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 克和千克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 克和千克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感知轻重,核心环节,学生回顾与总结,结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前思考:
“克与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质量单位,但学生已经具有日常生活经验中“重量”感知。那么这节课就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并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建立“标准”,形成比较意识,从而形成”量感“。根据这一思考,产生了下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 1 千克=1000 克。
2. 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品的质量。
3.通过对对物品质量的感知与了解,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营养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用标准估量物品的质量
教学准备
1kg包装面条、500g包装盐、鸡蛋、电子秤、盘秤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对比活动一
师:同学们,咱们班谁的力气最大呀?
生(齐):生1。
师:请咱们班的大力士生1到讲台前来!(生1上台)
师从学生中选择一位同性同学(生2)也站到讲台前。
师(对生1):你能抱起生2吗?
生1:能!(上前一把搂住生2,抱了起来)
师:生1这么轻松就把生2抱了起来,真不愧是大力士!那你能抱起我吗?
(看着又高又胖的老师,同学们忍不住大笑起来)
生1(摇头):你太重了,我抱不起。
师:是啊,我和生2相比,我们的身体有轻有重。
2.对比活动二
师:如果我和生2去玩跷跷板,好不好玩?为什么?(出示跷跷板图片)
学生认为不好玩,因为一个太重,一个太轻,玩不起来。
师:那老师到底有多重呢?告诉大家我的体重是75个1千克,也就是?(75kg)
这位同学的体重一定比75kg(轻)轻一点点还是轻很多?(轻很多)
师:刚才说体重时我们用到了一个新的单位名称——千克。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除了千克,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课伊始,采用“大力士抱人”的对比游戏迅速引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并借助玩跷跷板游戏对“重很多、重一些”说法的提示,从而揭示课题,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环节:充分感知、建立“克”量感
任务一:感知1克
师:1克有多重呢?我们可以请电子秤来帮忙(出示实物及图片)。一起来称一称吧!
生:这枚小夹子重1克!
师(竖起大拇指):1枚小夹子约重1克。你能像老师这样说一遍吗?
生:1枚小夹子约重1克。
师:说得很完整,大家一起说一遍。
生(齐):1枚小夹子约重1克。(板书:约重1克、贴小夹子的图片)
师:克也可以用字母g表示。(板书:g)
师(边说边演示):请大家像我这样,把1枚小夹子放在手心,掂一掂。(板书:掂)
孩子们模仿老师的样子,把小夹子轻轻地放在手心,掂了掂。
师:有什么感觉呀?
生:很轻很轻。
生:手里像没有东西一样,非常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g?
生:一个小螺丝、1粒花生米、七粒黄豆、一粒开心果
师:(1克的黄豆)学生数一数,几粒黄豆约重1克?(7粒黄豆约重1克)
任务二:感知几克、几十克、几百克
(1)感知几克
师:同学们像刚才那样掂一掂你们的铅笔,然后另一只手掂刚才的小夹子,比一比哪个重?(板书:比)
学生一手掂铅笔,一手掂小夹子,作出跷跷板的样子。
师:是比一枚小夹子重还是轻呢?(重)(板书:比)
师:(铅笔重)请估一估铅笔大约有多少克呢?(板书:估)
生:3克
生:10克
师:想不想知道准确的重?我们可以称一称,ppt展示6克 (板书:称)
这支铅笔重相当于多少个夹子的重?(6个)
师:你们的铅笔是比6克轻还是重?为什么?
(2)感知几十克
师:请拿起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鸡蛋,通过掂一掂,比一比、(你认为和什么东西比比较合适)估一估,说说这个鸡蛋大约有多重。
学生拿出1个鸡蛋,像掂铅笔那样掂一掂。
生:1个鸡蛋大约是500克。
生:1个鸡蛋大约10克。
师(笑):1个鸡蛋到底有多重呢?(60克)
(3)感知几百克
用已学的方法估数学课本重多少克?
用已学的方法估一袋盐重多少克?我们还可以在包装袋上找答案!
(4)通过盐的包装标识与实际称的结果了解“净含量”的含义。
设计意图
对于“1克有多重”的体验和了解,仅仅停留在“1枚小夹子”这一特定层面上是不够的。所以当孩子们对1克有了初步感知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回忆生活中经验的机会,让通过演示实际称量知道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有很多,并且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大家一听就明白”的语言进行表达,以丰富学生对克的感性认识。
量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不断的掂量、估计和称量活动中,量感才能慢慢建立起来。因此在此教学环节中多次安排了这些实践活动。
任务三: 通过对比、建立“克”与“千克”的进率,建立1kg量感
1、通过掂面条与盐的对比,感知500g比1kg轻。
一手掂盐、一手掂面条,说说有什么感觉?(盐轻面条重)
2、建立克与千克的进率
(1)大约几包盐的重和面条一样重?
同学合作,把两包盐叠在一起,一手托着,另一只手托着面条,有什么感觉?(差不多重)
(2)推理1000克=1千克
(一包盐重500克,2包盐就重2个500克,也就是1000克,即1000个1克=1千克)
1kg=1000g
(3)用盘秤验证1000克=1kg
(4)读算式
3、按轻重排序,巩固克与千克的概念
一个小夹子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 克和千克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 克和千克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 克和千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起问初探,承问续探,转问再探,延问放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