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51212/0-17079539545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51212/0-170795395456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51212/0-1707953954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五大题,21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 如图所示,“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当同学们交流时,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的。
【答案】 ①. 声源 ②. 空气
【解析】
【详解】[1]“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从声源处着手处理,故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当同学们交流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同学之间靠的空气这种介质,故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 一只燕子从水深度约4m的湖面上飞过。当燕子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__________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光的_________形成的;当燕子与水面的距离变大时,它在湖面所成的“倒影”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6 ②. 反射 ③. 不变
【解析】
【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距等于物距,等于6m。
[2]它在湖面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根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体等大,当燕子与水面的距离变大时,物体的大小不变,故它在湖面所成的“倒影”的大小不变。
3. 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相应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前2s__________内运动得快,整个运动过程中他们二人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大(选填“小明”、“小刚”或“一样”).
【答案】 ①. 小刚 ②. 一样大
【解析】
【详解】[1]由图像可知前2s,小刚路程比小明大,故小刚比小明运动得快。
[2]整个运动过程中,小刚和小明运动时间相同,运动路程相同,故他们二人的平均速度是一样大的。
4. 古人用成语“以卵击石”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卵”击“石”后破损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_______,撞击过程中,“卵”对“石”的力的大小 _______“石”对“卵”的力的大小(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答案】 ①. 形状 ②. 等于
【解析】
【详解】[1][2]“卵”击“石”后破损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撞击过程中,“卵”对“石”的力的大小等于“石”对“卵”的力的大小。
5. 踢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所示,小丽同学用脚将质量为10g的毽子踢起后,空中飞舞的毽子质量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毽子最终要落向地面,这是由于受到__________力作用的缘故,这个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N(g取)。
【答案】 ①. 不变 ②. 重 ③. 0.1
【解析】
【详解】[1]小丽同学用脚将质量为10g的毽子踢起后,空中飞舞的毽子质量将不变,质量指的是所含物质的多少,与位置无关。
[2]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毽子最终要落向地面。
[3]毽子所受的重力为
6. 骑自行车出行既环保,又可以锻炼身体。如图所示,在自行车构造和使用方面用到了很多物理学知识。请参照示例,根据自行车的构造和使用情况举出一个实例并说明物理原理(不要与示例重复)。
示例:急刹车时紧捏制动车把;
原理: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 ②. 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解析】
【详解】[1][2]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车轮的轴承上有钢珠;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力;
给链条滴加润滑油;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隔开,减小摩擦力;
车把有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自行车铃铛;通过振动产生声音;
自行车后尾灯;利用了光的反射;等。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 学会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某初中生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比较合理的是( )
A. 身体的身高约170mm
B. 呼吸一次的时间约10s
C. 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m/s
D. 所受重力大约有50N
【答案】C
【解析】
【详解】A.身体的身高约170cm,故A不符合题意;
B.呼吸一次的时间约3s,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m/s,人一分走66m,故C符合题意;
D.所受重力大约有500N,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响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
C.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 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
【答案】A
【解析】
【详解】A.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睛成像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而小孔成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二者原理不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于视网膜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使光线延后成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为预防近视,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如图所示是四川三星堆遗址考古中发掘的黄金面具残片,其质量大约是280g,根据残片体积推测完整面具的质量会超过500g。推测的主要依据是完整面具和残片具有相同的( )
A. 质量B. 密度C. 体积D. 重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残片与完整的面积所含物质的多少存在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残片与完整的面积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物质不变,该物质的密度不变,故可以根据残片的质量,体积求出物质的密度,再根据密度和体积,推测出面积,故B符合题意;
C.完整面具和残片的体积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完整面具和残片质量不同,重力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同学们在答题时,下列做法可以减小摩擦的是( )
A. 书写时,用力握紧笔杆B. 用力压橡皮,擦去写错的字
