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0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0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03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达标测试,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同步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A.手吸收了声音B.锣面停止振动
    C.手反射了声音D.手不能传播声音
    2.如图,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可观察到小球被音叉反复弹开,音叉不发声时观察不到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作用是放大了音叉的微小振动
    B.小球的作用是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微小振动的音叉不具有能量
    D.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3.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发声;
    ②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③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④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如图所示,将一台正在播放节目的收音机放在硬纸盒下,看到盒子上面的小“人”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小“人”发声时在振动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D.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5.如图所示,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探究发声体是否在振动
    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探究桌面发声音调的高低
    6.2021年11月16日在广水市永阳学校举行了随州市物理优课竞赛活动,期间,李店初级中学李常猛老师制作了如图所示用的“土电话”,它表明了( )
    A.只有气体能够传声
    B.固体能够传声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纸盒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7.如图是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耳机声和周围环境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
    A.固体、固体
    B.气体、气体
    C.固体、气体
    D.气体、固体
    8.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
    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
    9.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提到风声、雨声、鸟鸣声,这三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A.风声最快B.雨声最快C.鸟鸣声最快D.一样快
    10.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A.甲、乙、丁B.甲、丙、丁C.甲、乙、丙D.乙、丙、丁
    11.如图所示,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上(认为真空环境)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和解释正确的是( )
    A.甲、乙实验都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B.甲实验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C.乙实验右边音叉敲击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能发出声音
    D.能听到甲实验中音叉发出的声音
    12.通常大会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凸凹不平的像蜂窝状似的,这是( )
    A.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B.为了增强声波的反射
    C.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D.仅仅是为了装饰
    13.人发出声音后如果要想听到回音,回音要比前一次声音滞后至少0.1s,人耳才能分辨出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师在教室讲课听不到回声,是因为老师发出的声音没有反射回来
    B.人要想听到回声,人距离障碍物至少34m
    C.回声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14.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
    A.听小骨损坏B.听觉神经损坏
    C.鼓膜被震破D.以上都不对
    15.人可以依靠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声音世界有立体的感觉。如图,舞台上利用左右两只扬声器(喇叭)A、B来形成立体声效果,如果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A强B弱,人会感觉到这个声源在A、C之间某位置,这里人作出判断主要利用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16.人耳不能很好的感知双耳效应的位置为( )
    A.正左边B.正右边C.正后方D.左上方
    17.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会记为( )
    A.10.88秒B.10.59秒C.10.30秒D.10.18秒
    18.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约为( )
    A.6kmB.6000kmC.3kmD.3000km
    19.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距离。如果小雷对着高山呼喊,经过10s后听到回声,则高山与小雷的距离为(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A.1 700mB.3 400mC.170mD.340m
    20.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向正前方的一座山崖鸣笛,2s后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崖33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
    A.5m/sB.10m/sC.35m/sD.100m/s
    21.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B.2 次敲击声C.3 次敲击声D.4 次敲击声
    22.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
    B.钢轨的长度为(v2﹣v1)t
    C.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v1tv2−v1
    D.钢轨的长度为v1v2v2−v1
    23.两艘潜艇相距s,以相同的速度v1成单纵队同向航行,后艇的超声定位器发出信号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声音在水里传播的速度等于v2,则后艇发出信号和收到回声两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
    A.sv1−v2B.2sv1−v2
    C.v2sv12−v22D.2v2sv22−v12
    24.某中学八年级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未输送水的直铁管的其中一个末端敲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在铁管另一个末端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音。(为了简化计算取空气中的声速300m/s,水中的声速为1500m/s,铁中的声速为5000m/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管中装满水,要听到2次响声,管道至少要37.5米
    B.如果管中装满水,要听到2次响声,管道至少要31.9米
    C.如果管中装满水,要听到3次响声,管道至少要214.3米
    D.选择能听到3次声音的最短管道做实验,听到的第2次声音与第3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57s。
