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高考选择题专项突破题型6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应用教师用书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高考选择题专项突破题型6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应用教师用书,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元素分布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卷
1.[2023·全国甲卷]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Y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等,WX2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W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X>W
C.YX的水合物具有两性
D.W单质只有4种同素异形体
3.[2023·新课标卷]一种可吸附甲醇的材料,其化学式为[C(NH2)3]4 [B(OCH3)4]3Cl,部分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C(NH2)3]+为平面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晶体中存在N-H…O氢键
B.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CX>W
B.W与X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Y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不与强碱反应
D.W、X和Z可形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7.[2021·全国乙卷]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731 kg的月球土壤,经分析发现其构成与地球土壤类似。土壤中含有的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X>Y>Z
B.化合物XW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
C.Y单质的导电性能弱于Z单质的
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碳酸
省市卷
1.[2023·浙江1月]X、Y、Z、M、Q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2s轨道全充满,Y的s能级电子数量是p能级的两倍,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Q是纯碱中的一种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负性:Z>X
B.最高正价:ZY
2.[2023·湖北卷]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同一短周期元素,其中X、Y、Z相邻,W的核外电子数与X的价层电子数相等,Z2是氧化性最强的单质,4种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Y)+(WZ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极性:WZ3W
C.Z的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D.原子序数为82的元素与W位于同一主族
6.[2022·广东卷]甲~戊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丁>戊>乙
B.非金属性:戊>丁>丙
C.甲的氢化物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
D.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与强碱反应
考情分析
题型·练透
精准备考·要有方向——研析题型角度
题型角度1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例1 元素g中文名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稀有气体元素,下列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数是118 B.中子数是294
C.质量数是117 D.第六周期0族元素
练1 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tiá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
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D.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s
练2 火药制备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化学工艺,原理为2KNO3+S+3C===K2S+N2↑+3CO2↑。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K+的结构示意图:
B.K2S的电子式:
C.CO2的结构式:O===C===O
D.16O2与18O3互为同位素
题型角度2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
例2 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练1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与X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W)>r(Z)>r(Y)>r(X)
B.由X、Y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D.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
练2 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题型角度3元素周期表——元素判断
例3 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氢化物沸点:WW
C.化合物熔点:Y2X3X
B.e和f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C.0.1 ml·L-1的e和f溶液,后者pH较大
D.含X、R、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只有一种
题型角度5给予化合物结构信息的有关判断
例5 一种新型漂白剂结构如图所示,其中W、Y、Z为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W、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W、X对应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X>W>Y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三元酸
C.可利用W与X、Y形成的化合物热还原制备单质Y
D.该漂白剂中仅有X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练 化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B与C在同一主族,C与D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熔点:B的氧化物>C的氧化物
B.工业上由单质B可以制得单质C
C.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D>B>C
D.A与B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极性键
精准备考·要有方案——高考必备基础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分布特点
3.元素的位置关系和原子序数关系的应用
(1)同一周期中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一般比左边元素原子序数大1,比右边元素的原子序数小1。
(2)同主族上下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关系的应用。
二、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三、常见元素的结构与性质特征
[归纳提升]
元素“位—构—性”关系的“六大误区”
四、物质结构
1.微粒间“四个”数量关系
(1)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3)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
(4)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
2.10电子微粒和18电子微粒
(1)10电子微粒
若10电子微粒满足关系:
则一定是
(2)18电子微粒
3.认识几种含氧酸的结构
模考·预测
1.有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z、e、g、h,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 ml·L-1)的pH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位于第三周期ⅤA族
B.简单离子半径大小:e>g>h
C.e2g2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同浓度简单氢化物水溶液的pH:h>g>z
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下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
D.用中文“”(à)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3.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
B.若存在简单阴离子R2-,则R不一定与Y、W同主族
C.元素X的氢化物与Q的氢化物化合的产物中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
D.X、Z、W、Q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能与强碱反应
4.R、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c、d分别是这4种元素的单质。已知: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向甲的溶液中通入丙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的半径:Y>Z>X
B.元素非金属性:Z>R>X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元素最高化合价:Z>X>Y>R
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W的核外电子数与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为W>Y>Z
