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分层作业(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 3.5.2 有机合成2(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1 次下载
- 4.1.1 糖类(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1 次下载
- 4.2蛋白质(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1 次下载
- 4.3核酸(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1 次下载
- 5.1.1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1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 糖类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 糖类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412糖类2分层作业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412糖类2分层作业解析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在中国灿烂的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关农业生产与生活的化学智慧。对下列史料记载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将大豆煮熟后与面粉混合加醋曲酿醋:该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用糯米石灰浆修筑长城:糯米石灰浆属于复合材料
C.用高粱制作饴糖(主要成分为麦芽糖);麦芽糖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D.胡桐树的树脂可作金银焊药:胡桐树脂的主要成分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A
【解析】A.加醋曲酿醋过程涉及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分解为乙醇,乙醇氧化为乙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糯米石灰浆是由糯米、氢氧化钙做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B正确;
C.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麦芽糖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
D.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几万、几十万的很大的化合物;胡桐树脂的主要成分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故选A。
2.《泉州府志》物产条记载:“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下列对文中“糖”和“土”的相关解读,错误的是
A.“糖”的主要成分蔗糖是双糖
B.“土”的主要成分是自然界的硅酸盐
C.加水“煮糖”过程中蔗糖完全水解为葡萄糖
D.“糖白”的原因是“土”吸附了“糖”中的色素
【答案】C
【解析】A.“糖”的主要成分蔗糖水解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因此属于双糖,A正确;
B.“土”的主要成分是自然界的硅酸盐,为混合物,B正确;
C.蔗糖的水解需要硫酸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且蔗糖的水解产物除葡萄糖外还有果糖”,C错误;
D.土壤胶体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故能吸附”糖”中的色素使“糖变白",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3.纤维素在纤维素酶的催化下可生成葡萄糖(单糖)、二糖(两分子葡萄糖脱除1分子水)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B.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与蔗糖相同
C.在纤维素酶的催化下,温度越高,纤维素水解越彻底
D.纤维素与其他糖类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答案】D
【解析】A.纤维素与淀粉的分子组成虽然均为(C6H10O5)n,由于n值不同,实质上二者的分子式不同,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B.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B错误;
C.纤维素酶在高温下会失去活性,C错误;
D.糖类化合物分子组成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故糖类化合物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正确;
故答案为:D。
4.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A.C2H4和C4H8B.油酸和丙烯酸
C.和 D.蔗糖和麦芽糖
【答案】B
【解析】A.C2H4为乙烯,属于单烯烃,C4H8可能为单烯烃,也可能为环烷烃,故二者不一定互为同系物,A错误;
B.油酸和丙烯酸均含1个碳碳双键、1个羧基,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5个“CH2”,二者互为同系物,B正确;
C.苯乙烯和甲苯均含一个苯环,但苯乙烯还含有1个碳碳双键,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 C错误;
D.蔗糖和麦芽糖分子式均为C12H22O11,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错误;
答案选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淀粉、纤维素和油脂均是天然高分子
C.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H2SO4溶液,加热,冷却后加NaOH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可说明淀粉未水解
D.蔗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
【答案】D
【解析】A.果糖为单糖,A项错误;
B.油脂不是高分子,B项错误;
C.加入碘水后,溶液变蓝,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并不能说明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C项错误;
