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350358/0-17079159338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350358/0-170791593392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350358/0-17079159339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官牛犋南社,是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并镇侯家营子村的一个自然村,因300年前就有官家以畜力犁田而得名。如今,官牛犋南社创新出一种全部村民、所有土地参与的“土地合作社”经营新模式——“统种共富”。这一新的土地合作方式,把所有的一家一户小块土地再次平整,推倒地界、水渠、畦垄,将土地归于集体经营,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全体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成为合作社成员,土地经营权由基层党组织掌握,土地归于集体经营,而不是民间组织经营或资本运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统种共富”模式产生的影响是( )
A. 减少耕地面积B. 降低生产成本C. 减少种子用量D. 劳动力需求量大
2. “统种共富”利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因为( )
A. 土层增厚B. 劳动力素质提高C. 集体经济实力壮大D. 科技水平提高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统种共富”后,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种植,规模大,机械化耕作,可以降低生产成本,B对;根据材料信息“把所有一家一户小块土地再次平整,推倒地界、水渠、畦垄,将土地归于集体经营”提示,“统种共富”后,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种子用量,AC错;机械化耕作使劳动力需求量变小,D错。故选B。
【2题详解】
“统种共富”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减少,剩余劳动力增多,村集体收入增加,资金充足,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C对;“统种共富”后,使耕地面积增加而非土层增厚、使劳动力需求量变小而非劳动力素质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而非科技水平提高,ABD错;故选C。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野生蓝莓主产区,野生蓝莓资源占我国野生蓝莓产量的90%,占世界产量的30%。完成下面小题。
3. 美国蓝莓能够在我国大、小兴安岭大面积推广,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 平原面积广大,适宜蓝莓大范围种植B. 土壤肥沃,有利于其生长
C. 有大面积的林地资源可以充分利用D. 灌溉水源便利
4. 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发展到自主开发生产蓝莓果酒、果汁饮品、罐头等30多个品种的蓝莓系列产品,此举反映了其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 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B.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
C.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D. 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的转变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大兴安岭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蓝莓主产区,但该地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不大,A不符合题意。大、小兴安岭林区以山地为主,土壤肥力不高,B不符合题意。大、小兴安岭林区为我国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广大,因此当地有大面积的林地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有利于野生蓝莓生产,C符合题意。山区灌溉条件不如平原便利,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题详解】
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发展到自主开发生产以蓝莓果酒、果汁饮品、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五大类、30多个品种的蓝莓系列产品,这反映了大兴安岭林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C符合题意。题意没有反映出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推进农业向规模化和生态化发展、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等是大兴安岭林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排除A、B、D。故选C。
【点睛】大小兴安岭属于山区,主要的自然因素是有大面积的林地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山区,平原面积小,土壤肥力差、灌溉条件差。产品加工业属于工业生产,当地是利用特色农业资源为原料,发展特色加工业。
内蒙古河套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内陆沉积盆地。表层土壤盐分含量较高,地下水砷含量严重超标。研究表明,河套盆地的地下水砷含量与地质构造环境及地下水水动力特征有关。下图为河套平原区域高砷地下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河套地区表层土壤盐分含量最高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6. 河套盆地成为该地区砷含量高风险地区原因( )
A. 地下水汇集区B. 土壤含砷量高C. 引黄灌溉D. 蒸发旺盛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年降水稀少,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表层土壤水分蒸发旺盛,盐分富集,导致表层土壤盐分含量最高,B正确;春季、秋季、冬季蒸发量较小,表层盐分含量较低,ACD错误。所以选B。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套盆地的地下水砷含量与地质构造环境及地下水水动力特征有关。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为盆地地形,地势低洼,地下水汇集,砷含量高,A正确;土壤含砷量、引黄灌溉、蒸发旺盛不是导致当地地下水砷含量高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公顷。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20世纪50年代,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政府将石油、天然气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出口剧增,经济立现繁荣,却也埋下隐患,其他工业遭到削弱。20世纪80年代初期,天然气资源趋向枯竭,荷兰政府不得不面对出口下滑、收入下降、失业人口陡升的困境。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后留下的后遗症,称为“荷兰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城市中可能会出现“荷兰病”的是( )
