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短文两篇 课件+教案+学案+素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17. 爱莲说.ppt
    • 课件
      17. 陋室铭.ppt
    • 教案
      短文两篇 教案.doc
    • 练习
      从《爱莲说》一文中体会审美教学.doc
    • 学案
      短文两篇 学案.doc
    • 说课
      爱莲说 说课稿.doc
    17. 爱莲说第1页
    17. 爱莲说第2页
    17. 爱莲说第3页
    17. 爱莲说第4页
    17. 爱莲说第5页
    17. 爱莲说第6页
    17. 爱莲说第7页
    17. 爱莲说第8页
    17. 陋室铭第1页
    17. 陋室铭第2页
    17. 陋室铭第3页
    17. 陋室铭第4页
    17. 陋室铭第5页
    17. 陋室铭第6页
    17. 陋室铭第7页
    17. 陋室铭第8页
    短文两篇 教案第1页
    短文两篇 教案第2页
    从《爱莲说》一文中体会审美教学第1页
    短文两篇 学案第1页
    短文两篇 学案第2页
    爱莲说  说课稿第1页
    爱莲说  说课稿第2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短文两篇 课件+教案+学案+素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短文两篇 课件+教案+学案+素材,文件包含17爱莲说ppt、17陋室铭ppt、短文两篇教案doc、从《爱莲说》一文中体会审美教学doc、短文两篇学案doc、爱莲说说课稿doc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导入导入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17 爱莲说学习目标12诵读、文言积累:读、背、默、译两文,掌握“之”的几种常见用法。阅读目标文言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怀及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五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二、三学习目标3文体、语言特点:了解作者及“铭”“说”这两种文体的特点;体会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立德树人学习古人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怀,做一个“德馨”的人。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理学家。他把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人称他“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在南康军(“军”是宋代行政区域名)任职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夏季到来,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荷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他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爱莲说》。背景资料预习资料速查文体知识预习资料速查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甚蕃( ) 淤( )泥 隐逸( ) 鲜( )有闻 濯( )清涟( ) 亵( )玩fán文言知识积累重点字·yūyìxiǎnzhuó·····liánxiè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2.宜乎众矣 ( )文言知识积累古今异义·古义:竖立;今义:栽种。古义:应当;今义:合适。·文言知识积累一词多义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远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 )2.清····远播,动词远远地,副词清澈,形容词清芬,形容词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3.鲜··读xiǎn,少,形容词新鲜,形容词文言知识积累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4.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的,助词··1. 不蔓不枝 ( )2. 香远益清 ( )文言知识积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蔓,横生藤蔓;枝,旁生枝茎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判断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句式“者也”表示判断1. 中通外直:比喻人心胸开阔,行为端正。2.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新芳香。文言知识积累成语积累本文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态度、情感等?写作手法预习思考问题导思1关键词:安贫乐道 洁身自好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初读感知读法指导这篇课文句式都相对整齐,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如《爱莲说》一文中,“中通/ 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 净植⋯⋯”课文初读感知层次结构第一部分(①):铺排描写莲的高洁形象和品质,说明爱莲的缘由。第二部分(②):点明主旨,揭示莲的比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课文整体感知简要概括课文主旨。《爱莲说》一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厌恶。板书设计爱莲说菊花(正衬)莲牡丹(反衬)托物言志隐逸者生长环境—洁身自好体态香气—正直高洁气质风度—清高庄重富贵者课文细读品味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句中的“独”字有什么作用?从生长环境方面表现莲不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品质。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课文细读品味2.作者眼中的“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从体态、香气方面表现莲的通达、正直、高洁、端正。从风度方面表现莲的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亵渎。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格。课文细读品味3. 叹词“噫”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叹词,作者一叹爱菊者“鲜”,二叹爱莲者少,三叹爱牡丹者“众”,含蓄地表明了他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课文细读品味4.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里写莲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说菊、牡丹、莲分别是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这是以花喻人;又用“菊之爱”正衬“莲之爱”,用“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这是衬托手法。作者写莲是为了写人,莲花的形象象征君子自尊自爱,不攀附权贵,仪态端庄,独立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1.[重点]《爱莲说》中作者称莲为“花之君子”,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既不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也不像世人那样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而是能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他要像莲那样身处污浊的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哗众取宠,也不炫耀自己。课文全篇探究“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这是对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的诠释,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秽之中,也要保持洁身自好;无论风风雨雨,依然纯洁如初。课文全篇探究2.[发散思维] 比较《陋室铭》和《爱莲说》有什么异同。相同点 第一,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就是借某种事物来寄托作者的志向,这两篇短文都托所写之事物,表明作者的思想。第二,两文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如《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又如《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语言优美,形式灵活。课文全篇探究不同点 第一,这两篇短文所托之物不同,所言志向不同。《陋室铭》依托“陋室”来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依托“莲花”的形象突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第二,《陋室铭》引用孔子的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爱莲说》运用衬托手法,将作者的独特爱好表露无遗,表达了作者的志向。课文全篇探究1.托物言志。文章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骨,寄寓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映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归纳总结特色总结2.衬托、对比。作者在文中着意写莲花,但他不是静止孤立地描写,而是通过对比、衬托,烘云托月般展现莲花洁身自好的品格。如文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表现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结尾将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与莲花的高洁进行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归纳总结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