D.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正确;
故选D。
6.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淀粉的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其中部分核心反应如图所示。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消耗44gCO2,转移电子数为6NA
B.反应③中cat.为催化剂,实验室常用MnO2催化该反应
C.30gHCHO与DHA的混合物中含氧原子数目为2NA
D.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式相同,但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分析】转化过程中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表所示:①CO2+3H2=CH3OH+H2O,②CH3OH+O2=H2O2+HCHO,③,④3HCHO→,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A.反应①消耗1mlCO2,同时消耗3mlH2,转移电子数为6NA,故A项正确;
B.在实验室常用MnO2催化H2O2分解,故B项正确;
C.HCHO与DHA的最简式均为CH2O,则30gHCHO与DHA的混合物中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0g30g·ml−1=1ml,故C错误;
D.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式相同,均为(C6H10C5)n,但n值不同,故二者既不是同系物也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项正确;
故答案选C。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糖类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六大类营养元素之一
B.医疗上葡萄糖被大量用于病人输液的原因是葡萄糖在人体内能直接进入新陈代谢
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D.青苹果转熟为红苹果主要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过程
【答案】C
【解析】A.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故A正确;
B.葡萄糖是单糖,在人体内能直接进入新陈代谢,故B正确;
C.苹果转熟的过程是在一定条件下青苹果内的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而增加甜味,故C错误;
D.青苹果转熟为红苹果主要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过程,故D正确;
答案选C。
8.某实验小组设计的糖厂甘蔗渣利用方案如图所示:
其中:A能催熟水果,B是高分子化合物,D是有水果香味的物质。
回答以下问题:
(1)“C6H12O6”所示物质的名称是______,D中官能团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2)写出由乙醇生成A的反应条件和试剂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两者互为同分异构
B.糖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C.某天然蛋白质的最终水解产物为H2N-CH2-CH2-COOH
D.油脂和物质D属于同一类有机物
使用α-溴代羰基化合物合成大位阻醚和硫醚的有效方法,可用于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领域。用此法合成化合物J的路线如图:
已知:+ROH
回答下列问题:
(4)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F+H→J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5)可用于区分C和G的试剂为______(填字母)。
A.浓溴水B.金属钠C.FeCl3溶液D.NaHCO3溶液
(6)由B生成C的所需试剂和反应条件为______。
(7)C→D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8)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E的同分异构体______。
①分子中不含羧基,但能与金属钠反应
②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分子中只有三种氢,其个数比为1∶1∶6
(9)已知反应:,请设计合成路线以和CH2=CH2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反应合成_____。
【答案】(1) 葡萄糖 -COOR
(2)浓硫酸、170℃
(3)D
(4) 取代
(5)AC
(6)NaOH水溶液,加热
(7)2+O22+H2O
(8)
(9)
【解析】(1)由分析可知,“C6H12O6”所示物质的名称是葡萄糖,乙酸乙酯D中官能团的结构简式为-COOR;
(2)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A乙烯,条件为浓硫酸、170℃;
(3)A.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n不确定,故两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B.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
C.某天然蛋白质的最终水解产物α氨基酸,C错误;
D.油脂和物质D属于同一类有机物,均为酯类,D正确;
故选D;
(4)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F+H→J的反应为酚羟基和F中溴原子发生取代的过程,为取代反应;
(5)A.浓溴水能和苯酚反应,不能和C反应,故能鉴别,A正确;
B.酚羟基都能和钠反应生成氢气,故不能鉴别,B错误;
C.酚羟基能和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中羟基不行,故能鉴别,C正确;
D.NaHCO3溶液不能和C、G反应,故不能鉴别,D错误;
故选AC;
(6)B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水解引入羟基得到C,所需试剂和反应条件为NaOH水溶液,加热;
(7)C中1个羟基被氧化为醛基得到D ,C→D化学方程式是2+O22+H2O;
(8)E:,不饱和度为1,含有3个氧、4个碳;符合下列要求的E的同分异构体:
①分子中不含羧基,但能与金属钠反应,则含羟基;②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有甲酸酯基;③分子中只有三种氢,其个数比为1∶1∶6,则含有2个甲基;故可以为;
(9)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然后和乙烯加成生成,发生加成反应转化为,发生取代反应引入羟基转化为,氧化羟基为酮基得到产物,故流程为:
