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题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生用书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题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生用书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题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生用书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题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生用书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题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生用书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题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生用书,共10页。
    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列国纷争
    2.华夏认同
    知识点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农业:铁制农具开始使用,________得到推广,各国兴建水利灌溉工程。
    2.手工业:________出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3.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4.商鞅变法
    (1)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承认________,推动小农经济发展。
    (2)政治上: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
    (3)行政上,普遍推行________;社会上,个体小家庭政策。
    知识点三诸子百家学说
    1.孔子和老子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鲁国人。
    ①思想核心:“仁”,主张关爱他人,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
    ②政治主张:“________”,以道德感化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③教育思想:主张“________”;倡导私学,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④文化贡献: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古籍。
    (2)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①思想核心:________是万物的本原。
    ②哲学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③政治主张:主张顺其自然,________,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2.百家争鸣
    (1)历史背景
    (2)重要派别
    3.影响
    1.知识拓展——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差异
    2.学习情境——华夏观念
    “华”“夏”在春秋之前并不连用,“华”意为光鲜、荣耀、辉煌;“夏”原指夏王朝,后演变为指有文采、有道德的中国人。春秋时期列国诸族的分布犬牙交错,中原诸侯国的文化认同凸显,华夏开始连用作为一词,并逐渐成为中原诸侯国塑造文化认同的重要概念,意为礼乐文教发达的中国。
    思考:推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试答:

    3.学术情境——商鞅变法在秦国的制度创新
    叶行昆在《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一文中指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商鞅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思考: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了哪些制度创新?
    试答:

    4.概念辨析——“仁”和“礼”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才能追求“仁”的境界,即“礼”以“仁”为基础,“仁”靠“礼”来维护,两者相互制约。
    5.学习情境——墨儒道法的救世方案
    在社会及政治方面,自大同时代,降至小康,再降而入于乱世,都有很大的变迁。所以仁人君子,各思出其所学以救世。其中最有关系的,要推儒、墨、道、法四家。大抵儒家是想先恢复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尧、舜、禹三代为法。道家则主张径复大同之治。法家可分法、术两方面。墨家舍周而法夏。
    思考: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为“救世”提出的治国主张。
    试答:

    6.体系构建——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 社会转型,异彩纷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和百家争鸣
    01时空观念——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史料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
    核心结论:春秋战国时期所孕育的统一因素
    (1)政治上:
    ①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到挑战。东周初,周天子实际上已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形成统一的趋势。
    ②各国的变法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促进了旧制度的瓦解崩溃和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商鞅变法使秦国势力强大,为统一准备了条件。
    (2)经济上: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提高,各地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往频繁,这就为统一创造了经济基础。
    (3)思想上: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为统一提供了理论武器。
    (4)人心所向: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统一成为社会各阶级的共同愿望。
    (5)民族关系:民族凝聚力增强,“华夷之辨”观念相对淡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02史料实证——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史料一 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原来贵族子孙可自于宗族宗子吃宗饭,今则无功劳便不能享有任何权利。毫无疑问,它既可以切除一切旧宗法世袭传统势力之家存在的根子,又可抑制新的宗族集团的发生,使庶民个体小家庭有机会崛起。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史料二 通过《分户令》,商鞅把大家庭析分到最小限度,从大家庭内挖出许多闲散劳动力。通过析分民户,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成为秦国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形成了大批的个体小农,不但运作力强,而且家庭成员都能“人尽所能”地发挥自己最大的才干。
    ——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的历史作用。
    试答: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颁布《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试答:

    【通法悟道】
    03历史解释——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与主要内容
    (1)变法的必然性
    (2)变法的普遍倾向及主要内容
    04开放探究——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史料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
    【史料导读】 史料第一层是《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第二层是作者对《辞海》关于百家争鸣解释的认识。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史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史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试答:

    05家国情怀——博大精深的诸子百家思想
    (1)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2)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①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②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③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④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06唯物史观——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转变
    1.社会组织——血缘家族逐渐削弱:各国不同程度的变法,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旧贵族,贵族政治趋于解体;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家族的解体,个体小农涌现,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编户齐民成为国家控制民众的有效方式。
    2.社会群体——士阶层涌现:随着贵族专政统治的瓦解,尤其是世卿世禄制度的废除,许多贵族逐渐没落,必须依靠文化知识自食其力,与此同时庶人则通过各种方式上升为士,士阶层的流动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提供了条件。
    3.文化发展——百家争鸣的文化胜景:由于官学向私学的转换,加之定于一尊的政权形式尚未出现,人们的思想处于活跃状态,在总结三代文化的基础之上,各家各派提出了不同的思想命题和思想主张,思想文化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4.民族交融——华夏族的形成:西周以来比较固定的民族分布格局、族群关系被打破,各民族的交融步伐加快,诸夏内部文化的交流、汇合,加之诸夏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使得一个融合了诸族的华夏族逐渐形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命题溯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2·山东高考,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
    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
    [解题流程]
    [答案]
    [演练1] 命题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022·湖南卷,1]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
    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演练2] 命题点:孔子编订《诗》《书》
    [2021·河北高考,1]《史记》记载:“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悯)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这一记载说明,孔子编订《诗》《书》意在( )
    A.加强君主集权 B.恢复周礼
    C.宣扬礼法并用 D.发展私学
    [演练3] 命题点:《诗经》反映的时代特点
    [2021·湖南高考,1]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
    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
    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
    [演练4] 命题点: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反映的社会现象
    [2021·新高考湖北卷,1]“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右图),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 )
    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
    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宗法体系的崩溃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命题点: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2023·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表。
    上述历史事件( )
    A.反映了宗法制度的崩溃
    B.体现了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C.利于诸侯割据局面结束
    D.表明齐国丧失春秋霸主地位
    2.命题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023·辽宁大连示范性高中联考]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 )
    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抑制了土地兼并
    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3.命题点:诸子百家的思想及主张
    [2023·德州市高三模拟]战国时期,墨子主张选拔贤人管理政治,“不别贫富、贵贱、远迩、亲疏”;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韩非主张“任能而授官”。这反映出( )
    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一致
    B.传统民本思想逐渐形成
    C.各国变法取得显著成效
    D.社会关系出现剧烈变动
    课题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2.提示:长期的争霸战争;各民族的频繁交往。
    3.提示:创新: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
    5.提示:儒家:“以德治国”;墨家:“以爱治国”;道家:“以道治国”;法家:“以法治国”。
    知识点一
    1.晋国 姜姓
    2.华夏 戎狄蛮夷
    知识点二
    1.牛耕
    2.冶铁技术
    4.(1)土地私有 (3)县制
    知识点三
    1.(1)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 (2)道 无为而治
    2.(1)士 (2)仁政 兼爱
    3.思想领域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
    2.[提示] (1)举措:推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历史作用: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打击瓦解旧的宗族制度;推动庶民个体小家庭的出现。
    (2)重大意义:形成数量众多的个体小农;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政府赋税收入;为实行什伍连坐制创造条件;形成一夫一妻小家庭,成为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基本单位。
    4.[提示] 示例一
    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评析: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示例二
    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评析: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仅侧重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出发,具有局限性。夏、商、周三代,尤其是春秋时期,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和思想资源基础。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也受到先代文化的影响;他们开创的思想学派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可以说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有助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因此,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命题溯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答案:A
    [演练1] 解析:儒、墨、道、法等学派的出现本身是私学兴起和发展的表现,其传播更是冲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贵族政治是与“学在官府”局面相统一的,“学在官府”的局面被冲击,就等于冲击了贵族政治,故选C项;题干中提到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分别产生于不同的地区,并不能说上述现象促进了政治统一,排除A项;儒、墨、道等学派的出现本身是私学兴起和发展的表现,而私学的出现冲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所以并不是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排除B项;当时各诸侯国多采用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所以围绕民间思想的传播并不会导致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和争夺,排除D项。