    25.如图(a)所示,停在路旁的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7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若汽车是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间隔时间为0.45s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内汽车行驶了12m
    C.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了102m
    D.该汽车的速度是17m/s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6.钢琴的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由于琴声是能够通过 传播的,为了不打扰他人,弹琴时应关闭门窗。
    27.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 (选填“松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利用回声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28.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选填“相同”,“不同”)的,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如果看到闪电后,3s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
    29.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需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不能传声;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被弹开,此现象表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30.如图a,用橡皮锤敲响音叉B,然后用手握住B使其停止发声,仍能听到与B相同的音叉A在发声,这说明 可以传声。如图b,如果在A的叉股上贴上一小镜片,固定在C处的激光笔照射向小镜片后,在天花板上形成一小光斑,当蔽响音叉B时,该小光斑“左右晃动”,该现象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
    31.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4s收到回波,如果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103m/s,试计算此处海水的深度大约为 m。
    32.乘火车旅行的一位乘客,在火车行到一隧道口前一段距离时,火车第一次鸣笛。经过3s后,他听到回声,再过4s后,火车第二次鸣笛,此次只经过了2s的时间他就听到了回声。火车的速度是 。(乘客到火车车头的距离不算,声音的速度为340m/s)
    33.国庆节期间,瑶瑶同学随父母坐车出去玩。若车向山崖以20m/s的速度开去,他向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听到回声,他喊时距山崖的距离为 m;若车以30m/s的速度离去,他向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听到回声,他喊时距山崖 m。(已知声速按340m/s)
    34.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若两声相隔2.43s,则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5.一根长为L的直钢管,当在其中一端敲击一下时,其同学在另外一端听到了两次响声,并用秒表测量出时间间隔为t;第一次的响声是通过 (选填“空气”或“钢管”)传递过来的,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v0,则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表达式v1= (用题目中的字符表达)。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6.图甲和图乙是关于声现象的两个实验:
    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1)图甲实验中,此实验说明声音是由 (选填“乒乓球”、“音叉”)振动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以便于观察,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或“转换法”);
    (2)图乙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在月球上做。
    37.如图13.小华和小兰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1)如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 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实验,则乒乓球 被弹起(选填“能”或“不能”).
    (3)如图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 ,进一步推理得出: 不能传声。
    3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知: 。
    四、计算题(共7小题):
    39.在某次军事演习中,一门迫击炮向目标发射了一枚炮弹,炮弹发射后看到炮弹击中目标爆炸,过了4.5s听到爆炸的声音。(声音的速度为340m/s,不计光传播的时间)求:
    (1)先看到爆炸后听到爆炸的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迫击炮离目标的距离是多少?
    40.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起点发令员的枪声后才开始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51s。(声音的速度为340m/s)求:
    (1)发令员的枪声从起点传播到终点所需时间是多少?(保留两位小数)
    (2)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
    41.甲同学将耳朵贴在长1377m的金属管的一端,乙同学敲一下金属管的另一端,甲同学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两次响声间隔3.75s。假设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2)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42.一根钢管长为765m,在它的左侧敲一下,往右端的人可听到两次响声,若两次响声相隔2.10s。求:
    (1)声音从空气中传到右端所用的时间;
    (2)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0=340m/s)。
    43.为了测定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华同学在长为1020m的一根空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小梦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75s,设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空=340m/s。求:
    (1)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2)假如铁管中装满水,且知道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水=1500m/s,则声音在铁管里水中传播的时间是多少?听到该次敲击声与听到从空气中传播的敲击声相隔多长时间?
    44.一列长为1500m的货运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要通过某长度为600m的跨江大桥时,为提醒大桥上铁轨两旁的行人注意,处于车头的司机在机车到达桥头时拉响汽笛,位于车尾的押运员经过4s听到 汽笛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m/s。求:
    (1)押运员听到笛声时声音传播的距离;
    (2)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3)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
    45.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四川高管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1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2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若采用“区间测速”,请通过计算判断,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2)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定点测速时,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可以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某次一轿车以108km/h的速度朝巡逻车匀速驶来,距巡逻车111m时,巡逻车发出超声波信号,则经过多少秒巡逻车收到轿车反射回来的信号?