9.基于自然界可再生资源获得石油化工产品,是绿色化学的研究热点。一定条件下,以纤维素和淀粉为原料,制备对二甲苯 (PX) 的合成路线如下:
(1)下列关于纤维素、淀粉和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属于二糖
B.葡萄糖可发生银镜反应
C.稀酸催化下,纤维素和淀粉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人体不能吸收纤维素,因此不宜食用含纤维素的食物
(2)乳酸的某些性质类似于乙醇和乙酸。下列关于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6O3
B.能与NaOH反应
C.能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
D.能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
(3)化合物 的某些性质类似于乙烯,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生成化合物,该反应类型为
A.取代反应B.加成反应C.氧化反应D.水解反应
(4)丙烯酸能通过原子利用率 100% 的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下列化合物中,也能发生原子利用率100%的加聚反应的是
A.乙烷B.乙烯C.乙醇D.氯乙烯
(5)化合物PX属于
A.烷烃B.芳香烃C.链状烃D.不饱和烃
【答案】(1)BC
(2)ABCD
(3)B
(4)BD
(5)BD
【解析】(1)A.葡萄糖属于单糖,A错误;
B.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可以发生银镜反应,B正确;
C.纤维素和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
D.纤维素可以促进大肠蠕动,从而促进消化吸收其他营养物质,所以纤维素在防止便秘方面是有利的,D错误;
故选BC;
(2)A.根据乳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3H6O3,A正确;
B.乳酸中含有羧基,可以跟氢氧化钠反应,B正确;
C.乳酸中含有羧基,可以和羟基发生酯化反应,C正确;
D.乳酸中含有羟基,可以和羧基发生酯化反应,D正确;
故选ABCD;
(3)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故选B;
(4)A.乙烷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聚反应,A错误;
B.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B正确;
C.乙醇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聚反应,C错误;
D.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D正确;
故选BD;
(5)A.化合物PX中含有苯环,不是烷烃,A错误;
B.化合物PX中,含有苯环,属于芳香烃,B正确;
C.化合物PX中,含有苯环,不是链状烃,C错误;
D.化合物PX中,含有苯环,属于不饱和烃,D正确;
故选BD。
10.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错误的是
A.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鉴别葡萄糖和蔗糖
B.用银镜反应可证明蔗糖是否转化为葡萄糖,但不能证明是否完全转化
C.浓H2SO4可使蔗糖变黑,证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
D.蔗糖溶液中滴加几滴稀H2SO4,水浴加热几分钟,加入到银氨溶液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证明蔗糖不水解
【答案】D
【解析】A.葡萄糖是还原性糖,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故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鉴别葡萄糖和蔗糖,A正确;
B.蔗糖不发生银镜反应,而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发生银镜反应只能证明蔗糖发生水解生成了葡萄糖,需用碘单质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因此不能证明是否完全转化,B正确;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脱水生成炭黑,C正确;
D.银镜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应先调节溶液呈碱性,然后再加入到银氨溶液中,D错误;
故选D。
11.中科院院士研究发现,纤维素可在低温下溶于NaOH溶液,恢复至室温后不稳定,加入尿素可得到室温下稳定的溶液,为纤维素绿色再生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广泛的一种多糖
B.纤维素难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其链间有多个氢键
C.NaOH提供破坏纤维素链之间的氢键
D.低温降低了纤维素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性
【答案】B
【解析】A.纤维素属于多糖,大量存在于我们吃的蔬菜水果中,在自然界广泛分布,A正确;
B.纤维素难溶于水,一是因为纤维素不能跟水形成氢键,二是因为碳骨架比较大,B错误;
C.纤维素在低温下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是因为碱性体系主要破坏的是纤维素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促进其溶解,C正确;
D.温度越低,物质的溶解度越低,所以低温下,降低了纤维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性,D正确;
故选B。
12.广东名酒“玉冰烧”始载于宋代赵珣的《熙宁酒课》,其独特的风味在于从醪液中得到浓度更高的初酒后,浸入猪膘肉“陈肉酝浸”而成。下图为“玉冰烧”的简要酿造流程,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糖化过程中,淀粉是分步水解为单糖的
B.酒化过程的反应原理为:
C.操作1为过滤
D.猪膘肉中溶出的酯类化合物可使酒的香气、口感更丰富
【答案】C
【解析】A.糖化过程中,淀粉首先水解成二糖,再水解为单糖,故A正确;
B.酒化过程中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正确,故B正确;
C.操作1是从醪液中得到浓度更高的初酒,从溶液中得到乙醇,应采用蒸馏,故C错误;
D.猪膘肉中的油脂类酯溶于乙醇中,可改善酒的香气和口感,故D正确;
故选:C。
13.2021年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有关物质的转化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
B.C3和H2反应生成丙三醇发生的是加成反应
C.淀粉发生水解反应时环状结构会断开
D.已知中的四个原子共平面,则C3中的所有C、O原子不可能在一个平面上
【答案】D