    答案:C
    [演练2] 解析:材料大意是周王室衰微了,讽刺时政的《关雎》诗就出现了;周厉王、周幽王的统治衰败了,礼崩乐坏,诸侯便恣意横行,政令全由势力强大的国家发布。所以孔子担忧王道废弛邪道兴起,于是编定《诗》《书》,即随着周王室衰微,诸侯互相征伐,社会动荡,孔子通过编定《诗》《书》,以恢复周礼,稳定社会秩序,故选B项;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排除A项;荀子宣扬礼法并用,排除C项;发展私学与“孔子闵(悯)王路废而邪道兴”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演练3]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人们对于天的观念逐步淡化,即从歌颂天到不理天,反映出人的作用在不断增强,即人文意识不断增强,C项正确;天子权威呈现不断衰落的趋势,排除A;对天的观念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天道观的衰落,排除B;成熟的说法不能体现,材料也没有涉及人性论,排除D。
    答案:C
    [演练4] 解析:“爵”从饮酒器具到象征尊卑关系再到品位序列,且“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不断成熟,表明“爵”从饮酒礼器发展成为身份等级制度,故选C项;冶炼技术的提高与“尊卑关系的象征……表品位序列”无关,排除A项;“完善”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不涉及铸造工艺,排除B项;“五等爵”强调等级,与宗法体系的崩溃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解析:战国以来,晋国公室剩余土地被瓜分,魏国、楚国和齐国的实力不断被削弱,这有利于诸侯割据局面的结束,故选C项;宗法制度与材料中诸国战争无关,排除A项;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战国时期诸国战争,排除D项。
    答案:C
    2.解析:材料中的规定既可以增加户数,实行最小家庭形态,又可以增加税收,防止偷税漏税,还可以刺激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仅由材料无法判断宗法制是否瓦解,排除A项;当时是土地私有制确立并发展的阶段,土地兼并现象并不严重,而且也不能由题干材料得出“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结论,排除B项;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的相关规定使国家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项说法错误。
    答案:D
    3.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企图影响现实政治,与题干墨子、孟子、韩非主张“贤人”“俊杰”“能人”而治理国家相合,故选D项;“趋于一致”不合史实,百家之所以会“争”,就是因为百家的立场不同所致,排除A项;“民本思想”,即重视百姓,爱惜民力,而题干涉及统治阶级的选人标准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变法结果,排除C项。
    答案:D
    概况
    “春秋五霸”
    齐国、________、楚国、吴国与越国先后建立了霸权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________国君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影响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表现
    春秋时期
    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________”。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进入战
    国之后
    ________逐渐融入华夏族
    影响
    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经济
    社会经济的发展
    阶级关系
    新兴的________阶层崛起
    政治环境
    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
    儒家
    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________”;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道家
    代表是庄子,崇尚逍遥自由
    阴阳家
    以邹衍为代表,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
    墨家
    提倡节俭,主张“________”“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
    法家
    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思想
    解放
    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________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现实
    意义
    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深远
    影响
    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
    生产力的发展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封建地主与农民这两个新兴阶级孕育成长起来,他们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各国激烈竞争的需要
    各国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发展封建经济和政治,增强竞争力,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胜出,纷纷在国内推行变法。
    法家思想的推动
    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普遍倾向
    打击旧贵族、抵制分裂势力,增强国家集权能力,提高国家的资源汲取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加强君主的权力,强化中央集权。
    主要
    内容
    土地结构
    向国有与私有结合的两重结构发展,并借此实现国家对人民的直接控制,国家统一赋税体制,以及普及兵役制度。这样,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与国家权力的增强一起发展。
    颁布法律
    各种法律的颁布,是国家统一权力的直接体现,有力加强了国家与人民的普遍联系,使贵族等阶层的地位降低,使一种有限的法治精神逐步发展起来。
    社会等级
    社会等级从依据世袭地位和家族、氏族背景向依据对国家的贡献过渡,这促使社会广大阶层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增强了社会的流动性。军功爵制、非世袭的官僚制度、郡县制等,都为社会等级结构的开放提供了通道。
    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
    整体上对“天”的态度
    《周颂》
    西周初年
    颂天
    《大雅》
    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
    疑天
    《小雅》
    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
    骂天
    《国风》
    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
    不理天
    时间
    事件
    公元前376年
    韩、赵、魏三国废掉晋静公,并将晋国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
    公元前353年
    魏国进攻赵国,齐国围魏救赵,魏国大败。
    公元前303年
    齐、魏、韩联合讨楚,楚国请得秦国救兵,三国方才退兵。
    公元前284年
    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齐国只剩莒和即墨两城。

    相关试卷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题4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生用书: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题4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生用书,共11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题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生用书: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题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生用书,共8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生用书: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生用书,共11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