    (3)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s,根据图(b)可知tP1nl=0.3s,tP2n2=0.2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该车速度为多少m/s?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25
    10
    0
    3
    7
    45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A.手吸收了声音B.锣面停止振动
    C.手反射了声音D.手不能传播声音
    【答案】B
    【解析】解: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锣面时,锣声就消失了,原因是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如图,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可观察到小球被音叉反复弹开,音叉不发声时观察不到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作用是放大了音叉的微小振动
    B.小球的作用是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微小振动的音叉不具有能量
    D.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答案】A
    【解析】解: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
    故选:A。
    3.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发声;
    ②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③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④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解:①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发声,说明振动发声,符合题意;
    ②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说明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不合题意;
    ③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振动发声,符合题意;
    ④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符合题意。
    故①③④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C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图所示,将一台正在播放节目的收音机放在硬纸盒下,看到盒子上面的小“人”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小“人”发声时在振动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D.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D
    【解析】解:正在播放节目的收音机扬声器会振动,声音传递的能量使盒子上面的小“人”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如图所示,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探究发声体是否在振动
    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探究桌面发声音调的高低
    【答案】A
    【解析】解: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个同学把耳朵帖在桌面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固体是否能够传声。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2021年11月16日在广水市永阳学校举行了随州市物理优课竞赛活动,期间,李店初级中学李常猛老师制作了如图所示用的“土电话”,它表明了( )
    A.只有气体能够传声
    B.固体能够传声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纸盒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答案】B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产生的声音要通过介质进行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土电话”利用连接两个小纸盒的棉线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将说话的同学发出的声音通过棉线振动传播到另一个同学的耳朵里。
    故选:B。
    7.如图是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耳机声和周围环境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
    A.固体、固体
    B.气体、气体
    C.固体、气体
    D.气体、固体
    【答案】C
    【解析】解: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颞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即气体)传播的。
    故选:C。
    8.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
    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
    【答案】A
    【解析】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做好准备,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提到风声、雨声、鸟鸣声,这三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A.风声最快B.雨声最快C.鸟鸣声最快D.一样快
    【答案】D
    【解析】风声、雨声、鸟鸣声三种声音的音色不同,都属于可听声,三种声音传播的环境温度和介质种类都是一样的,因此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同。
    故选:D。
    10.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A.甲、乙、丁B.甲、丙、丁C.甲、乙、丙D.乙、丙、丁
    【答案】D
    【解析】解: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选:D。
    11.如图所示,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上(认为真空环境)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和解释正确的是( )
    A.甲、乙实验都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B.甲实验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C.乙实验右边音叉敲击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能发出声音
    D.能听到甲实验中音叉发出的声音
    【答案】B
    【解析】解: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音叉在振动;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表明声音可以传播能量;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如果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图甲中,音叉振动,能看到甲球能弹起,但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图乙中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不能发出声音,泡沫塑料不能弹起,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通常大会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凸凹不平的像蜂窝状似的,这是( )
