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选课走班调研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选课走班调研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选课走班调研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选课走班调研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选课走班调研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选课走班调研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在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中,都能找到工匠精神的根源。我国更是自古就有推崇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这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德国工匠精神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又曲折的过程。德国在工业革命初期,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只能采取偷师、模仿,甚至剽窃、伪造商标等方式,将德国制造的产品贴上“英国制造”的标签。此举造成了极坏的国际影响,“德国制造”成为廉价、低劣的代名词,为了扭转这一现象,德国人认识到,必须大力提升工业产品的质量,把“德国制造”从假冒伪劣变成优质创新的代名词。在德国制造业的蜕变过程中,德国人所秉持的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专注静心的工匠精神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德国产品享誉世界并引领潮流的强大内在动力。
    日本匠人最初出现在江户时期,那时候,匠人与商人同被称为町人。町人信奉职业道德,平等意识强烈,有着极强的自尊心,视产品质量如生命。到了幕府时代,日本人很尊重有技能的人,匠人的社会地位较高。匠人对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以自己的优秀作品而自豪。
    提到瑞士的工匠精神,首先想到的就是瑞士的钟表业。20世纪70年代,在更加便宜、轻便、准时的日本石英表大举进攻下,瑞士传统的机械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石英危机”,超过十万名钟表工匠失业。当时,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瑞士钟表,特别是机械表的末日已经降临。然而,瑞士钟表业者拒绝随波逐流,而是专注自身升级,坚持用工匠精神精造手工机械表。
    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中,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对于工匠精神的诠释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从《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庄子》中记载的“庖丁解牛”,还有“巧夺天工”“匠心独运”“技近乎道”等成语,都是对这种精神的高度概括。
    “尚巧”,就是在制造过程中追求技艺之巧,从“‘工’,巧饰也”(《说文解字》)到“作巧成器曰工”(《汉书·食货志》),可见“巧”是“工匠”一词的基本涵义,同时也构成了工匠这个群体独特的职业特征。而“达善”,即是指工匠要竭尽全力提升自身的技艺水平,练就创造性思维和品格。时至今日,木工师傅仍在使用的很多工具,如钻、刨子、曲尺、墨斗等,相传都是春秋时期的鲁班发明的。鲁班能够成为木工制造的一代祖师,不仅仅是因为年轻时走在生产劳动一线,不畏辛劳、专心致志,对劳动产品和生产过程精益求精,还是因为不满足于重复生产流程,勇于尝试和追求,在精雕细刻中追求极致的品质,由此引领生产工具的革新。
    对技艺和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并不是那些高明工匠们的真正目的。庄子笔下的庖丁就是这样的工匠,他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踌,者然响然,奏刀膳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如此高超的技艺,令文惠君拍案叫绝。但庖丁解牛的妙处并不在于他的技艺,而在于他的认识和体会。通过“技”的过程来体悟“道”的真谛,达到“道技合一”的境界,从而实现人生意义的超越。
    (摘编自《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内涵意义与时代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工匠精神促使瓷器、丝绸等精美制品与部分工程建造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B.剽窃、伪造等行为为“德国制造”贴上了廉价、低劣的标签,并产生了极坏的国际影响。
    C.日本石英表的崛起,冲击着瑞士的钟表业,随着机械表末日的降临,大批工人下岗失业。
