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品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精品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精品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精品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打后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
979年,宋太祖之弟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但在北宋周边还存在着辽、西夏、大理等政权。说明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
时间:公元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开封国号:宋,史称北宋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针对这些问题,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措施: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病之重;京师之病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此所以百三十余年无兵变也。” ——范祖禹《范太史集》
措施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有的则要到产粮的地方就粮,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种方法名义上是锻炼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
措施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目的: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政事堂、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官(设通判)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 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 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 《宋史·职官志》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经度一路全部或部分财赋,监察各州官吏,并以官吏违法、民生疾苦情况上报朝廷。 ——《中国历史大辞典》
影响: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转运使:宋太宗时设转运使。转运使除掌握财赋外,还负责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宋真宗景德四年以前,转运使职能扩大,实际上已成为地方之最高行政长官。
面对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弊端,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一:太祖曰: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续资治通鉴长编》
措施: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知州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图片中君臣关系的变化反映出的实质是什么?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可以和皇帝对坐议事。相传,宋太祖有一次上朝,宰相范质等仍坐着。宋太祖说:“我眼花,你们把文书拿近来让我看。”范质等起身呈递文书后,回到原处,发现座位已被撤走。从此,宰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讲话。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而且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发出这样的感慨。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八年进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兵权)、参知政事(行政权)。
“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表现: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将领的指挥权。
措施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表现: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太祖誓碑
《劝学诗》 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全集》
积极影响: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材料二:本朝(宋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澶渊之盟:1005年澶州之战后宋辽签订和议。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罗币绢15万元、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北宋付出岁币保一方“国泰民安”。
王安石(1021-1086)
变法目的: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变法范围: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宋神宗(1048-1085)
视频:王安石变法之募役法
阅读教材,自主完成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内容,思考王安石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熙宁(宋神宗年号)、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岁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宋史》
作用:变法取得了一些成效,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始着手改革。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以钱代役,不服役的官僚也要缴纳役钱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征税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民编为保甲,平时种田,闲时练兵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几乎废除全部新法,思考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失败原因: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变法操之过急,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材料二:“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九月,行将兵法。九年十月,王安石罢相。 ——摘编自脱脱:《宋史·王安石列传》材料三: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刘挚《忠肃集》
太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要求废除新法。
材料一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宋)刘挚《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材料二 令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不少降辞气,视斧钺鼎镬无如也。 ——(宋)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材料三 安石一出,悉斥为流俗,别思创建非常,突过前代。——(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 依照当时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
小组讨论:时人和后人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何异同?你认为分析是否合理?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1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图文课件ppt</a>,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宋的政治,第6课,学习目标,先导阅读整体感知,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王安石变法,藩镇割据武将专权,五代十国,问题探究,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一等奖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导入新课,收其兵,建立二府三司制,同平章事,枢密院,三司使,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制钱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评优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评价目标,收其兵,制钱谷,轻武将,重科举纳人才,积极消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