    A.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B.为了增强声波的反射
    C.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D.仅仅是为了装饰
    【答案】A
    【解析】解:电影院和会议礼堂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蜂窝状,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弱声波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
    故选:A。
    13.人发出声音后如果要想听到回音,回音要比前一次声音滞后至少0.1s,人耳才能分辨出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师在教室讲课听不到回声,是因为老师发出的声音没有反射回来
    B.人要想听到回声,人距离障碍物至少34m
    C.回声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答案】D
    【解析】解:A、在教室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我们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短,因此人耳区分不开原声与回声,故A错误;
    B、声音从人到障碍物用的时间:t=12×0.1s=0.05s,由v=st可知,人距离障碍物的最小距离:s=vt=340m/s×0.05s=17m,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故D正确。
    故选:D。
    14.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
    A.听小骨损坏B.听觉神经损坏
    C.鼓膜被震破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解析】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振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耳膜内外压强相等(因为内部连通),避免对耳膜造成损伤;如果闭嘴的同时用双手堵耳,这样噪声就会在接受处减弱噪声,防治对耳朵造成伤害。
    故选:C。
    15.人可以依靠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声音世界有立体的感觉。如图,舞台上利用左右两只扬声器(喇叭)A、B来形成立体声效果,如果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A强B弱,人会感觉到这个声源在A、C之间某位置,这里人作出判断主要利用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答案】A
    【解析】解:双耳效应是指利用声音到达两只耳朵时的响度、时间差等的不同判断发声体位置的方法。由图可知,A、B两只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而介质种类、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则左、右耳听到的左右两侧音响发出的声音的时间差是相同的,所以我们不是根据声速进行判断的,故选项D错误。
    两只扬声器的作用是放大舞台上表演人员的声音,所以两只扬声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音色相同,所以我们也无法根据音调、音色作出判断,故选项B、C错误。
    A音响的响度大,B音响的响度小,所以大脑会更容易根据A音响发出的声音作出反馈,这就会使我们产生声源在A、C之间的错觉,故选项A正确。
    故选:A。
    16.人耳不能很好的感知双耳效应的位置为( )
    A.正左边B.正右边C.正后方D.左上方
    【答案】C
    【解析】解:(1)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也就不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双耳就能根据这些不同来确定声音发出的方位;
    (2)声源位于正左边、正右边、左上方时,声源到达两只耳朵的距离都不同,因此可以感受到双耳效应;但是声源位于正后边时,声源到达两只耳朵的距离相同,不能感受到双耳效应。
    故选:C。
    17.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会记为( )
    A.10.88秒B.10.59秒C.10.30秒D.10.18秒
    【答案】C
    【解析】解: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t=100m340m/s≈0.29s,所以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计时员比运动员听到枪声晚0.29s,
    所以计时员给运动员的成绩少计时0.29s。所以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10.59s﹣0.29s=10.30s。
    故选:C。
    18.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约为( )
    A.6kmB.6000kmC.3kmD.3000km
    【答案】C
    【解析】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12t1=12×4s=2s,
    由v=st得,该处海水的深度:h=s=vt=1500m/s×2s=3000m=3km。
    故选:C。
    19.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距离。如果小雷对着高山呼喊,经过10s后听到回声,则高山与小雷的距离为(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A.1 700mB.3 400mC.170mD.340m
    【答案】A
    【解析】解:声音传到高山的时间为:t=12t=12×10s=5s;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由v=st可得,高山与我们的间的距离:s=vt=340m/s×5s=1700m。
    故选:A。
    20.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向正前方的一座山崖鸣笛,2s后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崖33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
    A.5m/sB.10m/sC.35m/sD.100m/s
    【答案】B
    【解析】解:设从开始鸣笛到听到笛声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
    笛声在2s内通过的路程为:s′=2×330m+s=660m+s,
    根据v=st可得,t′=s′v声,即2s=660m+s340m/s,
    解得s=20m,
    由题意知,汽车通过20m所用时间t=t′=2s,
    汽车的行驶速度:v=st=20m2s=10m/s。
    故选:B。
    21.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B.2 次敲击声C.3 次敲击声D.4 次敲击声
    【答案】A
    【解析】解: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传播最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当乙同学在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另一端时,声音会传播两次,即第一次是通过铁管这一固体传播过来的,另一次是通过铁管周围的空气传播过来的。
    由于铁管长20m,故其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是,据v=st可知,t=sv=20m5200m/s≈0.00385s;
    同理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是:t=sv=20m340m/s≈0.0588s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声音通过空气和铁管的传播时间之差小于0.1s,所以此时人耳朵是不能区分开这两次声音的,故只能听到一次声音。
