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三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题43货币与赋税制度学生用书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三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题44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学生用书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四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课题46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学生用书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四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课题47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学生用书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四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课题48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学生用书 试卷 0 次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四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课题45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学生用书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四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课题45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学生用书,共14页。
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3.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旧石器时代
(1)使用木、骨和________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过着________的生活。
(2)女性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为________的人们提供大部分食物。
2.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
(1)使用磨制石器;原始的________和畜牧出现,取代了原来的采集和渔猎。
(2)在狩猎的基础上,原始畜牧业也产生了。
3.原始农业产生的影响
(1)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从食物______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2)改变了纯粹依赖________的状况,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3)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______,并逐渐形成________。
(4)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________和数学等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西亚、北非
(1)农业:种植________和大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2)土地制度
①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的________、神庙拥有许多土地,租给佃户或合伙经营。
②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土地由王室和神庙占有,以________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古埃及的命运。
2.东亚中国:形成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1)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________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农民以________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政府推行________政策以巩固统治。
3.希腊、罗马
(1)希腊
①从西亚传入的大麦和________成为希腊主要粮食作物,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建立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
②土地只有________才能拥有,使用奴隶劳动。
(2)罗马
①以________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②实行土地国有,以________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小农逐渐破产。
4.美洲:________、甘薯和马铃薯是主要粮食作物;土地由贵族和村社分别占有。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1.随着农业产生,________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退居从属地位。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私有制,产生了______;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________应运而生。
知识点二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外传欧洲: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______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2.外传中国
(1)玉米
①________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
②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________前,玉米种植已遍布全国。
(2)马铃薯和甘薯:传播历程与玉米类似。
(3)番茄和辣椒也在________传入中国。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作物
(1)小麦:由________移民带入美洲,后来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2)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________中期,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农作物。
(3)水果类的苹果、葡萄,蔬菜类的黄瓜和经济类的________等也传入美洲。
(4)但传入的物种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和水稻。
2.畜禽
欧洲移民把鸡、牛、驴等禽畜传入美洲,改变了美洲的________,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2.改变了人们的________。推动了当地经济和________的发展。
3.破坏自然环境,导致了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知识点三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生产技术
(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________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20世纪以来,________、柴油拖拉机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________、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________;20世纪下半叶,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
(4)21世纪初,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农业从人工化向________转变。
2.杂交育种技术
(1)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________新品种;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________推广。
(2)2014年,“________________”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量突破1 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3.生产经营方式
(1)20世纪中叶,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完成,欧美建立起规模庞大、________的现代农业。
(2)20世纪下半叶,________、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粮食储存技术
(1)古代:利用________和陶器存储余粮。
(2)现代
①20世纪50年代,美国使用________储粮技术。
②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____________储粮技术。
③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
2.食品保存技术
(1)古代:采用________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冰延长食品保藏期。
(2)现代
①自20世纪20年代起,________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②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________发展规划》,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
(1)原因:人口激增;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措施
①各国政府都把保障________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②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____________的方针。
2.食品安全
(1)原因
①化肥、________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
②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
③过度使用________,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
(2)措施
①各国政府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②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并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1.生活情境——食物采集者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虽然已学会了说话、制造工具和利用火,但在基本的方面,人仍然和其他动物一样,是食肉动物中的一员,也是食物采集者,完全依赖大自然的恩赐。到了人类可以从农耕、畜牧中获得半数及以上的食物时,就成为了食物生产者,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的状况,从而和动物有了更大的区别。
思考: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关键在哪里?
试答:
2.概念阐释——精耕细作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易误辨析——“国家”与“氏族”的区别
国家是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国家不同于氏族,一是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的,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4.学术情境——原始农业的形成
张同铸在《世界农业地理总论》中阐述的农业的形成,可概括为以下过程: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始农业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试答:
5.知识延伸——古希腊农业的特征
(1)土地贫瘠、人口增加等使古希腊的谷物生产不能自给自足,商品经济意义上的农业占有重要地位。
(2)农业在狭隘的公民集团内部尚不能普及,完全以农业为生的人口很少。
6.学习情境——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1500年前后,物种交流的全球化时代到来。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使欧洲人将所有人类文明区域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物种交流网络。世界失去了物种边界,植物和动物可以传播到任何可以生存的地方。18~19世纪,有意引入物种已成为一项越来越制度化的事业,此后,更便捷的交通持续推动着物种交流。
思考: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和在此之前历史上的物种交流有何不同?