    D.《庄子》“巧夺天工”“匠心独运””等成语是对以庖丁为代表的优秀工匠技艺的诠释赞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本匠人信奉职业道德,不管是在江户时代还是幕府时代,都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极高。
    B.文章中引用《诗经》《汉书·食货志》等古诗文来说明中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C.作者引用一代木匠宗师鲁班的例子是想证明“尚巧”是我国古代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
    D.各国工匠精神的产生过程各有不同,但是精益求精、专注品质都是工匠精神的主旋律。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庖丁“道技合一”的境界的一项是(3分)
    A.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首席技师李明洋在工作中总结出“望闻问切”之法,完成了每一次精细的切割任务,以匠心诠释工匠精神。
    B.古代梓庆削木为锯,日成,见者惊为鬼神。鲁侯问其术,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锯,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
    C.袁隆平通过对试验田的反复研究,发现了人工杂交水稻种植的原理,从而大幅度提升了水稻的产量,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D.钟扬带着学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他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名为鼠曲雪兔子的种子植物。
    4.说理性文章讲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注重行文的逻辑性。请梳理这篇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是如何阐述“工匠精神”这一话题的。(4分)
    5.班级组织“如何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题演讲,请结合材料中各国工匠精神的发展历程,简要概括你的演讲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木耳
    李娟
    阿勒泰连绵起伏的群山背阴面有成片浩荡的森林,那里安静、绝美、携着秘密。木耳一排排半透明地立在伏倒的树木上,它们是森林里最神秘最敏感的耳朵,总是会比你先听到什么更多地知道些什么,却不为你所了解。
    那时候,知道这山里有木耳的,还只是很少的几个人,采回家也只是自己尝尝鲜,野木耳绵软柔韧,味道鲜美。而我妈一心要找到野木耳。她爬山峰,下深谷,出去得一天比一天早回来得一天比一天晚。每天回来,头发乱糟糟的,疲惫与失望折磨着她。终于,有一天,她从森林里回来,拿着一根小树枝。树枝的梢头结着指头大的一小团褐色的,嫩嫩软软的小东西,像一个混混沌沌、灵智未开的小精灵。那就是木耳。
    从我妈找回第一朵木耳开始,①生活中开始有了飞翔与畅游的内容,也有了无数次的坠落和窒息。
    当晾干的木耳攒够了六公斤时(平均九公斤湿的才能出一公斤干货),我们把它们仔细地包装好。我妈提着装着木耳的箱子去了山下。那天半夜时分,我妈才回来,她兴奋地告诉我们,在山下小镇,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想买木耳作为礼品,他把六公斤木耳全买了,八十块钱一公斤!这远远比我们靠小店做生意赚得多,我妈高兴得直想飞回来。那个夏天真是漫长,我不知道究竟弄了多少木耳。每次我妈下山,想要的人便闻讯而至,简直跟抢一样。我们就顺势把木耳涨到了一百块钱一公斤。
    渐渐地,有一些人也开始采木耳卖木耳了。采木耳的队伍悄然扩大。采过木耳的痕迹,满山遍野都是。木耳生长的速度极快,尤其在下过雨后。但采木耳的人一多,它就赶不上采摘的速度了。木耳明显地少了,于是除了采木耳以外,人们又挖党参,挖虫草,挖石榴石。只要是能卖到钱的都挖,山脚下,森林边狼藉一片。秋天下山时,木耳已卖到一百八十块钱。刚入冬,又涨到两百块钱整。
    我妈很聪明,她不动声色,等冬天大雪后,所有人都从采木耳的狂热和遗憾中平复下来后,她才和我叔叔®悄悄动身。临走时嘱咐我,要是有人问起来,就说他俩到县上办事情去了。结果,直到他们两个回来为止,左邻右舍没有一个对他们的突然消失稍有好奇的,没有一个人问起。倒是我很有礼貌地询问了一下邻居家人的情况,则一律被告之:“到县上办事情去了……”我妈他俩单独去的,回来却是和一大群人结伴而行。那时他们已经出去十多天了。我看到我妈脸都冻烂了,手上全是冻疮,肿肿的,裂了血淋淋的口子。
    晚饭的时候,他们才把收获的木耳拿出来给我们看。②很少很少,看得令人心酸。
    那一年春节期间,木耳涨到了三百块。后来,又涨到了四百块。这时,木耳的用处已不是来吃了,而是作为礼品和一种时髦的,用来消遣的东西,被用来进行着秘密地交流,最终流一个本来与木耳没有任何关系的地方。
    又一年春天来临,木耳的世界疯狂到了极限.远在宁夏甘肃的人也涌来了,山下的人爆满,
    但蝗虫一样,到处都是,他们靠着破旧的行李露宿在河边那片废墟里;还来了铁匠,专门给大官打制挖野货时要用的工具,炉火熊熊,贪婪地吞噬着早春的空气。进山的那两天,所有人背着销盖行李,提着面粉粮油,扛着铁锹木铲,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向北水,进山,进山,对木耳狂热的渴望照亮了他们暗思疲惫的脸……而来订购木耳的人把价出到了五百块钱。
    我们真有点怕了,我对我妈说:“今年我们还去弄吗?”