    故选:A。
    22.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
    B.钢轨的长度为(v2﹣v1)t
    C.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v1tv2−v1
    D.钢轨的长度为v1v2v2−v1
    【答案】C
    【解析】解:(1)设钢轨的长度为L,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1=Lv1;
    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t2=Lv2;
    时间间隔t=t1﹣t2=Lv1−Lv2;
    所以钢管的长度L=v1v2tv2−v1,故BD错误;
    (2)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2=Lv2=v1v2tv2−v1v2=v1tv2−v1,故A错误,C正确。
    故选:C。
    23.两艘潜艇相距s,以相同的速度v1成单纵队同向航行,后艇的超声定位器发出信号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声音在水里传播的速度等于v2,则后艇发出信号和收到回声两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
    A.sv1−v2B.2sv1−v2
    C.v2sv12−v22D.2v2sv22−v12
    【答案】D
    【解析】解:设后艇发出声音信号到达前艇的时间为t1,声音由前艇反射回后艇所经历的时间为t2,
    因S一定,两艘潜艇保持相同的速度v1同向前进。信号向前面的艇传播时,相对前面潜水艇的速度为:v2﹣v1,
    由v=st可得,到达前面潜水艇的时间为t1=Sv2−v1,信号返回时,相对后潜水艇的速度为:v2+v1,到达后潜水艇的时间为:t2=Sv2+v1。
    则总时间为t=t1+t2,代入整理得:t=Sv2−v1+Sv2+v1=2v2sv22−v12。
    故选:D。
    24.某中学八年级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未输送水的直铁管的其中一个末端敲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在铁管另一个末端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音。(为了简化计算取空气中的声速300m/s,水中的声速为1500m/s,铁中的声速为5000m/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管中装满水,要听到2次响声,管道至少要37.5米
    B.如果管中装满水,要听到2次响声,管道至少要31.9米
    C.如果管中装满水,要听到3次响声,管道至少要214.3米
    D.选择能听到3次声音的最短管道做实验,听到的第2次声音与第3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57s。
    【答案】B
    【解析】解:AB.要听到两声,则应满足:t空气﹣t水=0.1s;t空气﹣t铁=0.1s;设钢管的最短长度为 L;
    由 v=st得:Lv空气−Lv水=0.1s,
    即:L300m/s−L1500m/s=0.1s,解得 L=37.5m;
    Lv空气−Lv铁=0.1s,
    即:L300m/s−L5000m/s=0.1s,解得:L=31.91m。
    由上面两个结果看出,31.91m<37.5m。
    且此时 31.91mv水−31.91mv铁=31.91m1500m/s−31.91m5000m/s≈0.01s,小于 0.1s 这两个之间的声音是听不到的,所以听到两次声音的距离至少是37.5m。故A正确,B错误;
    C、要听到三声,则应满足:t水﹣t铁=0.1s 时;
    设钢管的最短长度为 L′;由 v=st得:L′v水−L′v铁=0.1s,即:L′1500m/s−L′5000m/s=0.1s,
    解得:L′≈214.3m。故C正确。
    D、选择能听到 3 次声音的最短管道做实验,即 L′≈214.3m。
    则 L′v空气−L′v水=214.3m300m/s−214.3m1500m/s≈0.57s。故D正确。
    故选:B。
    25.如图(a)所示,停在路旁的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7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若汽车是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间隔时间为0.45s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内汽车行驶了12m
    C.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了102m
    D.该汽车的速度是17m/s
    【答案】B
    【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7s,根据图b找到P1、P2的间隔格数为9格,
    则每小格表示的时间为:t=2.7s9=0.3s;
    由图b可知,第一次发出信号P1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n1的间隔时间t1=3t=3×0.3s=0.9s,故A错误;
    (2)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P2到被测速仪接收到n2的时间间隔:
    t2=2t=2×0.3s=0.6s,
    由v=st可得,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车收到时,汽车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s1=12vt1=12×340m/s×0.9s=153m;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车收到时,汽车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s2=12vt2=12×340m/s×0.6s=102m;
    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路程:Δs=s1﹣s2=153m﹣102m=51m,故C错误;
    (3)由图b可知,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
    Δt=2.7s+12t2−12t1=2.7s+0.3s﹣0.45s=2.55s;
    汽车的速度:v=ΔsΔt=51m2.55s=20m/s,故D错误;
    (4)由v=st可得,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s=vt2=20m/s×0.6s=12m,故B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6.钢琴的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由于琴声是能够通过 传播的,为了不打扰他人,弹琴时应关闭门窗。
    【答案】振动;空气。
    【解析】解:弹琴时,用手指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27.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 (选填“松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利用回声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答案】减少;松软多孔;不能。
    【解析】解:(1)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应尽量减少声音的反射,可采用松软多孔的材料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
    (2)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利用回声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减少;松软多孔;不能。
    28.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选填“相同”,“不同”)的,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如果看到闪电后,3s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
    【答案】不同;340;1020。