A. 石家庄B. 桂林C. 拉萨D. 鞍山
8. 这类城市要避免“荷兰病”的出现,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关停资源型企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B. 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内对外联系
C. 合理规划,保护环境,完善基础设施D. 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荷兰病”是指矿产输出的资源型城市,当资源枯竭时,城市发展面临困境。鞍山是依托铁矿发展的城市,铁矿是不可再生资源,可能会出现“荷兰病”,D正确;石家庄是河北的省会,桂林依托旅游,拉萨是西藏的行政中心,也是重要的旅游城市,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在资源丰富的时期,关停资源型产业,会导致大量人口失业,经济发展停滞,在经济技术水平尚低的时期,发展新兴需要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是不可取的措施,A符合题意;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内对外联系,可以减少对资源的依赖,B不符合题意;合理规划,保护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可持续发展,C不符合题意;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应根据实际情况,去探寻低成本的转型道路。
城市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城市腹地广,经济水平高,城市规模大,潜力大的城市辐射功能强。图示意某区域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9. 对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心城市( )
A. 用地面积扩大B. 经济实力增强
C. 交通线路增多D. 人口数量增加
10. 阶段二可能会出现( )
A. 乡镇逐渐消失B. 镇升级为县
C. 县域范围扩大D. 县城并入中心城市
【答案】9. B 10. D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为材料,设置两道题目,涉及城市的辐射功能、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9题详解】
根据材料腹地广、经济水平高、规模大、潜力大的城市辐射功能强,可知,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有:腹地规模、经济水平、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潜力等因素。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和城市的功能有关,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辐射功能越强,对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B正确;用地面积、交通线路和人口数量不是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通过多年经济发展,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城市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与其紧邻的县城可能并入中心城市,D正确;随着中心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带动作用的增强,乡镇会在城市带动作用下发展,不会消失,A错误;镇升级为县首先该镇的面积要足够大,人口要达到一定的数量,经济发展要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人均产值也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其次,必须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并经过一系列的行政审批和程序,中心城市在发展过程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会逐渐向中心城市集聚,镇的人口规模和占地面积不能满足升级为县的条件,B错误;由图可知在阶段二中县受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影响,功能进一步增强,辐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县域范围并未明显扩大,C错误。故选D。
【点睛】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和城市的功能有关,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链主”企业(产业链主导企业的简称)是产业链的“领头雁”。近年来,国有企业持续发挥“链主”作用,带动、帮扶相关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共同成长,持续打造重点领域中的产业同盟军,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式发展优势。江苏某集团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带动徐州1000多家、全球4000多家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形成极具竞争优势的供应链融通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领头雁”企业与“群雁”企业之间的主要联系是( )
A. 空间联系B. 信息联系C. 生产联系D. 技术联系
12. 供应链融通模式的好处主要是( )
A. 共用基础设施,减少浪费B. 加强协作交流,扩大规模
C. 加强相互竞争,提升技术D. 选择最优区位,降低成本
【答案】11. C 12. B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式发展是“链主”企业带动、帮扶相关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说明“领头雁”企业与“群雁”企业之间主要是生产联系,C正确;“领头雁”企业与“群雁”企业之间虽然存在空间联系、信息联系和技术联系,但这些并非主要联系,排除A、B、D。故选C。
【12题详解】
供应链融通模式是“链主”企业与相关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之间的融通联系,是相互协作而非竞争,C错误,B正确;供应链融通模式下,企业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距离,不一定能共用基础设施,排除A;该模式不是跨国公司的布局模式,企业在布局时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一定布局在最优区位,排除D。故选B。
【点睛】主导产业是指那些在某个时期内具有较高发展速度、对一个经济体的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它们的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总增长率;二是它们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高于平均水平。