    她也怕了,但她想了又想,说:“不弄的话怎么办呢,你看我一天天老了,我们怎么生活……"
    那么我们过去又是怎么生活的呢?那些没有木耳的日子,没有希望又胜似有无穷希望的日子,那些简单的、平和喜悦的日子,不是生活吗?③我们几乎都要忘了,忘了森林里除木耳之外的那些更多更广阔更令人惊喜的一切……
    就在那一年,像是几年前突然出现一样,木耳突然消失了,像是从来就没有过一样地没了……森林里曾有过木耳的地方都梦一样空着……真的什么也找不到了……大风吹过山谷,森林发出巨大的轰鸣。天空的蓝是空空的蓝,大地的绿是空空的绿。木耳没有了,森林里的每一棵伏倒的树木再也不必承受什么了,它们倒在森林里,又像是漂浮在森林里。
    我觉得那一年的每一个人都在哭。木耳再也没有了……其实,我们对木耳的了解是多么不够啊!那一天我一个人走进森林,看到前面有人。那是我妈,她还在找。我远远地一眼就看至她手边不远的地方有一朵木耳,④那是整个世界上的最后一朵,静静地生长着,倾听着。但是
    她没有发现,很久很久之后,她才出于失望而渐渐离去了。
    (有删改)
    【注]①阿勒泰: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南麓,森林、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金山”之称。
    ②叔叔:当地人对父亲的习惯称呼。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尾都提到了人们对木耳了解不足,说明人们了解它的独特味道和经济价值,却不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
    B.木耳后来价格一路飙升,根本原因在于它从原来的食物变成一种礼品和时尚的消遣物,导致了市场上的供不应求。
    C.文章对“我妈”选择冬天采木耳的行为的描述,让人觉得既好笑又心酸,也表现出采木耳队伍竞争的激烈。
    D.人们为挣钱去采木耳,挖党参,挖虫草,挖石榴石,甚至不惜毁坏森林,作者对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感到忧心。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内容”“坠落和窒息”指的是人们因能否采摘到木耳而产生的不同心情。
    B.句子②中“很少很少”单独成句,更加强烈地表现出木耳的珍稀罕有和来之不易。
    C.句子③连用三个“更”字,表现了作者对人们因挖木耳而失去简单平和心态的批判。
    D.句子④中“最后一朵”表达的确定性,体现了作者对人们无限制掠夺自然资源的反思。
    8.请结合文中画波浪线处的语段,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木耳世界的疯狂的?
    (4分)
    9.有人评价李娟散文的环境描写“高度体现自然的对比,在景物描写中融人自己独特的感悟,并注重描写典型环境中的真实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朦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鼓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节选自《中论·治学》)
    【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字母标号,每答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器不饰A则无以为美观B人C不学D则无以E有懿德F有懿德G故可以H经人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不可以已”和“没而后已”两句中的“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B.“虽有槁暴”和“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两句中的“有”字含义相同。
    C.“上食埃土”和“圣人之上务也”两句中的“上”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D.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商(股)代称“序”,周代称“庠”,后泛称学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以木材和金属制成的刀斧为例,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改变原状,以此来论述学习的重要作用。
    B.荀子连设多喻,从生活经验中得出结论,君子最终能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于借助外物弥补自己的不足。
    C.《治学》中谈到,学习是心灵的太阳,可以启蒙、医愚、开慧、悟道、养颜,使人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D.两则材料都谈及学习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和正确态度等方面,都致力于勉励人们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14.你从这两则材料中获得到了什么共同的“学习之道”?(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双井茶赠子瞻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①。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注】①玉堂:古代官署名,宋代以后称翰林院为玉堂。森宝书:森然罗列着许多珍贵的书籍。②云腴:即指茶叶。③落硙:把茶叶放在石磨里磨碎。④“独载”句:相传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并劝文仲离去。文仲不信,终成剑下鬼。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出翰林院是不受人间风吹日晒的仙境殿阁,宝书如林,清雅非凡,气派十足。
    B.颔联提及苏轼“旧居士”的伤心事,又写出他挥笔为文的才能,意在写苏轼怀才不遇。
    C.颈联用“雪不如”反衬出诗人家乡茶叶叶片的细洁,雪花也无法比拟,凸显送茶的敬意。
    D.整首诗由玉堂兴起,引出题赠对象,再入送茶之事,最终点明题意,千回百转、一波三折。16.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个体的渺
    小和生命的短暂。
    (2)《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时,用“ ”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
    最后,“ ”,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3)小华假期回到家乡,看到了村舍幢幢、炊烟袅袅的美好景象,不由想起了陶渊明《归园
    田居》(其一)中的“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雪兆丰年”是一句流传很广的农谚,意思是冬天下几场大雪,是来年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①不仅这是前辈们在农业生产中的经验总结,而且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一是能为越冬作物保暖。“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②在北方一些地区,三九寒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摄氏度,而松软的积雪阻挡了冷空气侵入, A_ 。二是能为土壤补充养料。“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③震中含有丰富的氮化物和硫化物,氮的含量将近是同体积普通水含量的4倍以上。积雪融化后,可以起到很好的施肥作用。三是_ B。“大雪半融加一冰,来年病虫发生轻”,④积雪融化时会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使土壤温度骤然隆低,可把土壤表面与作物根茬黑的害虫和虫卵冻死。四是能为土壤补充水分。“雪多下,麦不差”,冬春时节,我国北方地区雨水稀少。⑤震融化而成的水贸在土壤黑,能够减缓开春早情,而且经过冰冻的雪水,会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春耕播种及越冬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五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一个每代的生活如同开映同一影片的社会中,历史也是多余的,有的只是“传奇”。一说到来历就得从“开天辟地”说起;不从这开始,下文不是只有“寻常”的当前了么?都市社会里有新闻:在乡土社会,“新闻”是_ ① _的意思。在都市社会里有名人,乡土社会黑是"人怕进名猪怕壮"。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做人就得__ ② _。这种社会用不上常态曲线,而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套。
    在这种社会里,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当一个人碰着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着文字?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③ ,不会遗漏,哪里用得
    20.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传奇”的引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一次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B.张秉贵说:“为人民服务,要与本职工作密切联系起来,胸中有一团火,温暖顾客的心。”
    C.在激烈的竞争中,这个15岁考人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你的家乡有没有那么一些人和物,让你久久想念,给予你前行的力量?家乡的某些文化风俗,是否引起了你的关注和思考?