    【解析】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闪电发生处的距离S=Vt=340m/s×3s=1020m。
    故答案为:不同;340;1020。
    29.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需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不能传声;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被弹开,此现象表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答案】真空;振动。
    【解析】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2)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被弹开,这表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故答案为:真空;振动。
    30.如图a,用橡皮锤敲响音叉B,然后用手握住B使其停止发声,仍能听到与B相同的音叉A在发声,这说明 可以传声。如图b,如果在A的叉股上贴上一小镜片,固定在C处的激光笔照射向小镜片后,在天花板上形成一小光斑,当蔽响音叉B时,该小光斑“左右晃动”,该现象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
    【答案】空气;物体振动。
    【解析】解:如图a,用橡皮锤敲响音叉B,然后用手握住B使其停止发声,仍能听到与B相同的音叉A在发声,这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如图b,如果在A的叉股上贴上一小镜片,固定在C处的激光笔照射向小镜片后,在天花板上形成一小光斑,当敲响音叉B时,该小光斑“左右晃动”,该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空气;物体振动。
    31.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4s收到回波,如果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103m/s,试计算此处海水的深度大约为 m。
    【答案】3000。
    【解析】解:由v=st可知,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s=vt=1500m/s×4s=6000m;
    海水的深度:h=12s=12×6000m=3000m。
    故答案为;3000。
    32.乘火车旅行的一位乘客,在火车行到一隧道口前一段距离时,火车第一次鸣笛。经过3s后,他听到回声,再过4s后,火车第二次鸣笛,此次只经过了2s的时间他就听到了回声。火车的速度是 。(乘客到火车车头的距离不算,声音的速度为340m/s)
    【答案】26m/s。
    【解析】解:第一次鸣笛,经过t1=3s,s1为第一次鸣笛时与山壁的距离。
    v声t1+v车t1=2s1﹣﹣﹣﹣﹣﹣﹣﹣﹣﹣﹣﹣﹣﹣﹣﹣﹣﹣﹣﹣﹣①
    v声t2+v车t2=2[s1﹣v车(t0+t1)]﹣﹣﹣﹣﹣﹣﹣②
    其中t0=4s,t2=2s,s1﹣v车(t0+t1)为第二次鸣笛时与山壁的距离。
    ①②式列方程可以解得:340m/s×3s+v车×3s=2s1
    340m/s×2s+v车×2s=2×[s1﹣v车×(4s+3s)]
    解得火车的速度为:v车≈26m/s。
    故答案为:26m/s。
    33.国庆节期间,瑶瑶同学随父母坐车出去玩。若车向山崖以20m/s的速度开去,他向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听到回声,他喊时距山崖的距离为 m;若车以30m/s的速度离去,他向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听到回声,他喊时距山崖 m。(已知声速按340m/s)
    【答案】:540;465。
    【解析】解:(1)由题可知听到回声时,车通过的路程为s车=v车t=20m/s×3s=60m,
    声音通过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3s=1020m,
    则他喊时距离山崖的距离为:s=s声+s车2=1020m+60m2=540m;
    (2)若车以30m/s的速度远离山崖,则车行驶的路程为s车′=v车′t=30m/s×3s=90m,
    则他喊时距山崖的距离为:s′=s声−s车′2=1020m−90m2=465m。
    故答案为:540;465。
    34.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若两声相隔2.43s,则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答案】不同;5200。
    【解析】解: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第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该现象表明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由v=st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sv=884m340m/s=2.6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t2=t1﹣△t=2.6s﹣2.43s=0.17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v2=s2t2=884m0.17s=5200m/s。
    故答案为:不同;5200。
    35.一根长为L的直钢管,当在其中一端敲击一下时,其同学在另外一端听到了两次响声,并用秒表测量出时间间隔为t;第一次的响声是通过 (选填“空气”或“钢管”)传递过来的,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v0,则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表达式v1= (用题目中的字符表达)。
    【答案】钢管;Lv0L−tv0。
    【解析】解: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所以先听到的那次响声是通过钢管传来的;
    由v=st可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0=Lv0,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时间为:t1=Lv1,由于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较慢,所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较长,则听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t=t0一t1,t=Lv0−Lv1,解之可得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v1=Lv0L−tv0。
    故答案为:钢管;Lv0L−tv0。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6.图甲和图乙是关于声现象的两个实验:
    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1)图甲实验中,此实验说明声音是由 (选填“乒乓球”、“音叉”)振动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以便于观察,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或“转换法”);
    (2)图乙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在月球上做。
    【答案】(1)音叉;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2)不能。
    【解析】解:(1)甲图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
    (2)月球上为真空,没有传递声音的介质,因此图乙实验不能在月球上做。
    故答案为:(1)音叉;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2)不能。
    37.如图13.小华和小兰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1)如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 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实验,则乒乓球 被弹起(选填“能”或“不能”).