试答:
7.思维拓展——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引进的影响
(1)农业高产作物的引进,引发了农业生产种植结构和区域经济的变化。
(2)是中国粮食生产和培育的第二次革命,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大量增长。
(3)人口增多,导致垦荒增多,但过度地开垦山地也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
8.知识延伸——现代农业
农业的机械化实现了用机械动力和电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以工作机械代替人的手工工具的重大转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农业逐渐推广应用自动控制、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遥感等技术,实现了部分生产作业和管理的自动化,取得了省力及提高作业质量、效率和安全等效果。
9.体系构建——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0.思维拓展——我国针对粮食安全问题采取的措施
(1)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
(2)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
(3)健全市场体系、完善粮食市场体系。
(4)进一步加强政府对粮食和农业的支持。
(5)建立合理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
11.生活情境——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一般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思考: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试答:
12.知识图示——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13.体系构建——粮食储备技术的演进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 从生产到储存——从食物采集到现代的食物生产与安全
时空观念——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核心结论: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交流品种更加丰富;范围具有全球性;经济作物大量交流;交流伴随着暴力掠夺;物种交流的速度加快。
(2)影响
①粮食作物的交流提高了粮食产量,丰富了食物种类,促进了人口增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动物交流改变了动力和食物来源,促进了工具器物的革新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人口交流使人口扩张和混血人种出现,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美洲种植园得到发展,导致非洲长期落后。
④传染病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引发权力更迭和印第安文明衰落,促进了近代医学发展。
⑤文明交流有利于不同宗教信仰的传播和史学文化的研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殖民文化的兴起。
史料实证——现代的食物生产与安全
史料一 根据中外农业科技史专家的研究结论,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进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50人;进入连续种植的农业文明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1 00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 000人。
——摘编自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史料二 5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亿人经历了严重粮食不安全(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IPC/CH第3阶段或以上)。此外55个粮食危机国家中,7 500万儿童发育不良,1 700万儿童消瘦。1.35亿人口中,超过一半(7 300万)生活在非洲;4 300万生活在中东和亚洲;1 850万人生活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其主要驱动因素是:冲突(导致7 700万人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的关键因素)、极端天气(3 400万人)和经济动荡(2 400万人)。
——摘编自《2020全球粮食危机报告》
【探究】
(1)有学者指出,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论证这种观点。
试答:
(2)根据史料二,说明当今世界在粮食供给上还存在哪些严重问题。
试答:
【通法悟道】
历史解释——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特征
开放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确保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法规条例
史料 第七十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单位有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违法情形,除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给予处罚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其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收入的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一)故意实施违法行为;
(二)违法行为性质恶劣;
(三)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第八十二条 阻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史料导读】 史料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反映出我国采用最严格的措施,对食品安全生产进行监管,也是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重视的写照。
【探究】
有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体现了国家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请结合内容简单论述。
试答:
唯物史观——加强食品安全的措施
(1)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标准。
(2)加强法律法规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对生产和销售质量不合格、不安全食品的厂商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加重追究其刑事责任。
(3)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集成食品安全管理主体,变多头管理为责任主体明确的单一垂直管理体系。
(4)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食品企业,生产安全的食品,不仅是它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和基本道德。
家国情怀——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联系及重要意义
(1)联系:粮食安全是实现食品安全的基础与保证;食品安全是实现粮食安全基础之上的新观念与高要求。二者终极目的具有一致性。
(2)意义
①粮食质量安全是关系到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是最基本的食品,也是其他食品加工的基本原料,粮食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
②粮食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要求粮食的营养结构必须合理,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维持身体健康的权利。
③粮食质量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人民群众对粮食质量的要求会更高,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所承担的经济发展责任将更加巨大。
④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民心工程”,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⑤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只有做到食品安全,人民幸福生活才会有保证,才能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命题溯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1·新高考湖北卷,13]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 )
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
[解题流程]
[答案]
[演练1] 命题点:东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2021·福建卷,2]下图为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局部),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据此可推知,东汉时期该地区( )
A.存在大量戍边军民
B.生计方式受中原影响
C.耕作方式日益完善
D.农耕经济占优势地位
[演练2] 命题点:20世纪50、60年代苏联和美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021·八省联考江苏,15]20世纪50年代,苏联研制的计算机只能进行每秒3 000次的运算,而美国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却达到每秒15 000次。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成功缩短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这表明( )
A.冷战加剧了高科技竞争
B.技术差距加速美苏全面对抗
C.信息革命改变世界格局
D.美苏关系缓和促进技术进步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命题点:我国原始农业的特点
[2023·岳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在黄河流域,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华县泉护村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粟的皮壳。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白菜和芥菜的籽种。在长江中下游,青莲岗、屈家岭、良渚等地的氏族部落已普遍栽种水稻。据此可知( )