    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家乡人物(风物)的关注与认识,融入你对家乡文化的思考与情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级高一选课走班调研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由“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瑞士钟表,特别是机械表的末日已经降临”可知,末日降临是猜测。)
    2.(3分)C(作者引用鲁班的例子不仅仅是想证明“尚巧”,更是体现了“达善”。鲁班不仅仅是精益求精,更是勇于尝试,不断创新。)
    3.(3分)B(由“但庖丁解牛的妙处并不在于他的技艺,而在于他的认识和体会。通过技的过程来体悟道的真谛,达到道技合一的境界,从而实现人生意义的超越”可知,“道技合一”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精进,更是对人生层面的认识与感受。A项强调精益求精;C项强调不断超越;D项强调不畏辛苦,挑战极限的精神。三个选项均涉及技术层面的提高。)
    4.(4分)文章采用总一分的论证思路(1分),开篇由工匠精神的文化影响及历史地位引入话题(1分),接着依次列举了德国、日本、瑞士及中国工匠精神的历史演变及精神内涵(1分),并详细阐述了中国工匠精神演变过程中“尚巧”“达善”“道技合一”等优秀的精神品质。(1分)
    5.(6分)①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让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专注静心的工匠精神深入人心。②尊重有技能的人,培养匠人的职业道德。③拒绝随波逐流,专注自身的升级与发展。④不断创新,勇于尝试和追求。⑤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超越,通过“技”的过程来体悟“道”的真谛。(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给满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B(木耳涨价的原因很多,根本原因在于数量越来越少。木耳从食物变成礼物,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7.(3分)A(“内容”指采掘木耳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坠落和窒息”指森林资源被疯狂采掘后人们的害怕和恐惧之情。)
    8.(4分)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形象描写采木耳的人数之多。如比喻--人们“像蝗虫一样”,排比-“背着铺盖行李,提着面粉粮油,扛着铁锹木铲”,反复一-“进山,进山",生动地描写出大批人涌进山采木耳的疯狂景象,给人以恐惧感。
    ②该段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写“炉火熊熊,贪婪地吞噬着早春的空气”,象征着人类的贪欲,让本该充满生机的早春也有令人窒息之感。
    ③本段语言整散结合,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读者对狂热的挖木耳大军的印象。(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给满分)
    9.(6分)①环境的对比:开头着力描写木耳安静、绝美的生长环境,渲染出静谧的氛围,后文中木耳因为高价而遭到人们疯狂采摘,从前安静绝美的森林变得一片狼藉,天地也变得“空空”,前后形成鲜明对比。②独特的感悟:作者说木耳“是森林里最神秘最敏感的耳朵”,赋予了木耳灵性与智慧,表达了作者对木耳的喜爱之情,展示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③典型环境中的真实的人:文章塑造了生存在遥远偏僻地区典型而真实的母亲形象。她吃苦耐劳,体现了生存本能的力量;却也为了生存而加入了肆意破坏森林
    环境的人群中,“她手边不远的地方有一朵木耳……但是她没有发现”表现母亲对破坏环境浑然不觉的麻木性。(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FG(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每处1分)
    11.(3分) B(“虽有槁暴”中的“有”通“又”;“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中的“有”同今义)
    12.(3分)D(未谈及学习内容)
    13.(1)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螯,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的心浮躁。
    (4分,得分点:跪、寄托、躁、判断句式,每点1分)
    (2)回顾学习活动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息,这就不仅认识错误,而且行为完全不对了。(4分,得分点:顾、杳然、懈、误且非,每点1分)
    14.(3分)(1)遵守道义(2)学思结合(3)坚持不懈(4)专心笃学(每点1分,答对任意三点给满分)
    [材料二译文]
    从前的君子,能够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形体死亡而名不朽灭,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学习。
    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人刚出生的时候,蒙昧无知,就好像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出,太阳的光辉一照进去,各种东西都一目了然。学习,就是心灵的太阳。