    (3)如图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 ,进一步推理得出: 不能传声。
    【答案】(1)振动;(2)空气;不能;(3)小;真空。
    【解析】解:(1)如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兵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空气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实验,则乒乓球不能被弹起,因为月球是真空状态,真空不能传声;
    (3)如图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振动;(2)空气;不能;(3)小;真空。
    3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知: 。
    【答案】(1)振动;放大;转换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3)空气;(4)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这用到了转换法;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
    (3)敲击右面的音叉,两音叉之间的空气将右面音叉的振动传递到左面的音叉,左面的音叉振动发声,并将小球弹起来,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振动;放大;转换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3)空气;(4)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
    四、计算题(共7小题):
    39.在某次军事演习中,一门迫击炮向目标发射了一枚炮弹,炮弹发射后看到炮弹击中目标爆炸,过了4.5s听到爆炸的声音。(声音的速度为340m/s,不计光传播的时间)求:
    (1)先看到爆炸后听到爆炸的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迫击炮离目标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2)追击炮离目标的距离为1530m。
    【解析】解:(1)因为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先看到爆炸后听到爆炸的声音;
    (2)由v=st可得,追击炮离目标的距离:s=vt=340m/s×4.5s=1530m。
    答:(1)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2)追击炮离目标的距离为1530m。
    40.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起点发令员的枪声后才开始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51s。(声音的速度为340m/s)求:
    (1)发令员的枪声从起点传播到终点所需时间是多少?(保留两位小数)
    (2)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
    【答案】(1)枪声从起点到终点所需时间为0.29s;(2)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13.80s。
    【解析】解:(1)依据题意可知:s=100m,v=340m/s,
    则声音从百米起点传播到终点所需的时间t=sv=100m340m/s≈0.29s;
    (2)因为声音传播的过程,人也跑了一段距离,所以运动员的真实成绩为T=13.51s+0.29s=13.80s。
    答:(1)枪声从起点到终点所需时间为0.29s;(2)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13.80s。
    41.甲同学将耳朵贴在长1377m的金属管的一端,乙同学敲一下金属管的另一端,甲同学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两次响声间隔3.75s。假设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2)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4.05s;(2)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4590m/s。
    【解析】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t空=sv空=1377m340m/s=4.05s;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时间为:t金=t空﹣t=4.05s﹣3.75s=0.3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为:v金=st金=1377m0.3s=4590m/s。
    答:(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4.05s;(2)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4590m/s。
    42.一根钢管长为765m,在它的左侧敲一下,往右端的人可听到两次响声,若两次响声相隔2.10s。求:
    (1)声音从空气中传到右端所用的时间;
    (2)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0=340m/s)。
    【答案】(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2.25s;(2)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m/s。
    【解析】解:(1)由v=st可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1=sv0=765m340m/s=2.25s;
    (2)因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快,且两次响声相隔2.10s,
    则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时间:t2=t1﹣△t=2.25s﹣2.10s=0.15s,
    则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v2=st2=765m0.15s=5100m/s。
    答:(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2.25s;(2)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m/s。
    43.为了测定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华同学在长为1020m的一根空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小梦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75s,设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空=340m/s。求:
    (1)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2)假如铁管中装满水,且知道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水=1500m/s,则声音在铁管里水中传播的时间是多少?听到该次敲击声与听到从空气中传播的敲击声相隔多长时间?
