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题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生用书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题6隋唐盛衰及其制度上的重要建树学生用书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题8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学生用书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题9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生用书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题10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生用书 试卷 0 次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题7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生用书
展开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儒学
(1)魏晋南北朝,儒学开始吸收________和________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________。
(3)唐朝中期,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韩愈提出儒学复兴运动,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2.道教
(1)兴起于东汉末。魏晋南北朝时,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2)唐朝统治者奉行________,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3.佛教
(1)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吸收儒、道的思想,________。
(2)武则天时,佛教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
4.反佛教斗争
(1)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劳动力不事生产,影响政府财政收入。
(2)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知识点二文学艺术和科技
1.文学成就
(1)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出现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2)唐朝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________、________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2.书法、绘画、石窟艺术:东晋王羲之世称________,唐代颜真卿的颜体和柳公权的柳体最为有名;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其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3.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发展
(1)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 592 6~3.141 592 7之间。
(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3)地理学: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________,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4.隋唐时期——科技成熟
(1)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雕版印刷术:唐朝已经有了________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3)火药的发明与应用: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4)天文学: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5)医学: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________,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唐高宗时编修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知识点三中外文化交流
1.思维拓展——三国至隋唐三教的发展
2.社会情境——唐代儒学的地位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思考: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儒学与佛教、道教相比政治地位怎样?
试答:
3.易误辨析——唐朝社会变迁对唐诗风格的影响
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景象。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日渐衰落的社会景象。
4.学习情境——唐代科技
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10世纪),郑璠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思考:这个记载说明了什么?
试答:
5.学术情境——唐朝文化兼收并蓄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历史上,唐代却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在长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唐王朝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兼容并包的结果。
思考:唐朝时“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原因有哪些?
试答:
6.社会情境——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的钱币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上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
思考:这一文物的发现可以说明什么现象?
试答:
7.体系构建——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 多元开放——三国至隋唐文化
01史料实证——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史料一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汉魏之际,佛教的理论与玄学有相通之处,故佛学传播渐广。中国人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
史料二 南北朝时期,佛教更盛,寺院经济发达,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依附人口,由此引发了统治者的灭佛行动,但并没有改变佛教流行并在中国扎根的趋势。到了隋唐,佛教进入鼎盛,隋唐的佛教学说最大的特点,是把儒家的心性佛教化。佛教文化的输入促成中国文化内容与形式重大变化的同时,其自身也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文化。唐宋之后的诗、书、画的发展,常常与佛教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的原因。
试答:
(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汉代以来佛教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试答:
【通法悟道】
02历史解释——三国至隋唐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
①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为佛教、道教的流行提供了土壤,使人们易于接受宗教学说。
②当时的佛教、道教对普通民众有很强的吸引力。佛教所宣传的“因果报应”等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来世的幸福上来;道教提倡互助互利,关爱穷苦人群,很容易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信任,得到下层民众的支持。
③统治阶级的提倡与支持。为维护统治,当时统治阶级大力提倡佛教和道教,尤其是唐朝统治者,以老子后裔自居,大力提倡道教。
(2)佛教、道教广泛传播的社会影响