    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具备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得美观好看,才可以供寄给神祇祖先。
    聆听了黄钟的声音,然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然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接受过学校的教育,然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息,这就不仅认识错误,而且行为完全不对了。
    倚物伫立而想着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定能抵达,举仰着头而想追随鸟儿翱翔长空,不如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实现,孤身独处而希望获取智慧,不如努力学习定能达到目的。所以,君子的心灵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
    君子对于学习,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就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死而后已。因此,尽管有资质,而无志向,也不能够建立他的功业。志向是学习的主要,资质是学习的次要。求学的人不担心才学不富足,而怕志向没有确立。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学习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有所成就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君子一定要确立他的志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B(从全文得知,提出“旧居士”,写出苏轼的才能,其旨意不在写苏轼怀才不遇。)
    16.(6分)①为友人命运的转变而感到喜悦。颔联“旧居士”暗示苏轼已由昔日的罪臣转为此时的清贵之官,为苏轼重新被重用感到高兴。②对两人友情的珍视之情。写雪花比不过茶白,是为了显示诗人送茶的一番诚意,其中含有两人真挚的友情。③对苏轼的担忧之情。尾联化用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披露赠茶的根本用意,表达出对友人身处多变官场的担忧,劝告苏轼不要忘记被贬黄州的旧事,不如及早效仿范蠡功成身退。(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2)轻拢慢捻抹复挑 曲终收拨当心画(3)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每空1分,每错、漏、添一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18.(4分)A.保护作物安全过冬B.雪融化时可以冻死害虫(每空2分)
    19.(6分)①“不仅”放在“这”后面,前后主语一致;改为:这不仅是前辈们在农业生产中的经验总结,而且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③不合逻辑,“将近”与“以上”矛盾,不合逻辑,删掉“以上”。改为:雪中含有丰富的氮化物和硫化物,氮的含量将近是同体积普通水含量的4倍。⑤动宾搭配不当,“减缓”与“旱情”搭配不当。减缓一般指速度减慢。缓解是指心情、伤痛、灾情的程度降低。改为:雪融化而成的水留在土壤里,能够缓解开春旱情。(每处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20.(3分)C(C项和题干中“传奇”的引号都是表特殊含义。A项是特定称谓,B项是直接引用,D项是表讽刺或否定。)
    21.(3分)①稀奇古怪(荒诞不经)②循规蹈矩(中规中矩)③口口相传(每处1分)
    22.(4分)都市社会里的“有名人”与乡土社会中的“怕出名”形成对照比较(1分),突出了乡土社会中人处在一个“模子”中(或循规蹈矩)(2分),借此阐明由此形成的乡土社会(生活)是相对固定的(1分)。
    四、写作(60分)
    23.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引语式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组成。
    首先分析材料。材料列出家乡文化的载体,可以是自然风物,可以是人文景观,可以是生活体验,可以是生命印痕,可以是旧有的记忆还可以是人和物。由此可知,本次作文与“家乡文化”有关。然后分析写作要求。
    “体现你对家乡人物(风物)的关注与认识”,可以选取家乡有特点的风物或者能彰显家乡气质的人来写,写出其独特的风格,并把对家乡的热爱融注于对风物、人文的描绘之中,通过对家乡风物人文的介绍,不仅让读者能明白这一风物人文的独特之处,而且能透过对风物人文的描绘探寻到家乡这一方“独特水土”的特殊味道。
    “融入你对家乡文化的思考与情感”要求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描绘记叙,更应探寻家乡文化背后隐含的人文情怀、独特气质,或者将家乡文化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思考其中落后消极的因素以及该如何更好传承发扬家乡文化。
    文体上来看,本次作文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如写记叙文,可以选取一些片段,展现家乡的自然、人情之美;如写议论文,可以将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将自然风物与背后的历史文化结合,展现家乡文化的人文底蕴。
    立意:
    1.用温暖的笔触记录家乡文化。
    2.文化是家乡振兴的灵魂和根脉。
    3.接过父辈的接力棒,传承和发扬家乡文化。
    4.让青山绿水永存,唤他乡游子回归。
    5.风物有信,文化有味。
    6.探家乡之美,寻文化之根。
    7.热爱美丽家乡,传承乡土文化。
    相关试卷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