B.Y单质的熔点高于X单质
C.W分别与X、Y、Z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只有一种
D.化合物M中W不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6.科学家利用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组合”成一种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超分子,其分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短线代表共价键)。其中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Z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Z>Y>W
B.Y与W、X、Z均能形成至少两种化合物
C.氢化物的沸点:Y>X
D.1 ml ZW与水发生反应生成1 ml W2,转移电子2 ml
题型6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应用
真题·考情
全国卷
1.解析: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2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根据原子序数的规律,则W为N,X为O,Y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等,又因为Y的原子序数大于氧的,则Y电子层为3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Y为Mg,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Z为S,据此解答。
X为O,W为N,同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半径大小为W>X,A错误;X为O,Z为S,X的简单氢化物为H2O,含有分子间氢键,Z的简单氢化物为H2S,没有氢键,所以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为X>Z,B错误;Y为Mg,X为O,它们可形成MgO,为离子化合物,C正确;Z为S,硫的最高价含氧酸为硫酸,是强酸,D错误;故选C。
答案:C
2.解析:W、X、Y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简单离子X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则它们均为10电子微粒,X为O,Y为Mg。W、X、Y组成的物质能溶于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则W为C,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X为O,氧的常见价态有-1价和-2价,如H2O2和H2O,A正确;W为C,X为O,Y为Mg,同主族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为:Y>W>X,B错误;Y为Mg,X为O,他们可形成MgO,水合物为Mg(OH)2,Mg(OH)2只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能与碱反应,所以YX的水合物没有两性,C错误;W为C,碳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石墨烯、富勒烯、碳纳米管等,种类不止四种,D错误;故选A。
答案:A
3.解析:由晶体结构图可知,[C(NH2)3]+中的-NH2的H与[B(OCH3)4]-中的O形成氢键,因此,该晶体中存在N-H…O氢键,A说法正确;同一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递增趋势,但是ⅡA、ⅤA元素的原子结构比较稳定,其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的相邻元素的原子,因此,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为C< O < N,B说法不正确;B、C、O、N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1、2、2、3,因此,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BX(H3BO3),错误;C项,1 ml NH4B5O8·4H2O的质量为273 g,200 ℃时失重率为19.8%,则质量减少约54 g,则失去了约3 ml H2O,错误;D项,500 ℃时,若起始1 ml NH4B5O8·4H2O进行热分解,则剩余固体质量为273 g×64.1%≈175 g,5 ml B质量为55 g,说明O剩余175 g-55 g=120 g,n(O)=7.5 ml,n(B)∶n(O)=5∶7.5=2∶3,恰好是B2O3,正确。
答案:D
5.解析:Q、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Q原子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Q为第二周期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且与Q位于不同周期,故其位于第三周期,则Y为Si;X与Y相邻,X为Al;根据4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可知Q与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Q、Z可能是O、S,也可能是N、Cl,还可能是F、P。A项,Al的非金属性弱于第二周期的N、O、F,错误;B项,铝是金属晶体,熔点比单质硅(共价晶体)低,错误;C项,Q的简单氢化物存在分子间氢键,故沸点高,错误;D项,Z是原子序数大于Y的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Z>Y,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Z>Y,正确。
答案:D
6.解析:原子半径:Al>S>N>H,A项错误;H和N可形成NH3和N2H4等化合物,B项错误;Al2O3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与强酸和强碱均能反应生成盐和水,C项错误;H、N、S三种元素形成的(NH4)2S为离子化合物,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D项正确。
答案:D
7.解析:分析可知,W为O、X为Mg、Y为Al、Z为Si。氧原子半径小于硫原子半径,而Mg、Al、Si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且均比同周期的硫原子半径大,因此原子半径:Mg>Al>Si>O,A项错误;Mg元素的金属性较强而O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二者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B项正确;铝是导体而Si是半导体,故前者导电性强于后者,C项错误;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D项错误。
答案:B
省市卷
1.解析:Y的s能级电子数量是p能级的两倍,则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则Y为C元素;X的2s轨道全充满,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X为Be或B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M为O元素;Z为N元素;Q是纯碱中的一种元素,则Q为Na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则电负性N>Be或B,A项正确;N的最高正价为+5,但O无最高正价,B项错误;Na和O形成的Na2O2中O和O之间为非极性共价键,C项正确;非金属性N>C,故酸性:HNO3>H2CO3,D项正确。
答案:B
2.解析:Z2是氧化性最强的单质,则Z是F,X、Y、Z相邻,且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同一短周期元素,则X为N,Y为O,W的核外电子数与X的价层电子数相等,则W为B,即:W为B,X为N,Y为O,Z是F,以此解题。
由分析可知,W为B,X为N,Z是F,WZ3为BF3,XZ3为NF3,其中前者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有一对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为极性分子,则分子的极性:WZ3O>P>Ca,A项错误;原子半径:FS>O>H,正确;D项,硫和氢形成的化合物H2S的溶液,由于H2S的电离H2S⇌H++HS-,使溶液呈弱酸性,正确。
答案:A
练1 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有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与应用,通过元素推断的形式考查了学生提取、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X为O;Y的原子序数比X大且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Y为Mg;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则Z为Si;W与X位于同一主族,则W为S。A项,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r(Mg)>r(Si)>r(S)>r(O),即r(Y)>r(Z)>r(W)>r(X),错误;B项,由X、Y组成的化合物是MgO,为离子化合物,正确;C项,S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2SiO3,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2SO4,Si的非金属性弱于S,故H2SiO3的酸性比H2SO4弱,错误;D项,S的非金属性弱于O,H2S的热稳定性比H2O弱,错误。
答案:B
练2 解析: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2或8,若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2,则a为He,不是主族元素,不符合题意;则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8,则b为第三周期元素,a为O;d与a同族,则d为S;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则c为Al,b为Na或Mg。A错:原子半径:aB>Mg,故A错误;Y是B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BO3,H3BO3中的质子无法全部直接电离出,H3BO3是一元弱酸,故B错误;Mg和B2O3加热生成B和MgO,故C正确;该漂白剂中Mg2+、O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答案:C
练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B、C都形成4个共价键,由于B与C在同一主族且原子序数C大于B,所以B为碳(C)元素,C为硅(Si)元素;D与C同周期且原子序数大于14,从题图中可看出D可形成1个共价键,所以D为氯(Cl)元素;A的原子序数小于6且能形成1个共价键,则其为氢(H)元素。B的氧化物为CO、CO2,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C的氧化物为SiO2,为原子晶体,所以熔点:B的氧化物Cl->Na+,B项错误;Na2S2的电子式为,其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C项正确;NH3的水溶液显碱性,其pH最大,D项错误。