①同佛教和道教有关的建筑和艺术得到发展。佛教建筑使中国建筑增加了不少新的成分,如举世知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②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但没有解脱人民的灾难,反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③寺院经济发展,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威胁封建统治。
④出现了反佛教的斗争,以范缜最为突出。范缜的《神灭论》揭穿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进行的欺骗。
⑤道教一度成为农民阶级斗争的武器。
⑥推动文化交流:出现了一股中亚、天竺高僧来华和中土高僧西行的历史性潮流。
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使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3)儒、道、佛融合的特点
①儒学地位: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②儒佛关系: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从两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屈从到隋唐时期取得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独立的宗派体系的过程。
③道佛关系:道佛之间从两晋南北朝时的道佛互用转为隋唐时期道佛争宠,并最终形成三家交融现象,孕育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官方正统哲学——理学。
03开放探究——绚丽多彩的盛唐文化
史料一 “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
史料二 “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于唐代的习俗、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唐代的官职、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
——摘编自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与晚清的中外文化交流》
史料三 “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
——摘编自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史料导读】 史料是有关唐朝文化的演变。史料一反映唐文化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各种文化营养;史料二反映唐代的中外文化的汇聚;史料三反映唐代鼓励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唐代文明是否兼收并蓄。
【探究】
结合史料与所学中国唐代史知识,围绕“开放”与“保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试答:
04唯物史观——唐文化的特点
(1)全面繁荣: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
(2)兼收并蓄: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氛围。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强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
(3)世界领先: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开始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赵州桥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影响深远: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05家国情怀——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启示
命题溯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1·湖南选择性考试]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
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解题流程]
[答案]
[演练1] 命题点:唐代杜佑修撰《通典》
[2021·湖北选择性考试]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从内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别强调( )
A.道家的无为而治 B.史学的通古贯今
C.儒家的伦理纲常 D.理学的格物致知
[演练2] 命题点:唐中期以来,大众的城隍信仰
[2021·八省联考江苏卷,4]唐中期以来,城隍神成为官府所规定祭祀的神祇。各座城市的行政首脑每年按时举行祭祀城隍的仪式。城隍已被民众奉为专门守护城池的神祇,而且其神格及影响超过土地神。当时,大众的城隍信仰浓烈是源于( )
A.官府推崇神灵崇拜
B.儒学正统面临挑战
C.土地财富作用削弱
D.城市经济功能凸显
[演练3] 命题点:隋唐时期的佛教
[2021·八省联考重庆卷,4]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许多讲述佛经故事宣扬教义的经变画。北魏早期经变画中有大量为了施舍而割头、挖眼的内容,隋唐时期则代之以孝道、忠君的故事。这种变化反映了隋唐时期的佛教 ( )
A.改变了基本教义 B.出现了人文关怀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迎合了本土文化
[演练4] 命题点:唐代书法成就
[2021·八省联考湖北卷,3]小楚同学酷爱书法,经常临摹“颜体”楷书。有一天发现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如图)虽然有不少涂改的墨团,却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查阅史书方有所悟,颜真卿是在得知颜杲卿父子英勇就义后,激昂悲愤而写下这一传世名作的。这说明( )
A.颜真卿书法造诣臻于完善
B.行书比楷书更具审美功能
C.唐代文化由守成走向创新
D.书法家气节提升作品声誉
[演练5] 命题点:唐代的社会习俗
[2021·八省联考福建卷,4]“元夜燃灯”“寒食扫墓”是唐代出现的习俗,与佛教“燃灯礼佛”“扫塔”之说有一定关系。这些习俗的出现反映了( )
A.佛教融入中国社会
B.佛教文化影响了儒家思想
C.中国孝道文化发展
D.统治阶级用宗教麻痹民众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命题点: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传播的影响
[2023·山东滨州二模]魏晋南北朝时期,莲花、忍冬、飞天和缠枝花等成为基本纹饰,并逐渐成为石窟、工艺美术方面的主流图案。这表明( )
A.外来文化丰富了艺术创作
B.艺术创作走向自觉
C.政权更迭阻断了文化传承
D.南北经济交流频繁
2.命题点:盛唐时期的书法成就
[2023·湖北武汉联考]盛唐书法家张旭的草书气势磅礴、千变万化,看似无序无法,线条与结构的空间伸缩力好像自由多变,不受约束,实际上一招一式无不法度谨严、规矩方正。这反映了当时书法( )
A.体现了政治清明的特征
B.艺术造诣达到顶峰
C.彰显了盛唐法度与气势
D.深受理学思想影响
3.命题点: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2023·河北衡水中学调研]下表为唐代中印制糖业交流概况(部分)及出处。这可以用来印证当时 ( )
A.西域制糖技术世界领先
B.唐朝的贸易落后于天竺
C.技术进步助推经贸兴盛
D.唐朝对外交往注重实利
4.命题点:唐代中医的发展
[2023·重庆八中月考]孙思邈虽然十分崇敬张仲景,但他并不因循张仲景“六经辨证”的学说,易之为“方证辨证”。甚至唐朝官府在组织编纂官修本草时也提出:对《内经》等要坚持“无稽必正”的原则。这反映了唐朝 ( )
A.中医学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B.中医学在不断地自我完善
C.医学家具有批判精神
D.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
课题7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2.提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4.提示: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5.提示:原因:唐朝推行开放和开明的对外政策;唐朝国力强盛,昂扬自信;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能够丰富中国传统文化。
6.提示:中日之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日本深受唐朝影响。
知识点一
1.(1)佛教 道教 (2)“三教合归儒”
2.(2)三教并行政策
3.(1)渐趋本土化
知识点二
1.(2)李白 杜甫
2.“书圣”
3.(2)《齐民要术》 (3)《禹贡地域图》
4.(1)赵州桥 (2)雕版印刷 (5)《千金方》 《唐本草》
知识点三
玄奘 空海 留学生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