    【答案】(1)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4080m/s;(2)声音在铁管里水中传播的时间是0.68s;
    听到该次敲击声与听到从空气中传播的敲击声相隔2.32s。
    【解析】解:(1)由v=st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1=sv声=1020m340m/s=3s,
    因为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t2=t1﹣△t=3s﹣2.75s=0.25s;
    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v铁=st2=1020m0.25s=4080m/s。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时间t3=sv3=1020m1500m/s=0.68s。
    听到该次敲击声与听到从空气中传播的敲击声相隔为:△t=t1﹣t3=3s﹣0.68s=2.32s。
    答:(1)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4080m/s;(2)声音在铁管里水中传播的时间是0.68s;
    听到该次敲击声与听到从空气中传播的敲击声相隔2.32s。
    44.一列长为1500m的货运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要通过某长度为600m的跨江大桥时,为提醒大桥上铁轨两旁的行人注意,处于车头的司机在机车到达桥头时拉响汽笛,位于车尾的押运员经过4s听到 汽笛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m/s。求:
    (1)押运员听到笛声时声音传播的距离;
    (2)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3)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
    【答案】(1)押运员听到笛声时声音传播的距离为1360m;
    (2)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35m/s;(3)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为60s。
    【解析】解:(1)由v=st可得,押运员听到笛声时声音传播的距离:s1=v1t=340m/s×4s=1360m。
    (2)列车行驶的距离:s2=s﹣s1=1500m﹣1360m=140m
    则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时的速度:v2=s2t=140m4s=35m/s。
    (3)列车通过大桥的路程为大桥长和列车长,
    即:s总=s+s′=1500m+600m=2100m,
    由v=st可得,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t′=s总v2=2100m35m/s=60s。
    答:(1)押运员听到笛声时声音传播的距离为1360m;
    (2)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35m/s;
    (3)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为60s。
    45.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四川高管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1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2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若采用“区间测速”,请通过计算判断,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2)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定点测速时,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可以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某次一轿车以108km/h的速度朝巡逻车匀速驶来,距巡逻车111m时,巡逻车发出超声波信号,则经过多少秒巡逻车收到轿车反射回来的信号?
    (3)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s,根据图(b)可知tP1nl=0.3s,tP2n2=0.2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该车速度为多少m/s?
    【答案】(1)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2)经过0.6s巡逻车收到轿车反射回来的信号;
    (3)该车速度为20m/s。
    【解析】解:(1)时间是t=10:41﹣10:31min=10min=16h,
    平均速度v0=s0t0=21km16ℎ=126km/h;
    126km/h>120km/h,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2)声波信号发出后向前传播的同时,汽车匀速行驶,声波遇到汽车被反射,此后声波原路返回,声波向外传播和返回经过相同路程,用相同时间;声波和汽车的速度之和:
    v=v声+v车=340m/s+30m/s=370m/s,
    声波遇到汽车的时间:t=sv=111m370m/s=0.3s,
    巡逻车收到轿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的时间为2t=2×0.3s=0.6s;
    (3)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为9个格,时间长为0.9s,已知tP1n1=0.3s,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后经0.1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5s;
    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2个格,tP1n2=0.2s,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1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s;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1=12v声tP1n1=12×340m/s×0.3s=51m;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2=12v声tP1n2=12×340m/s×0.2s=34m;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51m﹣34m=17m;
    这17m共用了:t′=Δt−tP1n12+tP2n22=0.9s﹣0.15s+0.1s=0.8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s′t′=17m0.85s=20m/s。
    答:(1)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2)经过0.6s巡逻车收到轿车反射回来的信号;
    (3)该车速度为20m/s。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25
    10
    0
    3
    7
    45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时作业,共18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版docx、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解析)-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重难点易错题精练(人教版): 这是一份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解析)-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重难点易错题精练(人教版),文件包含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必刷同步易错题集人教版docx、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必刷同步易错题集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