“十四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依托黄金水道,深入推进发展长江经济带。图为“长江经济带位置和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与环渤海经济区相比,长江经济带具有的突出优势为( )
A. 毗邻港澳B. 著名的侨乡C. 发展腹地广D. 重化工基地
14.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是( )
①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③以经济为中心强化大开发 ④东中西互动合作协调发展带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长江经济带覆盖了沿江11个省份,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的40%,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故长江经济带具有更为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C正确;“毗邻港澳”并不是长江经济带的优势,因为港澳地区并不与长江经济带直接相邻,A错误;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分布最集中的是东南亚地区,这里的华人华侨大部分祖籍广东省和福建省,尤其以广东省居多,因此珠江三角洲成了我国著名的侨乡,B错误;“重化工基地”是环渤海经济区的优势,而不是长江经济带的优势,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长江经济带则聚焦四大定位。《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江经济带的四大战略定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①②④正确,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2023年3月16日,我国首个“多能互补一体化”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建,预计2025年投产,每年将为山东提供超过360亿千瓦时的电量。下图为陇东—山东特高压输电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工程“多能互补”中,最不可能有( )
A. 水能B. 风能C. 煤炭D. 太阳能
16. 陇东—山东特高压输电工程的使用,对山东省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有( )
①带动工业经济发展②改善大气环境质量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④推动产业技术革新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15. A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该工程甘肃省输电至山东省,甘肃省风能、煤碳、太阳能资源丰富,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能资源不足,因此“多能互补”中最不可能有水能,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能源调配,对输入地(山东省)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带动工业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①③正确;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属于对环境的影响,②错误;产业技术革新,与科学技术有关,能源调配主要是保障能源供应充足,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不直接,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资源调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输出地:①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输入地: ① 缓解输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改善输入地区能源结构;③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 ;④促进输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位置见左图)是欧洲第一经济大国,也是传统的汽车工业强国。近年来,该国投入大量财政补贴支持汽车工业的新能源转型,但汽车用动力电池(右图)依然大部分依赖国外供应。2023年1月,中国N企业在德国建设的动力电池工厂开始规模化生产,预计在2024年可满足约30万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生产需求。德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碳排放总量较1990年减少65%,而汽车工业的新能源转型对该计划的实现至关重要。
(1)简述德国吸引中国N企业建设动力电池工厂的优势条件。
(2)分析中国N企业在德国的动力电池工厂规模化生产对该国汽车工业新能源转型的有利影响。
(3)说明德国汽车工业的新能源转型对该国碳排放计划实现的重要意义。
【答案】17. 德国动力电池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德国政府政策支持;德国技术水平高,高端技术人才多;工业基础好,配套设施齐全。
18. 为德国汽车工业提供足够的汽车动力电池,促进德国汽车工业新能源转型;规模化生产可降低电池价格,降低汽车工业新能源转型成本。
19. 汽车工业新能源转型,可减少传统燃油车数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提前实现碳排放计划。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德国新能源汽车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工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汽车用动力电池大部分依赖国外供应”可知德国动力电池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广阔;根据材料“德国投入大量财政补贴”及“德国政府计划碳排放减少65%”可知德国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德国为发达国家,技术水平高,利于N企业实现技术更新;德国为传统汽车工业强国,工业基础雄厚,配套设施齐全。
【小问2详解】
材料提到“德国支持汽车工业的新能源转型,但汽车用动力电池大部分依赖国外供应”,说明动力电池限制了该国的汽车新能源转型,因此我国企业在德国动力电池工厂实现规模化生产可为德国汽车工业提供足够的汽车动力电池,同时实现规模化生产,可降低动力电池单价,降低转型成本,促进了德国汽车工业新能源转型。
【小问3详解】
德国汽车工业新能源转型,可用新能源汽车代替原有燃油汽车,使燃油车使用减少;由于传统燃油车的减少,使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利于提前实现德国的碳排放计划。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在甘肃、陕西两省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34°38′N-38°47′N,104°29′E-110°22′E)选定南小河沟、罗玉沟、羊圈沟、纸坊沟、六道沟、龙滩沟等小流域进行研究,流域内年均降水量300—550mm,沟壑纵横,土壤黏性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图示意选定小流域的林灌草组成结构。