1.[提示] (1)原因: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佛教的理论与玄学有相通之处;佛教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日益本土化。
(2)影响:佛教冲击传统儒学,推动了理学的兴起,深刻影响了传统文学艺术;本土化的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提示] 示例一
论题:唐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多元。
阐述: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朝风气开放,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中外交流频繁,吸收了印度、中亚、西亚的宗教、艺术,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示例二
论题:唐朝文化是保守的。
阐述:唐代的官职(科举制)、兵制、刑法(《唐律》)、土地和赋役(均田制、租庸调制)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政治制度、伦理文化都没有发生改变。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命题溯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答案:A
[演练1] 解析:据材料“在乎行教化”“‘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可知,杜佑认为治理国家的核心在于教化民众,尤其注重“礼”,即用儒家的伦理纲常治理社会,故选C项;无为而治与“在乎行教化”不符,排除A项;史学的贯通古今与“‘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不符,排除B项;理学出现在宋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C
[演练2] 解析:根据“城隍神成为官府所规定祭祀的神祇。各座城市的行政首脑每年按时举行祭祀城隍的仪式”可以看出,政府在城隍信仰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引导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儒学面临挑战无关,排除B;从材料中看不出土地财富作用削弱,排除C;宋朝时期,城市商业打破了原有的时间空间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凸显,排除D。
答案:A
[演练3] 解析:根据题干“北魏早期经变画中有大量为了施舍而割头、挖眼的内容,隋唐时期则代之以孝道、忠君的故事”可知,佛教文化传入后经历了以早期佛教教义为主到吸收中国传统儒家忠孝思想的变化,说明佛教在文化方面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本土化,故D项正确;佛教基本教义传入中国后并未改变,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唐朝佛教教义注重人文关怀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民族融合现象,排除C项。故选D。
答案:D
[演练4] 解析:根据“颜真卿是在得知颜杲卿父子英勇就义后,激昂悲愤而写下这一传世名作的”,可以看出颜真卿有气节所在,这使其虽然有涂改,却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故反映出书法家气节提升作品声誉,D项正确;完善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B项;创新之处没有体现,排除C。
答案:D
[演练5] 解析:题干中佛教“燃灯礼佛”“扫塔之说”,这些说法与唐代“元夜燃灯”“寒食扫墓”的习俗都有一定关系,反映佛教融入中国社会,A项正确。
答案:A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解析:莲花、忍冬、飞天和缠枝花等是佛教纹饰,其在石窟和工艺美术方面成为主流,体现佛教文化得到了传播,丰富了艺术创作,选择A;艺术创作走向自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未涉及政权更迭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文化而非经济,排除D。
答案:A
2.解析:材料借助草书特点反映出盛唐的法度与气势,选择C;“气势磅礴、千变万化”反映出盛唐气势,“实际上一招一式无不法度谨严、规矩方正”反映出盛唐法度,与政治清明无关,排除A;“顶峰”一词表述过于夸张,排除B;理学形成于宋朝,排除D。
答案:C
3.解析:据表格可知,唐朝时期向印度学习熬糖法,提高了唐朝的制糖技术,说明唐朝对外交往注重实利,选择D;材料未反映西域制糖技术领先世界,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唐朝时期向印度学习熬糖法,未体现“唐朝的贸易落后于天竺”,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经贸兴盛助推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进步助推经贸兴盛,排除C。
答案:D
4.解析:唐朝医学家不完全拘泥于古代医学家已获得的成果,体现出中医学不断自我完善,选择B;材料并未提及儒家思想,排除A;材料是对孙思邈和唐朝官府具有批判精神的直接描述,C项所述属于现象而非本质,排除;材料叙述的是唐代中医学,未提及佛、道、儒三教,排除D。
答案:B
佛教
东传
高僧
来华
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西行
取经
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唐朝的高僧________,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
佛教
外传
鉴真
东渡
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学问僧
来华
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________是其中的代表
其他
文化
交流
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日本、新罗向唐朝派遣使节和________,其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
唐朝后期,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特点
(1)交流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
(2)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
(3)交往渠道众多,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4)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
(5)中国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启示
(1)隋唐时期统治者对待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重视对外交往。
(2)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
唐代中印制糖业交流概况(部分)
出处
(唐)太宗遣使(天竺摩揭陀)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压汁)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
印度炼糖技术在7~8世纪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否则唐太宗不会派人去学习。同时,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提及印度吃饭时食用砂糖
季羡林《中印文化交流史》
(唐高宗年间)(唐使者)王玄策向(摩揭陀)国王和摩诃菩提寺提出招聘制糖专家,寺主立即同意派石蜜专家2人,寺僧8人来中国支持制糖事业
李治寰《唐代引进印度制沙糖法考证》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热点专项练7晶胞结构与相关计算: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热点专项练7晶胞结构与相关计算,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9,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题12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生用书: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题12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生用书,共11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题10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生用书: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题10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生用书,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