A.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原始社会主要粮食产区
B.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已普遍开始种植水稻
C.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呈现出种植区域化特征
D.我国是最早具备完整农业生产能力的国家
2.命题点:汉代赵过推广的耕作方法
[2023·常州市高三模拟]《汉书·食货志》记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赵过推广的这种耕作方法( )
A.满足了军事斗争需要
B.适应了南方农田耕作
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D.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3.命题点:现代农业的发展
[2023·天津市一模]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农牧业,便造就了现代农牧业。它包括:普遍使用科学育种,水利、机井机器、动力、化肥,以及各种农药、除草剂、塑料地膜大棚、土壤改良、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等。由此可见,现代农业( )
A.提高科技含量是重要因素
B.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C.完全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
D.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4.命题点:世界粮食安全
[2023·天津市河西区一模]《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发表于2009年,宣言指出“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由此可见,各国政府认识到( )
A.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B.国际合作解决经济危机
C.需要开放贸易市场
D.当今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课题45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1.提示:农业的出现。
4.提示: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生产技术进步;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
6.提示:物种交流打破了海洋的阻碍,范围更大更广。
11.提示:利用冷链物流行业来进行更好的存放;能够帮助延长物品的保鲜周期,提高物品的经济效益;为物品创造最佳的储存环境,避免各项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知识点一
(一)
1.(1)石 迁徙 (2)群居
2.(1)农耕
3.(1)采集者 (2)自然资源 (3)定居 聚落 (4)天文历法
(二)
1.(1)小麦 (2)王室 尼罗河
2.(1)铁犁牛耕 (2)家庭 重农抑商
3.(1)小麦 公民 (2)谷物 家庭
4.玉米
(三)
1.男子
2.阶级 国家
知识点二
(一)
1.西班牙人
2.(1)明朝 鸦片战争 (3)明朝
(二)
1.(1)欧洲 (2)18世纪 (3)甘蔗 (4)小麦
2.动物群落
(三)
2.饮食习惯 贸易
知识点三
(一)
1.(1)机器生产 (2)汽油拖拉机 铧式犁 (3)农业机械化
(4)自动化
2.(1)玉米 东南亚 (2)中国超级杂交水稻
3.(1)高度集约 (2)大农场
(二)
1.(1)地窖 (2)机械通风 机械制冷低温
2.(1)腌制 (2)冷冻食品 冷链物流
(三)
1.(2)粮食安全 粮食基本自给
2.(1)农药 食品添加剂 (2)食品安全法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
2.[提示] (1)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现代农业中科技和资本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导致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度下降,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集约型农业的优势日渐凸显,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因此世界农业化的进程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一个“化农”的过程。
(2)全球面临粮食供应困难的绝对人数依然很多;粮食供应困难的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粮食危机报告国家中,儿童饥饿问题突出。
4.[提示]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违法企业负责人员的处罚措施,依法从严从重处罚情节严重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明确重点监督的行业,明确利用会议讲座等形式对食品进行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明确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相关法律责任,使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落地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体现了国家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
命题溯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答案:D
[演练1] 解析:根据材料“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可知东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生计方式受中原影响,存在农耕经济,故选B项;仅一幅壁画,未知人数,排除A项;没有对比,无法说明日益完善,排除C项;内蒙古地区主要是游牧经济,排除D项。
答案:B
[演练2] 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计算机技术明显落后于美国,到20世纪60年代,苏联成功缩短了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说明冷战格局下美、苏的对抗也反映在科技领域,由此得出冷战也加剧了高科技竞争,故选A项;美、苏“全面对抗”根源在于国家利益的冲突,排除B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格局仍属于美、苏两极格局,并没有因为信息革命而发生重大改变,排除C项;材料中苏联计算机的发展是美苏之间的对抗和竞争的缩影,无法体现美、苏关系缓和,排除D项。
答案:A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解析:根据“在黄河流域,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华县泉护村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粟的皮壳”“在长江中下游,青莲岗、屈家岭、良渚等地的氏族部落已普遍栽种水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考古发现可知我国黄河流域以种植粟为主,长江流域以种植水稻为主,说明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呈现出种植区域化的特征,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长江中下游是主要粮食产区,排除A项;我国在不同区域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而非普遍种植水稻,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得不出“我国是最早具备完整农业生产能力的国家”,表述错误,排除D项。
答案:C
2.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代田指的是在地里开沟作垄,沟垄相间,将作物种在沟里,中耕除草时,将垄上的土逐次推到沟里以培育作物,到第二年,沟垄互换位置,这种耕作方法有利于保持地力,抗御风、旱,因而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选D项;代田的方法是有助于农业生产的,不是满足军事斗争的需要,也与题干中的“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方今之务,在于力农”的信息不符,排除A项;代田是搜粟都尉赵过总结西北地区的抗旱经验所推广的一种耕作方法,所以应该是在北方推广的,而与南方水源相对充足的现实不符,排除B项;题干中的信息体现了重农,但没有体现出抑商,排除C项。
答案:D
3.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农牧业,便造就了现代农牧业”可知正是由于先进的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农牧业中,才造就了农牧业的现代化,据此可知,现代农业中包含很多的科技含量,故选A项;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而在题干内容中述及的是现代农牧业中的先进科技的成分,如“科学育种,水利、机井机器、动力、化肥,以及各种农药、除草剂、塑料地膜大棚、土壤改良、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等”,排除B项;以市场为导向指的是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即把产品推向市场,但是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有关“市场”的内容,排除C项;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而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相关的内容,排除D项。
答案:A
4.解析:根据材料“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可知受到经济危机和粮食危机的影响,导致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各国政府的认可,故选A项;材料只是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并未体现出各国政府对粮食安全问题而采取的具体措施,排除B项;“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说明粮食安全问题是因为经济危机和粮食危机导致的,与贸易保护主义无关,无法体现开放贸易市场的要求,排除C项;粮食安全问题只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问题中的其中一个,并不能以偏概全地针对全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排除D项。
答案: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课题55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学生用书,共10页。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课题54战争与文化交锋学生用书,共10页。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四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课题49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学生用书,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