(1)分别指出水分条件最好与最差的流域,并简述理由。
(2)分析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初期采取工程措施的必要性。
(3)有人认为,在当地小流域治理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工草地和灌木为主的植被恢复策略。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水分条件最好的流域为羊圈沟;水分条件最差的流域为龙滩沟。
理由:随着降雨量的减少,该区域林灌草面积组成结构表现为林地面积减少、草地面积增多;羊圈沟是林地占比最大的流域,龙滩沟是林地占比最小、草地占比最大的流域。
(2)由于黄土高原干旱缺水,流域生态恢复的前期,植被生长环境恶劣,成活率低;工程措施能在短期内改善水土条件,提高植被成活率。
(3)赞同。理由:乔木蒸腾量大,在缺水地区种植乔木会增加水资源消耗,加剧流域干旱;草地和灌木需水量相对较少,可以减少对水分的消耗,利于缺水地区植被恢复;以草地和灌木为主,林灌草结合可以丰富群落层次,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或不赞同。理由:不同的小流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即使同一小流域内部,不同部位水热等条件也存在着差异;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小流域的林灌草组成结构图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植被的耗水量不同,一般来说林地蒸腾量大,自然生长的需水量大于灌草,反过来就是说,林地占比大,当地的水分条件更优。读坐标图可知,①林地占比折线与草地占比折线趋势相反,说明,随着降水的减少,该小流域的林灌草面积组成结构表现为林地面积减少、草地面积增多;②林地占比最多的是圈沟,水分条件最优;③林地占比最小、草地占比最大的是龙滩沟,水分条件最差。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年均降水量300—550mm”可知,该流域处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地表沟壑纵横,降水较少,地表起伏较大,水土资源比较短缺,在生态恢复初期,植被可能会因蒸发旺盛缺水而死亡,成活率低;工程措施可以减少坡度、平整土地,截水截沙,改善其生长的水土条件,提高植被成活率。
【小问3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如果赞同,需要结合乔灌草生长需水量及当地的水分供应状况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分析。由第一题可知,乔木的需水量大,在缺水的地方种植会增加水资源的消耗,加剧干旱;灌草需水量相对更小,在缺水的地方种植成活率更高;同时林、灌、草结合,可以丰富群落层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果不赞同,则是因为不同流域或同一流域的不同部位的坡度、坡向及地表起伏会影响到水热差异。因此在进行生态恢复的时候,生物措施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尽量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在生态脆弱的地区,要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干扰,让生态自我修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石化集团2023年4月10日宣布,“西氢东运”输氢管道示范工程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正在加快推进。该管道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公里,建成后将是中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材料二目前,全球的氢气生产以天然气和煤炭制氢为主,产量占氢气总产量的95%。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生产的氢气约占全球氢气总产量的5%,这类氢气被称为绿氢。由于成本、技术等原因,全球的绿氢生产都难以实现商业化开发,化石能源制氢项目则已实现商业化运行。
(1)与煤炭相比,说出氢气的优点。
(2)说明“西氢东送”采用管道运输液氢的好处。
(3)指出内蒙古作为“西氯东送”氢源地的优势条件。
(4)有专家提出,政府应加大内蒙古“西氢东送”的产能,以此来促进东西部经济共同发展。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答案】(1)清洁无碳排放(零碳排放);热值高;来源多样;储运灵活。
(2)运量大;运输成本低;全天候输送(连续性好);安全性好;不受天气影响。
(3)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丰富;光电、风电清洁能源丰富;电力消费量少,电力充足;地价低。
(4)赞成。理由:“西氢东送”可以提高光伏和风力发电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或不赞成。理由:“西氢东送”会加剧水资源紧张,导致水资源短缺;工程建设破坏植被,加剧荒漠化。]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西氢东运”和氢气生产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氢气优点、交通运输方式、资源跨区域调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氢气为清洁能源,清洁无碳排放(零碳排放);相比煤炭,热值高;据材料氢气生产以天然气和煤炭制氢为主可知氢气来源多样;氢气可以利用多种运输方式运输,储运灵活。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道运输运量大;运输成本低;可以全天候输送(连续性好);管道密封性高,安全性好;管道运输不受天气影响。
【小问3详解】
据材料,“目前,全球的氢气生产以天然气和煤炭制氢为主,产量占氢气总产量的95%”可知制氢需要大量的天然气和煤炭,内蒙古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丰富;据材料“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生产的氢气约占全球氢气总产量的5%,这类氢气被称为绿氢。”内蒙古地区,光电、风电清洁能源丰富;且内蒙古电力需求量较量少,电力充足;土地面积广阔,地价低。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赞成。理由:“西氢东送”可以提高光伏和风力发电的利用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减少能源浪费;将内蒙古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东部能源不足,促进两地经济发展;带动能源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或不赞成。理由:制氢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西氢东送”会加剧水资源紧张,导致水资源短缺;当地生态较为脆弱,工程建设破坏植被,加剧荒漠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统种共富”模式产生的影响是,阶段二可能会出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