C. 在笔杆的握笔处套上一个较粗糙的橡胶套D. 把钢笔换成笔尖上有小滚珠的水性笔书写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书写时,用力握紧笔杆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力压橡皮,擦去写错的字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笔杆握笔处套上一个较粗糙的橡胶套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把钢笔换成笔尖上有小滚珠的水性笔书写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从而来减小摩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如图所示,小明用力推车,他对车施加了一个推力,能证明车对小明的手也施加了一个推力的证据是( )
A. 小明的手发生了形变
B. 小车被推动了一段距离
C. 小车对地面有压力
D. 小明对地面有压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小明用力推车,他对车施加了一个推力,由于小明的手发生了形变,说明车对小明的手也施加了一个推力,故A符合题意;
B.小车被推动了一段距离,说明小明对车有推力的作用,不能说明车对小明的手也施加了一个推力,故B不符合题意;
CD.小车对地面有压力和小明对地面有压力,说明地面受到力的作用,不能说明车对小明的手也施加了一个推力,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关于以下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可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 乙图中潜望镜是利用光的折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 丙图中平面镜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D. 丁图中漫反射现象说明反射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只有一种介质,甲图可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正确;
B.乙图中潜望镜的主要元件是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B错误;
C.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到的是像,故平面镜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故C正确;
D.漫反射是反射现象中的一种,反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AC。
14. 兔年春晚《碇步桥》(如图)融合江南扎染色彩,配合传统箫声和笛声,以AR视角再现烟雨古韵里的曼妙舞姿,惊艳了观众,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视屏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而来的
B. 演员身上的蓝色舞衣只吸收蓝色光而反射其他色光
C. 现场观众看到演员在移动,这是以演播大厅中的舞台为参照物
D. 演员弯腰的过程中,其受到的重力方向将发生变化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电视屏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而来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演员身上的蓝色舞衣反射蓝光,吸收其他颜色的色光,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以演播大厅中的舞台为参照物,演员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演员是运动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演员弯腰的过程中,其受到的重力方向一直是竖直向下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BD。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5. 如图所示的小球重为10N,请分别画出它放在水平桌面和斜面上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
【详解】小球无论是在水平桌面上还是斜面上,受到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如下图所示:
16. 一个底面是镜面的球冠形玻璃球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其横截面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M点通过球心O射到底面N点。请画出该光线经底面反射后在玻璃球内外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如图所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该反射光线与玻璃球相交于C点,连接OC,即为法线,过C点做OC的垂线,即可以画出折射时的界面,根据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故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6分、第19题8分,共18分)
1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强发现用凸透镜看远处物体时,可以看见倒立、缩小的像;用该凸透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能看见正立、放大的像,由此猜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能与__________有关;
(2)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安装在凸透镜两侧,调节三者的高度时,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蜡烛;
(3)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蜡烛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这个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4)图中将蜡烛从光具座上移到10cm刻度线处,若使烛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__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
【答案】 ①. 物距 ②. 需要 ③. 投影仪 ④. 靠近
【解析】
【详解】(1)[1]看远处时,成缩小的像,看近处时,成放大的像,说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成像不同,即物距不同,像不同。
(2)[2]将蜡烛、光屏安装在凸透镜两侧,调节三者的高度时,需要点燃蜡烛,让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成像才能够成在光屏正中央。
(3)[3]物距小于像距,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两倍焦距开外,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4]将蜡烛从光具座上移到10cm刻度线处,物体远离,像靠近,故光屏向透镜靠近。
18. 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1)实验前应在____________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如图甲所示,为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这个加点的“动”应该是_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如图乙所示,在木块上放一个重物,重复前面的操作,比较甲、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____的关系。若在图乙实验中沿着水平方向加速拉动木块,则木块所受摩擦力将_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6N;
(3)为了操作方便,小明对实验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改进: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拉动木块下的毛巾,木块相对地面保持静止。这样改进后_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毛巾,比较甲、丙两图可得出:压力相同时,__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答案】 ①. 水平 ②. 匀速 ③. 压力 ④. 等于 ⑤. 不需要 ⑥. 接触面越粗糙
【解析】
