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课件)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课件)第1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课件)第2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课件)第3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课件)第4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课件)第5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课件)第6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课件)第7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课件)第8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视频明朝大航海时代,郑和下西洋,西洋在哪里,戚继光抗倭,视频戚继光抗击倭寇,评价戚继光,表现崇高的理想抱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是个陆地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4位,我国海洋面积为陆地面积的1/3,300万平方公里。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之于海。 ——郑和在劝谏朱棣的后继者朱高炽
    关于“海”,《释名》中的释义如下:“海,晦也,主承秽浊,其水黑如晦也.”可见在古代,“海”和“晦”是通假字的关系.“晦”的本义是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的夜晚,引伸为昏暗. ——徐素琴:《古代中国人的海洋观念》
    西洋是我国古代地理概念。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视频:“郑成功”名字的由来
    郑和,原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从小就和父亲熟悉海洋,向往航海。 12岁成为太监,14岁被送往侍奉燕王朱棣。他知识丰富,熟悉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在朱棣争夺帝位中有勇有谋,屡建奇功,被赐“郑”姓,世称“三保(宝)太监” 。
    ①经历磨难,性情坚毅;②熟悉各国情况;海洋知识丰富;④才能出众,深得皇帝信任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材料二: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
    思考:明朝前期经济繁荣之后,对外交往的主要目的?
    一.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何威望“示中国富强”。二.用中国的货物去交换海外的奇珍异宝。三.寻找建文帝
    郑和航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即今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一带。抵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途径主要地区:福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刺加(今马来西亚)、爪哇、榜葛刺(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锯兰(今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
    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修四十四丈(约150米),广十八丈。(约60米).——《明史·兵志》
    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 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郑和的船队为保证航行时的协调一致,用了多种通信手段。白天升旗为号,夜间悬灯为号,遇到天恶劣视野不良时,则用吹喇叭、敲锣打鼓的方式。整支船队的进退、集合、升帆、抛泊等行动,都在统一号令下进行。
    营销经理/Marketing Manager
    思考: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这么大规模的远航?
    物质前提:明朝国家强盛统一,政治清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客观因素:明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个人因素: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政治因素:统治者的支持。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从小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优秀且经验丰富的船长、水手的通力合作等。
    视频:郑和连续七次下西洋的原因
    意义1: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
    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李约瑟(英国)
    意义2: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欧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思考:哪些物品是“往”的?哪些物品是“来”的?
    思考:郑和携带这些物品的用意是什么?
    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
    瓷器 丝绸 茶叶 香料 宝石 麒麟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郑和下西洋所用银,约占明初五、六年之岁出钞.郑和每次出洋人员、马匹众多,每日耗费繁多.途径各国为了宣扬国威,一直实行“厚往薄来”的政策.用大量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结果“库藏为虚”,被视为耗民伤财之举.——《世界史·古代史编》
    观点1: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自愿、公平的贸易原则,以及文化间平等对话的精神。
    观点2: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于国家何益。
    评价: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它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但由于不计经济效益,给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之于海。 ——郑和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 ——《明史·郑和传》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农耕文明,缺乏探索海洋的持续动力
    郑和下西洋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科技发达,有杰出的人才,有富于团结协作精神的团队。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
    学好外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信心,为将来参与国际竞争作好准备。
    敞开国门,不断地吸纳各国先进的文化,国家富强了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
    国力强盛,经济发达,这样才能在外交中占据主动权。
    倭寇的形成: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浪人和商人结成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从事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
    背景: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民族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后考中武举,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结果:1561年台州之战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抗倭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经过: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
    戚家军:戚继光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大力整顿军队,从义乌等地招募农民和矿工,经过严格训练,组建了一支3000多人的新军。新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誓死捍卫国家安全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抗倭斗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长久以来爱国民众与抗倭军士的共同奋斗
    抗倭斗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从戚继光 19岁时的作品“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感受到戚继光心怀国家,淡泊名利,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从“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遥知百 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感受到戚继光的一生与战马横戈相连,保卫国家的形象。从“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感受到戚继光即使晚年功成身退依然居安思危,忧国忧民。
    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民族英雄
    澳门(葡语Macau、英语Maca),简称“澳”,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岸。北与广东省珠海市拱北相接,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相望,东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临中国南海。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二岛组成,陆地面积32.8平方公里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相关课件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获奖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印度洋,东南亚,三宝太监,基本概况,明成祖·朱棣,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刘家港,满剌加,榜葛剌,木骨都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pptx、趣说抗倭英雄-戚继光mp4、郑和初下西洋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优质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民族英雄戚继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