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第2课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55459/0-17081380293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 孙权劝学第2课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55459/0-170813802945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 孙权劝学第2课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55459/0-170813802949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 孙权劝学第2课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55459/0-170813802951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 孙权劝学第2课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55459/0-170813802953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 孙权劝学第2课时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55459/0-170813802956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 孙权劝学第2课时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55459/0-1708138029596/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 孙权劝学第2课时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55459/0-170813802962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孙权劝学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孙权劝学课文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学习目标,合作探究,朗读课文探究学习,过程安排,教师点拨,成果展示,劝学原因,被说服的原因,结友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从学识浅薄的“吴下阿蒙”,到智勇双全、让人“刮目相待”的将军,是什么原因促使吕蒙有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1.深入探究文本,走进三个人物的内心世界。2.掌握文中语气词的用法,并能读出文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品味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树立正确的学习观。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借助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的身份,理清三位被采访者的关系。全班分小组,各选择回答其中的一个问题。小组内研读课文,结合助读资料思考本组选定的问题,并形成小组结论。每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展示小组交流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归纳。
老师想开个记者见面会,采访孙权、吕蒙、鲁肃三位历史人物,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回答下面的问题呢?
1.问孙权:您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2.问吕蒙:您是怎样被说服的呢?3.问鲁肃:您为什么要和吕蒙“结友”?4.综合提问:各位觉得对方身上有什么优点值得学习?
借助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身份,理清人物关系。
故事发生的背景 1.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 2.公元210年,周瑜去世,去世前写了一封信给孙权。一是分析了东吴面临的严峻形势——“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始终”;二是推荐接班人鲁肃。 3.公元210年,孙权劝吕蒙学习。 4.后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故事中人物的简介 1.孙权:三国时吴国君主,有雄才,善用兵,亲贤士。对话时的年龄为28岁。 2.吕蒙:三国时吴国大将。16岁即入军营,以胆气著称,战功卓著,但颇为轻狂。赤壁之战后“拜偏将军,领寻阳令”。对话时的年龄为32岁。 3.鲁肃:三国时吴国大将,能文能武,周瑜赞为“忠烈,临事不苟”,对话时的年龄为38岁。
1.问孙权:您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二是吕蒙更好履职的需要。
三国鼎立局面初成,东吴形势不稳,国家急需一批能文能武的将领。
吕蒙长于带兵打仗,但逊于文治,而目前又“当涂掌事”,为使其更好履行职务,“不可不学”。
2.问吕蒙:您是怎样被说服的呢?
“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学习时间可保障 学习效果很明显
3.问鲁肃:您为什么要和吕蒙“结友”?
被吕蒙的才干和谋略所折服。
敬才、爱才,与之志趣相投。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综合提问:各位觉得对方身上有什么优点值得学习?
分角色以文言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孙权劝学”的故事,表演前反复品读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的语气。
分小组,一人读旁白,三人读人物,其他学生辅助,分配好任务。小组内结合句中的语气词、称谓语或标点符号品读对话,揣摩人物心理,确定人物的语气,形成小组结论。随机抽选小组品读重点对话,展示小组结论,并进行课本剧表演,其他小组观看后评价、交流。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他对吕蒙的关心和期望。
感叹号,表达强烈的语气。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句末用感叹号是对强烈反问语气的强化。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强调“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卿”是朋友间的爱称,表示鲁肃因吕蒙的巨大进步而将他引为朋友。
“!”与鲁肃说话时的神态“大惊”高度吻合,表现出鲁肃对吕蒙在才干和谋略方面的巨大进步的惊讶和赞叹,从侧面反映出吕蒙就学的明显效果。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强化了吕蒙学有所成的自豪感。同时,也有一点调侃口吻,并非针锋相对的争辩,表现了二人良好的兄弟情谊。
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反问语气,可译为“呢”,与前面的疑问词“何”连用,强化了吕蒙说话时的情味。
《孙权劝学》课本剧脚本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旁白→舒缓、平和的语气
孙权→坚决、关心的语气
鲁肃→吃惊、赞叹的语气
吕蒙→自信、自得的语气
△表演时也要注意加入适当 的神态、表情。
读史,可以知古,亦可鉴今。读了《孙权劝学》,从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物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小组内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从三位人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形成小组结论。选一人代表本小组发言,全班交流,确定几点大家都认同的启示。
从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规劝别人要从关爱对方的角度出发,要讲究方法策略。
要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认真学习,终有所成。不能因繁忙就放弃学习,只要用心,总有办法。
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交友要交不断进步的人,要敬才、爱才。
熟读成诵: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反复诵读,直至成诵。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情境背诵:跟随情境视频背诵版,集体展示背诵情况。
精读对话(把握人物特点) 发散思考(获得现实价值)
阅读北宋王安石的《伤仲永》,对比《孙权劝学》,感受二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伤仲永[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两文的内容一正一反,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写吕蒙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
《伤仲永》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2.两文的写法也不同。
《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言简而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来说理。
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
方法拓展: 课文和下文中有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来并结合原文说明。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①倥偬: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图片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学习目标,夯实基础,作品简介,作者背景,人物介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字词正音,节奏划分,再读课文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04-2教学课件孙权劝学第2课时pptx、04-2教学设计孙权劝学第2课时docx、04-2预习导学孙权劝学第2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示范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开卷有益,把握故事情节,卿言多务孰若孤,侧面表现了吕蒙的进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