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评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评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与分享,第1框概念的概述,自主学习,探究与分享2,探究与分享P25,课堂小结,易混易错,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论·鄙名第十七》载:“庄里有人,字其长子曰盗,次子曰殴,盗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曰:‘盗!’吏因缚之。其母呼殴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盗几至于殪。
这种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同为“盗”,母亲理解为“长子之名”,官吏理解为“盗贼”; 同为“殴”,母亲理解为“次子之名”,官吏理解为“殴打”。
母亲与官吏对概念的理解不同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阅读教材P22-25,学习指导P20-22梳理以下问题。
1.事物的属性及分类是什么? 2.什么是概念?概念具有什么性质? 3.概念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概念与语词有什么关系? 4.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什么是概念的外延?二者有什么关系? 5.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有哪些?
①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草莓是红色的”。其中“红色”是“草莓”的性质。“2大于1”,这里“大于”表示的是“2”与“1”的关系。
②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事物泛指一切思维对象,既可以指自然界中的对象,如日月星辰,风雨等,也可以指社会现象中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还可以指思维中的对象,有概念、判断、推理、想象、直觉等。
有一天,柏拉图与学生们散步。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您说,人是什么?”柏拉图说:“人是两腿直立的动物。”于是有一个调皮的学生,抓来一只鸡,问柏拉图:“请问老师,这是人吗?”柏拉图觉得自己的说法有漏洞。连忙修正自己刚才的说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腿直立的动物。”又有一个学生,找来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鸡,在柏拉图面前高高举起,问老师:“这只没有羽毛的鸡,难道是您说的人吗?”你能否概括出人的属性,能否说出什么是人(人的概念)?
有眼睛、有耳朵、有四肢能直立行走能用肺呼吸能血液循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揭示“人”的本质属性
其他动物也可能具有, 属于非本质属性
①含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②性质:抽象性和概括性。
在表示“人”这个概念时,“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才能产生“人”的概念。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
例如:“Mther”和“妈妈”是不同的语词,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
(1)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义)
(2)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
例如:OK手势美国人用这个手势表示"OK",是"赞扬"的意思;在印度,表示"正确";在日本、缅甸、韩国,表示"金钱"。
【针对训练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人”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他的错误在于( ) A.没有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B.没有正确反映人的本质属性 C.没有揭示人的全部属性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
【针对训练2】 “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不同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只抓住“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如张三或李四),而指所有的“人”。这表明( )①概念具有抽象性 ②概念具有生动性 ③概念具有概括性 ④思维具有间接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如何理解“人”这一概念?
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
中国人、美国人、法国人……
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概念的内涵 -—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 -—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3)二者的关系: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②概念的内涵确定,一定条件下,其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其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
举例:商品的内涵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例:“商品”概念的外延包括不同种类的商品,例如水果、蔬菜、面粉、服装、家电……
例如:“商品”这个概念,揭示了“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内涵);也确定了这个概念所指的那些对象(外延)。
点评: 对公孙龙的论证要作具体分析,关键在如何理解“非”。“白马非马”中的“非”如果理解为“不是”,从概念的外延角度看,“白马非马”就是错误命题。“白马非马”中的“非”如果理解为“不等于”,从内涵角度看,“白马非马”就是正确命题。
2.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1)划分标准: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
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1)相容关系:依据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司马迁和《史记》的作者
判断:下列每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红楼梦》的作者”与曹雪芹“动物”与“马”“马”与“动物”“中学生”与“球迷”
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
(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例:坦克与玻璃、动物和植物
◆ 成年人 未成年人 ◆ 输 赢
上述每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成年人和未成年人这一组概念是矛盾关系,
因为:成年人+未成年人=人;输和赢这一组概念是反对关系; 因为输+赢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示范课ppt课件,共35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5页。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概念的概述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基本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