【详解】(1)[1][2]由于弹簧测力计需要在水平面上使用,故需要在水平面上调零;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此时动应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只有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处于平衡态,拉力与摩擦力是平衡力,拉力才等于摩擦力。
(2)[3][4]对比甲、乙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摩擦力的大小不同,故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根据图乙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为3.6N,若在图乙实验中沿着水平方向加速拉动木块,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不变,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木块所受摩擦力将等于3.6N。
(3)[5][6]由于木块与毛巾之间属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故不需要匀速拉动毛巾;比较甲、丙两图,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压力相同,摩擦力的大小不同,故比较甲、丙两图可得出: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9. 南阳“独山玉”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小明为了解独山玉的密度,将两块不同大小的独山玉带到实验室,准备用天平、量筒、烧杯和水等器材进行如下操作: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拨动____________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若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右侧,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2)小明用正确的方法测小独山玉的质量时,所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质量为____________g;
(3)将小独山玉放入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独山玉的体积为____________,小独山玉的密度是____________;
(4)小明想用同样方法测出大独山玉的密度,当他用天平测出大独山玉的质量后,发现大独山玉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聪明的小明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操作:
①将大独山玉浸没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标记水面位置后取出独山玉;
②在量筒中装入适量水,记下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③记下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
大独山玉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用物理量符号表示);
交流评估:此方法测出大独山玉的密度可能比实际密度_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①. 游码 ②. 左 ③. 58 ④. 20 ⑤. 2.9×103 ⑥. 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 ⑦. ⑧. 偏小
【解析】
【详解】(1)[1][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拨动游码,移到左端零刻度线处;若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右侧,右边重,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3]如图甲所示,其质量为
(3)[4][5]小独山玉的体积为
小独山玉的密度是
(4)[6][7][8]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此时导入烧杯中水的体积就是大独山玉体积;大独山玉的体积为
大独山玉的密度表达式为
由于独山玉带出部分水,导致独山玉测量的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9分,第21题9分,共18分)
20. 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需要紧急刹车而停止,这需要司机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如图)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汽车做匀速运动,在制动过程中汽车做减速运动.有一辆装有倒车雷达及影像系统的汽车正在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请完成以下问题:
(1)小轿车上的倒车雷达发出的是超声波,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____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的;倒车影像系统的摄像头对光线有_______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2)此车正常行驶1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_____________;
(3)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叫反应时间。若该车突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m,则司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s_____________;
(4)若制动过程用了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共前进了30m,则从司机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时,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信息 ②. 会聚 ③. ④. 0.7s ⑤. 10m/s
【解析】
【详解】(1)[1][2]小轿车上的倒车雷达发出的是超声波,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轿车后的信息;倒车影像系统的摄像头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3]此车的速度为
此车10min行驶的路程是
(3)[4]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m,则司机的反应时间是
(4)[5]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所用时间为
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21. 小阳买了一个茶壶(如图),他想知道制作这样一个茶壶所用泥土材料的体积。于是他用家中的电子秤测出茶壶盖的质量为28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浸没,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0g,他又测得整个空茶壶的总质量(含壶盖)为154g。请完成以下问题:
(1)放在电子秤上的茶壶对秤台的压力是_________(选填“茶壶”或“秤台”)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因为光在壶身上发生了_________,所以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它;
(2)壶盖的体积是多少___________;
(3)这种泥土材料的密度是多少___________;
(4)制作整个茶壶所用泥土材料的总体积是多少__________?
【答案】 ①. 茶壶 ②. 漫反射 ③. ④. ⑤.
【解析】
【详解】(1)[1][2]茶壶对秤台的压力,茶壶是施力物体,是茶壶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的力;壶身比较粗糙,因为光在壶身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射出,故可以从各个角度看到茶壶。
(2)[3]壶盖的体积
(3)[4]这种泥土材料的密度
(4)[5]该茶壶所用材料的总体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 如图所示,标有“2,15, 火,能带来温暖和光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