【解析】A.淀粉是多糖,其化学式为(C6H10O5)n,故A正确;
B.C3和H2反应生成丙三醇,羰基变为羟基,其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故B正确;
C.淀粉最终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为链状结构,则水解反应时环状结构会断开,故C正确;
D.已知中的四个原子共平面,再根据甲烷中三点共面分析,碳氧单键可以旋转,则C3中的所有C、O原子可能在一个平面上,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4.根据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H10O5)n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二者均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可以利用银镜反应证明反应①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C.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均为醛糖
D.向反应②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并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
【答案】B
【解析】A.淀粉、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在10000以上,为多糖,则(C6H10O5)n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二者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①中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含醛基,利用银镜反应可证明反应①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故B正确;
C.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且果糖不含醛基,故C错误;
D.反应②为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且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反应,应向反应②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并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故D错误;
故选:B。
15.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的应用是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我国科学家研发了葡萄糖的各种应用。
Ⅰ.淀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一系列产物,最终生成葡萄糖。
(1)写出淀粉在稀硫酸作催化剂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某小组同学欲检验淀粉水解后产生葡萄糖,按如图进行实验,未观察到产生红色沉淀,原因是____。
Ⅱ.聚乳酸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可降解纤维、可降解塑料和医用材料。以葡萄糖为原料可以制备聚乳酸,相互转化关系如图: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两分子的乳酸发生酯化反应可以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Ⅲ.葡萄糖在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下可以发生以下转化关系:
→→
已知A和B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且以下几类有机化合物被氧化的容易程度:RCHO>R—CH2OH>。
(5)A脱水可得到具有五元环状结构的酯C或具有六元环状结构的酯D,写出C的结构简式____。
(6)写出B的结构简式____。
【答案】(1)(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
(2)水解后未加入NaOH中和溶液至碱性
(3)n+(n-1)H2O
(4)2+2H2O
(5)
(6)HOOC(CHOH)4COOH
【解析】(1)淀粉在稀硫酸作催化剂时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
(2)检验淀粉水解后产生了葡萄糖,必须在碱性条件下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与水解液共热;图示实验未观察到产生红色沉淀的原因是:水解后未加入NaOH中和溶液至碱性。
(3)乳酸中含羧基和羟基,乳酸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聚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n-1)H2O。
(4)两分子乳酸发生分子间酯化反应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H2O。
(5)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结构简式为HOCH2(CHOH)4CHO,根据A、B的分子式可知,葡萄糖→A以及A→B均为氧化反应,结合“有机物被氧化的容易程度:RCHO>R—CH2OH>”,A和B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A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OH)4COOH,B的结构简式为HOOC(CHOH)4COOH;A脱水可得到具有五元环状结构的酯C或具有六元环状结构的酯D,则C的结构简式为,D的结构简式为:。
(6)B的结构简式为HOOC(CHOH)4COO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四节 羧酸 羧酸衍生物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341羧酸原卷-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341羧酸解析-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节 醛酮课时作业,文件包含33醛和酮原卷-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33醛和酮解析-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二节 醇酚课后测评,文件包含322酚原卷-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322酚解析-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