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 (五四制)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学案
展开2、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 ,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3CO+Fe2O3高温2Fe+3CO2
(2)原料:铁矿石、石灰石、空气
3、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黑色,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红色。
4、CO还原氧化铁实验:
(1)实验装置
(2)反应方程式:Fe2O3+3CO=2Fe+3CO2
(3)实验现象:玻璃管中的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操作顺序:CO验纯→通CO→加热→停止加热→停止通CO
(“CO早出晚归”)
1实验开始时先通CO后加热的原因: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CO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
2反应完成后先停止加热直至玻璃管冷却再停止通CO的原因:防止生成的铁重新与氧气反应。
(5)尾气处理:点燃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习题一】
(2017秋•吴中区期末)下列有关工业炼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炼铁用的设备是高炉
B.炼铁的原料是焦炭、石灰石、铁矿石
C.炼铁得到的生铁仍为混合物
D.炼铁是用空气中的氧气将铁矿石中的杂质氧化除去
【考点】铁的冶炼.
【分析】根据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主要设备是高炉,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工业炼铁的主要原料为高炉,故选项说法正确。B.工业炼铁的主要原料为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等,故选项说法正确。C.工业炼铁的主要产物为生铁,是一种铁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为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还原出铁矿石中的铁,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5、铁生锈的实质:铁与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生成的铁锈呈红褐色,属于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或Fe2O3·XH2O)
如果铁制品不清洁(如含有氯化钠),在与氧气、水接触时更易生锈。
6、铜生锈的条件: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接触。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2
7、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1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2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等
3制成不锈钢。
【习题二】
(2018•福建模拟)以下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的铁钉最先生锈,水面附近的部分锈蚀最严重
B.甲、乙、丙三根铁钉都不会生锈
C.甲和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氧气
D.甲和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水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铁的锈蚀条件可知,甲试管中的铁钉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所以甲试管中的铁钉最先锈蚀,且水面附近的部分锈蚀最严重,故正确;B.由A选项分析可知,甲试管中的铁钉发生了锈蚀,而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均没有发生锈蚀,故错误;C.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有锈蚀,甲和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水,故错误;D.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没有锈蚀,甲和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故错误。故选:A。
8、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①防止金属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资源;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9、金属资源的保护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10、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如果题目给出的量是含杂质的,必须求出纯物质的量才能计算。
计算公式:
1纯物质的质量 =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 X 纯度
或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X(1-杂质的质量分数)
2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 ÷ 纯度
【习题三】
(2018•玉林)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不包括下列的( )
A.合理开采矿物 B.寻找金属替代品
C.回收利用金属 D.禁止使用铁制品
【考点】金属资源的保护.
【分析】金属资源的储量有限,不可再生。可以从导致金属资源浪费和无端减少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合理开采矿物,正确;B、用代用品代替钢和其他的合金制管道和汽车外壳,既节约金属,又可以改变车和管道的性能,正确;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减少了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节约金属资源,正确;D、禁止使用铁制品不现实,错误。故选:D。
初中化学复习之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复习之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盐酸,金属活动性顺序,关于金属离子溶液的颜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复习之溶解度知识点: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复习之溶解度知识点,共9页。
初中化学复习之溶液的浓度知识点: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复习之溶液的浓度知识点,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