙关系不大,C错误;水库修建后,输沙量减小,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水库的作用:1、防洪。上游筑坝拦水可以调节水流量,降低洪水对中下游的影响。2、用水。解决地方用水,合理分配水利资源。3、航运。大坝蓄水后,使上游河道变宽变深,改善上游航运条件,减少了季节对航运的影响。4、供电。水力发电是可持续发展的清吉能源,减少燃油,燃煤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5、灌溉。如都江堰担负着四川盆地农田的灌溉、成都市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
呼伦湖(如图)流域上游的阿尔山是亚洲最大的火山群,玄武岩地下水成为呼伦湖重要的补给水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玄武岩地下水成为呼伦湖重要的补给水源,其必备条件有( )
①玄武岩多气孔②玄武岩埋藏浅③断裂带发育④向斜构造发育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8. 推测由玄武岩地下水形成的流入呼伦湖的支流( )
A. 水温较低B. 含沙量大C. 汛期较长D. 终年不冻
【答案】17. A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武岩多气孔,孔隙中的储水量大,①正确;玄武岩中的地下水可以通过断裂带向上运移,因此需要有连接玄武岩和地表的断裂带,与埋藏深度关系不大,②错误,③正确;玄武岩为岩浆岩,为火山喷发形成,向斜构造形成于沉积岩中,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应选A。
【18题详解】
地下水埋藏于地下,受外界气温影响较小,且该流域是亚洲最大的火山群,使地下水可能受到地热的影响而终年不冻,其水温不会太低,A错误,D正确;该流域河湖较多,水分较为充足,植被主要以草原为主,水土流失程度较轻,含沙量不大,B错误;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主要在夏季,汛期较短,C错误。应选D。
【点睛】河水一般与地下水是相互补给的。丰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地下水从潜水水位高处向低处渗流。当河水水位高于潜水位时,则河水补给潜水;当河水水低于潜水位时,则潜水补给河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都十分均匀。
二、简答题。(共3小题,共46分)
19. 读非洲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2)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19.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和缓;海岸线较平直或沿海分布狭窄平原。
20. 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甲沿岸有暖流经过;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地处迎风坡);且海拨比乙地低。(或乙地沿岸有寒流经过;为离岸风;且海拨比甲地高。)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非洲局部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形特征、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南回归线以南区域等高线稀疏,且主要数值为1000左右,故其地形以高原为主,整体地势起伏和缓;沿海地区海岸线较为平直,同时沿海地区有狭窄的平原分布。
【小问2详解】
气温降水的差异要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来分析。甲比乙海拔更低,甲位于低纬度大陆东岸,此处有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乙位于低纬度大陆西岸,此处有寒流(本格拉寒流)流经;虽几乎在同纬度,甲地海拔低,气温更高;且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故甲地气温高于乙地。同时该纬度受东南信风带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甲地地处迎风坡,乙地为离岸风,加之洋流作用影响。故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发源于东非高原,其径流量主要来自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其中青尼罗河汛期径流量占尼罗河总径流量的68%。下图为尼罗河流域图。
(1)由图判断①河与②湖之间的补给关系,并说明理由。
(2)从降水角度,分析青尼罗河流域夏季径流量丰富的原因。
(3)与青尼罗河相比,白尼罗河虽然流域面积大、流程长、支流多,但其汛期径流量却仅占尼罗河总径流量的32%,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①河补给②湖理由:由图可知,①河上游流域地处高原地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且上游流域年降水量超过1000mm,河流水量大,因此①河补给②湖。
(2)青尼罗河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控制该地区,降水丰富;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受到高原地形的阻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3)白尼罗河流域分布着大湖泊和大面积的沼泽,对河流径流量起到明显的调节作用,从而使白尼罗河径流量相对较稳定:白尼罗河流程长,途经地区地势平坦,流速慢,沿途地区处于热带,蒸发旺盛,径流量消耗较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尼罗河”为材料设置试题,考查湖泊的补给关系,青尼罗河流域夏季径流量丰富的原因以及白尼罗河汛期径流量小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观察图片,①河整体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上,且上游部分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②湖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上,对比可知,①河年降水量远大于②湖。根据图中山峰所在位置及非洲尼罗河流域地形地势,可知,①河流域地势较高,水流顺势流向②湖。根据降水量和地势的对比,可知,①河与②湖之间的补给关系是①河补给②湖。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青尼罗河主要位于北纬10°附近,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特点呈现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夏半年。夏半年,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青尼罗河流域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形成丰富降水,河流径流量大。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同时北移,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后,对青尼罗河流域产生影响,影响青尼罗河流域的东南信风来自印度洋,带来大量湿热空气,遇到高原山地地形,湿热空气抬升,在青尼罗河流域形成降水,河流流量增大。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白尼罗河流域湖泊数量多且面积大,在白尼罗河下游地区,分布着面积广大的沼泽湿地,在洪水期,湖泊和沼泽蓄积洪水能力强,大大削减了白尼罗河汛期的径流量。根据图中信息,白尼罗河所处纬度比青尼罗河更低,热量更为充足,蒸发旺盛,河流径流量由于蒸发而较少。根据材料“白尼罗河虽然流域面积大、流程长、支流多”,并观察图片,白尼罗河较青尼罗河更为弯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尼罗河流域地形平坦,因此水流速度缓慢,加上流程长,下渗较青尼罗河多。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A、B、C三幅地质构造图。
材料二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当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即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图1示意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图2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
(1)材料一中,A图所示地质构造类型及该处地形的成因是。
(2)根据材料二,从岩石性质、河流水位和流速等角度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
(3)根据材料二,从水位、生物多样性、土壤等角度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的演变。
【答案】(1)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2)巫山(分水岭)以石灰岩为主,抗侵蚀能力较弱,易被流水侵蚀;巫山西侧河流河床(水位)高于东侧;东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更强。
(3)水域面积减少,大部分区域由水生环境演变为陆生环境;水生生物减少(分布范围减小),陆生生物增多(分布范围变大);土壤逐渐形成、增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四川盆地为材料,涉及地质构造、河流袭夺以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图所示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岩层变得破碎,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巫山山脉以石灰岩为主,岩性较松软,抗侵蚀能力较差,山脉隆起受张力影响,山体岩石易破碎被侵蚀;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侧河流为袭夺河,西侧河流为被袭夺河,东河河流的河床低于西侧河流,能够袭夺西侧河流;山脉隆起加大东侧河流落差,溯源侵蚀作用增强,成功袭夺西侧河流。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为陆地形成内流湖泊,后来巫山被切穿,湖水外泄,水生环境逐渐转化成陆生环境,水位下降,气候趋于干燥;水域面积不断减小,水生生物的数量减少,陆生生物的数量增多;适合土壤发育的面积增大,土壤逐渐形成并增厚。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龟背石, 该区域交通干线主要沿, 图示3个阶段依次代表的是, 阶段3时,西天山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江门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