答案:C
2.解析:A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B对:氢元素可与O、S等形成共价化合物,又可与Na、Ca等形成离子化合物。C错:该实验只能证明酸性:HCl>H2CO3>H2SiO3,与元素非金属性无关。D对: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118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0族。
答案:C
3.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该五种元素分别为N、O、Al、S、Cl,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S2-)>r(Cl-)>r(O2-)>r(Al3+),A项正确;若存在简单阴离子R2-,则该元素的最外层一定有6个电子,属于周期表中第ⅥA族元素,必定与O、S同主族,B项错误;NH3与HCl反应生成的NH4Cl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C项正确;HNO3、Al(OH)3、H2SO4、HClO4都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D项正确。
答案:B
4.解析: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Y是铝元素,c是金属Al,甲是含铝化合物。向甲的溶液中通入丙气体,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铝。丙气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则丙为氨气。两种气体相遇产生白烟的有氨气与氯化氢、氨气与硝酸蒸气等。结合R、X、Y、Z是短周期元素及框图信息可知,丁为氯化铵,乙为氯化氢。则R为H,X为N,Y为Al,Z为Cl。A项,电子层数不同时,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r(Cl-)>r(N3-)>r(Al3+),错误。B项,NH3、N2H4中N为负化合价,H为正化合价,说明N吸引电子的能力比H的强,即N的非金属性比H的强,错误。C项,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错误。D项,Cl、N、Al、H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为+7、+5、+3、+1,正确。
答案:D
5.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侧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为Na;根据M的结构简式可知,W可以与Y形成2个共价键,W的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其原子序数小于11,则W为O;W的核外电子数与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1=7,Z的原子序数大于11,则Z为Cl;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的原子序数为14,则Y为Si。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非金属性:Cl>Si,故A错误;金属Na的熔点较低,而Si形成的晶体具有较高熔点,所以单质熔点:Y>X,故B正确;O与Na可以形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与Cl元素形成Cl2O、ClO2、Cl2O7等多种化合物,故C错误;该化合物M中O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答案:B
6.答案:B考向
考点
考情1
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相应性质的强弱及大小的比较
考情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结构分析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变化分析
元素及其综合判断
考情3
化学键
化学键基础性判断
微粒间的作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位置与结构的关系
周期
周期序数
元素的种数
(1)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2)对同主族元素
①若为第ⅠA、ⅡA族,则这些主族某一元素的原子序数与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值为上一周期的元素种数;
②若为第ⅢA、ⅣA、ⅤA、ⅥA、ⅦA族,则这些主族某一元素的原子序数与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值为该周期的元素种数
短周期
第一周期
2
第二周期
8
第三周期
8
长周期
第四周期
18
第五周期
18
第六周期
32
第七周期
32
性质
规律变化
金属性
与非金
属性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本质
原子越易失去电子,金属性就越强;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就越强;即元素非金属性和金属性的强弱,取决于其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事实依据:
(1)置换反应:强的置换弱的,适合金属也适合非金属。
(2)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金属性越强。
(3)与氢气反应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原子或
离子半
径比较
元素
结构特征
性质特征
H
①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
③无中子
④半径最小
①密度最小的单质
②宇宙含量最多的元素
Li
①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
②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一半
电极材料
C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
②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②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③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
N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②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
③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
④某一氢化物可做液态燃料
⑤常见氢化物可做制冷剂
O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
②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
③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
④最高正化合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②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
③某一单质可杀菌、消毒、漂白
Na
①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
②原子半径最大的短周期元素
③L层电子数为8,与H同主族的元素
①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②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金属元素
③两种最常见氧化物的水化物皆呈碱性的短周期元素
Al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
①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
②氧化物可做耐火材料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Si
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②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①单质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②氧化物可用作光导纤维
③最高价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难溶于水
P
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一半
①组成骨骼和牙齿的必要元素
②某一单质和其氢化物都能自燃
S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
②与氧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
③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
①某一氧化物可做漂白剂和防腐剂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常见的干燥剂
③元素的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l
第三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最小
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②单质可用作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③与同周期半径最大的金属组成的化合物溶液呈中性
硫代硫酸(H2S2O3)
过二硫酸(H2S2O8)
亚磷酸(H3PO3)
次磷酸(H3PO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高考选择题专项突破题型8平衡原理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应用教师用书,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5,81,1时两溶液中=10y2-y1,0×10-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高考选择题专项突破题型7电化学原理应用__化学电源与电解技术教师用书,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充电电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高考选择题专项突破题型5化学实验基础应用教师用书,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0 mL待测液,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